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薔薇與培養月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應小于2米。
薔薇喜潤而怕濕忌澇,所以不管是地種還是盆栽都得保證有良好的排水系統。從早春萌芽開始至開花期間可根據天氣情況酌情澆水3-4次,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此時受旱會使開花數量大大減少,夏季干旱時需再澆水2-3次。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因薔薇怕水澇,水澇容易爛根。秋季再酌情澆2-3次水。全年澆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積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餅肥水,則花色好,花期持久。
薔薇喜肥,按“薄肥勤施”原則,不斷供給各種養料。植株蔓生愈長,開花愈多,需要的養分亦多,每年冬季需培土施肥1次,保持嫩枝及花芽繁茂,景色艷麗。切花因產花量大,產花季每周需施肥1-2次,并應注意培育采花母枝,剪去弱枝上的花蕾。
薔薇系陽性花卉,它喜溫暖,華北地區及其以南,皆可在室外安全越冬。薔薇夏季要適當遮蔭,避開陽光曝曬;要松土透氣,保持通風流暢;要葉面噴水增加空氣濕度。
修剪為薔薇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長成刺蓬一堆,參差不齊,不僅病蟲害多,外形亦不雅觀。一般成株于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適中,一般可將主枝(主蔓)保留在1.5米以內的長度,其余部分剪除。每個側枝保留基部3-5個芽便可。同時,將枯枝、細弱枝及病蟲枝疏除并將過老過密的枝條剪掉,促使萌發新枝,不斷更新老株,則可年年開花繁盛。培育作盆花,更注意修枝整形。
種子可供育苗,但生產上多用當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貴品種較難扦插,可用壓條或嫁接法繁殖,無性繁殖的幼苗,當年即可開花。用作盆花的苗,應選擇優良品種中較老的枝條,用壓條法育苗,還要注意修剪主芽,進行人工矮化。用作切花的苗,應選擇能形成采花母枝、花大色艷的品種育苗。
16世紀出版的《本草綱目》第十八卷中,有‘墻蘼’條,注解中指出即‘薔蘼’或‘墻薇’,釋名為‘薔薇’。李時珍認為“此草蔓柔蘼,依墻而生,故名薔蘼”。顯然說明它是蔓性藤本,能沿墻依附生長。17世紀出版的《花鏡》卷五中也有薔薇條,記述比較詳細,說明它是藤本、青莖、多刺、葉尖小而繁,一枝開五六朵花,花色有深紅、淺紅、黃、白等,單瓣、重瓣均有。同一世紀出版稍早的《群芳譜》一書中,在墻薇一條中介紹了幾個品種,如五色墻薇、黃墻薇、朱千薔薇、荷花薔薇、刺梅堆、淡黃薔薇、鵝黃薔薇、白薔薇和紫色、黑色、內紅(白花紅心)、粉紅等多種,如今常見的七姊妹(十姊妹)該書也有記載,但不少品種(變種)今已失傳了。
常見栽培的主要變種有:粉團薔薇,花型較大,單瓣,粉紅或玫瑰紅色,多花簇生呈傘房狀;荷花薔薇,花重瓣,粉色至桃紅色,多數簇生;七姊妹,花重瓣,深粉紅色,常7-10朵簇生在一起,具芳香;白玉堂,花白色,重瓣,常7-10朵簇生;日本無刺薔薇,花白色,單瓣,一村枝多花,聚狀開放,香;普通薔薇,無特點。
薔薇的種類、變種、品種很多,各地名稱也不一致,人們通常所說的薔薇,只是這類花的通稱。花色有乳白、鵝黃、金黃、粉紅、大紅、紫黑多種,花朵有大有小,有重瓣、單瓣,但都簇生于梢頭。
選擇保溫保濕,通風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通暢、管理方便的靈芝大棚,棚內要求地面清潔,墻壁光潔,耐潮濕。靈芝棚的大小視培養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樹林、房前屋后林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適。培養料入棚前菇棚...
在食用菌栽培技術中,菌種生產技術難度大,要求高,且需要專門的設備和用品,適宜于專業菌種廠生產。平菇屬木腐菌,凡是適合于木生食用菌的培養基,也都適合平菇菌絲的生長。本節僅對平菇的菌種分離和一些平菇專用的...
陽臺黃瓜種植技術及注意事項1、陽臺黃瓜的播種時間一般是在早春1-3月時進行,當然在夏秋6-8月也可進行播種。春播的話就采用浸種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蓋直播,而夏秋季播種則可選擇浸種直播或干種直播兩種方法。...
薔薇喜歡陽光,亦耐半陰,較耐寒,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而又排水通暢的土壤中則生長更好,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長。不耐水濕,忌積水。萌蘗性強,耐修剪,抗污染。花期一般為每年的4-9月,次序開放,可達半年之久,由于溫室效應而導致全球變暖,某些地方的薔薇提早在4月,甚至是3月份便開始開花。
喜生于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產中國江蘇、山東、河南等省。日本、朝鮮習見。
明朝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把薔薇屬植物,分為薔薇、玫瑰、刺蘼、月季、木香5類記載。王象晉又在薔薇中列舉約20種不同的類型。他說:“(墻薇)開時連春接夏,清馥可人,結屏甚佳。別有野薔薇,號野客、雪白、粉紅,香更郁烈。……他如寶相、金缽盂、佛見笑、七姊妹、十姊妹,體態相類,種法亦同。又有一種,花應月圓缺。”根據這些記錄,可知在400年前(《二如亭群芳譜》在1640年出版),中國的薔薇品種已相當豐富。其中薔薇、月季、玫瑰被稱為中國薔薇三姐妹。
1985年中國《中國植物志》第三十七卷問世,更清楚地描述了薔薇的形態,俞德浚教授將它定名為‘野薔薇’。不能說中國古代的薔薇就是野薔薇,可野薔薇(R. multiflora)這個種肯定在當時‘薔薇’指陳范圍之內。
|
|
|
|
野薔薇(學名:R. multiflora var. multiflora): 攀援灌木;小枝圓柱形,通常無毛,有短、粗稍彎曲皮束。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尖銳單鋸齒,稀混有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柔毛或無毛,有散生腺毛;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于葉柄,邊緣有或無腺毛。花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花梗長1.5-2.5厘米,無毛或有腺毛,有時基部有篦齒狀小苞片;花直徑1.5-2厘米,萼片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外面無毛,內面有柔毛;花瓣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柱結合成束,無毛,比雄蕊稍長。果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無毛,萼片脫落。 產江蘇、山東、河南等省。日本、朝鮮習見。 |
|
白薔薇(學名:Rosa × alba L. Sp. ) 直立灌木,高約2米;小枝有不等鉤狀皮刺,有時混有刺毛。小葉通常5,稀7,寬橢圓形或卵形,稀長圓卵形,長2-6厘米,邊緣有單鋸齒,下面被毛,托葉寬,半邊有鋸齒。花. 排列成傘房狀,花梗有腺毛,花直徑6-8厘米;萼筒光滑,萼片卵狀披針形,有羽狀裂片,外被腺毛;花瓣單或重瓣,白色或粉紅色,有香味。果長圓卵形,長約2厘米,鮮紅色,萼片脫落。 我國各地有栽培,供觀賞用。 原產地不詳,一般認為園藝雜種(R. corymbifera ×R. gallica)南歐諸國有栽培,供制香精之用。 |
|
黃薔薇(學名:Rosa hugonis Hemsl.) 矮小灌木,高約2.5米;枝粗壯;常呈弓形;小枝圓柱形,無毛,皮刺扁平,常混生細密針刺。小葉5-13,連葉柄長4-8厘米;小葉片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圓鈍或急尖,邊緣有銳鋸齒,兩面無毛。花單生于葉腋,無苞片;花直徑4-5.5厘米;萼筒、萼片外面無毛,內面有稀疏柔毛;花瓣黃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寬楔形。果實扁球形,直徑12-15毫米,紫紅色至黑褐色,無毛,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產中國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生山坡向陽處、杯邊灌叢中,海拔600-2300米。模式標本采自陜西。 |
|
法國薔薇(學名:Rosa gallica L.): 直立灌木,高約1.5米;小枝通常有大小不等的皮刺并混生刺毛;小葉3-5;小葉片革質,卵形或寬橢圓形,長2-6厘米,先端圓鈍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有重鋸齒,稀為單鋸齒,齒尖常帶腺,上面暗綠色,有褶皺,下面淡綠色,被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刺毛和腺毛;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腺毛。花單生,稀3-4,無苞片;花梗直立粗壯,被腺毛;花直徑4-7厘米;萼筒和萼片外面有腺,萼片常有多數裂片;花瓣粉紅色或深紅色。果近球形或梨形,亮紅色,萼片脫落。 原產中歐、南歐及西亞,栽培歷史悠久,園藝品種很多。有重瓣及半重瓣者。 |
|
突厥薔薇:(Rosa damascena Mill. Gard.):亦稱大馬士革薔薇 灌木,高約2米;小枝通常有粗壯鉤狀皮刺,有時混有刺毛;小葉通常5,稀7;小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長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單鋸齒,無腺,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葉有時為篦齒狀,大部貼生于葉柄。花6-12朵,成傘房狀排列;花梗細長,有腺毛;花直徑3-5厘米;萼筒有腺毛,萼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外面有腺毛,內面密被柔毛;花瓣帶粉紅色;花柱分離,被毛。果梨形或倒卵球形,紅色,常有刺毛。 |
|
百葉薔薇(學名:Rosa centifolia L.):亦稱洋薔薇 小灌木,高2-3米;小枝上有不等皮刺;小葉5(-7);小葉片薄,長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通常有單鋸齒,上面無毛或偶有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腺毛;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腺。花單生,無苞片;常重瓣;芳香;花梗細長,彎曲,密被腺毛;萼片卵形,先端不明顯葉狀;花瓣粉紅色;花柱離生,被毛。果卵球形或近球形,萼片宿存。 |
|
粉團薔薇(學名:R.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該變種花為粉紅色,單瓣。 產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甘肅、陜西、江西、湖北、廣東、福建。多生于山坡、灌叢或河邊等處,海拔可達1300米。 根多含鞣質23-25%,可提制栲膠,鮮花含有芳香油可提制香精用于化妝品工業,根、葉、花和種子均入藥,根能活血通絡收斂,葉外用治腫毒,種子稱營實能峻瀉、利水通經。華北常見栽培作綠籬、護坡及棚架綠化材料。繁殖用種子或扦插均可。 |
|
七姊妹(學名:R. multiflora Thunb. var. carnea Thory): 該變種為重瓣,粉紅色。栽培供觀賞,可作護坡及棚架之用。 |
|
白玉堂(學名:R. multiflora Thunb. var.albo-plena Yu et Ku et Ku): 花白色,重瓣。 |
|
臺灣野薔薇(學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formosana Cardot): 該變種是臺灣島的特有變種,生長在高海拔地區。莖疏生倒刺,小葉5-7 (稀9);小葉片倒卵至長橢圓形,長1-3 cm,寬1-1.5 cm。花多數,成繖房或圓錐花序,白色;萼下表面被毛或腺毛;花瓣闊倒心形。果球形。 |
|
絨毛薔薇(學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villosula F. P. Metcalf): |
薔薇有2000年栽培歷史,據記載中國在漢代就開始種植,至南北朝時已經大面積種植。當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薔薇,是在六千萬年以前從亞洲傳播開去的,這可以從薔薇的化石來證明。早先在北美洲發現的它的葉片化石是漸新世的化石距今已有四千萬年以上,然后近年在中國撫順地區發現的薔薇葉片化石屬始新時期,要比北美發現的化石早1500萬年左右,因而可以說薔薇的故鄉在亞洲,在中國。
中國栽培薔薇的歷史十分悠久。根據K. Krussmann的《Roses》記載,在夏朝之前就有栽培薔薇的傳說(Chin-Nun,2737-2697B.C)。有關薔薇科植物的確切記載,最早見于距今3000-2500年前西周至春秋時期一部詩歌集《詩經》中,《周南·何彼 矣》中有:“何彼襛矣?唐棣之華”的詩句詩中將出嫁公主比做唐棣花。《小雅·棠棣》中有:“棠棣之華,鄂棣之華、鄂不煒煒?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即將棠棣比做兄弟間的和睦相處。 至西漢時方始有薔薇屬植物的記錄。根據文獻證明,在漢武帝時代,上林苑中栽培有薔薇。根據《賈氏說林》記載:漢武帝與麗娟在園中賞花,時薔薇始開,態若含笑。漢武帝嘆曰:“此花絕勝佳人笑也。”麗娟戲問:“笑可買乎?”武帝說:“可。”麗娟便取黃金百斤,作為買笑錢,以盡武帝一日之歡。“買笑花”從此便成了薔薇的別稱。
《寰宇記》載:“梁元帝竹林堂中,多種薔薇。”梁元帝肖繹喜愛薔薇,他在竹林堂“有十間花屋,枝葉交映,芬芳襲人。”至唐朝,薔薇已成為一種廣泛栽培的觀賞花卉。唐《平泉草木記》載“己未歲得會稽之百葉薔薇,又得稽山之重臺薔薇。”唐朝(618-905)年間,薔薇栽培更為普遍,如李白(701-762)、儲光曦(707-760)、白居易(772-846)、杜牧(803-852)、李商隱(813-858)等著名詩人都有詠薔薇的詩篇。李德裕《平泉草木記》中記載:“已末歲得會稽之百葉薔薇,又得稽山之重臺薔薇”,說明這些重瓣薔薇是由今浙江一帶移到北方的。 北宋時,宋祁著《益部方物略記》,最早提到了薔薇屬中的月季花:“此花即東方所謂四季花者,翠蔓紅花,蜀少霜雪,此花得終發,十二月輒一開,花亙四時,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宋朝時,薔薇植物盛栽于洛陽、山東、兩淮、蘇州、揚州等地,品種漸多。僅在洛陽就有“銀紅牡丹”、“藍田碧玉”等40多個品種。鄞江周師厚撰寫的《洛陽花木記》,描寫刺花37種,其中涉及到的薔薇種類有:倒提黃薔薇、千葉白薔薇、薔薇(單葉)、二色薔薇、盧川寶相、黃寶相、單葉寶相、黃薔薇等11中之多。
元代已有黃薔薇的詩句“色染女真黃,露凝天水碧。”至明清薔薇品種迭出,明《群芳譜》曰:“薔薇有朱薔薇、荷花薔薇、刺梅堆、五色薔薇、黃薔薇、淡黃薔薇、鵝黃薔薇、白薔薇,又鵝黑者、肉紅者、粉紅者、四出者、重瓣厚疊者、長沙千葉者......。”真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據載羅馬人也很早就栽培薔薇,在他們的繪畫、裝飾、雕塑中就有不少以薔薇為題材的作品,他們還以薔薇為原料來提取香料。法國拿破侖一世的皇后約瑟芬愛薔薇成癖,在她的生活環境中總也離不開薔薇,因而在法國,薔薇受到特別重視。
野生薔薇少有病蟲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鋸蜂、薔薇葉蜂、介殼蟲、蚜蟲以及焦葉病、潰瘍病、黑斑病等病蟲害,除應注意用藥液噴殺外,布景時應與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處種植過多。每年冬季,對老枝及密生枝條,常進行強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
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嫩梢,葉片初發病時,正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后多為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噴施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達可寧等藥物。
侵害嫩葉,兩面出現白色粉狀物,早期病狀不明顯,白粉層出現3-5天后,葉片呈水漬狀,漸失綠變黃,嚴重傷在時則造成葉片脫落。發病期噴施多菌靈、三唑酮即可,但以國光英納效果最佳。
銹病是薔薇一種常見的病害。葉片和新枝條都可能發病。病情嚴重,會引起葉片大面積脫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死亡。如果發現此病,要及時處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3-4,此疾病可基本痊愈。
色澤鮮艷,氣味芳香,是香色并具的觀賞花。枝干成半攀緣狀,可依架攀附成各種形態,宜布置于花架、花格、轅門、花墻等處,夏日花繁葉茂,確有“密葉翠幄重,膿花紅錦張”的景色,亦可控制成小灌木狀,培育作盆花。有些品種可培育作切花。
倒鉤刺,七姊妹:花治療暑熱胸悶,口渴,吐血;根治療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白帶,遺尿,外用于燒傷,外傷出血;葉外用治療癰癤瘡瘍《滇省志》。
【藏藥】色薇美多:花蕾或初開的鮮花用于龍病,赤巴病,肺病《中國藏藥》。
【侗藥】尚婢順Sangp beix sedp:根、葉主治耿來.涸冷(腰痛、水腫)《侗醫學》。
根、果實(營實):苦、澀,涼。活血,通絡,收斂。用于關節痛,面神經癱瘓,高血壓癥,偏癱,燙傷。 花(薔薇花):苦、澀,寒。清暑熱,化濕濁,順氣和胃。用于暑熱胸悶,口渴,嘔吐,不思飲食,口瘡口糜。
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節,寫有《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曰:“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是寫鄰人黃四娘家里的花,其實在自己的寒舍,杜甫也種了大量的花木,而且心下總期待著有客人前來共賞。其《客至》一詩中就殷切寫到:“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于此單說平常小花薔薇,杜甫家里的那道籬笆或許就是由此花結成,蓋因此花是最佳的結籬綴屏之物。薔者,從墻,薇者,細小的草木。如此釋義即可見薔薇習性,其柔弱的枝條需依仗堅墻或竹籬的扶持才能夠葳蕤。只要下得功夫,那薔薇花織出的籬笆墻是能夠對得起主人的耳目心神的。
今人所培育出的薔薇品種已花色繁多,有粉紅色的粉團薔薇,有重瓣的荷花薔薇,數朵簇生的叫七姐妹,花色潔白的是白玉堂,甚至還有黑色的花,謂之黑美人。薔薇花朵雖不及姊妹花月季玫瑰碩大,花色卻較二花繁多。
明代顧磷曾歌詠曰:“百丈薔薇枝,繚繞成洞房。蜜葉翠帷重,濃花紅錦張。張著玉局棋,遣此朱夏長。香云落衣袂,一月留余香。”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木棉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向陽的、土層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實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陰涼處。過 數天,攤開晾曬,果裂種脫,除去絮毛雜物,陰干后貯存。早春 2-3 月間播種,播前催芽, 用條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頃用種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強管理,待幼苗長 至 5-6cm時,可進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達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開花,后長葉。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花萼黑褐色,革質。花后結橢圓 形碩果,內為卵圓形的種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術 用播種、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 種子發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 2cm,平均氣 溫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齊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進行, 用長 80-10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 10頁
評分: 4.3
樸樹栽植技術 一、樸樹概述 樸樹,別名有沙樸、樸子樹、樸仔樹。落葉喬木,高達 20m,胸 徑 1m;樹冠扁球形。小枝幼時有毛,后漸脫落。葉卵狀橢圓形,長 4-8cm,先端短尖,基部不對稱,鋸齒鈍,表面有光澤,背脈隆起并 疏生毛。果熟時橙紅色,徑 4-5mm, 果柄與葉柄近等長,果核表面有凹 點及棱脊。花期 4月;果 9-10 月成 熟。 二、生態習性 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氣候及 肥沃、濕潤、深厚之中性粘質壤土, 能耐輕鹽堿土。 深根性,抗風力強。 壽命較長,在中心分布區常見 200-300 年生的老樹。抗煙塵及有毒氣 體。 三、樸樹的主要品種 在四川地區,樸樹主要品種為小葉樸 、大葉樸、珊瑚樸、西川 樸。 (一)小葉樸 別名:黑彈樹 形態特征:落葉喬木,高達 20米,樹冠倒廣卵形至扁球形。 樹皮灰褐色 ,平滑 .當年生小枝淡 棕色,老后色較深,無毛,散生 橢圓形皮孔,去年生小枝灰褐色;冬芽
愛之心是薔薇科薔薇屬的植物。
護照信息
平臺資源號1111C0003133000027
資源編號111213370212
種質名稱愛之心
種質外文名Love Heart
科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屬拉丁名Rosa
屬名薔薇屬
種名或亞種名月季
種拉丁名Rosa chinensis Jacq.
來源地新西蘭
歸類編碼11132113133
資源類型
3.基本描述信息
主要特性其他
主要用途觀賞
氣候帶溫帶
生長習性喜光;耐旱
開花結實特性多年生長
特征特性花枚紅色;花直徑8.5cm;花瓣數28.葉中綠色;刺:紅色;斜直刺;少
具體用途盆栽觀賞;庭院綠化
觀測地點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南口基地
繁殖方式嫁接繁殖;扦插繁殖
選育單位
選育年份2007
4.資源保存信息
海拔50
經度11646
緯度3992
土壤類型微酸性
平均溫度14
平均降雨量595
記錄地址北京
保存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單位編號QW-217
庫編號薔薇種源217號
保存資源類型植株
保存方式異地保存
實物狀態良好
2100433B
燈籠,薔薇科薔薇屬植物,是月季栽培品種。
護照信息
平臺資源號:1111C0003211001199
資源編號:ROCHI5301271193
種質名稱:燈籠
種質外文名Rosa 'Lampion"
科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屬拉丁名:Rosa
屬名:薔薇屬
種名或亞種名:月季
種拉丁名:Rosa chinensis Jacq.
原產地:德國
省:德國
來源地:德國
國家:德國
歸類編碼:11132113133
資源類型:選育品種
3.基本描述信息
主要特性:優質
主要用途:觀賞;其他
氣候帶:溫帶
生長習性:喜好全日照;微酸性土壤
開花結實特性:花期自春末至秋末
特征特性:豐花月季品種;花色黃色,最外一輪花瓣上有紅暈;無花香;花徑4-6厘米;株高60-90厘米,寬35-40厘米,該品種抗黑斑及灰霉病。
具體用途:庭院綠化觀賞
觀測地點:國家林業局月季測試站
繁殖方式:無性繁殖(扦插繁殖)
選育單位:德國 Christian Evers
選育年份:2006
保存單位:云南省花卉技術培訓推廣中心
單位編號:K163
庫編號:K163
保存資源類型:植株
保存方式:原地保存
保存時間:42388
實物狀態:良好
5.資源共享信息
共享方式:資源交換
獲取途徑:現場獲取
黃蝴蝶,是一種薔薇科、薔薇屬的月季品種。
種質名稱:黃蝴蝶
種質外文名:Rosa"Yellow Butterfly"
種名或亞種名:月季
主要特性:優質
主要用途:觀賞
氣候帶:溫帶
特征特性:花朵單瓣,淡黃色;無氣味
具體用途:用于生產切花、容器栽培
繁殖方式:無性繁殖(扦插繁殖)
選育單位:美國Moore培育
選育年份:1989
保存單位:云南省花卉技術培訓推廣中心
共享方式:資源交換
獲得途徑:現場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