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重量/膠凝材料重量。
2.膠凝材料重量=水泥重量 摻合料重量(如粉煤灰、礦粉、硅灰、沸石粉之類有水硬性或潛在水硬性、火山灰性或潛在火山灰性材料,但不包括石粉)。
3 在工程上表示為mw/mb。
4 防水混凝土水膠比不得大于0.50
5 有侵蝕性介質時不宜大于0.45
水膠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與所有膠凝材料用量的比值 。
水膠比是指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與所有膠凝材料用量的比值。
水膠比,一般是對于混凝土而言的?;炷林衅鸬侥Y作用的稱為膠凝材料,水泥都很熟悉,還有粉煤灰、礦粉、硅灰等有凝結作用的材料。
水灰比指水與水泥的質量比,這時膠凝材料只有水泥,沒有其他摻合料,當加入了粉煤灰、礦渣粉等摻合料時,因為這些材料也會有膠凝作用,所以與水泥統稱為膠凝材料,這時水與所有膠凝材料的質量比就叫水膠比。混凝土配置時的用水量與膠凝材料(水泥加礦物摻和料)總量之比。在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常以膠凝材料用量的概念取代傳統的水泥用量,并以水膠比取代傳統的水灰比,作為判斷混凝土密實性或耐久性的一個宏觀指標。
水灰比過小會使水化熱較大,混凝土易開裂,砼的和易性較差,不利于現場施工操作。
水灰比過大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zlq6u6f"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 5頁
評分: 4.6
混泥土配合比計算方式 混凝土按強度分成若干強度等級, 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是按立方體抗壓強 度標準值 fcu,k 劃分的。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是立方抗壓強度總體分 布中的一個值,強度低于該值得百分率不超過 5%,即有 95%的保證率。 混凝土的強度分為 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 C50、C55、C60等十二個等級。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間 的比例關系。 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以 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種材料用 量,如水泥 300千克,水 180千克,砂 690千克,石子 1260千克;另 一種是用單位質量的水泥與各種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來 表示,例如前例可寫成: C:S:G=1:2.3:4.2,W/C=0.6 。 常用等級 C20 水:175kg水泥: 343kg 砂: 621kg 石子: 1261k
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由于采用低水膠比和復合礦物摻合料,硬化漿體內未水化膠凝材料存在明顯的再水化現象,并影響混凝土的長期性能。低水膠比混凝土的再水化問題尚未引起工程界的足夠重視,并缺乏系統的定量化研究和相關作用機理的探索。本項目通過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相結合,分析了低水膠比混凝土再水化產物的微觀特性,研究了復合膠凝材料再水化的影響因素及其對混凝土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響機理,建立了以不同再水化影響因素為參數的復合膠凝材料再水化模型和力學性能與耐久性能演變的預測模型,闡明了再水化作用對混凝土損傷的修復性能與微觀機理,研究了溫度對再水化作用影響機理與再水化加速試驗方法。研究結果表明,硅粉摻量越高或水灰比越小,水泥凈漿試件抗壓強度到達峰值點的再水化時間越早;溫度越高,抗壓強度達到峰值點的時間越早,但強度提高幅度相差不大;硅粉摻量越高,毛細吸水總量越??;化學結合水增加量隨水灰比增大先增大后減小,且水灰比0.25化學結合水增加量最大;溫度或硅粉摻量越高,化學結合水增加量越大。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加載度越高,再水化作用對其劈裂抗拉強度的影響越顯著。毛細吸水總量隨再水化時間的增長不斷減小,且其降幅隨加載度的提高而增加;加載度越高,化學結合水量增幅越大;未水化膠凝材料再水化的填充作用降低了內部孔隙的連通性,是導致其滲透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再水化模型計算結果表明,C3S和C2S水化程度增加量均隨水灰比增加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且水灰比0.25水化程度增加量最大。C3S和C2S水化程度增加量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80℃水浴加速作用下,再水化10年C3S水化程度增量高達48%,再水化對低水灰比水泥基材料性能影響不容忽視。再水化過程中,溫度越高,等效齡期越大。以水浴20℃下水泥水化程度、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為基準,設計的加速試驗最佳水浴加速溫度60℃時的等效齡期分別為1.2、3.3、18.6 d。為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科學合理地應用提供了理論與技術支撐。 2100433B
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由于采用低水膠比和復合礦物摻合料,硬化漿體內未水化膠凝材料存在明顯的再水化現象,并影響混凝土的長期性能。低水膠比混凝土的再水化問題尚未引起工程界的足夠重視,并缺乏系統的定量化研究和相關作用機理的探索。本項目通過宏觀性能測試、微觀試驗與模型分析相結合,研究低水膠比復合膠凝材料的再水化作用機理;結合膠凝材料水化理論和擴散理論,建立再水化作用模型;通過SEM、XRD、TEM和納米壓痕等微觀試驗,探明再水化產物的微觀形貌和微觀力學特性;基于再水化模型與產物微觀特性,研究水膠比、礦物摻合料、養護制度、環境溫度等因素對再水化作用的影響規律及其微觀機理。綜合分析再水化對低水膠比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探明再水化過程對混凝土損傷的修復作用及其微觀機理,建立模擬再水化作用的加速試驗方法,提出再水化作用的等效齡期定量分析方法。為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科學合理地應用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混凝土配置時的用水量與膠凝材料(水泥加礦物摻和料)總量之比。在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常以膠凝材料用量的概念取代傳統的水泥用量,并以水膠比取代傳統的水灰比,作為判斷混凝土密實性或耐久性的一個宏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