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濕化痰,祛風(fēng)定驚,消腫散結(jié),治中風(fēng)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癔,驚風(fēng),破傷風(fēng),風(fēng)痰眩暈,喉痹,瘰疬,癰腫,跌撲折傷,蛇蟲咬傷。
干燥的塊莖,呈扁圓形塊狀。表面乳白色或棕色,皺縮或較光滑,莖基處有凹入痕跡,周圍有麻點狀須根痕。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斷面不平坦,色白,粉性,微有辛氣,味辣而麻,以體大、色白、粉性足、有側(cè)芽者為佳。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藥。
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consanguineum Schott)、東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或異葉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等的塊莖。
虎掌,半夏精,蛇頭天南星,南星,虎掌南星,虎膏,蛇芋,蛇包谷,山苞米,三棒子,藥狗丹,大扁老鴉芋頭,斑杖,蛇六谷,野芋頭,蛇木芋
鳳尾草【科目來源】鳳尾蕨科植物【藥用部位】鳳尾草的全草或根。【性味歸經(jīng)】味淡微苦,性寒。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平。”②《分類草藥性》:“性涼,無毒。”③《福建民間草藥》:“咸,寒,微毒。”④《...
【化學(xué)成分】天南星屬植物大多含皂甙,并含有刺激性辛辣物質(zhì)(此物質(zhì)和明礬作用失去刺激辛辣性).從天南星和異葉天南星中檢出蘇氨酸、絲氨酸、牛磺酸、谷氨酸等數(shù)十種氨基酸及肽類化合物,另含鈣、磷、鋁、鋅等21...
有毒 天南星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一把傘、南星、山苞米、山棒子等,在我國大部分省區(qū)都有分布,生于山野陰濕處或叢林之下。天南星植物體各部位均有苦辣澀味,麻口舌感,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
內(nèi)服:煎湯;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
格式:pdf
大小:24KB
頁數(shù): 12頁
評分: 4.8
------------- ------------- 白花蛇舌草 ,半枝蓮 2 比 1 比例熬水喝,清熱解毒,可以預(yù)防如今的一些盛行疾 病 【中文名】白花蛇舌草 (《廣西中藥志》 ) 【類 別】全草類 【異名】蛇舌草、矮腳白花蛇利草 (《廣西中藥志》 ),蛇舌癀 (《閩南官方草藥》 ), 目目生珠草,節(jié)節(jié)結(jié)蕊草 (《泉州本草》 ),鷯哥利、千打捶、羊須草 (《廣東中藥》 Ⅱ ),蛇總管、鶴舌草、細葉柳子 (《福建中草藥》 )。 【來源】為茜草種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狀】白花蛇舌草,又名:二葉葎。 一年生草本,高 15~50 厘米。 莖柔弱,略帶方形或圓柱形,禿凈無毛。 葉對生,具短柄或無柄;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 長 1~3.5 厘米,寬 1~3 毫米, 革質(zhì);托葉膜質(zhì),基部合生成鞘狀,長 1~2 毫米,頂端有細齒。 花單生或 2 朵生于葉腋,無柄或近于無柄; 花萼筒
格式:pdf
大小:24KB
頁數(shù): 69頁
評分: 4.6
深圳市南星創(chuàng)意園加固工程 施 工 組 織 設(shè) 計 浙江華東建設(shè)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 5月 深圳市南星創(chuàng)意園加固工程 施工組織設(shè)計 審定人: 審核人: 編制人: 浙江華東建設(shè)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 7 月 深圳市南星創(chuàng)意園加固工程 第 1頁 共 67 頁 第一章 工程概述 ............................................. 3 1.1 工程概況 ................................................................................................ 3 1.2 目標要求 ................................................................................................
天南星組物種檢索表
# | 跳轉(zhuǎn)號 | 原檢索號 | 描述 | 中文名 | 拉丁名 |
1 | 2 | 1 | 根莖圓柱形;葉裂片5;佛焰苞檐部紫色,具深紫色斑點,管部綠白色至白色;附屬器纖細,圓柱形或細長紡錘形,下部8毫米具多數(shù)長達3-4毫米的中性花。 | 黎婆花 | Arisaema hainanense C. Y. Wu ex H. Li, Y. Shiao & S. Tseng |
2 | 1 | 1 | 塊莖球形、扁球形。 | ||
3 | 18 | 2 | 佛焰苞喉部邊緣無耳。 | ||
4 | 7 | 3 | 附屬器無柄,基部具中性花;葉裂片7枚以上。 | ||
5 | 6 | 4 | 附屬器長3-7厘米,粗1.5毫米,先端驟然擴大為長3-5(-10)毫米、粗2-3(-5)毫米的棒頭或圓錐體,棒頭密生向上的肉質(zhì)棒狀突起。 | 棒頭南星 | Arisaema clavatum Buchet |
6 | 5 | 4 | 附屬器長圓柱形,長7厘米,中上部粗5-7毫米,光滑。 | 云臺南星 | Arisaema dubois-reymondiae Engl. |
7 | 4 | 3 | 附屬器明顯具柄,基部截形,無中性花。 | ||
8 | 9 | 5 | 葉裂片多數(shù)(5-14),線狀披針形,披針形、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附屬器較細,長3.5-4厘米,粗2-4毫米,具4-5毫米長的柄。 | 朝鮮南星(變種) | Arisaema angustatum Franch. & Sav. var. peninsulae (Nakai) Nakai ex Miyabe & Kudô |
9 | 8 | 5 | 葉裂片5(-3),極稀7。 | ||
10 | 15 | 6 | 葉2;附屬器長2.2-5.7厘米,下部增粗,先端鈍,有時近球形,粗0.5-1厘米。 | ||
11 | 14 | 7 | 葉裂片5。 | ||
12 | 13 | 8 | 葉裂片全緣。 | 全緣燈臺蓮(變種) | Arisaema sikokianum Franch. & Sav. var. sikokianum |
13 | 12 | 8 | 葉裂片具鋸齒。 | 燈臺蓮(變種) | Arisaema sikokianum Franch. & Sav. var. serratum (Makino) Hand.-Mazz. |
14 | 11 | 7 | 葉裂片7。 | 七葉燈臺蓮(變種) | Arisaema sikokianum Franch. & Sav. var. henryanum (Engl.) H. Li |
15 | 10 | 6 | 葉1;附屬器棒狀,長2.5-3.5厘米,基部粗4-5毫米,向上略細,先端鈍圓,粗2毫米。 | ||
16 | 17 | 9 | 葉裂片全緣。 | 東北南星(原變種) | Arisaema amurense Maxim. var. amurense |
17 | 16 | 9 | 葉裂片具鋸齒。 | 齒葉東北南星(變種) | Arisaema amurense Maxim. var. serratum Nakai |
18 | 3 | 2 | 佛焰苞喉部明顯具耳。 | ||
19 | 24 | 10 | 葉片鳥足狀分裂;佛焰苞喉部不明顯的耳狀外卷。 | ||
20 | 21 | 11 | 附屬器無柄,基部漸狹,圓柱形,長2.5-3.5厘米,粗2-3毫米;葉裂片通常7.橢圓披針形。 | 褐斑南星 | Arisaema meleagris Buchet |
21 | 20 | 11 | 附屬器明顯具柄,基部粗,截形;葉2,裂片5-17。 | ||
22 | 23 | 12 | 附屬器先端膨大成棒頭狀,具皺;佛焰苞檐部短漸尖;葉裂片具細齒。 | 細齒南星 | Arisaema serratum (Thunb.) Schott |
23 | 22 | 12 | 附屬器先端不膨大,平滑;佛焰苞檐部長漸尖;葉裂片全緣。 | 蛇頭草 | Arisaema japonicum Blume |
24 | 19 | 10 | 葉片掌狀分裂,裂片5-7,外側(cè)裂片的外側(cè)基部常具寬耳;附屬器具細柄,基部截形,長2-7.5厘米,粗5-6毫米。 | 豬籠南星 | Arisaema nepenthoides (Wall.) Mart. |
天南星目分類地位
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綱)草本,稀為攀援木 本,極少數(shù)為水生植物。葉寬,具葉柄。花小,高度退化,密生成肉穗花序,通常為1大形佛焰苞片所包。佛焰苞片常具彩色;花被缺或退化為鱗片狀;子房上位。漿果或胞果,種子有豐富胚乳或有時缺如。
本目包括天南星科和浮萍科(Lemmaceae)。
天南星目下屬簡介
有115屬2000余種。草本,具塊莖或伸長的根莖,有時 莖變厚而木質(zhì),直立、平臥或用小根攀附于他物上,少數(shù)浮水,常有乳狀液汁;葉通常基生,如莖生則為互生,呈2行或螺旋狀排列,形狀各式,劍形而有平行脈至箭形而有網(wǎng)脈,全緣或分裂;花序為一肉穗花序,外有佛焰苞包圍;花兩性或單性,輻射對稱;花被缺或為4~8個鱗片狀體;雄蕊1至多數(shù),分離或合生成雄蕊柱,退化雄蕊常存在;子房1,由1至數(shù)心皮合成,每室有胚珠1至數(shù)顆;果漿果狀,密集于肉穗花序上。廣布于全世界,但92%以上產(chǎn)熱帶。我國有35屬206種,其中有4屬20種系引種栽培的。南北均有分布,有些供藥用,有些種類的塊莖含豐富的淀粉供食用,有些供觀賞用。我國的主要屬有:菖蒲屬Acorus、海芋屬Alocasia、魔芋屬Amorphophallus、天南星屬Arisaema、芋屬Colocasia、半夏屬Pinellia、崖角藤屬Rhaphidophora、梨頭尖Typhonium等。
有5屬38種。飄浮或沉水的小形或微細的一年生植物。常雌雄同株(稀異株),體為未分化的扁平體,形狀不一,有1或數(shù)根或無根。扁平體具有兩個生殖袋,有時每側(cè)近基部各有一個,有時一個在邊緣,一個在上面,通常以出芽法繁殖,花序(稀見)生于兩個邊緣袋之一的內(nèi)面,或生于上表面袋內(nèi),前者由2(3)雄花及一雌花生于短軸上,為一小形、退化、膜質(zhì)的佛焰,共同包圍,在后者由雌花、雄花各一個組成,無佛焰,雄花無花被。花粉粒圓球形,常有小刺,具一個萌發(fā)孔。雌花有一雌蕊,子房單室,有1~7個基生的胚珠,花柱、柱頭各一。果實為胞果。種子有或缺胚乳。分布幾遍世界。中國有3屬約7種,南北均產(chǎn)。浮萍Lemna minor葉狀體倒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5~6毫米,兩面平滑,綠色,根1條。
紫萍也稱紫背浮萍葉狀體倒卵狀圓形,長4~10毫米,單個,或2~5個簇生,下面紫色,根6~11條,此兩種全草供藥用,發(fā)汗、利水、消腫、散濕,也為良好的豬、鴨飼料和稻田肥料。無根萍是已知種子植物中最小的,葉狀體長僅1.2~1.5毫米,寬不及1毫米,飄浮水面,無根,生長最盛時,每一平方米面積,可有植物體100萬個,在靜水池沼中往往密蓋于水面,是養(yǎng)育魚苗的好飼料。
紫萍屬Spirodela與浮萍屬Lemna的區(qū)別點僅為植物體有根數(shù)條,故有些學(xué)者主張歸并于后者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