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塊鋪面的面層由大量的小尺度剛性塊料以及塊料之間的眾多柔性接縫構成。接縫可以是連鎖的,也可以是齊平的。連鎖式砌塊互相嵌鎖咬合,有利于荷載的傳遞、擴散。石塊鋪面的基層,常為其上有粗砂或石屑整平層的柔性基層。塊料可根據材料供應情況和使用要求,選用工廠預制的水泥混凝土砌塊(磚)或者經過加工的整齊塊石。
石塊鋪面結構類型屬彈性地基上的絕對剛性板。小尺度的絕對剛性板比通常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可受到較小的彎曲拉應力,其厚度可以減小,但對于抗壓強度的要求則相對地要高一些。塊料與塊料之間的荷載傳遞與塊料之間的接縫以及基礎狀況有關。軟弱的基礎易導致石塊鋪面的下沉并影響乎整度。眾多的塊料間的接縫,形成有規則的“粗紋理”表面。這種粗糙路面有利于車輛的行駛。為此,要求塊料具有較高的強度(以抗壓強度為標志)和抗磨性能以及規則的形狀和厚度,鋪砌平整,接縫嵌擠緊密,基礎(基層、墊層、土基體系)堅實、穩定。
1.石塊鋪面適用于車速v≤50km/h的道路,這不僅僅是因為小尺度和高質量的飾面在心理上起有對高速度的抑制作用,而且路面的“粗紋理”也會傾向于阻止駕駛者行車過分迅速。
2.石塊鋪面屬絕對剛性板,有良好的受力承載性能,可較大幅度地減薄面層厚度,也經常用于承受重載而行駛緩慢車流的場所,如集裝箱碼頭、堆場等。
3.石塊鋪面具有規則”粗紋理“,濕摩擦系數高,抗滑性能好,可選用于橋頭、陡坡、彎道、匝道、公交站點處。
4.可選用于環境景觀要求高的場所,如大劇場、賓館、體育館、大廈前的廣場、停車場以及人行道、風景區道路、公園、學校的內部道路和其他鋪砌面處,與周圍環境諧調、融合,構成完整的景觀、風采。
5.可用砌塊鋪筑各種路面標志、標線,組織引導車流、人流交通。
由石料經修琢成塊狀材料而鋪筑的路面稱天然石塊鋪面。
天然石塊鋪面的整齊石塊和條石,宜采用Ⅰ級石料,其形狀近似正方體或長方體,頂面與底面大致平行,底面積不小于頂面積的75%。半整齊石塊路面用堅硬石料經修琢成立方體(俗稱“方石”或“方頭彈街石”)或長方體(俗稱“條石”),石料品質應符合Ⅰ—Ⅱ級標準,要求頂底兩面大致平行。不整齊石塊路面(即拳石路面和片彈街 路面)是天然石料經過粗琢以后鋪成,符合Ⅰ—Ⅱ級標準的石料皆能用。
拳石和粗琢塊石路面可直接鋪砌在厚10~20cm的砂或爐渣層上,也可用碎磚、碎石、級配礫石作基層。
條石、小方石路面,根據需要可鋪設在貧水泥混凝土、碎石或穩定土基層上。 整齊石塊和條石路面,要求有質量較高的基層和整平層,一般基層采用 C20水泥混凝土,整平層為M10水泥砂混合物。
早年用于城市道路。木塊用硬松木制成,并經防腐處理。尺寸一般為長20~25厘米,寬6.5~10厘米,厚7.5~9厘米。用水泥砂漿或瀝青砂漿作墊平層。這種路面造價昂貴,已很少用。
用頁巖及粘土經高溫燒制陶化的磚塊鋪成的路面。煉磚組織均勻,耐磨經久,可制成各種形狀、色彩和花紋。適用于廣場、人行道等處。長方形煉磚塊的尺寸為長22厘米,寬10厘米,厚6~10厘米。其下應有強度足夠的基層或墊平層。
用水泥混凝土預制塊鋪砌而成。塊體可以預制成各種形狀和色彩,并能采用機械化施工,路面平整,強度高,適用于荷載很重的工業區、港區道路及集裝箱堆場等處。又因路面色彩圖案美觀,也適用于公園、廣場及街坊、住宅區等處道路。有關國家對混凝土塊體的形狀、強度、路面設計和施工工藝等都開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塊體形狀有矩形、折線型和曲線型等數種。平均抗壓強度為60兆帕。這種路面要求具有非常平整和足夠強度的基層。基層可用各種穩定土或粒狀材料。其上加鋪 3厘米厚的砂墊層。塊體可用人工鋪砌,也可用機械鋪砌。人工鋪砌方法與塊石路面鋪砌方法相似。機械鋪砌方法是將若干塊體排列在一起組成一匝(表面積約為0.25~1平方米),然后用人力機械或動力機械夾住兩側,移動至鋪設地點,放下就位, 再撒鋪嵌縫砂, 震壓密實。機械鋪砌的工效可達350~400平方米/臺班。
早年多用于城市道路及橋面。一般用石屑、石粉和粘稠瀝青加熱拌和壓制而成。尺寸一般為:長30厘米,寬13厘米,厚5~10厘米。多用水泥砂漿或瀝青砂漿作墊平層,厚約1.5厘米。這種路面現已少用。
有良好的導電、導熱、耐蝕和加工性能,可以焊接和釬焊。含降低導電、導熱性雜質較少,微量的氧對導電、導熱和加工等性能影響不大,但易引起“氫病”,不宜在高溫(如>370℃)還原性氣氛中加工(退火、焊接...
●力學性能:抗拉強度:≥315伸長率:≥30注 :除制鎖、鐘用板材外的其他板材的室溫拉伸力學性能試樣尺寸:直徑>2.0~4.0●熱處理規范:熱加工溫度650~850℃;退火溫度600~700℃;...
套用市政定額!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 17頁
評分: 4.4
木地板的種類、特性、比較及適 用范圍 木工板、杉木板、多層板有什么區別? 木工板主要用在做門,門套,窗套等地方。 木工板又叫細木工板, 北京等地稱大芯板。 大芯 板是一種特殊的夾芯膠合板, 是目前裝飾中最常 使用的板材之一,一般是配合裝飾面板防火板等 面材使用,質量好的也可以錯條作龍骨使用. 大 芯板是由兩片單板中間粘壓拼接木板而成。 由厚 度相同、長度不一的木條平行排列, 并緊密拼接 而成,一般為五層結構。大芯板豎向 (以芯材走 向區分 )抗彎壓強度差, 但橫向抗彎壓強度較高。 (帖士:在裝修工地中木工開始后最常見材料厚 度大約從 1.2CM-2.5CM 不等,家居正常應用為 1.6-2.0CM 厚度,如果做大的柜子門等要用更厚 的。表面顏色是白色或淡黃色, 外面由 2層薄薄 的單板夾著木條壓制的芯。 你說的杉木板應該叫” 杉木集成板”是成片 的杉木板用膠水粘合起來的, 好的集成板近似于
《鋪面工程學》共13章,內容包括外部因素的一般影響,鋪面結構材料的性能及其測定方法,鋪面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反應和使用性能,作為理解鋪面性能和進行鋪面設計的基礎;闡述了鋪面結構的設計方法并簡要介紹了路面的施工過程和有關評價、維修的知識。
石塊鋪面的使用歷史悠久。中國很早就用磚塊、石塊和拳石鋪路;俄國用木塊鋪路,歐洲一些國家用石塊鋪路都有悠久歷史;美國在19世紀開始用瀝青混凝土塊鋪路;近30年來,水泥混凝土預制塊路面迅速發展。由于這種石塊鋪面優點多,推廣使用的國家日漸增多,是石塊鋪面中很重要的一種類型。
由石料經修琢成塊狀材料而鋪筑的路面稱天然石塊鋪面。
天然石塊鋪面的整齊石塊和條石,宜采用Ⅰ級石料,其形狀近似正方體或長方體,頂面與底面大致平行,底面積不小于頂面積的75%。半整齊石塊路面用堅硬石料經修琢成立方體(俗稱“方石”或“方頭彈街石”)或長方體(俗稱“條石”),石料品質應符合Ⅰ—Ⅱ級標準,要求頂底兩面大致平行。不整齊石塊路面(即拳石路面和片彈街 路面)是天然石料經過粗琢以后鋪成,符合Ⅰ—Ⅱ級標準的石料皆能用。
拳石和粗琢塊石路面可直接鋪砌在厚10~20cm的砂或爐渣層上,也可用碎磚、碎石、級配礫石作基層。
條石、小方石路面,根據需要可鋪設在貧水泥混凝土、碎石或穩定土基層上。 整齊石塊和條石路面,要求有質量較高的基層和整平層,一般基層采用 C20水泥混凝土,整平層為M10水泥砂混合物。
早年用于城市道路。木塊用硬松木制成,并經防腐處理。尺寸一般為長20~25厘米,寬6.5~10厘米,厚7.5~9厘米。用水泥砂漿或瀝青砂漿作墊平層。這種路面造價昂貴,已很少用。
用頁巖及粘土經高溫燒制陶化的磚塊鋪成的路面。煉磚組織均勻,耐磨經久,可制成各種形狀、色彩和花紋。適用于廣場、人行道等處。長方形煉磚塊的尺寸為長22厘米,寬10厘米,厚6~10厘米。其下應有強度足夠的基層或墊平層。
用水泥混凝土預制塊鋪砌而成。塊體可以預制成各種形狀和色彩,并能采用機械化施工,路面平整,強度高,適用于荷載很重的工業區、港區道路及集裝箱堆場等處。又因路面色彩圖案美觀,也適用于公園、廣場及街坊、住宅區等處道路。有關國家對混凝土塊體的形狀、強度、路面設計和施工工藝等都開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塊體形狀有矩形、折線型和曲線型等數種。平均抗壓強度為60兆帕。這種路面要求具有非常平整和足夠強度的基層。基層可用各種穩定土或粒狀材料。其上加鋪 3厘米厚的砂墊層。塊體可用人工鋪砌,也可用機械鋪砌。人工鋪砌方法與塊石路面鋪砌方法相似。機械鋪砌方法是將若干塊體排列在一起組成一匝(表面積約為0.25~1平方米),然后用人力機械或動力機械夾住兩側,移動至鋪設地點,放下就位, 再撒鋪嵌縫砂, 震壓密實。機械鋪砌的工效可達350~400平方米/臺班。
早年多用于城市道路及橋面。一般用石屑、石粉和粘稠瀝青加熱拌和壓制而成。尺寸一般為:長30厘米,寬13厘米,厚5~10厘米。多用水泥砂漿或瀝青砂漿作墊平層,厚約1.5厘米。這種路面現已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