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須知
1、內容要求:基于建筑類學術期刊的定位,《世界建筑》目前僅接受學術性質文章的投稿,恕不接受項目介紹類文本、譯文等內容的投稿。凡符合內容要求的稿件,將進入該刊的審稿程序。該刊審稿程序為雙向匿名制,時間一般為3個月。
2、稿件準備:請以Microsoft Word文件準備稿件。一篇文稿字數通常不超過6000字(包括所附圖、表、參考文獻)。文稿內容須遵從以下順序排列: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圖片名稱及來源,作者信息。
3、標題:文稿須附中、英文標題,中、英文須內容一致。中文標題不宜超過20字。若論文課題為基金資助項目,請在標題下方注明基金名稱、課題名稱及編號。
4、摘要:文稿須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須內容一致。中文摘要字數控制在100~150字,英文摘要字數少于100字。摘要中不得引用參考文獻。
5、關鍵詞:文稿須附中、英文關鍵詞3~8個,中、英文須內容一致。
6、正文:正文中內容與圖、表、注釋內容不得重復。所附圖、表請插入正文相應位置。文中如出現外國人名、地名,請在首次出現時給出相應的中文譯名,并在其后圓括號內將原文標注出來,當文中再次出現時,只寫中文譯名。文章中數字的使用請執行國家標準《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GB/T15835-1995)。文章中計量單位的使用請執行有關量和單位的系列中國國家標準(GB3100~3102)。
《世界建筑》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被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網等收錄。
據2020年9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世界建筑》共出版文獻10121篇。
據2020年9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世界建筑》載文量為6595篇、基金論文量為138篇。
據2020年9月15日中國知網顯示,《世界建筑》總被下載2615332次、總被引35995次;(2019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493、(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184。
據2020年9月1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世界建筑》被引量為17983次、下載量為118864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世界建筑》影響因子為0.4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9種)中排第4054名。
《世界建筑》曾被意大利國家大學與研究機構評估局(anvur)評為A類學術期刊。
刊登內容
《世界建筑》報道中國國內外建筑科學的新成果,刊登世界各國城鄉規劃和園林建筑實例,介紹各種建筑流派及世界著名建筑師。
主要欄目
《世界建筑》設有設計選例、學術交流、建筑論壇、歷史與理論、名作巡禮、全景視窗為主要欄目。
讀者對象
《世界建筑》的讀者包括建筑、城市規劃領域的設計師、學者,負責規劃建設的城市管理者,以及建筑設計類高校的師生。
據2020年9月《世界建筑》雜志社官網顯示,《世界建筑》編委會有委員65人,編輯部有編輯6人、客座編輯1人、主編助理1人。
職務 |
名單 |
編委會委員 |
馬巖松、馬清運、王方戟、王昀、王建國、王輝、王路、支文軍、孔宇航、朱小地、朱文一、朱锫、朱穎心、伍江、華黎、莊葵、劉克成、劉曉都、劉家琨、齊欣、孫一民、李東、李興鋼、李虎、李曉東、吳耀東、余加、沈磊、張永和、張利、張軻、張樺、張頎、張雷、陳剛、邵韋平、范雪、周暢、周愷、周榕、單軍、孟建民、孟巖、胡越、查金榮、倪陽、徐全勝、常青、黃居正、黃艷、梅洪元、龔愷、崔彤、崔愷、梁井宇、葛家琪、董衛、董丹申、董功、曾堅、賴德霖、Bruce Abbey、Jürgen Rosemann、Peter Rowe、Luca Molinari |
編輯 |
項琳斐、葉揚、王欣欣、天妮、龐凌波、潘奕 |
客座編輯 |
劉晨 |
主編助理 |
范路 |
斗拱公元前5世紀出現,到現在用了2500年,世博中國館“東方之冠”是對斗拱的應用。斗拱是一個極具象征性、并能引發散發性思維的意象,世界上有三大建筑體系,只有中國古代建筑極其智慧地采用了斗拱。斗拱是我國...
漢代建筑 兩漢時期可謂中國建筑青年時期,史籍中關於建筑之記載頗豐,建筑組合與結構處理日臻完善,然而至今卻還未發現過一座漢代木構建筑。所幸佐證資料不少,漢代屋墓的外廊或廟堂、外門、石闕,...
中國建筑乃一獨立之結構系統,歷史悠長,散布區域遼闊。在軍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國雖常與他族接觸,但建筑之基本結構及部署之原則,僅有和緩之變遷,順序之進展,直至最近半世紀,未受其它建筑之影響。數千年來無...
1980年10月,《世界建筑》創刊。
1993年,該刊由雙月刊變更為季刊。
1997年,該刊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1999年,該刊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職務 |
名單 |
社長 |
尹稚 |
副社長 |
邊蘭春、趙景昭 |
主編 |
張利 |
副主編 |
周榕、青鋒 |
編委會主任 |
莊惟敏 |
采編主任 |
葉揚、項琳斐 |
格式:pdf
大小:284KB
頁數: 1頁
評分: 4.4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叢書》(12卷)榮獲了第13屆中國圖書獎,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追記其引進、出版過程,與業界共勉。 確定選題 在國外眾多的關于世界建筑歷史的圖書當中,比較權威的當屬20世紀初英國人弗蘭徹撰寫的《比較的建筑歷史》和20世紀80年代初意大利Electa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叢書》。前者在出版后雖然不斷地補充與再版,但這是一部爭論很大的書:其一是因為其立論是19世
《當代世界建筑》是新世紀關于世界建筑的一部概論。《當代世界建筑》著眼于當代建筑類型和產生這些作品的源泉,對全世界主要建筑師設計的600多座建筑進行了批判性的研究。《當代世界建筑》分析了13種獨立的建筑類型,追溯了1970年代到新千年伊始的多元化建筑思想發展的蹤跡。HUGH PEARMAN向我們講述了這個由新形式演繹的故事,以及這些新形式對美學標準所做的潛在性探索。2100433B
《世界建筑導報》 將以學術的“導向性”為發展目標,致力于探索建筑學前沿性的課題,與中國國內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活動,反映當前學術發展的最新動態。
《世界建筑導報》文化標識:
內容介紹
《世界建筑2:藝術博物館》收集的博物館、展館、圖書館、劇院、美術館、文化中心、藝術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等,幾乎涵蓋了世界所有著名的文化藝術建筑。《世界建筑2:藝術博物館》細膩地從建筑師的設計理念、總體布局構思、平面設計、立面造型、傳統建筑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面出發,通過大量精挑細選的手繪圖、方案設計圖、效果圖、技術圖、剖面圖、工程圖、細部圖、實景圖來展示文化藝術建筑獨有的設計,進一步讓建筑師們看透美學與人文特色相融合的建筑精髓。本圖書齊集了博物館、展覽館、圖書館、美術館、檔案館、文化中心、音樂廳、劇場等近年最新的文化藝術建筑,取材來自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瑞典、荷蘭、冰島、克羅地亞、日本、中國、哥倫比亞、澳大利亞、美國等四大洲的國家,建筑新穎、內容豐富,各有特色和亮點。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