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世界建筑導報 | 外文名 | Architectural Worlds |
---|---|---|---|
語????種 | 中文 | 類????別 | 建筑科學與工程 |
主管單位 | 深圳大學 | 主辦單位 | 深圳大學 |
編輯單位 | 《世界建筑導報》編輯部 | 創刊時間 | 1985年 |
出版周期 | 雙月刊 | 國內刊號 | 44-1236/TU |
國際刊號 | 1000-8373 | 編輯部地址 | 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3樓 |
現任主編 | 于冰 |
據2020年3月16日中國知網顯示,《世界建筑導報》共出版文獻4502篇。
據2020年3月1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世界建筑導報》共載文3427篇、基金論文量9篇。
《世界建筑導報》被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收錄。
據2020年3月16日中國知網顯示,《世界建筑導報》總下載次數486467次、總被引1845次。
據2020年3月1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世界建筑導報》被引量為779次、下載量為60352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5216名。
《世界建筑導報》曾獲中國優秀期刊獎;
2002年,《世界建筑導報》獲得深圳市首屆裝幀設計作品評展中獲封面設計一等獎、版式設計二等獎。
《世界建筑導報》 將以學術的“導向性”為發展目標,致力于探索建筑學前沿性的課題,與中國國內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反映當前學術發展的最新動態。
《世界建筑導報》文化標識:
1985年,《世界建筑導報》創刊。
1994年,該刊以季刊發行。
2006年,該刊以月刊發行。
2007年,《世界建筑導報》以雙月刊發行。
2014年12月,《世界建筑導報》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額,過山車,房子,宮殿,自動售貨機,自動感應門,自動售貨機,升降電梯,風車,別墅,,廁所,廚房,農牧場一體化,游泳池,橋,海中房子,樓主可以試一下
素有國際建筑界“奧斯卡”之稱的第36屆“金塊獎”“金塊獎” 建筑界的奧斯卡 由PCBC(太平洋建筑協會)組織發起的“金塊獎”,作為地產界每年一度的頂級盛事,今年已邁入第43個年頭。這是目前在全世界建...
我想應該是日本,你看看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和在島嶼上的國家。但是土木的橋梁技術在全世界都很有名。例如 日本明石海峽大橋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懸索橋。當時的一個大地震都奈何不了它,可想而知,土木的建筑結構設...
《世界建筑導報》開設有事務所的歷史、成就及其設計思想、作品介紹、透視設計的全過程等欄目。
據2019年《世界建筑導報》第6期期刊內頁顯示,《世界建筑導報》學術委員會有委員17人、顧問5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海外編輯3人。
職務 |
名單 |
||||||||
---|---|---|---|---|---|---|---|---|---|
委員 |
丁沃沃、王建國、王竹、馮全龍、莊惟敏、劉克成、孫一民、湯樺、李振宇、李保峰、張頎、盂建民 趙萬民、崔愷、梅洪元、覃力、魏春雨 |
||||||||
顧問 |
馬國馨、何鏡堂、彭一剛、鐘訓正、吳豪驊(顧問總編) |
||||||||
編輯 |
沈心娟、喬迅翔、張玲 |
||||||||
海外編輯 |
崔悅君(美國)、約翰莫根 (澳洲、新西蘭)、黎恢遠 (英國) |
||||||||
資料來源: |
職務 |
名單 |
---|---|
社長 |
高青 |
總編輯 |
覃力 |
副總編輯 |
甘海星 |
格式:pdf
大小:25KB
頁數: 4頁
評分: 4.6
《世界建筑及欣賞》課程論文 大學校園建筑和規劃過程中, 重點除了規劃與設計具體形態的建筑, 更需結 合校園建筑和校園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慎重建設。 并且,在此過程中, 要注重大 學校園建筑的規劃設計理念, 運用規劃設計規范, 結合其發展趨勢進行科學、 合 理設計。在分析現代大學校園建筑與規劃存在的問題, 充分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大學校園建筑的規劃設計理念及發展趨勢 校園建筑并不復雜, 但這里孕育著莘莘學子的希望和夢想。 這種包涵校園氛 圍的規劃,較理想的做法是將城市設計的方法引入校園設計。 在此過程中, 重點 并非是規劃與設計具體形態的建筑, 而是一整套游戲規則, 這里包含對空間和單 體建筑控制要素, 以及執行方法, 建立一套可以不斷完善的機制。 尤其是建筑使 用的主體人群師生們的意見應當受到重視。 現代大學建筑設計理念: 1、功能分區 隨著高等教育理念的變化, 學校規模的發展,嚴格強
格式:pdf
大小:25KB
頁數: 15頁
評分: 4.4
東京都廳展望室 :東京都廳是日本東京都政府的總部所在地, 位于新 宿區西新宿。 1990年 12月落成, 1991年正式啟用。在日本泡沫經濟 最高峰時策劃興建, 是當時日本最高的大廈, 近年被諷刺為“泡沫之 塔”。東京都廳舍由興建至落成時的都知事(東京都首長)為鈴木俊 一,由建筑師丹下健三設計。廳舍的設計主要為后現代主義路線,被 認為是引用了歌德式教堂的設計作為藍本, 采用了和巴黎圣母院相似 的橫三段和豎三段式立面。 東京都廳舍樓高 243米,在落成時比豐島區池袋的陽光 60 高而成為 日本最高的大廈,紀錄其后被 1993年竣工,高 296米的橫濱地標大 廈打破。東京都廳舍每年的維修管理費用高達 40 億日圓,內設的豪 華都知事室被批評“浪費納稅人的金錢”。不過,另一方面,東京都 廳舍已成為東京的觀光勝地之一,到 45樓的展望室參觀的訪客絡繹 不絕。 廳舍由 3 坐建筑組成: 1 號辦公樓
《世界建筑導報》北京編輯部成立2005年1月,依托于該導報20年來的專業背景與國際經驗,以編輯雜志和出版圖書的方式,促進國內建筑評論與建筑文化發展,希望能引起有識之士的參與,喚起更多人對建筑、城市環境以及生存狀態的思考,共同為中國的設計領域付諸努力。
《世界建筑導報》北京編輯部成立2005年1月,依托于該導報20年來的專業背景與國際經驗,以編輯雜志和出版圖書的方式,促進國內建筑評論與建筑文化發展,希望能引起有識之士的參與,喚起更多人對建筑、城市環境以及生存狀態的思考,共同為中國的設計領域付諸努力。
《世界建筑導報》北京編輯部成立2005年1月,依托于該導報20年來的專業背景與國際經驗,以編輯雜志和出版圖書的方式,促進國內建筑評論與建筑文化發展,希望能引起有識之士的參與,喚起更多人對建筑、城市環境以及生存狀態的思考,共同為中國的設計領域付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