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光;喜溫;耐旱;多年生;約15年生開始結實。
云南省。
亞熱帶。
葉為寬條形,深綠色,無柄,葉緣微波狀。葉片長可達80厘米。適合于高溫高濕的環境。光線充足、蔭蔽均可。休眠溫度13℃比較合適,最低不得低于5℃ 四季常青,適應性強,管理簡便,生長慢,壽命長。為室內外尤為...
蘇鐵又名鐵樹,因其樹干堅硬如鐵且又喜歡鐵質肥料,故俗稱鐵樹。 原產我國南部、印度、日本等地。是現代世界上少有的最古老的觀賞常綠喬木。鐵樹在熱帶地區是常年開花的,但在長江流域栽...
耐寒10℃,性喜高溫、多濕、半日陰環境生長。喜高濕高溫的環境,適宜20~30℃之間。性喜高溫、多濕、半日陰環境生長。因它對日照要求不高,在間接光情況下能保持芽嫩葉綠,葉子扁長,似芭蕉葉,比其更小。故特...
優質;常綠喬木;高30m;樹干端直;樹冠塔形;葉革質;花兩性。
有性繁殖(種子繁殖)。
造船;建筑;特殊機器零件和制作樂器;工藝美術品。
由德宏州林業科學研究所培育。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26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本文整理于網絡,僅供閱讀參考 南天竹的生長習性 南天竹的生長習性 南天竹性喜溫暖及濕潤的環境,比較 耐陰。也耐寒。容易養護。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 土。對水分要求不甚嚴格,既能耐濕也能耐旱。比較喜肥,可多 施磷、鉀肥。生長期每月施 1~2 次液肥。盆栽植株觀賞幾年后, 枝葉老化脫落,可整型修剪,一般主莖留 15cm左右便可, 4月修 剪,秋后可恢復到 1m高,并且樹冠豐滿。 常綠灌木。土壤。花期 5-7 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叢中,也 多栽于庭園。強光下葉色變紅。適宜在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 土生長。 南天竹的養殖方法 繁殖以播種、分株為主,也可扦插。 可于果實成熟時隨采隨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 季進行。扦插以新芽萌動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長時進行。室內養 護要加強通風透光, 防止介殼蟲發生。 種子繁殖 秋季采種,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 按行距 33厘米開溝, 深約
格式:pdf
大小:26KB
頁數: 2頁
評分: 4.5
香樟 樟樹多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 當移植時要注意保持土壤濕度,水澇容易導致爛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鹽堿土。 主根發達,深根性,能抗風。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速度中等,樹形巨大如傘,能遮陰避 涼。存活期長,可以生長為成百上千年的參天古木,有很強的吸煙滯塵、涵養水源、固土防 沙和美化環境的能力。 女貞 女貞耐寒性好,耐水濕,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蔭。大葉女貞木樨科女貞屬 ,別名: 楨樹,大葉女貞,高桿女貞。樹皮灰綠色,平滑不開裂。枝條開展,光滑無毛。漿果狀核果 近腎形, 10~11 月果熟,熟時深藍色。大葉女貞不耐干旱和瘠薄,適生于肥沃深厚、濕潤 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 大葉女貞陽性樹種,喜光,喜溫暖環境。適生于深厚、肥沃、濕 潤的土壤,對土壤的適應性強,酸性、中性、堿性土及輕度鹽堿土均可生長。深根性,側根 廣展,抗風力強。忌積水,不耐
跟著阿亮溫歷史
為更好的便于廣大市民深入了解芒市市情,熟悉芒市歷史文化知識,努力推進芒市生態田園城市建設,“史話芒市”將陸續推出“芒市市情”系列專題。今天推出第24期:芒市和平解放初期電力工業的發展——芒市電站不斷發展壯大。
芒市和平解放初期電力工業的發展
——芒市電站不斷發展壯大
(新橋電站)
芒市和平解放前基本無電,各族群眾只用油燈、松脂明子照明。
滇緬公路通車之初,西南運輸處第五汽車修理廠曾有配套設備——柴油發電機。
日軍侵占潞西時期,在松樹寨附近建造了一座小型發電站,僅供日軍用電。
芒市和平解放初期,為糧食加工生產應急需要和駐軍用電,曾利用舊汽車發動機改裝發電。
1955年5月,由德宏自治區(州)投資,購置了一臺12千瓦的發電機,在芒市正式創辦第一座小火電廠。供電范圍限于當地機關、學校及部分居民。
1956年冬,為解決中緬邊民聯歡會的用電,添裝一臺12千瓦的發電機。
(新橋電站)
隨著芒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工農業用電逐步增加。1957年,由德宏州投資,在芒市機械廠內,建成發電裝機容量240千瓦的火電廠。其用煤由縣等煤礦供應,月耗煤400余噸。該電廠為當時全州火電廠中最大的一個,輸電線路長7公里,基本解決了機關、廠礦、學校和駐軍及芒市居民的用電。
1957年8月,由群眾集資為主,在風平村利用溝渠引水,建成裝機12.5千瓦的水電站,這是全州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由于造價低(投資0.9萬元),工藝簡便,用于白天加工生產夜晚照明,經濟效益明顯,被群眾贊為“芒市壩的一顆夜明珠”。州、縣多次組織農村干部參觀。從此以后,電力建設以發展水電為主,實行州、縣開發骨干電源和農村集體群眾辦電相結合的方針。
(芒海鎮35千伏跨國電網)
由于經濟較富裕的壩區發展很快,于是在水資源豐富,交通方便地方,建設農村小水電站。至1966年,全縣共投資189萬元,建成電站67座,總裝機容量1 669千瓦,分布在壩區49座,山區18座,各個區鎮都用上電。電業的發展解決了用脫粒機脫粒小麥的電源問題,促進了糧食生產,實現了一熟變兩熟的增長。
1969年,全國水電會議決定,對農村社隊辦電實行補助和貸款,大電網對小電站并網,小電站的盈余用以促進小水電的發展。
到1977年,全縣又建成電站25座(山區17座、壩區8座),新增裝機容量2 495千瓦,總投資317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18萬元。電力建設向山區延伸,大部分由大隊與生產隊聯辦。
(芒市果郎河電站)
1982年,全縣小水電站累計已建107座,總裝機容量1 043千瓦(由于水枯、拆并和損壞,實際使用數為48座)。全縣80個大隊,通電率占90.5%;948個自然村,通電率占84%。這些小規模建設工程,對緩和當時電力緊張,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一定作用。但骨干電站少,尤其是缺乏有調節能力的骨干電站,故枯季電力低,缺電現象仍很嚴重。需進一步發展電力工業。
參考資料:《潞西縣志》《芒市年鑒》等
來源:史話芒市
END
本期編輯:翎小翎
申明:轉載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鐵力木是熱帶季雨林特有樹種,喜光,又名鐵梨木、鐵栗木等。適宜生存于年均氣溫20~26℃,最冷月均氣溫12.6℃,極端低溫1℃以上,≥10℃的活動積溫≥7400℃,年降雨量≥1200mm,年均相對濕度80%以上等地。主要分布于中國云南、廣東、廣西、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地。
中國天然集中成片的鐵力木純林只分布于耿馬縣孟定鎮,其中,胸徑8cm以上的共有310株,其中胸徑8~19.9cm的66株,20~49.9cm的121株,50~79.9cm的118株,80cm以上的5株。
鐵力木可供軍工、造船、建筑、特殊機器零件和制作樂器、工藝美術品之用。鐵力木種子含油量達74%,可用于制作肥皂。是云南特有的珍貴闊葉樹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在自然條件下,由于種群間的強烈競爭,其形成種群之前,常處于被抑制狀態,因而生長十分緩慢。自然條件下,鐵力木在林窗的更新比林緣好,說明幼苗期尚需適當的蔭蔽。
鐵力木 Mesua ferre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