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水在對流系統中存在的狀態,可以把水熱對流系統分為五種類型。如圖《水的沸騰曲線》所示。在地下,水的沸騰溫度隨著深度的加深而增加,曲線的位置就是地下某個深度發生沸騰的地方。在曲線的下方,水以液態方式存在,在曲線上方,水以氣一液兩相狀態存在。
有的水熱系統無論在地表,還是在深部,水都是以液態存在,也就是說不可能發生沸騰,這種水熱系統就稱為溫水系統。世界上絕大部分溫泉都可能是屬于這種溫水系統。它是在缺少年輕火成侵入體地區所發育的環流系統,它可以由大氣降水在傳導區域熱流機制下的深循環過程產生。
形成這種系統的先決條件是存在足以使水發生循環的高滲透率的斷層或破碎帶。熱水的溫度主要取決于區域熱流量的大小和深循環的深度。
如果水在地下深處以熱水形式存在,只是當它上升到地表附近時,才發生沸騰,這時在地表也有沸泉出露。但是,他們的沸騰深度很淺,常常只有十幾米,有時也可深達數百米,但是僅發生在井管之中或熱儲層的頂部,整個熱儲層含有的還是液態的水,這種水熱系統就稱為熱水系統。兩者的差別在于后者出現于活火山附近。我國西藏羊八井地熱田就是一個熱水系統,其地下的沸騰深度,在熱田南部僅有十多米,往北才逐漸加深。
如果地下沸騰帶比較深,那么,儲熱層中不僅含有熱水,也含有大量的水蒸氣,這種水熱系統就稱為兩相系統。在世界上許多已開發的高溫地熱田都屬于兩相系統。它們沸騰帶的深度可達上千米深。沸騰帶愈深,含水蒸氣的量愈大。因此壓力也比較大。沸騰帶的深度不同,熱田的特征也不同。
如果在儲熱層中所含的全部是干蒸汽,則可以稱為蒸汽系統。目前,在世界上已確定的蒸汽系統為數不多,它們是意大利的拉德瑞羅(245℃),美國的蓋瑟爾斯(245℃)和印度尼西亞的卡瓦卡瑪江。在235℃時的水蒸氣具有最高的熱焓值,達到669.8kCal/kg。另外,有人認為日本的松川地熱田也屬于這一類。
當沉積盆地具有深埋的、充滿水的滲透層,它們被后來的細粒沉積物嚴密地封閉起來,滲透層埋得很深,可達4 000—5 000米,水溫只有150℃~180℃,壓力卻極高,典型孔隙壓力值大體等于100MPa,所以稱為地壓系統。在地壓系統中的地熱流體,除了含有大量的熱能和機械能以外,還含有大量的甲烷。地壓系統首先是在墨西哥灣勘探石油時發現的,目前還沒有開發,主要是工程問題還沒有解決。如果能解決的話,它們就會成為美國的重要地熱資源。 2100433B
水熱系統是由水源(包括初生水、巖漿水以及大氣環流水等)、熱源、熱儲層、冷熱水環流通道以及在其中作對流循環的地熱流體所構成的體系。
在水熱系統中,主要傳熱方式是對流。對流運動使系統上部的溫度升高,使加熱帶的溫度下降。水熱對流運動明顯地干擾熱傳導作用產生的地熱梯度。在水熱系統中,近地表處的地熱梯度往往很高,但隨著深度的增加將很快地下降,一直達到水熱系統的基底溫度為止。
1、按系統循環動力的不同分類。按系統循環動力的不同,熱水供暖系統可分為自然循環系統和機械循環系統。靠流體的密度差進行循環的系統,稱為自然循環系統;靠外加的機械(水泵)力循環的系統,稱為機械循環系統。2...
中控是多媒體會議室和多媒體電教系統設備,它主要的作用就是通過RS232、RS485、紅外、網絡等協議來控制周邊設備,比如投影機、大屏幕電視、音響、攝像頭、電動吊架、燈光、窗簾等。 一般常用在多功能會議...
新風,送分,回風,補風,都分別是什么系統?答:請按照新風,送分,回風,補風來分類吧!都編制到通風項下。
格式:pdf
大小:21KB
頁數: 3頁
評分: 4.8
太陽能熱水系統分類 一 按集熱器與水箱的位置 從系統類型上可分為緊湊式太陽能熱水器、分體式家用太陽能熱水器和整體式系統。 緊湊式熱水器也稱直插式熱水器, 因構造簡單、 運行可靠、 造價低而被廣大消費者所 接受。緊湊式太陽能熱水器真空管與水箱 (按照真空管水量進行容量配比) 連接在一起, 當 陽光照射真空管時, 真空管內管外壁的高科技涂層將陽光吸收, 加熱真空管中的水, 水因受 熱密度變小產生向上的密度流, 熱量伴隨著密度流傳遞至水箱內。 整個水箱中的水逐漸變熱 可供應水用。緊湊式太陽能熱水器水箱一般容量在 100-360L 左右,比較適合家庭使用。 分體式家用太陽能熱水器是指集熱裝置與儲熱裝置相分離 ,由于沒有水箱的約束,集 熱器厚度可以做到 14cm 厚,能較好的與建筑屋頂、墻面結合。由于集熱器與水箱的分離, 兩者直接必須有循環系統進行集熱,還需要承壓水箱及控制系統,投資比緊湊式要高的多
格式:pdf
大小:21KB
頁數: 5頁
評分: 4.5
熱泵是一種既可以供熱又可以制冷的高效節能環保型空調系統。針對熱泵型空調系統的分類問題還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和爭議的現狀,筆者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并指出常規認識中的一些誤區。此外, 在簡單介紹水環熱泵系統原理的基礎上,對一些在使用中比較模糊和容易混淆的幾個概念進行了區別和分析,并得出水環熱泵事實上應該是一種空氣源熱泵的結論。
溫泉是地熱能最直觀和常見的地表顯示。大氣降水滲入地下,從深處的巖石中汲取熱量,以高溫熱水或蒸汽的形式賦存于地下,形成常規地熱水熱系統。地下熱水沿著適當的斷裂或裂隙通道上升返回地表,由此可能形成溫泉。此外,還有一種不大常見的地熱資源是由含大量甲烷的異常高壓地熱流體形成的地壓地熱系統,多分布于大型沉積盆地深處。
由于自然形成的水熱系統和地壓地熱系統需要很苛刻的地質構造和地下流體條件,這類地熱資源的分布范圍有限,絕大部分地熱能是以干熱巖(即不含或僅含少量水的高溫巖石)的形式存在的。與常規水熱地熱資源相比,干熱巖的地熱資源儲量巨大,因為大陸地區近地表平均地溫梯度為3℃/100m,原則上在任何一個地方只要鉆到地下足夠的深度,都可以獲得能夠滿足發電或其他用途所需要的高溫。國際地熱學界和新能源學界普遍認為,干熱巖是地熱作為替代能源的希望所在。與傳統的化石能源以及其它低碳能源相比,地熱能源具有許多重要的特點。
(1)屬本土能源。地熱能來自國土地下,潛力巨大,作為替代能源,地熱能源開發可以減小國家對進口石油和煤炭的依賴,有利于國家能源安全。
(2)穩定性好。21世紀新建地熱電站平均利用系數大于90%,遠高于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和火力發電廠。
(3)帶動系數高。具有多種綜合利用價值,可以帶動包括旅游在內的相關產業發展。
(4)占地少。地熱發電單位裝機容量占地比太陽能發電、風電、煤電及核電等至少低一個量級。
(5)環境友好。如果實行合理回灌,可以基本做到零排放。
(6)成本低。國際能源署的最新評估顯示,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20~30年內,地熱發電成本都將大大低于太陽能發電、風電和煤電等。原因在于地熱能源開發雖然早期勘探投資高,但建成后無燃料費用,運行費用極低。
地熱資源儲量巨大,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地熱溫泉的國家之一,但是直到目前基本上還在延續祖代相傳的地熱直接利用的模式,在利用地熱發電這一現代化新能源開發方面相對落后,原因之一是受我國缺乏適合于發電的高溫地熱資源的傳統觀念的制約。隨著地熱勘探開發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增強型地熱系統技術的日益成熟,可開發利用的地熱資源已經不再局限于常規的水熱系統,也包括干熱巖。中國西部沸泉眾多,具有豐富的高溫水熱系統;東部不乏中低溫溫泉,而且“熱盆”發育,花崗巖體分布廣泛,第四紀火山活動強烈,不僅具有巨大的油熱聯產和常規水熱系統開發潛力,還可能具有豐富的干熱巖資源。地熱學界和產業界 應該與時俱進,改變舊的觀念,重新評估我國包括水熱系統和干熱巖在內的地熱資源分布,政府主管部門則應該相應調整國家地熱能源開發戰略布局,在繼續鼓勵西部高溫水熱系統地熱能源開發的同時,應該鼓勵在能源需求旺盛的東部地區大力開展盆地地熱和火山地熱能源勘探開發,產學研合作,選址打造示范工程,以期迅速改變中國地熱能源產業嚴重落后的現狀,實現產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低碳經濟、確保能源安全、減少空氣污染的發展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 2100433B
地熱熱儲是以包含的蒸汽多少來分類的,如果不含有蒸汽,可考慮以距地表何處出現沸騰區來分類。在一個水熱系統中,地熱熱儲自然組成的范圍是依靠它的溫度、深度、含氣量以及它的傳導特性等決定的,所以在不同深度可能有多個傳導層或熱儲。
鑒于地質構造、形成機理、變異條件的不同,地熱熱儲可大致分為4類:
(1) 溫水型熱儲
這種熱儲的溫度范圍在90-180℃之間,由于溫度和壓力不很高,即使在開發時也不會沸騰,一般可直接利用,如冬季采暖、洗浴、養殖、種植、理療等。我國大部分熱田均屬于溫水型熱儲,直接利用范圍相當廣。
(2) 熱水型熱儲
該類型熱儲在開發初期顯示溫水型熱儲的特性,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開發則產生沸騰,溫度區間一般在200-250℃(在這一溫度區間,氣體的存在可使熱水沸騰) 。
(3) 兩相流液體型熱儲
在兩相流液體型熱儲中,它的自然狀態是:含水層中包含了液體和汽體。盡管溫度在220-300℃之間,當溫度降低時可產生氣體而引起沸騰。
(4) 兩相流汽體型熱儲
汽體型熱儲上部也包含一個兩相層,在這種狀態下液相稀疏,擴散廣但不流動,所以在熱田的開采井口只出現蒸汽。熱儲層的溫度根據深度和汽體含量在230-320℃之間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