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燃油添加劑 | 外文名 | fuel set |
---|---|---|---|
分????類 | 汽油添加劑、柴油添加劑 | 優????點 | 車主能根據自己需求自主添加 |
類????型 | 清潔型,養護型,動力提升型 |
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一般對汽油添加劑歸納為三類:清潔型、養護型、動力提升型。
清潔型添加劑加劑量較大(200ml-400ml),在汽油中的濃度高,成本高,通常價格在100元以上,清洗作用強,見效快,效果好的產品只需一瓶即可將燃油系統中(噴油嘴、燃燒室等)的積碳徹底清除,只需階段性使用。
主流的多點電噴(歧管噴射)車型積碳多位于燃油系統低溫區的噴油嘴、進氣閥及進氣歧管,使用化學成分為PIBA(聚異丁烯胺)的添加劑即可解決積碳問題;
新型的缸內直噴(GDI)車型積碳多位于燃油系統高溫區的噴油嘴、燃燒室及活塞頂端,使用化學成分為PEA(聚醚胺)的添加劑即可解決積碳問題。
養護型添加劑加劑量小(50ml-100ml),又被稱為汽油清凈劑《GB19592-2004》,加油站上售賣的燃油寶就是此類產品,在汽油中的濃度低,成本低,通常價格在30元以內,需長期連續使用。它能較好地抑制汽車發動機燃油進氣系統產生的沉積物。其保潔作用顯著而清洗效果弱,多適用于市場保有量最多的多點電噴(歧管噴射)車型。
辛烷值調整可以理解為動力提升型,通俗一點就是可以把92的汽油變成95的汽油,不過不建議長期使用,因為這種產品含有MMT(錳)的金屬化合物,燃燒完的金屬顆粒,會粘黏在火花塞和三元催化上面,久而久之就會降低它們的使用壽命、提前更換。
也不是不能用,駕駛車輛遠行或者去偏遠山區,也可以帶兩瓶,解決地方油品較差的問題。
還可以有效彌補因乙醇汽油帶來的動力衰減、熱值不足等問題。
一、清除積碳,清潔燃油系統;
新一代燃油添加劑其清凈活化因子能促燃油中的膠質物以及發動機積碳等有害物質,連續5次添加燃油添加劑后,排氣管上的積碳明顯減少,濾清器、排氣闊、燃油系統等均非常清潔。
二、增強動力性能;
新一代燃油添加劑中的納米成份,能吸附、包裹膠質物,在高溫作用下在燃燒室產生氣體性“微爆”,使燃油二次霧化,引發完全燃燒,提升引擎動力。90%以上車輛首次使用燃油添加劑后,明顯感覺動力增強。特別是車乏力、舊了、載重、遠行時感覺更明顯。
三、改善霧化,節省燃油;
新一代燃油添加劑其憑借納米分子材料,直接攻擊油分子中的長鏈碳鍵,在燃油室產生“微爆”,使燃油二次霧化,引發完全燃燒,提高熱效率、降低油耗。燃油添加劑實車對比試驗,能節省10~18%燃油。特別是長距離高速行駛,比平時更省,能直觀感受到。
四、防腐、防銹、潤滑,保護引擎;
新一代燃油添加劑有機納米分子及清凈活化因子、抗氧、防腐、破乳等10多種材料組成。針對于油品中硫、膠質物以及發動機積碳等有害成份研制,新一代燃油添加劑中燃油添加劑還具有抗氧、清洗、分散、破乳、防腐、潤滑等功效。
五、降低噪音,減少磨損,延長發動機壽命;
發動機噪音過大,除了由于汽車密封性不佳,還因為發動機內部積碳、油泥之類的雜質加速了發動機的磨損。新一代燃油添加劑中清洗、抗氧、潤滑等功效能大大改善這一現象,積碳、膠質的清除能明顯減少發動機磨損,從而降低發動機的噪音,延長發動機使用壽命。
六、消除黑煙,降低排放。
油品因霧化不良,燃燒不完全,形成大量黑煙,燃油添加劑可有效降低燃燒活化能,改善霧化效率,使油品中不可燃的膠質也能充分燃燒,從而達到消除黑煙,降低排放的功效。在連續添加五次后,眼觀就能發現黑煙明顯減少甚至完全消除。
發動機運轉時,噴油嘴溫度在100℃左右,進氣閥溫度在200-300℃之間。在這樣的溫度下,燃油中的不穩定成份,極易產生氧化縮合反應,生成膠質和積碳,沉淀在進氣閥和噴油嘴上,先進的高增壓發動機和使用GDI燃油直噴技術的發動機更容易產生積碳。
堆積在進氣閥上的沉積物,會造成進氣通道截面積減少,進氣效率降低,功率下降,嚴重時會使閥門動作遲緩,關閉不嚴。噴油嘴積碳,會使噴油不暢,燃油霧化質量下降,導致燃油進入燃燒室后,難以完全燃燒,造成發動機啟動困難,怠速不穩,以及油耗加大,尾氣排放惡化,特別在冬天,這些狀況更加明顯。
傳統的解決方法是將發動機拆解后進行清洗,不但費時,更重要的是先進的增壓技術和GDI技術使發動機更加精密,拆解清洗可能會帶來許多后續的問題,因此可以免拆清洗的燃油系統除碳劑(燃油添加劑)逐漸成為我們清洗積碳的必要手段。
柴油添加劑是燃油添加劑的其中一種,柴油添加劑,是為了彌補燃油自身存在的質量問題和機動車機械制造極限存在的不足,對柴油發動機能夠克服噴油嘴難以更加細霧化以及產生殘油后滴的問題,碳王CarbonKing柴...
燃油添加劑的作用就是清除噴油嘴積碳的,當然燃油添加劑牌子不一樣,功能也是有差別的而且清洗的部位也不一樣,有的只是單純的清洗噴油嘴的,有的可以一瓶清洗到噴油嘴,燃燒室,進排氣門,進氣岐管等部位,對解決和...
你好,添加劑一般都是沒多大作用的。這個并不建議添加使用。沒有多大的實用效果。
燃油添加劑與汽車發展息息相關:
第一、二代燃油添加劑:應用于1950-1990年代,其時主流車型為“化油器發動機”,所對應的為“低溫積碳”問題,使用常規清凈劑即可解決問題(化學成分為聚異丁烯酰亞胺);
第三代燃油添加劑(俗稱燃油寶):應用于1990-2010年代,針對的主流車型為多點電噴(歧管噴射)發動機,主要解決的是進氣道部位的噴油嘴、進氣閥積碳,需要持續添加,容易造成燃燒室沉積,其化學成分為PIBA(聚異丁烯胺)居多,;
第四代燃油添加劑(俗稱直噴寶):2010年至2018年,主流車型為缸內直噴發動機,應使用的清洗添加劑專門解決高溫區中的噴油嘴、燃燒室和活塞的積碳問題,其化學成分為PEA(聚醚胺)。
第五代燃油添加劑(又稱固體燃油改良劑) :2018年以后,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節能減排的環保要求,產品升級換代為固體或粉狀。解決了以前液體劑的易燃易爆問題,方便運輸、更便于保管,更環保清潔。它能夠解決乙醇汽油的油水分層問題。產品的適用性很強,能夠同時適用于汽油(含乙醇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主要成分為十八烷酸、丁基羥甲苯等。
1、采購渠道:從正規渠道購買(例如實體專賣店,網絡旗艦店, 4S店等渠道);
2、內窺鏡檢測:使用內窺鏡來查看燃燒室內部積碳的清潔程度;
3、第三方機構檢測:將添加劑送到專業機構使用設備進行模擬檢測。
4、通過國家權威機構的檢測檢驗,有相應的檢測證書。如:國家環保認證、有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報告。
格式:pdf
大小:44KB
頁數: 4頁
評分: 4.4
1 甲醇汽油添加劑 目錄 甲醇汽油添加劑簡介 甲醇汽油添加劑特點 甲醇汽油添加劑技術指標 甲醇汽油添加劑的關鍵技術 甲醇汽油的應用 甲醇汽油添加劑簡介 甲醇汽油由基礎汽油、甲醇及添加劑組成。甲醇汽油的技術 關鍵核心是添加劑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控制。甲醇汽油添加劑的技 術含量,是決定調配甲醇汽油品質優良的靈魂。 甲醇汽油添 加劑是一種新型環保燃料助劑產品, 是在甲醇(符合 GB338-2004 優等品甲醇指標) 中加入一種復合添加劑后對甲醇進行變性處理, 再按照規定比例和普通汽油混合后作為車用燃料,使其改性,使 其燃燒速度、氣化熱值、互溶性、爆發力加速性能等方面接近傳 統汽油的甲醇燃料, 低比例成品油無須對發動機和裝置進行改造, 可直接使用。 2 甲醇汽油添加劑特點 1)獨特的助溶技術,增強穩定性,能使醇與油有機相溶,不 分層不乳化,與國標汽油、乙醇汽油無限互溶; 2)超強的抗水性能:能抵御
根據燃油系統添加劑的組成和在發動機中產生的不同功能,可分為兩類:一是保潔型燃油添加劑;二是清洗型燃油添加劑。
項目/劑型 | 清洗型燃油添加劑(Roab F200) | 保潔型燃油添加劑(Roab F201)(或 快樂跑) |
主要成分 | 聚醚胺(PEA) | 聚異丁烯胺(PIBA) |
主要作用 | 快速清洗汽車發動機燃油進氣系統中聚集的沉積物 | 抑制汽車發動機燃油進氣系統沉積物的產生 |
使用方式 | 階段性使用 | 常期連續使用 |
功能 | 類似于治療劑(藥品) | 類似于營養劑(營養品) |
保潔型:燃油中的不穩定成份,在高溫下產生氧化縮合反應,形成積碳微粒,加入汽油中的保潔型添加劑,把這些碳微粒從四面八方進行包圍,形成一個個油溶性膠束,利用膠束間的靜電相斥和立體障礙,阻止它們聚集變大,無法沉積在金屬表面,從而提高燃油品質,這就是保潔型作用原理。
清潔型:當積碳已經聚集在噴油嘴和進氣閥表面時,清潔型燃油添加劑,借助很強的表面活性,鉆入積碳的孔隙,破壞其結構,并對這些積碳微粒進行分割包圍,逐漸把這些積碳微粒從金屬表面溶解下來,與燃油一起高溫燃燒后通過尾氣排出,這就是清洗型的作用原理。
1.亞歷山納米燃油添加劑
亞歷山納米燃油添加劑可廣泛應用于工業和商業用汽油、柴油及重油等燃油。它的微量添加可以大幅增加動力,顯著降低燃油消耗,明顯提高發動機性能,成倍減少尾氣中有害物質的排放。
2.亞歷山納米燃油添加劑與其它的添加劑
納米燃油添加劑以納米級的微爆使燃油二次霧化,與空氣混合均勻、充分,使燃燒進行更徹底。目前市場上的各種燃油添加劑均是針對某一特定方面問題而設計,大部分是進行油路的清理,而納米燃油添加劑治標、治本,可以全面解決辛烷值強化劑、尾氣清凈劑和節油添加劑所單獨解決的問題,還可以整體改善發動機的性能,是一種全新概念的具有綜合性能的第四代環保型燃油添加劑。
3.使用亞歷山納米燃油添加劑的原因
(1)提高抗爆性能,降低發動機對辛烷值的需求:對于汽油車,依據(CRC)E-15-92測試規范測試,證明使用納米燃油添加劑能立即降低發動機對辛烷值的要求4個點,并且隨著燃燒室的積炭被清理干凈,發動機還可以降低2個辛烷值的要求,使低標號的汽油具有高標號汽油相同或更好的表現。
(2)提高動力性能:納米燃油添加劑加入燃油中,會迅速自動分散并生成6納米的球形水顆粒。根據微爆理論,這些顆粒會在發動機工作中同時發生蒸汽爆炸,從而炸碎燃油霧滴,二次霧化成為納米級的油滴,使之與空氣完全混合,徹底消除活塞做功的周期性差異,從而大幅提高動力性能。依據FTP-75測試規范測試,本產品可以提高動力性能高達15%。
(3)節約燃油:臺架實驗數據充分顯示了納米微乳化燃油添加劑的卓越節油性能。該添加劑在數十種車型,數百輛汽、柴油車的等工況對比實驗中表明,節油高達10-20%。由于燃油的充分霧化所帶來的物理活性的提高,燃燒效率大幅提高,從而使單位燃油所釋放的能量提高,在較低的油門下便可提供相同的發動機功率。
(4)降低排污:依據國家環保測試規范標準檢測,對于數十種車型,均可降低尾氣排放40%以上,最高可降低95%。汽油汽車尾氣排放中的有害污染物主要包括: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柴油汽車尾氣排放中的有害污染物主要包括:煙度FSN、顆粒物PM10、氮氧化物NOX。本產品不僅能降低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煙度FSN、顆粒物PM10這些有害物質的排放,還對成為環保焦點的氮氧化物的治理有獨特功效。氣缸內爆燃的"周期性差異"所產生的局部高溫,是氮氧化物產生的主要原因。納米燃油添加劑使燃油燃燒均衡,徹底消除了燃燒的"周期性差異",從而大幅度減少了氮氧化物的生成。本產品是目前市場上唯一能降低氮氧化物的燃油添加劑。
(5)改善車輛性能:由于本產品所具有的消除燃燒周期性差異的獨特功能,可以大幅度消除發動機爆震,從而大幅度降低車輛抖動和噪音。在燃燒前發生的微爆還能震松和粉碎燃燒室內的積炭,然后在水煤氣反應的作用下將其進一步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使發動機在理想工況下工作,從而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減少維修次數及費用。加入納米燃油添加劑,直觀上可以立即感到怠速提高、加速有力,動力性增強。
4.亞歷山納米燃油添加劑的作用
本添加劑在加入燃油后會迅速擴散成為6納米尺度的球形水顆粒,從而使燃油在布朗運動的作用下形成熱力學穩定的微乳液。進入燃燒室的燃油霧滴(100微米以上的尺度)在壓縮機械功的作用下,使燃油霧滴中的水顆粒發生蒸汽爆炸,進而使燃油分裂成納米尺度的油汽顆粒(分子團),完全汽化,在爆燃過程中充分燃燒。這兩種作用的綜合結果使發動機的動力性能大幅度提高。 同時,在發動機的每個工作循環,燃油霧滴中的水顆粒都會產生數億次的微型蒸汽爆炸。對新的發動機,這種作用防止了燃燒室內表面的積炭生成,起到隨時養護的作用。對舊的發動機,這種過程會使原有的積炭分解,并隨廢氣排出,讓發動機的設計工作點得以恢復。
5.亞歷山納米燃油添加劑的使用
本添加劑的劑油比為1:6000。其使用非常簡便,只需在加油時將納米添加劑直接加入油箱中,發動車輛,五分鐘后就可以享受本添加劑帶來的充沛動力。
用戶在油罐中也可直接按此比例添加。先進的納米技術保證了在無需任何攪拌的情況下,迅速、均勻地使添加劑擴散到燃油中。
6.亞歷山納米燃油添加劑是否會對車輛產生腐蝕
本添加劑中每個水顆粒均被強度很高的界面膜所包裹,這層薄膜隔絕了水顆粒與燃油、氣缸表面及油路表面的接觸,不會發生腐蝕和破壞潤滑的問題。本產品刻意設計吸取這部分有害的"自由"水加以利用,同時也減少了這些水的危害。因此,納米燃油添加劑非但不會對車輛產生腐蝕,而且可以減少以往燃油中溶解水對車輛腐蝕這一重大難題。
7.亞歷山納米燃油添加劑是否適于配合三元催化器使用
本添加劑是北京大學用納米科技研制出的全新概念的燃油添加劑。納米燃油添加劑不含任何金屬離子,產品本身及其燃燒后的產物不含任何對三元催化器有害的物質,并且由于使用本添加劑所發揮的巨大的尾氣污染物降低作用,還可以延長已安裝的三元催化器的使用壽命三倍以上。
8.亞歷山納米燃油添加劑適用性
本添加劑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對于轎車、貨車、公共汽車、拖拉機、摩托車,火車以及船舶、飛機、燃油鍋爐,發電機等均可應用。
9.注意問題
不屬易燃易爆品,但長時間強光照射可造成分解失效,請置于低于60℃陰涼干燥處保存。 無毒、有輕微刺激作用,勿吞食,遠避兒童保存。高度濃縮,體積較小,添加使用時,請注意不要將包裝瓶掉入油箱中。
10.建議
本添加劑清凈功效強勁,建議在首次使用加入添加劑的燃油1—2箱后,或出現加油不暢、化油器堵塞的情況時,請更換一次燃油濾芯,以便更好享受本添加劑給您帶來的油耗經濟性和充沛動力的樂趣。使用后,發動機怠速會有所提高,建議調回原廠標準轉速,提高節油率。
汽車節能減排是進入21世紀以來越來越引人注目的課題。《實用燃油添加劑配方手冊》主要從燃油添加劑入手,給出了300個新、環保、安全、節能產品及其800余個配方。每個配方給出了制備、配伍原理、產品應用、特性及部分質量標準。
《實用燃油添加劑配方手冊》可供從事油品生產開發、精細化工領域生產、開發、科研人員及汽車修理保全人員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