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錫輝 | 出版社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
出版時間 | 2002年2月1日 | 頁????數 | 296 頁 |
定????價 | 26.00 | 裝????幀 | 平裝(無盤) |
ISBN | 9787502536183 |
一 總論
1 水環境概論
2 河流
3 湖泊水庫
……
二 湖泊水庫水環境修復
1 基本特征
2 湖泊水庫水動力學
……
三 河流水環境修復
1 河流基本概念
2 河流水力學
……
四 地下水水環境修復
1 地下水形態
2 地下水污染物分布
……
附錄I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附錄II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
2100433B
本書以工程學的概念和方法為基礎綜合了受污染水環境修復過程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步驟。水環境包括湖泊水庫、河流和地下水。水環境修復基本內容包括具體水環境系統的特點、污染物在其中的遷移轉化規律、修復技術基本原理、工程設計原理和步驟等。為滿足讀者的實際應用需要,對于比較成熟的修復技術,本書都特別提供了各種代表性的設計方法、典型圖表數據和豐富的參考文獻。本書綜合性強,兼具理論和應用兩方面功能。章節段落層次分明,邏輯性強;敘述簡練準確,明白易讀。適合作為高等學校教師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水生態修復是一項理論復雜、因素眾多、操作困難的工作,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科學,更要講究實效。按照水生態系統的理論,結合河道、湖泊過去情況的分析,根據現在的實際狀況和上海地區的實踐經驗,對修復水生態系...
凈化也需要明確是什么內容,不同內容是可以選擇不同的定額。圖片1是市政定額,圖片2是安裝定額。
公司已修復和正在修復污染場地包括:焦化污染土壤、石油化工污染土壤、揮發性及半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場地、重金屬污染土壤、農藥污染土壤等。工程項目中使用的主要修復技術包括:熱解吸技術、化學氧化/還原技術、固化...
格式:pdf
大小:81KB
頁數: 14頁
評分: 4.7
錨桿錨索施工隊 Www.gdgcd.Com asdf 地下水水環境修復 摘要: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 ,然而由于污染嚴重 ,許多地 區地下水水質嚴重惡化 ,已不能被工業和生活使用 ,這使我國水資 源短缺的形勢更加嚴峻。因此 ,對受污染的地下水環境修復變得 越來越重要。但是地下水存在于土壤空隙和地下巖石裂隙中 ,地 質條件復雜 ,污染物通常溶解于水中或吸附于土壤和巖石表面 ,構 成了水 質 巖復雜的環境系統 ,增加了修復難度 ,因此探索有效的 修復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目前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主要有氣 體抽取技術、 空氣吹脫技術、 原位生物修復法和電動力學修復技 術等。 關鍵詞:地下水 ;水污染修復技術 ;水環境 ; 地下水污染途徑 1地下水污染途徑 地下水污染途徑是指污染物從污染源進入到地下水中所經過的 路徑。研究地下水的污染途徑有助于制定正確的防治地下水污染 的措施。這里介紹按照水力
格式:pdf
大小:81KB
頁數: 44頁
評分: 4.6
I 目 錄 1概述 .......................................................................................................... 3 1.1項目背景 ........................................................................................................ 3 1.1指導思想 ........................................................................................................ 3 1.2基本原則 .......................................
《水污染與水環境修復》從理論和實際應用等方面對水污染與水環境修復進行了系統論述,是水污染和水環境修復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水污染與水環境修復》在系統評價我國水污染狀況和特征基礎上,論述了水污染成因及其生態效應,詳細介紹了水污染預測理論與方法;在對水環境修復理論與方法進行系統述評基礎上,分別對河流、湖庫、濕地和地下水的生態修復理論、技術方法和工程應用進行詳細闡述,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借鑒意義。
《水污染與水環境修復》可以供從事水污染控制、水資源保護的科研、規劃、設計、施工的科研、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本書通過對色彩基本原理的講解,分析了色彩在藝術設計中應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規律,從色彩的實際應用特征和行業需求出發,注重培養學習者的色彩審美能力、配色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出于專業對色彩應用能力要求的不同,本書將內容分為四大模塊,即通識基礎理論、繪畫色彩原理與應用、色彩設計原理與應用、設計應用原理與應用。教材內容上各模塊之間相有聯系,相互承接,遞進轉變關系自然,解決色彩表達從客觀到主觀再到設計應用這種具象到抽象的思維訓練過程,實現從繪畫走向設計的目標。作為一門設計類的基礎教材,本書內容上延續已規范化的經典教學內容,同時結合專業特征,注重基礎技能和創新思維的訓練,并納入新的學習方法和多樣化的實現手段,突破了傳統色彩學習的一貫模式,提高了實用和參考價值。
前 言
通識基礎理論
第一章 色彩原理與應用概述/2
第二章 色彩基本原理/21
第一節 光與色/21
第二節 色彩成色原理/22
第三節 色彩體系/31
第四節 色彩的屬性/44
第三章 構圖與形式美/67
第一節 構 圖/67
第二節 形式美/76
模塊一
繪畫色彩原理與應用
第四章 繪畫色彩原理與表現/88
第一節 繪畫色彩的基本特征/88
第二節 繪畫色彩的表現類型/95
第三節 繪畫色彩表現的基本步驟/118
第四節 繪畫色彩表現的基本技法/128
模塊二
色彩設計原理與應用
第五章 色彩設計原理與應用/140
第一節 色彩歸納設計與表現/140
第二節 色彩構成設計與表現/149
第三節 色彩裝飾設計與表現/169
第四節 色彩肌理設計與表現/175
模塊三
設計色彩原理與應用
第六章 設計色彩原理與應用/180
第一節 設計色彩的基本原理/180
第二節 設計色彩的應用與創新/187
參考文獻/203
模塊四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