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設計與技術 | 作????者 | 杰姆斯·伽略特 |
---|---|---|---|
譯????者 | 常初芳 | 出版社 | 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04年4月 | 頁????數 | 320 頁 |
定????價 | 48.00 元 | ISBN | 9787030128263 |
內容簡介
《設計與技術》是英國中學技術教育的教科書,作者從日常生活的實際需求人手,介紹各種物品設計和步驟、方法以及所涉及的美學、人機工程學、電學等原理。在結構、機械、電氣動力學、材料和制造產品中予以詳細的說明,并進行了演示。《設計與技術》結構嚴謹,圖文并茂,通俗易懂,適合大學、中學在校學生以及有關愛好者參考。 2100433B
人類進行通信的歷史已很悠久。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通過簡單的語言、壁畫等方式交換信息。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用語言、圖符、鐘鼓、煙火、竹簡、紙書等傳遞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煙、飛鴿傳信、驛馬郵遞就是這方面的...
區別如下:1、技術總工一般存在于全民所有制(如央企或各地國資委控股的企業)、集體所有制或從這兩者轉制后的大型企業中。說白了,就是個主管技術和研發的副總裁或副總經理或副廠長。技術總監為產品和服務標準的實...
技術設計是產品的定型階段。它將對產品進行全面的技術規劃,確定零部件結構、尺寸、配合關系以及技術條件等等。技術設計是產品設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產品結構的合理性、工藝性、經濟性、可靠性等,都取決于這...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14頁
評分: 4.4
第 1 頁 共 14 頁 蘇教版必修一教材分析 《技術與設計 l》的基本內容是技術設計。技術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關鍵,是動手與動腦 相結合,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于一體的課程內容,涉及與技術設 計相關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過程; 要求學生形成對技術設計的正確理解, 掌握開展技術和設 計活動必須具備的起碼的知識與技能。 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良好載體, 對學生 理解技術、 使用技術、 管理技術、 應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技術素養的提高具有奠基 作用。 《技術與設計 1》模塊教學的基本內容是關于技術和技術設計的相關知識以及學生對技 術設計一般過程的“經歷” 。本模塊分設技術及其性質、設計過程、設計的交流和設計的評 價四個主題。結構如下圖。 “技術及其性質” 側重于學生應該具備的技術的基本認識, 了解技術以及與技術相關的 各種問題; “設計過程”是使學生了解設計的一般過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7頁
評分: 4.4
《技術與設計的關系》教案 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手表 ,(其中左上角的那款 是紅軍軍官配發的第一代懷表 ,第二款是上世 紀七十年代流行的上海牌手表 ,第三款是充滿 時尚氣息的現代 ,右上角的是世界品牌表。 下面 的一款是勞力士) 你們喜歡哪一款呢 ?(由學生 回答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每一款手表的問世, 都是由設計者精心設計,再通過技術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說通過設計,人們可以把自己 或他人的創造性想法具體化, 制定出可供實施的具體技術方案。 那什么設計?它和技術 之間存在什么關系?這就是我們書本第二章《技術世界中的設計》第一節《技術與設計 的關系》要討論的內容。 (PPT:第一節《技術與設計的關系》) (PPT)交通工具 (古代的馬車到現代人們乘坐 的形態優美、性能卓越的汽 車,人類的代步工具越來越先 進,制造交通工具的技術也越 來越高明。在這個過程中,結 構的更新,動力的改變,工藝 的進步,乃
1.1 EDA技術及其發展歷程
1.2 EDA技術的特征和優勢
1.2.1 EDA技術的基本特征
1.2.2 EDA技術的優勢
1.3 EDA設計的目標和流程
1.3.1 EDA技術的實現目標
1.3.2 EDA設計流程
1.3.3 數字集成電路的設計
1.3.4 模擬集成電路的設計
1.4 EDA技術與ASIC設計
1.4.1 ASIC的特點與分類
1.4.2 ASIC的設計方法
1.4.3 SoC設計
1.5硬件描述語言
1.5.1 VHDI
1.5.2 VerilogHDL
1.5.3 ABEL-HDL
1.5.4 Verilog HDL和VHDL的比較
1.6 EDA設計工具
1.6.1 EDA設計工具分類
1.6.2 EDA公司與工具介紹
1.7 EDA技術的發展趨勢
習題1
2.1 概述
2.1.1 可編程邏輯器件發展歷程
2.1.2 可編程邏輯器件分類
2.1.3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優勢
2.1.4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發展趨勢
2.2 PLD器件的基本結構
2.2.1 基本結構
2.2.2 電路符號
2.2.4 PLA
2.2.5 PAL
2.2.6 GAL
2.3 CPLD/PPGA的結構特點
2.3.1 Lauice公司的CPLD/FPGA
2.3.2 Xilinx公司的CPLD/FPGA
2.3.3 Altera和Acrel公司的CPLD/FPGA
2.3.4 CPLD和FPGA的異同
2.4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基本資源
2.4.1 功能單元
2.4.2 輸入一輸出焊盤
2.4.3 布線資源
2.4.4 片內RAM
2.5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編程器件
2.5.1 熔絲型開關
2.5.2 反熔絲型開關
2.5.3 浮柵編程器件
2.5.4 基于SRAM的編程器件
2.6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設計與開發
2.6.1 CPLD/FPGA設計流程
2.6.2 CPLD/FPGA開發工具
2.6.3 CPLD/FPGA的應用選擇
2.7 可編程邏輯器件的測試技術
2.7.1 邊界掃描測試原理
2.7.2 IEEE 1149.1標準
2.7.3 邊界掃描策略及相關工具
習題2
3.1 Stratix高端FPGA系列
3.1.1 Stratix器件
3.1.2 StratixⅡ器件
3.2 Cyclone低成本FPGA系列
3.2.1 Cyclone器件
3.2.2 CycloneⅡ器件
3.3 ACEX 1K器件
3.4 典型CPLD器件
3.4.1 MAXⅡ器件
3.4.2 MAX 7000器件
3.5 FPGA/CPLD的配置
3.5.1 CPLD器件的配置
3.5.2 FPGA器件的配置
習題3
4.1 QuartusⅡⅡ原理圖設計
4.1.1 半加器原理圖輸入
4.1.2 半加器編譯
4.1.3 半加器仿真
4.1.4 全加器設計與仿真
4.2 Quartus Ⅱ的優化設置
4.2.1 Setting設置
4.2.2 分析與綜合設置
4.2.3 優化布局布線
4.2.4 使用設計助手檢查設計可靠性
4.3 Quartus Ⅱ的時序分析
4.3.1 時序設置與分析
4.3.2 時序逼近
4.4宏功能模塊設計
4.4.1 Megafumctions庫
4.4.2 Maxplus2庫
4.4.3 Primitives庫
習題4
5.1 Quartus Ⅱ的V10DL輸入設計
5.1.1 創建工程文件
5.!.2 編譯
5.1.3 仿真
5.2 Synplify Pro的VHDL輸入設計
5.2.1 用Synplify Pro綜合的過程
5.2.2 Synplify Pro與Quarttls Ⅱ的接口
5.3 Synplify的VHDL輸入設計
習題5
6.1 實體
6.1.1 類屬參數說明
6.1.2 端口說明
6.1.3 實體描述舉例
6.2 結構體
6.2.1 結構體的命名
6.2.2 結構體信號定義語句
6.2.3 結構體功能描述語句
6.2.4 結構體描述方法
6.3 VHDL庫
6.3.1 庫的種類
6.3.2庫的用法
6.4 VHDL程序包
6.4.1 程序包組成和格式
6.4.2 VHDL標準程序包
6.5 配置
6.5.1 默認配置
6.5.2 結構體的配置
6.6 VHDL文字規則
6.6.1 標識符
6.6.2 數字
6.6.3 字符串
6.7 VHDL數據類型
6.7.1 預定義數據類型
6.7.2 自定義數據類型
6.7.3 用戶自定義的子類型
6.7.4 數據類型的轉換
6.8 VHDL操作符
6.8.1 邏輯操作符
6.8.2 關系操作符
6.8.3 算術運算符
6.8.4 并置操作符
6.8.5 運算符重載
6.9 數據對象
6.9.1 常量
6.9.2 變量
習題6
7.1 順序語句
7.1.1 賦值語句
7.1.2 IF語句
7.1.3 CASE語句
7.1.4 LOOP語句
7.1.5 NEXT語句
7.1.7 WAIT語句
7.1.8 子程序調用語句
7.2 并行語句
7.2.1 并行信號賦值語句
7.2.2 進程語句
7.2.3 并行過程調用語句
7.2.4 元器件例化語句
7.2.5 生成語句
7.3 VHDL組合邏輯電路設計
7.4 VHDL時序邏輯電路設計
7.4.1 觸發器
7.4.2 寄存器
7.4.3 計數器
7.4.4 分頻器
習題7
8.1 Ⅵ{DL行為描述方式
8.2 ⅧDL結構化描述方式
8.3 Ⅵ{DLRTL描述方式
8.4 有限狀態機(FSM)設計
8.4.1 Moore和Mealy狀態機的選擇
8.4.2 有限狀態機的描述方式
8.4.3 有限狀態機的同步和復位
8.4.4 改進的.Moore型有限狀態機
8.4.5 小結
習題8
9.1 ST-BUS總線接口設計
9.1.1 ST-BUS總線時序關系
9.1.2 ST-BUS總線接口實例
9.2 數字復接分接接口技術及設計
9.2.1 數字復接分接接口技術原理
9.2.2 同步數字復接分接接口設計實例
9.3 I2C接口設計
9.3.1 I2C總線工作原理
9.3.2 I2C總線接U設計實例
9.4 Uart控制器設計
9.4.1 Uart控制器原理
9.4.2 Uart控制器部分模塊代碼
習題9
10.1 偽隨機序列的產生、檢測設計
10.1.1 m序列的產生
10.1.2 m序列的性質
10.1.3 m序列發生器的VHDL設計
10.1.4 m序列檢測電路的VHDL設計
10.2 比特同步設計
10.2.1 鎖相功能的自同步法原理
10.2.2 鎖相比特同步的EDA實現方法
10.3 基帶差分編碼設計
10.3.1 PSK調制和差分編碼原理
10.3.2 PSK差分編碼設計
10.4 FIR濾波器設計
10.4.1 FIR濾波器簡介
10.4.2 使用MATLAB設計FIR濾波器
10.4.3 FIR濾波器的FPGA普通設計
10.4.4 FIR濾波器的并行FPGA優化設計
習題10
附錄A EDA實驗系統簡介
參考文獻
……
內容簡介
《建筑技術構造與設計》以現行建筑設計規范與建筑設計資料集以及通用建筑圖集為基礎,以建筑技術構造設計為主線,全面介紹了常見民用建筑關于構造設計方面的技術問題。《建筑技術構造與設計》共三篇,第一篇為大量性民用建筑構造,包括概論;地基、基礎與地下室;墻體;樓地層;樓梯、電梯與自動扶梯;門窗與遮陽;屋頂;變形縫等。第二篇為大型性建筑構造,包括高層建筑、大跨建筑、輕型鋼結構建筑以及工業化建筑等。第三篇為特殊構造,包括建筑節能;建筑防災;建筑幕墻;采光屋頂與中庭;觀眾廳、樓座、看臺與舞臺;室外工程與環境景觀小品等。《建筑技術構造與設計》為建筑設計以及相關專業的讀者提供了基礎資料和參考依據。2100433B
本書介紹了生態設計的原理和理念、產品生態設計、景觀生態設計、生態產業設計、廢棄物處理、生態旅游和生態修復與恢復技術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