書????名 | Pro/E Wildfire 3.0三維設計基礎與工程范例 | 作????者 | 零點工作室、溫建民、任倩、于廣濱 [1]? |
---|---|---|---|
出版時間 | 2008年4月10日 | 頁????數 | 454 頁 |
定????價 | 52 元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302170112 [1]? |
Pro/E是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制造(CAM)和分析(CAE)軟件,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建筑、航空等工業領域。利用Pro/E的強大功能可以很輕松地完成絕大多數機械類設計、制造和分析任務。
本書全面介紹了Pro/E Wildfire 3.0中文版的特點和基本功能。全書共17章,主要分為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包括第1~10章,主要介紹Pro/E的基礎知識,適合Pro/E的初學者閱讀。第二部分包括第11~13章,主要介紹Pro/E在機械行業中一些典型零件的設計方法,適合對Pro/E具有一定基礎的中級用戶閱讀。第三部分包括第14~16章,主要介紹Pro/E參數化造型設計復雜產品的高級應用技巧,適合Pro/E的高級用戶閱讀和使用。第四部分即最后一章專門介紹Pro/E在機構運動仿真方面的強大功能,也是屬于高級用戶應當掌握的內容。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
本書的寫作思想立足于實際問題的應用設計,目標是使讀者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實例分析,開拓思路,掌握方法,提高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突出“設計理念”和“工程應用”兩個重點,通過對某些工程應用實例 。書中選擇的實例也是在產品設計和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如使用Pro/E的參數化設計快速生成齒輪,繪制由數學方程精確描述的凸輪實際廓線,建立系列化產品的螺栓零件族表,利用曲面造型完成復雜零件的實體造型設計,通過對Pro/E中的裝配機構添加運動副和驅動器來真正實現機構產品的運動仿真等。
為了方便讀者學習,本書采用實例驅動的寫作風格,書中每一個實例都從最基本的操作講解開始,使讀者可以輕松地跟隨操作。即使以前從未接觸過Pro/E的新手,只要按照書上介紹的操作步驟學習,就可以輕松地創建出各種各樣的三維實體造型特征。每一章還配有一個綜合實例
第1章 Pro/E Wildfire 3.0概述 1
1.1 Pro/E發展概述 2
1.1.1 CAD技術發展簡介 2
1.1.2 Pro/E發展簡介 3
1.1.3 Pro/E Wildfire 3.0的新增功能 3
1.2 Pro/E的建模原理與特點 5
1.2.1 參數化設計 5
1.2.2 特征建模 5
1.2.3 全相關的單一數據庫 6
1.3 主要功能模塊 6
1.3.1 草繪模塊 6
1.3.2 零件模塊 7
1.3.3 裝配模塊 7
1.3.4 曲面模塊 7
1.3.5 工程圖模塊 8
1.3.6 其他常用模塊 8
1.4 Pro/E Wildfire 3.0的用戶界面簡介 9
1.5 定制用戶界面 13
1.6 Pro/E文件的基本操作 14
1.7 系統顏色設置 16
1.8 控制零件模型的顯示綜合示例 18
1.9 小結 19
第2章 Pro/E的草繪模塊 21
2.1 二維草繪環境的設置 22
2.1.1 進入二維草繪環境 22
2.1.2 設置草繪環境 23
2.2 繪制基本幾何圖元 25
2.2.1 繪制直線 25
2.2.2 繪制中心線 26
2.2.3 繪制矩形 27
2.2.4 繪制圓 27
2.2.5 繪制圓弧 29
2.2.6 繪制圓角 32
2.2.7 繪制樣條曲線 33
2.2.8 創建坐標系 33
2.2.9 創建點 33
2.2.10 創建文本 34
2.3 幾何圖元的編輯 35
2.3.1 選擇幾何圖元 35
2.3.2 復制幾何圖元 35
2.3.3 鏡像幾何圖元 37
2.3.4 移動幾何圖元 37
2.3.5 縮放和旋轉幾何圖元 38
2.3.6 修剪幾何圖元 39
2.4 約束條件設置 41
2.5 尺寸標注與修改 44
2.5.1 尺寸標注 44
2.5.2 尺寸修改 49
2.6 草繪綜合示例 51
2.7 小結 56
第3章 三維實體造型基礎 57
3.1 特征分類 58
3.1.1 實體特征 58
3.1.2 曲面特征 59
3.1.3 基準特征 59
3.2 三維實體造型基礎 60
3.2.1 三維實體造型的基本原理 60
3.2.2 設置草繪平面 61
3.2.3 設置參考平面 62
3.3 基準特征的顯示控制 63
3.3.1 設置基準特征的顯示狀態 63
3.3.2 重新命名基準特征 64
3.4 新建基準特征 65
3.4.1 新建基準平面 65
3.4.2 創建基準軸 69
3.4.3 創建基準坐標系 71
3.4.4 創建基準曲線 73
3.4.5 創建基準點 75
3.5 新建基準特征綜合示例 76
3.6 小結 79
第4章 創建基礎實體特征 80
4.1 創建三維基礎實體特征的基本方法 81
4.2 創建拉伸實體特征 81
4.2.1 拉伸特征操控板介紹 81
4.2.2 創建拉伸實體特征實例 84
4.3 創建旋轉實體特征 88
4.3.1 旋轉特征操控板介紹 88
4.3.2 創建旋轉實體特征實例 90
4.4 創建掃描實體特征 92
4.4.1 掃描特征操控板介紹 92
4.4.2 創建掃描實體特征實例 94
4.5 創建混合實體特征 96
4.5.1 混合實體特征介紹 96
4.5.2 混合操控板介紹 97
4.5.3 創建平行混合特征實例 98
4.5.4 創建旋轉混合特征實例 101
4.5.5 創建一般混合實體特征實例 104
4.6 綜合示例——實體零件造型設計 107
4.7 小結 111
第5章 工程特征和構造特征 113
5.1 工程特征和構造特征 114
5.2 孔特征 114
5.2.1 孔特征操控板 115
5.2.2 創建簡單孔特征 116
5.2.3 創建草繪孔特征 119
5.2.4 創建標準孔特征 120
5.3 倒圓角特征和倒角特征 121
5.3.1 創建倒圓角特征 121
5.3.2 創建倒角特征 125
5.4 拔模特征 127
5.4.1 拔模特征操控板 128
5.4.2 創建拔模特征實例 129
5.5 殼特征 130
5.5.1 殼特征操控板 130
5.5.2 創建殼特征實例 131
5.6 筋特征 132
5.6.1 筋特征操控板 132
5.6.2 創建筋特征實例 132
5.7 管道特征 134
5.7.1 創建管道特征的菜單介紹 134
5.7.2 創建管道特征實例 134
5.8 綜合示例——利用工程特征創建零件 136
5.9 小結 140
第6章 曲面特征 141
6.1 基本曲面特征的創建方法 142
6.1.1 創建拉伸曲面特征 142
6.1.2 創建旋轉曲面特征 143
6.1.3 創建掃描曲面特征 144
6.1.4 創建混合曲面特征 145
6.2 創建高級曲面特征 148
6.2.1 創建邊界混合曲面特征 149
6.2.2 創建圓錐曲面特征 149
6.2.3 創建N側曲面特征 151
6.2.4 創建螺旋掃描曲面特征 152
6.2.5 將剖面混合到曲面 154
6.2.6 創建在曲面間混合曲面特征 155
6.2.7 創建可變剖面掃描曲面特征 155
6.3 通過曲面特征創建實體特征 156
6.3.1 曲面特征轉化為實體特征的基本方法 157
6.3.2 通過曲面特征創建實體特征實例 157
6.4 綜合示例——薄壁零件的造型設計 161
6.5 小結 164
第7章 編輯曲面特征 165
7.1 合并曲面特征 166
7.1.1 合并曲面特征操控板介紹 166
7.1.2 合并曲面特征實例 167
7.2 裁剪曲面特征 168
7.2.1 使用拉伸方法裁剪曲面 168
7.2.2 使用旋轉方法裁剪曲面 169
7.2.3 使用面組方法裁剪曲面特征 170
7.2.4 使用頂點倒圓角裁剪曲面特征 171
7.2.5 使用側面影像裁剪曲面特征 172
7.3 創建偏移曲面特征 173
7.3.1 偏移曲面操控板 173
7.3.2 偏移曲面特征實例 174
7.4 延伸曲面特征 175
7.4.1 延伸曲面特征操控板 175
7.4.2 延伸曲面特征實例 176
7.5 用草繪約束偏移曲面特征 177
7.6 創建帶有拔模的偏移曲面特征 178
7.7 曲面特征轉換 180
7.7.1 移動曲面特征 180
7.7.2 鏡像曲面特征 182
7.8 創建曲面拔模特征 184
7.9 綜合示例——使用曲線裁剪曲面特征 186
7.10 小結 189
第8章 特征操作 190
8.1 特征復制 191
8.1.1 特征復制命令 191
8.1.2 特征復制的基本方法 192
8.1.3 使用移動方式進行特征復制 197
8.2 特征陣列 200
8.2.1 特征陣列分類 200
8.2.2 創建尺寸陣列 201
8.2.3 創建表陣列 207
8.2.4 創建參照陣列特征 209
8.2.5 創建填充陣列特征 209
8.2.6 創建方向陣列特征 211
8.2.7 創建軸陣列特征 212
8.2.8 創建曲線陣列特征 213
8.3 創建特征鏡像 215
8.4 特征的編輯與再生 215
8.4.1 利用模型樹窗口進行特征修改 215
8.4.2 通過菜單進行特征的修改 218
8.4.3 菜單管理器中的特征操作 218
8.5 綜合示例——特征的快速編輯 219
8.6 小結 221
第9章 裝配模塊 223
9.1 裝配模塊介紹 224
9.1.1 裝配的基本方法 224
9.1.2 進入裝配模塊 224
9.2 由底向上裝配 225
9.2.1 零件的空間裝配定位 226
9.2.2 零件的放置 228
9.2.3 由底向上設計裝配件 232
9.3 由頂向下裝配 236
9.3.1 在裝配過程中創建零件 236
9.3.2 零件的裝配布局 238
9.3.3 利用布局生成裝配件 239
9.4 裝配件的分解 245
9.4.1 裝配件的分解命令 245
9.4.2 生成裝配件的分解視圖實例 246
9.5 綜合示例——利用骨架圖生成裝配件 247
9.6 小結 253
第10章 工程圖模塊 254
10.1 工程圖的基本設置 255
10.1.1 圖紙設置 255
10.1.2 圖紙設置實例 257
10.2 各向視圖的生成與修改 258
10.2.1 生成視圖的菜單命令介紹 258
10.2.2 創建各向正交視圖 260
10.2.3 創建輔助視圖 262
10 2.4 創建細節視圖 265
10.2.5 視圖的修改 267
10.3 視圖標注 268
10.3.1 創建注釋 268
10.3.2 尺寸標注 269
10.3.3 手工尺寸標注 270
10 3.4 尺寸公差標注 270
10.3.5 幾何公差標注 271
10.4 創建剖視圖 275
10 4.1 創建全剖視圖 275
10.4.2 創建半剖視圖 277
10.4.3 創建旋轉剖視圖 279
10.4.4 創建局部剖視圖 281
10.5 綜合示例——創建平面工程圖 284
10.6 小結 291
第11章 軸與帶輪類零件設計 292
11.1 軸類零件設計分析 293
11.1.1 軸類零件的結構特點 293
11.1.2 軸類零件的造型設計原則 294
11.2 實例——階梯軸的造型設計 294
11.3 帶輪零件 298
11.3.1 帶輪零件的設計準則 299
11.3.2 帶輪類零件的造型方法 300
11.4 實例——腹板式V帶帶輪的造型設計 300
11.5 小結 305
第12章 彈簧零件設計 306
12.1 彈簧零件分析 307
12.1.1 彈簧的主要功能 307
12.1.2 螺旋彈簧的主要結構特點 307
12.1.3 螺旋彈簧的造型設計原則 308
12.2 Pro/E中螺旋彈簧的設計命令 308
12.3 創建螺旋掃描實體特征的基本步驟 309
12.4 圓柱螺旋彈簧的造型設計 310
12.5 圓錐螺旋彈簧的造型設計 311
12.6 變節距非標準螺旋彈簧的造型設計 314
12.7 小結 317
第13章 鍵與緊固件設計 318
13.1 鍵零件分析 319
13.1.1 鍵的結構特點 319
13.1.2 花鍵的結構特點 321
13.2 螺栓與螺母 322
13.2.1 螺栓與螺母聯接的特點 322
13.2.2 零件族表的特點 323
13.3 鍵零件的造型設計 324
13.3.1 平鍵的造型設計 324
13.3.2 花鍵的造型設計 326
13.4 螺栓與螺母的造型設計 329
13.4.1 螺栓的造型設計 330
13.4.2 螺母的造型設計 337
13.5 小結 341
第14章 齒輪的參數化設計 342
14.1 齒輪零件分析 343
14.1.1 直齒輪的漸開線齒廓方程 343
14.1.2 直齒輪幾何尺寸的計算 344
14.2 Pro/E參數化設計命令介紹 344
14.2.1 Pro/E的程序功能 344
14.2.2 【程序】菜單介紹 345
14.3 直齒輪的基本設計思路 345
14.4 綜合示例——直齒輪的參數化造型設計 346
14.5 直齒輪的參數化造型設計應用 366
14.6 小結 369
第15章 凸輪的參數化設計 370
15.1 凸輪零件分析 371
15.1.1 凸輪的傳統設計方法簡介 371
15.1.2 凸輪輪廓曲線的方程介紹 372
15.2 凸輪設計思路 374
15.3 擺動從動件盤形凸輪的參數化設計實例 375
15.3.1 擺動從動件盤形凸輪的已知參數 375
15.3.2 凸輪輪廓曲線數學表達式的推導 376
15.3.3 在Pro/E中建立凸輪輪廓曲線的數學表達式 376
15.3.4 凸輪的參數化造型設計過程 378
15.4 凸輪的參數化造型設計應用 390
15.5 小結 393
第16章 復雜曲面設計應用 395
16.1 復雜曲面特征簡介 396
16.2 通過加厚曲面特征創建實體特征 396
16.2.1 創建加厚特征的基本思路 396
16.2.2 加厚特征操控板介紹 397
16.3 綜合示例——鼠標上蓋的造型設計 398
16.4 小結 409
第17章 機構運動仿真 410
17.1 Pro/E的機構運動仿真概述 411
17.2 機構運動仿真的基本思路與菜單命令 411
17.2.1 機構運動仿真的基本思路 411
17.2.2 機構運動仿真的操作界面 412
17.2.3 常用機構工具條按鈕介紹 413
17.2.4 機構連接方式介紹 414
17.3 機構運動仿真綜合實例 415
17.3.1 曲柄滑塊機構運動仿真 415
17.3.2 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機構運動仿真 433
17.3.3 對心直動滾子推桿盤形凸輪機構仿真 441
17.4 小結 454
2100433B
本書全面介紹了Pro/E Wildfire 3.0中文版的基本功能和應用技巧,以豐富的工程實例為基礎,以常用機械零件設計流程為主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講解了Pro/E三維實體造型的基本方法。全書共包括17章,分別介紹了Pro/E的基本功能、典型實例和高級應用等內容。本書采用實例驅動的寫作方法,每一操作步驟均結合實例進行講解,每一章還配有一個綜合實例。在詳細講解各種操作實例的基礎上,給出練習中需要注意的關鍵步驟。通過這種講解和練習,不僅介紹了Pro/E的使用技巧,而且分析了利用Pro/E實現產品設計的基本思路, 本書內容翔實、典型實用,圖解操作的形式更能夠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非常適合初、中級讀者學習,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機械類學生的專業教材,也可以作為企事業單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CAD/CAM/CAE參考資料。
caxa脫胎于solidworks,caxa從實體設計到二維平面圖到cam后處理都十分齊全,可以說是最好的國產三維軟件。但它有個缺點,就是與國際通用軟件的轉換不是太好。因此我建議你使用solidwor...
比如smart ug等等
是的,但是很多時候都用不到它的三維功能,都是在畫二維圖。
格式:pdf
大小:1003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本文一方面介紹了在Pro/ENGINEER環境下建立化工設備三維零件庫的方法;另一方面結合離心泵的設計與制造特點,闡述了基于機械模塊(Mechanism)實現泵工作狀態的運動仿真,從而縮短化工設備的設計周期,提高產品設計的效率與彈性。
格式:pdf
大?。?span id="ddbzfxu" class="single-tag-height">1003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Pro/E的高效率、高質量是AutoCAD較之遜色的,但在煤炭這樣的傳統行業里,還尚未普及。文章論述了如何推廣應用這項技術,使讀者盡量不走彎路。
Pro/ENGINEER是美國參數技術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簡稱PTC)于1988年推出的使用參數化特征造型技術的大型CAD/CAM/CAE集成軟件,具有造型設計、零件設計、裝配設計、二維工程圖制作、結構分析、運動仿真、模具設計、鈑金設計、管路設計、NC加工和數據庫管理等功能。 其最新版本是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
由于Pro/ENGINEER結構龐大,模塊眾多,所以較難掌握。為了讓新老用戶能夠快速便捷的掌握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各模塊的相關功能,并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熟練應用,筆者根據多年使用Pro/ENGINEER進行設計的經驗,編寫了這本范例練習提高篇,用戶可以在學習了本套叢書的其他教程書目后,通過本書來進行實際操作方面的練習和提高。
本書融合作者多年來利用Pro/ENGINEER進行實際設計的經驗,能夠為廣大讀者提供該軟件學習的捷徑。本書的最大特色是通過具體的范例制作步驟,全面講解Pro/ENGINEER的使用方法。本書針對Pro/ENGINEER的特點,以最新的Pro/ENGINEER Wildfire 3.0中文版作為講解平臺 ,由淺入深地介紹了使用Pro/ENGINEER Wildfire中文版進行產品設計的各種相關操作步驟和方法。全書共分為17章,共安排了19個具有代表性的精彩范例,內容涵蓋了Pro/ENGINEER設計的主要模塊,包括零件和結構設計、曲面設計、裝配設計、鈑金設計、工程圖設計、模具設計,并加入了時下流行的玩具和手機設計的案例,對其進行了仔細的剖析講解。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Pro/ENGINEER專業設計和課堂教學,對Pro/ENGINEER有很深入的了解,并積累了大量的實際工作經驗。書中的每個范例都是作者獨立設計的真實作品,每一章都提供了獨立、完整的設計制作過程,每個操作步驟都有簡潔的文字說明和精美的圖例展示。此外,本書的范例安排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力求達到使讀者"用得上,學得會,看得懂"的目的,并能夠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從而盡快掌握Pro/ENGINEER設計中的訣竅。本書在講解范例制作步驟的同時,還給讀者一個"延伸思考"的過程,以便讓讀者了解Pro/ENGINEER的設計思路,而不是局限于本書所介紹的范例操作,以便能使讀者從本書的范例制作過程中培養實際的3D產品設計和開發能力。本書附有配套光盤,提供了所有范例的源文件,按章節放置,以便讀者練習使用。
本書在循序漸進的教學中,通過精選的案例講解了Pro/ENGINEER Wildfire 3.0工程圖設計功能,讀者可以由淺入深,逐步學會如何使用Pro/E快捷準確地實現工程圖設計。憑借本書的引導和業界的應用經驗,能有效提高讀者的學習興趣,加深讀者對該軟件的了解,使工程圖設計工作更加順利。 本書適用于三維設計相關行業的所有設計和制圖人員,可作為有一定Pro/E操作經驗的中級讀者的自學參考書,也可用作各大中專院校及社會培訓學校的培訓教材。 隨書配光盤一張,內含書中范例及源文件,并收錄了各章實例的圖形條件。
本書適用于三維設計相關行業的所有設計和制圖人員,可作為有一定Pro/E操作經驗的中級讀者的自學參考書,也可用作各大中專院校及社會培訓學校的培訓教材?!‰S書配光盤一張,內含書中范例及源文件,并收錄了各章實例的圖形條件。
讀者可通過本書中所提供的范例進行實作練習,逐步獲得實戰技能的提高。本書針對Pro/ENGINEER的特點, ,全書共分為17章,共安排了19個具有代表性的精彩范例。本書在范例講解過程中,采用了軟件使用和實際范例設計操作并重的講解方法,并在其中穿插了設計方法和使用技巧的相關內容,使讀者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