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器式溫控閥是一種自動控制散熱器散熱量的設備,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閥體部分,另一部分為感溫元件控制部分。當室內溫度高于給定的溫度值時,感溫元件受熱,其頂桿就壓縮閥桿,將閥口關小;進入散熱器的水流量減小,散熱器散熱量減小,室溫下降。溫控閥的研制關鍵在于溫控部分,溫控部分溫度傳感器內的感溫介質能夠感受外界溫度,并作出相應的反應使其控制閥芯的開度,達到控制通過溫控閥的流量。
其控制元件是一個溫包,內充感溫物質,當室溫升高時,溫包膨脹使閥門關小,減少散熱器熱水供應,當室溫下降時過程相反,這樣就能達到控制溫度的目的。散熱器溫控閥還可以調節設定溫度,并可按設定要求自動控制和調節散熱器的熱水供應量。當室內溫度下降到低于設定值時,感溫元件開始收縮,其閥桿靠彈簧的作用,將閥桿抬起,閥孔開大,水流量增大,散熱器散熱量增加,室內溫度開始升高,從而保證室溫處在設定的溫度值范圍內。工作過程無需外加能量,適用于分戶控制散熱器散熱量的供暖系統。溫控閥控溫范圍在13-28℃之間,控制精度為±l℃。
散熱器溫控閥是安裝在散熱器上的自動控制閥門。 散熱器恒溫閥是無需外加能量即可工作的比例式調節控制閥,它通過改變采暖熱水流量來調節、控制室內溫度,是一種經濟節能產品。其控制元件是一個溫包,內充感溫物質,...
、、、、散熱器溫控閥是安裝在散熱器上的自動控制閥門。 散熱器恒溫閥是無需外加能量即可工作的比例式調節控制閥,它通過改變采暖熱水流量來調節、控制室內溫度,是一種經濟節能產品。其控...
30-40元直接
格式:pdf
大小:7KB
頁數: 2頁
評分: 4.6
散熱器溫控閥在多種散熱器系統中的正確 使用 散熱器溫控閥在多種散熱器系統中的正確使用方法 : 1、在我國的大多數舊有散熱器供暖系統中, 采用的是上下貫通垂直式單管或雙管系統。 1)在垂直單管順流系統中, 由于前組散熱器水量全部流經下一組散熱器, 且每組散熱器 位于不同的樓層, 無法安裝散熱器溫控閥。 可考慮將此種系統改造為垂直單管跨越系統, 這 樣可以在每組散熱器前安裝溫控閥或調節性能較好的手動調節閥。 2)在垂直雙管順流系統中,由于存在垂直失調問題,在系統改造時,可安裝帶預設定功 能的散熱器溫控閥。 所謂預設定功能即溫控閥閥體上具有預先設定初始阻力的裝置, 可通過 該裝置將溫控閥初始阻力設定, 不同樓層間設定的初始阻力不同, 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垂直 失調的問題。但此種方法在實際使用上需做好以下工作 ;設計師要做好較詳細的水力計算 ;安 裝時,施工方要仔細比對供貨廠家提供的水阻力流線圖,將
格式:docx
大小:7KB
頁數: 未知
評分: 3
散熱器溫控閥在我國的應用——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由恒溫控制器和閥體兩部分組成。其作用原理為用戶將恒溫控制器旋到所需設定溫度,當室內溫度超過設定溫度時,恒溫控制器內溫包(內充感溫介質)受熱膨脹,體積增大,推動閥桿,使閥門關小,減小散熱器進水流量,使...
散熱器恒溫控制器——又稱:溫控閥。近年在我國新建筑住宅中溫控閥被普遍應用,溫控閥安裝載在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采暖散熱器上。溫控閥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設定室溫,它的感溫部分不斷地感受室溫并按照當前熱需求隨時自動調節熱量的供給,以防止室溫過熱,達到用戶最高的舒適度。
用戶室內的溫度控制是通過散熱器恒溫控制閥來實現的。散熱器恒溫控制閥是由恒溫控制器、流量調節閥以及一對連接件組成,其中恒溫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傳感器單元,即溫包。溫包可以感應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產生體積變化,帶動調節閥閥芯產生位移,進而調節散熱器的水量來改變散熱器的散熱量。恒溫閥設定溫度可以人為調節,恒溫閥會按設定要求自動控制和調節散熱器的水量,從而來達到控制室內溫度的目的。溫控閥一般是裝在散熱器前,通過自動調節流量,實現居民需要的室溫。溫控閥有二通溫控閥和三通溫控閥之分。三通溫控閥主要用于帶有跨越管的單管系統,其分流系數可以在0~100%的范圍內變動,流量調節余地大,但價格比較貴,結構較復雜。二通溫控閥有的用于雙管系統,有的用于單管系統。用于雙管系統的二通溫控閥阻力較大;用于單管系統的阻力較小。溫控閥的感溫包與閥體一般組裝成一個整體,感溫包本身即是現場室內溫度傳感器。如果需要,可以采用遠程溫度傳感器;遠程溫度傳感器置于要求控溫的房間,閥體置于供暖系統上的某一部位。
采暖系統是依據統計的最低室外溫度下所需的最大熱負荷設計計算的。但溫控閥這種設計溫度僅在嚴寒季出現幾天,這就意味著在整個采暖季中僅這幾天采暖系統在滿負荷運行。通常來講,保障室溫所需要的熱負荷比設計值小的多,而且,熱負荷也在不斷的變化。整個供暖季每天的熱負荷也不同。溫控閥可以自動地按預定的要求保持準確的室溫,而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在每個房間內安裝一個溫控閥,保障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照明設施、機械和人體所散發的“免費”熱能,以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
解決采暖系統水力平衡問題
溫控閥在高層的雙管系統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元件,能解決管網的水利平衡問題。
電動溫控閥的組成:有電動調節閥加上溫度控制器加上溫度傳感器組合而成,電動三通調節閥按流體的作用方式分為合流閥和分流閥兩類。合流閥有兩個入口,合流后從一個出口流出。分流閥有一個流體入口,經分流成兩股流體從兩個出口流出。合流三通調節閥的結構與分流三通調節閥的結構類似。其特點如下:1、電動三通調節閥有兩個閥芯和閥座,結構與雙座閥類似。但電動三通調節閥中,一個閥芯與閥座間的流通面積增加時,另一個閥芯與閥座間的流通面積減少。而雙座閥中,兩個閥芯和閥座間的流通面積是同時增加或減少的。2、電動三通調節閥的氣開和氣關只能通過選擇執行機構的正作用和反作用來實現。雙座閥的氣開和氣關的改變可直接將閥體或閥芯與閥座反裝來實現。3、電動三通調節閥用于需要流體進行配比的控制系統時,由于它代替一個氣開控制閥和一個氣關控制閥,因此,可降低成本并減少安裝空間。4、電動三通調節閥也用于旁路控制的場所,例如,一路流體通過換熱器換熱,另一路流體不進行換熱。當電動三通調節閥在換熱器前時,采用分流三通調節閥;當三通調節閥安裝在換熱器后時,采用合流電動三通調節閥。由于安裝在換熱器前的三通閥內流過的流體有相同溫度,因此,泄漏量較小;安裝在換熱器后的三通閥內流過的流體有不同的溫度,對閥芯和閥座的膨脹程度不同,因此,泄漏量較大。通常,兩股流體的溫度差不宜超過150℃。采用閥籠結構的三通調節閥,帶平衡孔,采用閥籠導向。因此,可大大降低不平衡力。早期的三通調節閥采用圓筒薄壁窗口,用閥芯側面導向,雖然可減小不平衡力,但在一股流體接近關閉(流關流向)時,仍有較大的不平衡力,而且,隨閥門開度的變化,不平衡力變化,采用帶平衡孔的閥籠結構,可使不平衡力消除,并有阻尼作用,有利于控制閥的穩定運行。由于電動三通調節閥的泄漏量較大,在需要泄漏量小的應用場合,可采用兩個控制閥(和二通接管)進行流體的分流,或合流,或進行流體的配比控制
散熱器恒溫控制器--又稱:溫控閥。近年在我國新建筑住宅中溫控閥被普遍應用,溫控閥安裝載在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采暖散熱器上。溫控閥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設定室溫,它的感溫部分不斷地感受室溫并按照當前熱需求隨時自動調節熱量的供給,以防止室溫過熱,達到用戶最高的舒適度。
用戶室內的溫度控制是通過散熱器恒溫控制閥來實現的。散熱器恒溫控制閥是由恒溫控制器、流量調節閥以及一對連接件組成,其中恒溫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傳感器單元,即溫包。溫包可以感應周圍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產生體積變化,帶動調節閥閥芯產生位移,進而調節散熱器的水量來改變散熱器的散熱量。恒溫閥設定溫度可以人為調節,恒溫閥會按設定要求自動控制和調節散熱器的水量,從而來達到控制室內溫度的目的。溫控閥一般是裝在散熱器前,通過自動調節流量,實現居民需要的室溫。溫控閥有二通溫控閥和三通溫控閥之分。三通溫控閥主要用于帶有跨越管的單管系統,其分流系數可以在0~100%的范圍內變動,流量調節余地大,但價格比較貴,結構較復雜。二通溫控閥有的用于雙管系統,有的用于單管系統。用于雙管系統的二通溫控閥阻力較大;用于單管系統的阻力較小。溫控閥的感溫包與閥體一般組裝成一個整體,感溫包本身即是現場室內溫度傳感器。如果需要,可以采用遠程溫度傳感器;遠程溫度傳感器置于要求控溫的房間,閥體置于供暖系統上的某一部位。
采暖系統是依據統計的最低室外溫度下所需的最大熱負荷設計計算的。但溫控閥這種設計溫度僅在嚴寒季出現幾天,這就意味著在整個采暖季中僅這幾天采暖系統在滿負荷運行。通常來講,保障室溫所需要的熱負荷比設計值小的多,而且,熱負荷也在不斷的變化。整個供暖季每天的熱負荷也不同。溫控閥可以自動地按預定的要求保持準確的室溫,而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在每個房間內安裝一個溫控閥,保障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照明設施、機械和人體所散發的"免費"熱能,以達到節省能源的效果。
解決采暖系統水力平衡問題
溫控閥在高層的雙管系統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元件,能解決管網的水利平衡問題。
電動溫控閥的組成:有電動調節閥加上溫度控制器加上溫度傳感器組合而成,電動三通調節閥按流體的作用方式分為合流閥和分流閥兩類。合流閥有兩個入口,合流后從一個出口流出。分流閥有一個流體入口,經分流成兩股流體從兩個出口流出。合流三通調節閥的結構與分流三通調節閥的結構類似。其特點如下:1、電動三通調節閥有兩個閥芯和閥座,結構與雙座閥類似。但電動三通調節閥中,一個閥芯與閥座間的流通面積增加時,另一個閥芯與閥座間的流通面積減少。而雙座閥中,兩個閥芯和閥座間的流通面積是同時增加或減少的。2、電動三通調節閥的氣開和氣關只能通過選擇執行機構的正作用和反作用來實現。雙座閥的氣開和氣關的改變可直接將閥體或閥芯與閥座反裝來實現。3、電動三通調節閥用于需要流體進行配比的控制系統時,由于它代替一個氣開控制閥和一個氣關控制閥,因此,可降低成本并減少安裝空間。4、電動三通調節閥也用于旁路控制的場所,例如,一路流體通過換熱器換熱,另一路流體不進行換熱。當電動三通調節閥在換熱器前時,采用分流三通調節閥;當三通調節閥安裝在換熱器后時,采用合流電動三通調節閥。由于安裝在換熱器前的三通閥內流過的流體有相同溫度,因此,泄漏量較小;安裝在換熱器后的三通閥內流過的流體有不同的溫度,對閥芯和閥座的膨脹程度不同,因此,泄漏量較大。通常,兩股流體的溫度差不宜超過150℃。采用閥籠結構的三通調節閥,帶平衡孔,采用閥籠導向。因此,可大大降低不平衡力。早期的三通調節閥采用圓筒薄壁窗口,用閥芯側面導向,雖然可減小不平衡力,但在一股流體接近關閉(流關流向)時,仍有較大的不平衡力,而且,隨閥門開度的變化,不平衡力變化,采用帶平衡孔的閥籠結構,可使不平衡力消除,并有阻尼作用,有利于控制閥的穩定運行。由于電動三通調節閥的泄漏量較大,在需要泄漏量小的應用場合,可采用兩個控制閥(和二通接管)進行流體的分流,或合流,或進行流體的配比控制
溫控閥的研制關鍵在于溫控部分,溫控部分溫度傳感器內的感溫介質能夠感受外界溫度,并作出相應的反應使其控制閥芯的開度,達到控制通過溫控閥的流量。
溫度傳感器有充滿液體工質、氣體工質、以及石蠟幾種。三種類型傳感器各有特點,其控制精度以液體為最佳,氣體次之,石蠟最差,但石蠟使用方便,對制作工藝要求低,不像氣體和液體工質密封不嚴及防漏性性差。充滿液體工質或氣體工質的傳感器工作壽命達20年以上,石蠟傳感器的工作壽命在5年左右。
散熱器溫控閥帶內置預設定裝置的分兩通閥和三通閥兩大類,分別適用于雙管系統和單管系統。預設定溫控閥用于雙管系統,有利于克服由于系統內液體重力作用引起的垂直失調;而三通閥由于阻力小,有利于單管系統中散熱器支管和跨越管之間的水量分配。由于供回水溫差大,所需散熱器面積較小,同時可以選用較小規格的管道及閥門,雙管系統在安裝了散熱器溫控閥后,就成了變流量系統。而單管系統由于安裝散熱器溫控閥需要加旁通管。因此,不管是否裝有散熱器溫控閥,基本上是定流量系統。
如果供暖系統是變流量系統,則可用變頻器控制水泵的轉速以改變循環水量。當循環水量減少50%,則設備所消耗的功率從理論上講可減少87.5%,因此雙管系統在采用散熱器溫控閥后,它還可以在電能的消耗上取得額外的節省。如果室內是單管系統循環水泵,用變頻器就沒有意義了。雙管系統過去未推廣,主要是因為在3層以上或高層建筑中,雙管系統中存在的由于重力作用造成的垂直水力失調無法解決。內置預設定裝置的散熱器溫控閥解決了這一問題。可以通過閥頭內的溫度調節鈕預先設定好室內所需的供暖溫度,用戶也可以通過調節旋鈕自己隨時調整供熱量,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為節約能源創造了條件,使節能變為可操作的實際行動。 一般而言,安裝散熱器恒溫控制閥能為您節省10~20%的能源消耗。
在目前已安裝散熱器溫控閥的建筑中,實踐證明,溫度的垂直失調能夠普遍得到解決,系統運轉良好,并且實現了室內溫度調控。但是由于按熱計費還沒有真正實行,用戶沒有足夠的節能意識去主動調節設定溫度,甚至通常是將閥門設定在最高溫度點,因此對于應用散熱器溫控閥能夠節能多少,動態調節對于外網影響等方面尚缺乏實踐依據,系統如何去匹配和控制,以及設計方案等也還不夠成熟。待按用熱計費的采暖制度真正實施之后,終端用戶就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室溫。
目前我國的溫控裝置,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溫控功能,更注重整體供暖系統的流量平衡,目的是在更加有效節能的同時,為終端用戶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