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水生態文明建設 | 外文名 | Construction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
1、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
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和國家長期執政的重要指導思想寫入黨章。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在指導思想上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的各方面和水利規劃、建設、管理的各環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和自然修復為主的方針,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核心,通過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實施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制度建設等措施,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完善水生態保護格局,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2、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
(1)堅持人水和諧,科學發展。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相協調。
(2)堅持保護為主,防治結合。規范各類涉水生產建設活動,落實各項監管措施,著力實現從事后治理向事前保護轉變。在維護河湖生態系統的自然屬性,滿足居民基本水資源需求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推進生態脆弱河流和地區水生態修復,適度建設水景觀。
(3)堅持統籌兼顧,合理安排。科學謀劃水生態文明建設布局,統籌考慮水的資源功能、環境功能、生態功能,合理安排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協調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關系,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4)堅持因地制宜,以點帶面。根據各地水資源稟賦、水環境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選擇條件相對成熟、積極性較高的城市或區域,開展試點和創建工作,探索水生態文明建設經驗,輻射帶動流域、區域水生態的改善和提升。
水生態文明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1、在戰略定位上,要體現現代水利發展的時代特色
我國治水思路經歷了從主要“為農業服務”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面服務”轉變,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突出了服務民生、保障生態等內容。水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提現水利發展的時代特色。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寬的視野、更深的層次,明確功能定位,開展頂層設計,循序漸進推動各項工作,穩步實現各項目標。
2、在價值取向上,要形成水生態倫理價值觀
水生態倫理價值觀是生態倫理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優先、保護為重、自然恢復為主的指導方針,把握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相協調的基本原則,努力形成適應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水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要強化公民生態道德教育,通過水生態文明建設,引導全社會樹立節水、愛水、護水的水生態文明理念。
3、在具體目標上,要突出五個重點領域
要按照水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確定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重點突出5個方面,即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實,“三條紅線”和“四項制度”全面建立;用水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科學合理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防洪保安能力、洪水保障能力、水資源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水資源保護與河湖健康保障體系基本建成,水功能區水質明顯改善,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生態脆弱河流和地區水生態得到有效修復;水資源管理與保護體制基本理順,水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4、在指標制定上,要體現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為確保水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實現,需要建立一套明確完整的指標體系。一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可操作、易考核;二要約束性和指導性相結合,既能在宏觀上形成良好的調控作用,又帶有強制性;三要體現完整性,既要包括水的功能性指標,又要包含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生態指標,既要提出水資源開發利用指標,也要提出誰管理及水文化指標等;四要體現差異性,要充分考慮和分析不同流域、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和水資源、水環境等基本條件。
5、在保障措施上,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技術支撐體系
在政策制度層面,一要改革干部考評制度,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二要充分考慮區域差異與協調發展、流域生態補償等影響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政策。三要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在技術支撐層面,一要完善檢測體系,加強對江河湖泊自然水文情勢、地貌形態、水體物理化學特征、自然生物群落等的監測。二要加強各項指標考核技術支撐,完善信息統計體系。三要加強相關技術研究和技術標準制定,積極研發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6、在推進路線上,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試點示范、全面推進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區域差異顯著,各流域水資源條件與功能也不盡相同。必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同地區、不同流域在制定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目標、措施和指標時都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要與水資源稟賦、水環境條件想協調,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區域功能定位相銜接,與水生態本底條件相呼應,與水文化特色相融合。要研究探索適合本地區條件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方法和策略,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設模式。
7、在具體操作上,要特別注意避免的傾向
一是違背客觀自然規律,人為導致水生態環境惡化的傾向。水生態文明建設不能急功近利,采取過多的人工干預措施,改變水生態系統的原有屬性。而是違背當地資源環境條件,不合理建設水生態景觀傾向。二是違背生態理念,過分建閘建壩,過度“硬化、渠化、白化”,破壞水生態的傾向。三是受扭曲的政績觀影響,打著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幌子要項目爭投,大搞“形象工程”的傾向。 2100433B
1.我國水情決定了水生態文明建設已迫在眉睫
我國水資源及其短缺,水環境嚴重污染,水生態嚴重退化。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時空分布不均,北方和城市缺水尤為嚴重,隨著氣候變暖,近年來,我國2/3城市缺水,南方不少地方也呈現干旱嚴重;非法排放污水現象屢禁不止,水污染嚴重,1/3以上河流受到污染,水功能區達標率僅為47.4%;部分河流水資源開發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全國地下水超采面積約19萬平方千米,導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湖泊、濕地生態功能嚴重退化,湖泊富營養化不斷加劇。面對極其嚴峻的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形勢,為順利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2.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基本要求
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要求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轉變用水方式。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監事,就是要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條件的關系,引導各地在發展過程中主動適應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合理需求,又滿足河湖健康基本要求。
3.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的必然選擇
水生態的健康直接影響氣候、地理和生活質量。黨的十八大對城鄉居民喝上干凈水,享有優美水環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提出明確要求。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是提高人民群眾福祉的必然要求和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
4.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促進城市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
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是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解決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水生態環境問題,打造和諧優美人居環境,也要求加快水生態文明建設,為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把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核心,抓緊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建立和完善覆蓋流域和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周易》里說:“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穎達注疏《尚書》時將“文明”解釋為:“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多次鄭重提出,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政治文明...
格式:pdf
大小:37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在水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城市內河綜合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為此,本文通過對城市內河綜合管理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總結了在城市內河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不足,總結了當前我國城市河道整治的原則,并對城市內河治理內容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討,以促進城市內河生態修復和水生態環境保護,對城市內河綜合管理具有實踐參考意義。
格式:pdf
大小:37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水利工程建設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不僅是維持農業發展的橋梁,也是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所以,在建設水利工程,應全面考慮當地需求,將生態學和生態水利工程結合起來,合理規劃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方案。本文主要從水利工程建設概況出發,闡述了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原則,分析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運用的有效途徑,希望能為我國水利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莆田網訊
6月11日,市委書記、市河長林寶金深入基層調研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他強調,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好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借勢借力、一抓到底,全力抓好水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市領導沈伯麟、吳健明一同參加。
林寶金實地察看了江口污水處理廠,了解其運行及有關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情況。他要求,要通過提標改造,提升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出水水質。在三江口鎮,他實地察看了木蘭溪三江口國控斷面,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確保水質問題得到解決。走進莆田市閩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施工現場,林寶金認真察看進度,要求在保證質量與安全的前提下,兼顧效率、成本,能快則快建設,發揮項目效益。
林寶金在調研中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是硬任務、硬約束、硬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圍繞年底前全面消除劣V類水、清除城區黑臭水體的目標,下決心、出大力,深入開展臭氧污染防治、小流域水質提升、黑臭水體治理等六大專項行動,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要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逐一對照整改目標任務、時間節點,一條條一項項抓緊抓實,整改驗收一個、銷號交賬一個。要繼續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加強企業節水治污技術改造,加大農村污染整治力度,有效控制農業面源和畜禽養殖污染,切實解決一批群眾關切的問題。
林寶金強調,各級河長要當好“施工隊長”,負起整治工作的主要責任,對轄區河流情況要心里有數,對工作舉措要手中有招。要加大日常巡查監管力度,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理。同時,要堅持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嚴肅查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以嚴格的追責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湄洲日報記者 黃國清)
內容簡介
本書在梳理國內外水生態治理等實踐基礎上,明晰了水生態文明的概念內涵,分析了我國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形勢,提出了我國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戰略,明確了流域區域和城鄉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提出了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對策。本書是一本科學認識水生態文明概念內涵,有序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促進人水和諧建設美麗中國的主題通俗讀物。 本書可供從事水生態文明建設和水生態保護治理等方面研究的專家、學者借鑒,也可供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閱讀 。
前言
第1章緒論
1.1背景及意義
1.I.I 背景
1.L 2意義
1.2國內研究現狀
1.2.1生態文明建設研究現狀
1.2.2水生態文明建設研究現狀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1.3.I水生態文明建設理論體系研究方面
1.3.2水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研究方面
1.3.3水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研究方面
1.4主要研究內容
1.4.1水生態文明建設基本理論研究與構建
1.4.2水生態文明建設控制性指標體系研究
1.4.3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研究
1.4.4水生態文明建設中各類涉水工程建設的研究
1.4.5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技術保障條件研究
1.4.6水生態文明建設區域規劃研究
1.5技術路線
第2章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定義及發展階段
2.1水生態
2.1.1定義
2.1.2 內涵
2.2水生態文明
2.2.1定義
2.2.2 內涵
2.3水生態文明建設
2.3.1定義
2.3.2內涵
2.4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階段
第3章 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及指標體系研究
3.1 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3.1.1水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的目標
3.1.2水生態文明建設縱向時間目標
3.1.3水生態文明建設橫向區域目標
3.2 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控制性指標體系研究
3.2.1確定指標選取原則
3.2.2指標體系構建方法的比選
3.2.3 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特點
3.2.4指標體系框架結構
3.2.5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第4章水生態文明建設標準、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
4.1水生態文明建設標準
4.1.1 國內與水生態文明建設有關的法律及行政條例
4.1.2 國內與水生態文明建設有關的其他標準體系
4.1.3 山東省與水生態文明建設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
4.2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標準與等級劃分
4.2.1 國內水生態文明評價指標分級標準研究
4.2.2 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分級標準
4.3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方法
4.3.1層次分析法
4.3.2物元可拓分析法
4.3.3 基于層次分析法和物元可拓分析法的水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模型
第5章頂層設計與涉水工程建設
5.1頂層設計
……
第6章保障機制建設
第7章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區域劃分
第8章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典型區評價
第9章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建設典型區規劃
參考文獻
后記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