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 | 作????者 | 江西省水利科學研究院 |
---|---|---|---|
出版社 |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4年8月1日 |
頁????數 | 334 頁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517024293 |
叢書名 | 江西水問題研究與實踐叢書 | 版????次 | 1 |
序
前言
一、水生態環境評估
鄱陽湖區水體溶解氧現狀及環境影響因素分析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Cd Accumulation of Tagetes erecta L.
河流與湖泊沉積物重金屬、氮和磷的賦存形態研究
圍湖養殖對鄱陽湖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研究
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及其對我國河流健康保護的啟示
菱鎂礦區土壤表面結皮形成機理
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生態評價的研究
鄱陽湖水生態安全現狀評價與趨勢研究
柘林水庫的生態服務功能與價值評估
廖坊水利工程對撫河流域生態承載力的影響分析
江西省水資源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價
柘林水利樞紐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影響綜合評價
柘林水利樞紐對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分析
修河干流大中型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二、水生態環境保護
基于遙感技術的鄱陽湖濕地蒸散發量估算
鄱陽湖流域農村生活區面源污染變化特征及其保護措施
共產主義水庫水源地污染源分析與保護措施
簡析共產主義水庫水源地水環境形勢與保護對策
山口巖水庫水源地水環境分析與保護措施
基于效益的鄱陽湖流域水生態保護補償標準計算模型
長江下游對江西鄱陽湖流域水生態保護的補償標準探討
城市河流綜合征及其驅動因素
生境因子對河流生態系統脅迫程度探討
堤防建設中的生態水利工程理念
小型水庫移民問題的思考
江西省水庫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
三、水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
鄱陽湖流域農村水環境污染防治對策研究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畜禽糞便污染物產生量及其氮耕地負荷
云南省嵩明縣污水處理廠對污染物處理效果的分析
飼料桑樹在水庫消落帶開發利用與生態修復中的種植試驗
鄱陽湖沙地植物調查及植被恢復試驗研究
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及其防控研究綜述
鄱陽湖非點源營養元素截留研究概述
江西省大中型水庫消落帶問題分析與思考
鄱陽湖水體中硝態氮與氨氮的轉化去除研究
淺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三峽庫區土壤侵蝕定量遙感監測
以生態農業基本理論為指導,優化水庫立體開發模式
四、湖泊富營養化
Environmental and ontogenetic Effects on Intraspecific Trait Variation of a
Macrophyte Species across Five Ecological Scales
鄱陽湖水質時空相關性及其因素分析
鄱陽湖湖區三站點水質評價及其變化特征研究
鄱陽湖典型區段水體氮磷等污染發生頻率與成因特征研究
鄱陽湖濕地植被秋冬季變化多源遙感監測分析
太湖藍藻水華災害風險分區評估方法研究
太湖藍藻水華災害災情評估方法初探
太湖藍藻水華分級及其時空變化
2100433B
《江西水問題研究與實踐叢書: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是《江西水問題研究與實踐叢書》的《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分冊,重點以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為核心,集中展現和總結了江西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所承擔的公益性科研、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公共服務和技術咨詢項目的代表成果,包括水生態環境評估、水生態環境保護、水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和湖泊富營養化等幾方面的內容,旨在實現公益性科研、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引領水務科技發展、公共服務支撐政府決策、技術咨詢促進水利發展中水生態環境學科的發展,為廣大水務工作者提供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保護方面最新的科研信息與技術交流平臺。
“原生鈦”采用先進的精細化工技術與納米改性材料技術復合加入植物精華功 能助劑,從而能夠滲入污染源內部,有效降解、祛除源頭上的污染,以快速達 到治理二污染的功效,這與一些只對異味進行遮蓋的凈化類產品...
簡介:深圳市深水生態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6月2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新能源技術與節能技術的研發等。法定代表人:胡嘉東成立時間:2014-06-23注冊資本:11000萬工商注冊號:4403...
如何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環境是一個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我們破壞了環境,這等于破壞了我們生存的條件。 目前,生態環境日益惡劣,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水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排水系統的鋪設...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1頁
評分: 4.6
水是地球上萬物的命脈所在,滋潤萬物、哺育生命、創造文明。中國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臨界值。北方許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廠停產或限產,損失的年產值達1200億元,
格式:pdf
大小:1.1M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重要保障,也是生態文明的核心內容.探索大連市水生態環境體系建設,為建設環境優美、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打造生態植被、綠色走廊、藍色岸線相結合的水生態環境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針對大連市水生態環境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大連市水生態環境體系建設思路,并提出了水生態環境體系建設框架及水生態工程建設,為全面推進大連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參考.
本書是迄今為止國內外首部綜合研究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地表水資源水污染經濟損失、與地下水有關的水環境破壞經濟損失、水土流失經濟損失以及水生態環境保護效益、標準、準則和對策的專著。主要內容包括我國水生態環境總體狀況、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價值評價、地表水水環境污染經濟損失評價、與地下水有關的水環境破壞經濟損失評價、水土流失經濟損失與治理效益評價、地表水水質評價、生態環境效益總體評價、生態環境保護準則和標準、生態環境保護的水利戰略對策與行動。
本書可供從事水資源、水環境、水土保持、生態、水利經濟、生態經濟、環境經濟等領域的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者參考,也可供這些領域的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參考。
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問題,而水資源是生態環境系統中
最重要、最活躍的因子,可以說,水資源數量的多少和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生態環境系統
的質量。因此,如何從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管理的角度,針對生態環境保護需求,提
出生態環境保護戰略性對策和措施,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para" label-module="para">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城市化進程迅速,水資源面臨著越來越大的
壓力。根據水利部2001年發布的最新《中國水資源公報》,截止到2001年,全國總用水量已
經達到5567億m"para" label-module="para">
,水資源供需矛盾尤其突出。根據中國工程院的研究,海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率已經達到近90
%,黃河接近67%,淮河為59%,內陸河流域也達42%。整個北方地區的水資源利用率平均已經
接近50%。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超過40%就會引起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事實上,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驗證了這種觀點。近年來 我國很多地區
相繼出現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黃、淮、海、遼四大流域的水污染問題已經十分嚴重;湖
泊
污染勢頭仍難以有效遏制;北方沙塵暴肆虐,嚴重威脅到整個華北和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
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國際形象嚴重受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沙化、濕地和其他
類生物棲息地萎縮、生物多樣性損害等問題十分突出。可以說,很多與水資源有關的生態環
境問題,已經開始影響和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para" label-module="para">
針對水資源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雙重任務和壓力,我國水利部門及時
調整水利發展戰略和思維模式。水利部汪恕誠部長為此曾多次提出,“工程水利”向“資源
水利”轉變,并出版了《資源水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論著。在水利部黨組新時
期治水思路轉變的同時,水利部針對水利與國民經濟之間相互作用和拉動關系,以及水利對
社
會經濟的全面保障作用評價等問題,決定立項開展基礎性應用研究工作,題為“水利與國民
經濟協調發展研究”。由于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密切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戰
略意義,以及目前我國嚴峻的生態環境現狀,決定將生態環境保護作〖HK〗〖GK!7〗
為重要內容之一進行專
題研究。生態環境方面的各專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我國生態環境面臨的狀況,評價生態
環境的服務功能和價值,計算評估生態環境退化和污染帶來的成本和損失等,在這些分析評
價的基礎上,提出生態環境保護的對策和建議。〖KH*2〗
本書為該項目生態環境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匯集其他有關的研究內容,整理出版。本書共
9章,主要內容如下。"para" label-module="para">
第1章介紹了項目研究的背景情況和主要的技術路線。"para" label-module="para">
第2章為國內外水生態環境效益核算和保護方面的研究現狀綜述。"para" label-module="para">
第3章為現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部分,包括水生態系統評價、地表水質量評價、地下水水質
和有關的生態環境問題評價、水土流失評價。在這些評價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經濟發展和
生
態環境質量之間相互協調性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協調性評價,識別主要的問題區、問題類
型及問題的嚴重程度。"para" label-module="para">
第4章為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價值評價,包括服務功能識別和評價方法,以及最終評價結果
分析等。"para" label-module="para">
第5章為地下水環境破壞的經濟損失研究,包括由于地下水污染、超采導致的地面下沉、海
水入侵等生態環境問題的經濟損失和成本計算。"para" label-module="para">
第6章為地表水污染的經濟損失評估,包括評估方法和步驟、典型單元、典型流域、全國各
流域的污染損失初步評估結果和分析等。"para" label-module="para">
第7章為水土保持的成本和效益核算研究,在簡要評價水土流域經濟成本基礎上,對水土保
持帶來的各類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效益進行了初步的估算。"para" label-module="para">
第8章為生態環境保護準則和標準研究,在質量評價、效益核算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區社會
經
濟發展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提出分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準則和初步標準,包括西北干旱地
區生態需水研究和河道內生態需水研究的國外案例、地表水保護標準、水土保持標準、地下
水保護標準等對管理具有一定參考意義的問題。"para" label-module="para">
第9章為對策和戰略研究,提出了針對水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治理、保護和監督的對策和措施
。
農村環境問題分析與對策 1.1 農村生態環境現狀
1.1.1 農村環境概略
1.1.2 農村環境污染問題
1.2 農村廢棄物的特性、環境效應及資源化利用潛力
1.2.1 畜禽養殖廢棄物
1.2.2 農作物秸稈
1.2.3 農用塑料
1.2.4 農村生活垃圾
1.2.5 鄉鎮工業固體廢物
1.3 農村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分析
1.3.1 我國農村環境空氣污染的原因
1.3.2 畜禽養殖業產生污染的原因
1.3.3 我國農村鄉鎮企業污染嚴重的原因
1.3.4 農村生態破壞問題
1.4 基本策略
1.4.1 資源綜合管理
1.4.2 進行小城鎮環境規劃
1.4.3 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1.4.4 鄉鎮工業企業固體廢物的污染控制策略
1.4.5 農村水污染治理對策
1.4.6 調整產業結構
1.4.7 加強環境教育和宣傳,鼓勵公眾參與
1.4.8 充分發揮環保科技的支撐作用
1.4.9 大力推進農村循環經濟
1.4.10 強化農村環境管理能力建設
1.4.11 認真搞好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
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2.1 引言
2.1.1 基本概念
2.1.2 與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持續農業的異同
2.2 推行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2.2.1 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2.2.2 必要性分析
2.3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可行性分析
2.3.1 循環型經濟在運行機制上的可行性
2.3.2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在技術上的可行性
2.3.3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在成本效益上的可行性
2.4 循環型農業評價指標體系
2.4.1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的基本內容
2.4.2 評價指標的標準化
2.4.3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素診斷
2.4.4 混合指標層次模糊決策法及其在農村循環經濟建設中的應用
2.5 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及示范
2.5.1 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
2.5.2 循環型農業示范
2.5.3 生態農業建設是發展循環農業的最佳實踐模式
2.6 農業清潔生產
2.6.1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關系
2.6.2 農業清潔生產
2.6.3 農業清潔生產與我國畜牧業的發展
2.6.4 食用菌產業與農業清潔生產
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技術3.1 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
3.1.1 農業面源污染的概況
3.1.2 農業面源污染的定量化研究
3.1.3 防治技術與對策
3.2 農村水土流失生態保護、修復與重建
3.2.1 我國水土流失的現狀
3.2.2 水土流失成因
3.2.3 水土流失類型及危害
3.2.4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3 農村面源污染來源和控制技術
3.3.1 農村面源污染來源及其危害
3.3.2 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技術
3.3.3 秸稈綜合利用技術.
3.4 農村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
3.4.1 我國畜禽養殖業現狀及特點
3.4.2 我國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
3.4.3 畜禽養殖場廢物排放對環境的影響
3.4.4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
農田氮、磷流失控制技術4.1 農田氮、磷的遷移轉化規律
4.1.1 地表徑流
4.1.2 淋溶流失
4.2 氮、磷主要截留機制
4.2.1 基質
4.2.2 水生植物
4.2.3 微生物
4.3 氮、磷截留技術
4.3.1 人工濕地系統
4.3.2 人工水塘技術
4.3.3 植被緩沖帶技術
4.4 農田排水系統中氮、磷的遷移轉化過程
4.4.1 水生植物對氮、磷的截留、降解作用
4.4.2 微生物對濕地中氮、磷去除的作用
4.4.3 溝渠沉積物(底泥)對氮、磷的截留、降解作用
4.5 生態溝渠截留技術及其產生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4.5.1 生態溝渠截留技術
4.5.2 植物殘體分解對水環境的影響
4.5.3 以經濟植物取代野生植物,防治二次污染的措施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
5.1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來源性質
5.1.1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的來源
5.1.2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性質
5.2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技術體系
5.2.1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物資源化利用理論基礎
5.2.2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綜合體系
5.3 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堆肥技術
5.3.1 堆肥工藝設備系統
5.3.2 堆肥設備工藝選擇
5.3.3 堆肥過程及控制
5.4 蚯蚓處理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技術
5.4.1 蚯蚓處理農業廢棄物的原理
5.4.2 蚯蚓處理農業廢棄物的兩個主要方法
5.4.3 處理村鎮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后產生的蚓糞和蚯蚓的主要用途
5.5 農業廢棄物制糖技術
5.5.1 農業廢棄物制糖種類
5.5.2 農業廢棄物制糖工藝
5.6 農村固體廢棄物生產蛋白技術
5.6.1 農村廢棄物生產單細胞蛋白技術
5.6.2 農業廢棄物生產蛋白技術實例
農村污水處理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6.1 農村水污染現狀及危害
6.1.1 農村和農村污水
6.1.2 農村水污染的現狀
6.1.3 農村水污染特征分析
6.1.4 目前農村飲用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6.1.5 農村污水污染的危害
6.2 經濟實用的農村污水收集系統
6.2.1 “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系統
6.2.2 合流制污水收集系統
6.3 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及關鍵技術
6.3.1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的分類
6.3.2 農村污水處理技術選擇原則
6.3.3 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及關鍵技術
6.4 農村污水資源化回用技術
6.4.1 一級強化處理技術
6.4.2 土地處理技術
6.4.3 污水生態處理技術
6.4.4 深度處理技術
6.4.5 微污染原水的給水預處理
6.4.6 小型裝置處理技術
6.4.7 生物濾球技術
6.5 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6.5.1 農村飲用水安全現狀
6.5.2 影響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6.5.3 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6.5.4 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6.5.5 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農村環境空氣污染防治措施
7.1 農村大氣污染及其主要來源
7.1.1 大氣污染對農業生產的主要影響
7.1.2 大氣污染對農民身體健康的主要影響
7.1.3 農村室外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7.1.4 農村室內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7.2 農村生物質燃燒造成的室內外空氣污染及控制技術
7.2.1 生物質燃燒造成的室內外空氣污染
7.2.2 生物質燃燒造成的農村室內外空氣污染控制技術
7.3 農村臭氣污染控制技術
7.3.1 農村臭氣污染
7.3.2 農村臭氣污染控制
7.4 農村耕作引起的揚塵污染及控制技術
7.4.1 農村耕作引起的揚塵和沙塵暴污染
7.4.2 農村耕作引起的揚塵和沙塵暴污染的控制技術
環境保護工程實例與示范
8.1 南崗生態功能示范區規劃與建設
8.1.1 項目簡介
8.1.2 指導思想和建設框架
8.1.3 南崗生態功能區域的劃分和經濟分析
8.1.4 南崗生態功能區建設
8.1.5 生態功能區建設政策管理措施
8.2 杭州浮山養殖場畜禽糞便綜合利用工程
8.2.1 項目簡介
8.2.2 工藝流程
8.2.3 工藝適用條件
8.2.4 工藝特點及關鍵技術
8.2.5 農村畜牧業的生態工程技術
8.3 大溪河流域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
8.3.1 生態示范區概述
8.3.2 生態示范區確立的原則
8.3.3 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
8.3.4 污染負荷削減
8.4 長寧河流域農村污染防治規劃與建設
8.4.1 農村小集鎮污染防治措施
8.4.2 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8.4.3 集約化養殖污染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