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山洪易發區災變及水庫險情分類與判別指南 | 作????者 | 李錚、徐海峰、何勇軍、李宏恩 |
---|---|---|---|
出版社 |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6年10月 |
書 號 ISBN 978-7-5170-4817-6 計算機號 25-1629
書 名 山洪易發區災變及水庫險情分類與判別指南(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技術研究叢書)
作 譯 者 李錚 徐海峰 何勇軍 李宏恩 編著
開 本 畸16開 平裝
字 數 38 千字
印 張 2.75 頁 數 44 頁
出版時間 2016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出 版 社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定 價 16.00 元 網上售價 14.40 元
分 類 號 TV697.1-62
主 題 詞 水庫-防洪-指南
本書是(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技術研究叢書)》之一,本書針對山洪易發區自然、社會、經濟特點,以山洪易發區災變特征為出發點,對水庫可能產生險情及導致的災害進行分類,并依災害特點給出相應的判別標準,是山洪易發區水庫減災的基礎。
分類:水庫按其所在位置和形成條件,通常分為山谷水庫、平原水庫和地下水庫三種類型。山谷水庫多是用攔河壩截斷河谷,攔截河川徑流,抬高水位形成,絕大部分水庫屬于這一類型;平原水庫是在平原地區,利用天然湖泊、...
水利部規范《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有更詳細的解析。
水庫分類的標準是:1、大(1)型水庫:總庫容≥10億立方米,防洪級別為特別重要,保護農田≥500萬畝,治澇面積≥200萬畝,灌溉面積≥150萬畝,供水級別為特別重要,裝機容量≥120。2、大(2)型水...
格式:pdf
大小:362KB
頁數: 6頁
評分: 4.7
基于山洪易發區水庫大壩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以模糊數學和層次分析法為理論依據,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從氣象條件、地質條件、防洪安全、滲流安全、結構安全、抗震安全、金屬結構安全、工程質量、運行管理等9個大類、20個子類,對山洪易發區實際工程的安全程度進行量化評價。評價結果與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評估分析報告中的結果相符,該評價方法在水庫大壩安全評價中的應用效果良好。
《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技術研究叢書: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關鍵技術》是在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201301033)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09164、51579154)等研究工作基礎上編寫的。
《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技術研究叢書: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關鍵技術》主要介紹了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因素挖掘與致災模式、水庫大壩脆弱性分析方法、小流域突發洪水監測技術與預報方法、水庫災變特征與仿真分析方法、水庫大壩近壩岸坡安全監控與預警技術、水庫致災預警指標體系與安全評價技術、水庫致災快速響應與減災對策、水庫致災預警及減災決策支持系統集成技術,并給出了應用實例。
《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技術研究叢書: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關鍵技術》可作為有關設計院、水庫工程管理單位和從事水庫大壩安全監控與預警工作的技術人員提供參考,也可作為水利水電工程和安全工程等專業的學生參考用書。
序
前言
第1章概論
1.1我國山洪災害防治工作
1.2山洪易發區內水庫工程安全問題
1.3本書主要內容
第2章水庫致災因素挖掘與致災模式分析
2.1概述
2.2山洪災害特征及成災機理
2.3山洪對水庫大壩影響與作用分析
2.4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模式綜合分析
2.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山洪易發區水庫大壩脆弱性分析
3.1概述
3.2水庫大壩脆弱性特征
3.3水庫大壩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3.4基于突變理論的水庫大壩脆弱性評價
3.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山洪易發區洪水監測技術與預報方法
4.1概述
4.2小流域突發洪水監測技術
4.3小流域突發性洪水預報方法
4.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山洪易發區水庫災變特征與仿真分析
5.1概述
5.2洪水演進過程仿真分析方法
5.3洪水演進過程數值仿真與程序驗證
5.4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山洪易發區水庫近壩岸坡安全監控與預警
6.1概述
6.2近壩岸坡安全預警指標構建
6.3水庫近壩岸坡滑坡模型試驗
6.4近壩岸坡安全預警監控模型
6.5水庫近壩岸坡穩定預警指標擬定方法
6.6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山洪易發區水庫安全監控指標與安全評價體系
7.1概述
7.2山洪災害區監控指標
7.3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7.4某水庫模糊綜合評價
7.5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快速響應與減災對策
8.1概述
8.2基于網格化的水庫管理與應急響應機制
8.3山洪易發區水庫險情特征及等級
8.4山洪易發區水庫險情判別內容及其方法
8.5山洪易發區水庫減災對策
8.6山洪易發區水庫減災業務流程
8.7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及減災集成與應用
9.1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決策支持系統
9.2某水庫應用示范
關于膨脹土的判別,國內外尚不統一。
原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J 013—95)除根據野外地質特征外,把主要黏土礦物成分、大于0.002 mm的黏粒含量、自由膨脹率和脹縮總率作為膨脹土判別及分類的依據。
分類 |
主要黏土礦物成分 |
大于0.002mm的黏粒含量 |
自由膨脹率 |
脹縮總率 |
強膨脹土 |
蒙脫石 伊利石 |
>50% |
>90% |
>4% |
中等膨脹土 |
蒙脫石 伊利石 |
35%~50% |
65%~90% |
2%~4% |
弱膨脹土 |
蒙脫石 伊利石 高嶺石 |
<35% |
40%~65% |
0.7%~2.0% |
鐵路上將自由膨脹率、蒙脫石含量和陽離子交換量作為膨脹土判別和分類的依據。
膨脹土中離子交換吸附作用是黏土礦物的一種重要物理化學性質,測定膨脹土的陽離子交換性能可以定性地判別組成土的主要黏土礦物類型,從而也能評價土的親水性、膨脹性和強度等重要性質的綜合指標。
《鐵路工程特殊巖土勘察規程》(TB 10038--2001),根據膨脹土的自由膨脹率、蒙脫石含量及陽離子交換量將膨脹土的膨脹潛勢分為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