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培試驗,是指以純石英砂粒作為植物生長介質,人為供給營養物質的栽培技術。砂培必須以灌溉的方式補充營養液和水分,水肥管理比較嚴格,是介于土培與水培之間的試驗方法。和水培相比,砂培的通氣性較好,更接近于自然狀態。
在精密試驗中,要求不從砂中向培養液溶解出鹽類和不吸附鹽類,因此要先用鹽酸洗滌,然后用水沖洗石英砂,但對于微量元素試驗,由于凈化難度大,一般采用水培而不采用砂培。在更換培養液或試驗后的處理等方面砂培不如水培方法簡便。2100433B
《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E42-2005)中規定:根據測定的含水率按式1計算相當于120g干燥試樣的樣品濕重,準確至0.1g。 m1=120*(100+w)/100 式中w--集料式樣的含水...
參見:《建設用砂》GB/T 14684-2011
給水管道,消防管道需要 水壓試驗 水沖洗;排水管道需要做灌水試驗,通球試驗。望采納
格式:pdf
大小:152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在培泥砂田水稻上進行了氮、磷、鉀肥不同配比的10個處理組合的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結果表明,培泥砂田種植水稻甬優9號的適宜N、P2O5、K2O用量分別為202.5~240.0、36和120~150 kg.hm-2。
格式:pdf
大小:152KB
頁數: 6頁
評分: 4.5
臨沂大學建筑學院 《土木工程材料》試驗報告 試驗項目: 水泥膠砂強度試驗( ISO法) 專業班級: 土木工程 二班 實驗分組: 第一組 試驗地點: 試驗三區 106建筑材料試驗室 試驗時間: 2014.11.3 14:00-16:00 指導教師: (說明:試驗成績 =報告成績×個人權重,個人權重平局值為 1,試驗成績最大為 90~100) 項目名稱:水泥膠砂強度試驗( ISO 法) 一 .試驗目的 掌握水泥膠砂強度的試驗方法, 測定水泥膠砂強度在規定齡期的抗壓強度和 抗折強度,評定水泥的強度等級。 二 .試驗儀器及耗材 行星式水泥砂漿攪拌機,膠砂振實臺,模套,試模(為三聯模,每個模槽內 腔尺寸為 40mm×40mm×160mm),抗折試驗臺,抗壓試驗機及抗壓夾具, 刮平直尺, 臺秤,淺盤,料勺等。 42.5 水泥,水,標準砂等。 三 .實驗步驟 1.試模準備 成型前將試模擦干凈, 四周的
由于砂梨原產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目前在中國的河南、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四川、廣西等省份均有栽培,在國外以日本、韓國、朝鮮等國栽培較多。
盆栽試驗土培試驗
一、土培試驗特點
土培試驗是生長介質為土壤的盆栽試驗,是介于田間試驗與水培、砂培法之間的試驗方法,其與田間試驗相比主要
有下列特點:
1.供試土壤差異 土培試驗一般取耕層土壤作試驗,作物只能從耕層土壤中吸收養分,而田間試驗作物不僅可以從耕作層吸收養分,還可從底土中吸收養分。土培試驗土壤經人工翻挖、過篩、混勻后,物理性狀與田間原狀也不相同。
2.試驗條件差異 土培試驗易于人為控制試驗條件如光照、溫度、水分、養分等生長因素,受自然環境等不可控因素影響小于田間試驗,因此試驗因素的效應分析比較準確,但土壤養分的動態平衡和作物對養分的吸收情況均與田間條件有所不同,如果土培與田間試驗相結合,既與生產條件接近又能提高研究深度。
3.肥料利用率差異 由于土培作物根系養分吸收區域小,其施肥量常比田間試驗大2-3倍,土培試驗在盆缽中不存在養分淋失問題,因此肥料利用率與田間試驗也有很大差別。
土培試驗與水培、砂培法的主要區別在于其能在土壤條件下模擬土壤、植物、肥料之間相互關系,但某些試驗因素如pH值等的水平不像水培、砂培那樣可以根據試驗目的隨時變更,因此后者更適合于營養生理研究。
二、土培試驗實施
(一)供施土壤與盆缽準備 供施土壤的選擇是土培試驗成敗的關鍵之一,土壤類型由試驗目的確定,如進行某種土壤養分供應能力與農化測試方法的相關研究,則應采集該養分貧乏到極豐富的各種土壤,如進行某種肥料對作物的有效性研究,則應選擇該肥料所含營養元素缺乏的土壤,土培試驗一般取耕作層土壤,取土時要嚴格防止污染,取土和運土的工具要干凈,不能用裝過肥料的袋子裝土,取回的土樣要全部用3 mm孔徑篩子過篩,挑出侵入體和新生體,取土樣比實際需用量大50%左右。如果試驗需連續進行多年,應一次取回夠多年用的土壤,放在專用的土壤貯存室內,詳細標明土壤名稱、采土地點、深度、時間和采土人姓名。
選擇盆缽主要考慮作物種類、試驗期限等,一般大株植物如玉米、棉花等盆缽宜大,全生育期試驗也應選用較大盆缽。旱作可用盆底設排水孔盆缽,水作可用不設排水孔盆缽如塑料水桶等。
(二)施肥與裝盆 盆栽施肥量一般都高于大田2-3倍,為使禾谷類作物、棉花等作物正常生長,每kg土壤可施氮0.15-0.20 g、P2O5 0.1-0.2 g、K2O 0.15-0.20 g。豆科作物的施氮量可減少到0.02-0.04 g。設計施肥量試驗時,為得到理想的肥料效應曲線,可以上述施肥量為基準,增設幾個多于及小于基準施肥量的水平。肥料種類氮肥可用硫酸銨或尿素,酸性土最好用2/3硝酸銨及1/3硝酸鈣,磷肥可用磷酸一鈣,鉀肥可用硫酸鉀或氯化鉀,這些肥料通常可用化學純試劑代替。裝土前先在盆底加入石礫等排水填充物,蓋住排水孔,并將各試驗用盆缽調節至重量相等,然后試裝1-2盆,裝土至土表距盆口4-6 cm,確定每盆裝土數量,再由裝土量確定盆施肥量。肥料稱好后,可在塑料薄膜上或塑料盆中與土壤混勻,也可將肥料溶解成液體再與土壤攪拌均勻。裝土時每盆先裝土重1/2,攤平壓緊后再裝另一半,最后灌以足量水分使土壤沉實,次日在濕土表面播種預先催芽露白種子。播種量為留苗數的2-3倍,播后大粒種子上蓋干土1.5-2 cm,小粒種子0.5 cm,水稻等作物土培試驗可采用直播或移栽二種方式。
(三)試驗管理和收獲 土培試驗管理最困難的是灌水,由于各處理作物生長狀況通常差異很大,蒸騰量相差懸殊,各個處理的灌水量也應不同。米氏盆可用米切里西灌水法,一次灌水至有水滲入底盆,下次灌水時先將底盆內水分回頂盆,以避免養分損失,這種方法可使各盆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但對土壤濕度的控制能力較差。稱重灌水法可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有效持水量的60%-70%,這種方法應先測定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吸濕水量和裝盆前的土壤水分含量,再按下列公式計算灌水后每盆毛重。
灌水后每盆毛重=每盆裝入的干土重+盆缽及附屬物重+加水量
上式中,加水量=每盆干土重×土壤水分需要保持在田間有效持水量的百分比×(最大持水量+最大吸濕水量),而有效持水量=最大持水量 - 1.5×最大吸濕水量,其中1.5×最大吸濕水量為凋萎系數。
第一次灌水時確定灌水后每盆毛重,以后加水保持每盆毛重,這種方法比較繁瑣,還必須根據植株長勢估計植株重量,調整灌水量。現代的做法是電腦控制的自動灌水法,但設備費用較大。
土培試驗的盆缽排列也應像田間試驗一樣,進行隨機排列和局部控制,并且定期調換位置,植株長高后視需要搭支架或不搭支架,以防倒伏,結實后要移入網室,防止鳥鼠患害,收獲期要適時偏早,防止落粒。
水培試驗中養分在溶液中分布均勻,而在土壤環境中則不均勻,這些特點決定了水培試驗不適于模擬植物在土壤中吸收養分,而適宜進行營養生理試驗。另外,水的緩沖性能比土壤小,隨著養分被根系的吸收,水溶液的pH隨之降低,如不及時調整會危害根系正常生長,同時,水培使得根系通氣變差,因此在水培管理方面具有與土培試驗不同的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