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液化作用是指飽水的疏松粉、細砂土在振動作用下突然破壞而呈現液態的現象,由于孔隙水壓力上升,有效應力減小所導致的砂土從固態到液態的變化現象。其機制是飽和的疏松粉、細砂土體在振動作用下有顆粒移動和變密的趨勢,對應力的承受從砂土骨架轉向水,由于粉和細砂土的滲透力不良,孔隙水壓力會急劇增大。
地震、爆炸、機械振動等都可以引起砂土液化現象,尤其是地震引起的范圍廣、危害性更大。砂土液化的防治主要從預防砂土液化的發生和防止或減輕建筑物不均勻沉陷兩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選擇場地;采取振沖、夯實、爆炸、擠密樁等措施,提高砂土密度;排水降低砂土孔隙水壓力;換土,板樁圍封,以及采用整體性較好的筏基、深樁基等方法。2100433B
尾礦庫液化深度很可能大于20m哦?
我知道的流砂的形成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河水的沖積經過地質的變化而形成的砂層,在遇到水流的情況下,整個砂層發生流動,從而形成了流砂層,在長江沿岸、沿淮部分地區以及我省的碭山、蕭縣也有流沙層的分布...
那我覺得0和負值是一樣的,因為你判別的是地表一下的飽和砂土,只要保證你判別的土層是飽和的就行啦。。
地震循環荷載作用下,砂質粉土及部分黏質粉土(俗稱粉細砂)失去其原有的固結屬性,像流體一樣運動的現象。通常地震災區的“噴水冒砂”,就是地震砂土液化的表現。對于港灣城市近海工程、地下淺埋管道(包括對于地鐵工程)、樁基埋深不超過20米的建筑等的破壞,都是比較嚴重的。
在外力或內力(通常是孔隙水壓力)作用下,砂土顆粒喪失粒間接觸壓力以及相互之間的摩擦力,不能抵抗剪應力,就會發生液化。砂土液化后,孔隙水在超孔隙水壓力下自下向上運動。如果砂土層上部沒有滲透性更差的覆蓋層,地下水即大面積溢于地表;如果砂土層上部有滲透性更弱的粘性土層,當超孔隙水壓力超過蓋層強度,地下水就會攜帶砂粒沖破蓋層或沿蓋層裂隙噴出地表,產生噴水冒砂現象。地震、爆炸、機械振動等都可以引起砂土液化現象,尤其是地震引起的范圍廣、危害性更大。砂土液化的防治主要從預防砂土液化的發生和防止或減輕建筑物不均勻沉陷兩方面入手。包括合理選擇場地;采取振沖、夯實、爆炸、擠密樁等措施,提高砂土密度;排水降低砂土孔隙水壓力;換土,板樁圍封,以及采用整體性較好的筏基、深樁基等方法。
砂土液化在地震時可大規模地發生并造成嚴重危害。在中國1966年的邢臺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等幾次大地震中,有些建筑物的破壞,就是由砂土液化造成的。國外也有類似的例子,在美國1964年的阿拉斯加地震和日本1964年的新※地震中,砂土液化也使許多建筑物下沉、歪斜和毀壞,有的地下結構甚至浮升到地面。1925年,美國的舍費爾德土壩在地震時全部崩潰,也是由壩底部分飽水砂土振動液化所致。
美國A.卡薩格蘭德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研究砂土液化現象。近年來,H.B.希特等許多學者對此做了大量工作。中國學者早在50年代就倡議用動力三軸試驗進行液化研究。從邢臺大地震以來,大量砂土液化事例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學者對地震液化的研究。
學科:自然災害與防治
詞目:砂土液化災害
英文:liquefaction disaster of sandy soil
釋文:飽和的砂土(特別是粉細砂)受振動后結構和性狀發生嚴重變化而發生流動變形,以致抗剪強度和承載力嚴重下降,甚至完全喪失的現象或過程所引發的災害。砂土液化主要受土質性狀、埋藏條件、成因類型和振動荷載這四方面條件控制。通常是:以粉細砂為主的砂土,土中粘粒含量越少、級配越均勻、孔隙比越大、相對密度越小、滲選性越差、塑性指數越低、飽和度越高的砂土,越容易發生液化;上覆土層越薄、有效壓力越小、排水條件不良、壓密性差的砂土容易發生液化;發育在河口三角洲、河床、漫灘、低級階地的沉積時代較晚的砂土容易發生液化;地震或其他活動造成的振動作用強度越大、時間越長或振動次數越多越容易導致砂土液化。砂土液化可使地基失穩,造成房屋、橋梁等工程沉陷、傾斜、開裂、倒塌。還可導致噴水冒砂,因此破壞耕地和農作物。砂土液化是地震的重要次生災害,使地震破壞損失程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