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歷史上某一時代形成的層狀巖石稱為地層,它主要包括沉積巖、火山沉積巖以及由它們經受一定變質的淺變質巖。從巖性上講,地層包括各種沉積巖、火山巖和變質巖;從時代上講,地層有老有新,具有時間的概念。)地層是地殼中具一定層位的一層或一組巖石。地層可以是固結的巖石,也可以是沒有固結的堆積物,包括沉積巖、火山巖和變質巖。2100433B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就是預判掌子面后方,開挖方向內的圍巖狀況?,F今國內常用的方法有地質法,電磁波法,地震波法等。地質法就是跟據總體的山體走向、地層結構預判隧道內前方圍體狀況,這對地質工程師有較高要求。且判...
超前地質預報或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是在隧道開挖時,對掌子面前方的圍巖與地層情況做出超前預報。 地震法是當前隧道中長期超前預報的主流方法。它包括:HSP、TSP、TGP、TRT、TST、負視速度等各種...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分為地質方法和地球物理方法,地質方法包括地質素描、超前鉆等,現在很少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震法、電磁法等,目前以地震法為主。地震法中包括負視速度、HSP、TSP、TGP、TRT、TST...
格式:pdf
大?。?span id="umsg1tp" class="single-tag-height">1.0MB
頁數: 3頁
評分: 4.8
依托高速公路中的瑯琊山三車道大跨徑隧道進行實例分析,通過對地質預報與勘測階段的地質進行分析,預報出前方地質變化情況并與實際開挖圍巖對照,為業主及施工單位提供信息化施工,確保隧道施工安全,瑯琊山隧道利用TSP技術進行的地質超前預報,確保了隧道的順利貫通,通過依托實際工程驗證了TSP技術預報的精度,為今后隧道地質預報提供了基礎數據和借鑒作用。
格式:pdf
大?。?span id="m4da6qj" class="single-tag-height">1.0MB
頁數: 2頁
評分: 4.6
采用TSP203對某隧道的地質條件進行探測,超前查明了前方圍巖的地質情況、不良地質體的位置、工程性狀、水文地質狀況等信息,預報了隧道圍巖級別,從而為施工階段修正設計、施工支護材料的提早準備、防止可能的工程險情、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隧道地質超前預報方法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方法有超前鉆孔法、地質雷達法、TSP、TGP或TRT法,目前常用的主要方法為TSP(TGP)法。
二、TSP(TGP)法
(一)組成
TSP或TGP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包括儀器主機、配件和處理軟件三部分組成。
(二)原理
TSP或TGP法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回波方法測量的原理。地震波震源采用小藥量炸藥激發產生,炸藥激發在隧道邊墻的風鉆孔中通常24個炮孔布置成一條直線。地震波的接收器也安置在孔中,一般左右洞壁各布置一個。地震波在巖石中以球面形式傳播,當地震波遇到彈性波阻抗差異界面時,如斷層、巖體破碎帶、巖性變化或巖溶發育帶等,一部分地震信號反射回來,一部分信號透射進入前方介質繼續傳播。反射的地震信號被高靈敏度的地震檢波器接收,反射信號的傳播時間與傳播距離成正比,與傳播速度成反比。
分別闡述了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意義和內容、隧道地質特點和隧道主要工程地質問題、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工作方法、超前水平鉆探法進行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技術應用、地震映像法進行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技術應用、TSP在隧道地質超前預報中的技術應用、地質雷達在超前預報中的技術應用和TRT在隧道地質超前預報中的技術應用。這些技術對我國的地下建筑施工是非常有幫助的?!端淼赖刭|超前預報技術與應用》可作為從事隧道或隧洞工程研究、施工的技術人員和從事相關技術工作的管理人員,高等院校師生的參考書。
第1章 緒論
1.1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定義
1.2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目的與意義
1.3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內容
1.4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方法
1.4.1 工程地質調查與推斷、分析方法
1.4.2 超前導坑法、水平鉆機超前探測法
1.4.3 地質雷達檢測方法
1.4.4 隧道內反射地震預報方法
1.4.5 TSP超前預報技術
1.4.6 TRT反射地震層析成像方法
1.4.7 地震負視速度法
1.4.8 水平聲波反射法(HSP)
1.4.9 陸地聲納法(高頻地震反射法)
1.4.10 紅外探水法
1.5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方法比較
1.6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形式
1.7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時間安排
1.8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章 隧道地質
2.1 巖類
2.1.1 沉積巖
2.1.2 火成巖
2.1.3 變質巖
2.2 地層
2.3 地質構造
2.4 地下水
2.5 特殊巖類及其工程地質特性
2.5.1 構造巖
2.5.2 軟巖
2.5.3 膨脹巖土
2.5.4 鹽溶角礫巖、喀斯特角礫巖
2.5.5 煤層
2.6 巖層、節理面、斷層產狀
2.7 不同結構類型巖體水文地質特征、變形破壞特征及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2.8 不同地質構造與隧道組合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2.8.1 水平巖層中的隧道工程
2.8.2 傾斜巖層中的隧道工程地質問題
2.8.3 斷層中的隧道工程地質問題
2.8.4 節理裂隙等結構面的不利組合及節理密集帶的工程地質問題
2.8.5 向斜構造中的隧道工程地質問題
2.9 特殊工程地質問題
2.9.1 巖溶工程地質問題
2.9.2 在采及廢棄礦巷問題
2.9.3 煤層、瓦斯及軟夾層問題
參考文獻
第3章 隧道地質超前預報工作方法
3.1 資料收集與整理
3.1.1 預可研和可行性研究階段資料收集
3.1.2 勘察成果整理分析
3.1.3 熟悉設計文件、資料和圖紙
3.2 補充地質調查
3.3 洞內地質調查和掌子面地質素描
3.3.1 洞內地質調查
3.3.2 掌子面地質素描
3.4 物探方法的選擇和現場實施掌子面探測
3.4.1 物探方法的選擇
3.4.2 掌子面探測
3.5 探測成果分析
3.5.1 界面距探測掌子面距離的確定
3.5.2 界面性質的確定
3.6 隧道工程巖體分級
3.7 預報報告的內容及報告的提交
3.7.1 預報報告的內容
3.7.2 報告的提交
3.8 驗證
參考文獻
第4章 超前水平鉆探法的應用技術
4.1 超前水平鉆探法研究
4.1.1 超前水平鉆探法的基本原理與介紹
4.1.2 超前水平鉆探法的優缺點
4.2 超前水平鉆探法施工技術
4.2.1 施工流程
4.2.2 主要技術要求
4.2.3 施工準備
4.2.4 鉆機就位
4.2.5 施鉆
4.2.6 地質分析判斷、成果報告
4.3 RPD-150C型鉆機的概況
4.3.1 RPD-150C鉆機
4.3.2 現場鉆進技術指標
4.4 工程實例
4.4.1 隧道地質概況
4.4.2 把水寺隧道鉆探孔資料
4.4.3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第5章 地震映像法的應用技術
5.1 概述
5.1.1 地震映像法原理
5.1.2 地震映像法的分類
5.1.3 地震映像法數據采集要點
5.2 野外數據采集的方法及技術
5.2.1 工作儀器和方法
5.2.2 野外工作方法試驗
5.2.3 地震映像法在不同地質條件下的應用
5.2.4 地震映像解釋方法
5.3 工程實例
5.3.1 工程簡介
5.3.2 隧道地質概況
5.3.3 工作方法
5.3.4 ZK269 393~ZK269 443段調查測試結果及分析
參考文獻
第6章 TSP在隧道地質超前預報中的應用技術
6.1 TSP203的工作原理和組成
6.1.1 TSP203預報原理
6.1.2 TSP203測量方法的原理基礎
6.1.3 TSP203系統的儀器組成
6.1.4 TSP203系統的優勢
6.2 野外信號數據采集
6.2.1 TSP203野外信號數據采集
6.2.2 原始記錄注意事項
6.3 數據處理流程
6.3.1 原始數據編輯
6.3.2 初至波拾取
6.3.3 選擇時窗長度
6.3.4 帶通濾波
6.3.5 道能量均衡
6.3.6 計算品質因子Q
6.3.7 反射波提取
6.3.8 縱橫波分離
6.3.9 速度分析
6.3.10 深度偏移成像
6.3.11 反射界面提取
6.4 TSP技術的資料分析原則
6.4.1 反射系數
6.4.2 橫波與縱波的速度比
6.4.3 橫波分裂與裂隙發育帶
6.5 工程實例
6.5.1 TSP技術在擦羅2號隧道中的應用
6.5.2 TSP技術在明月峽隧道地質超前預報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7章 地質雷達在超前預報中的應用技術
7.1 引言
7.2 地質雷達的基本原理
7.2.1 電磁波的傳播與波速
7.2.2 電磁波的反射與折射
7.2.3 地質雷達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7.3 地質雷達進行超前預報的技術與方法
7.3.1 地質雷達的技術參數
7.3.2 地質雷達測量參數的選取
7.3.3 地質雷達的測量方式和信號觸發方式
7.3.4 地質雷達的探測方法
7.4 地質雷達的數據處理技術
7.4.1 地質雷達的數據文件編輯
7.4.2 波速估計
7.4.3 數字濾波
7.4.4 反褶積
7.4.5 偏移歸位處理
7.5 地質雷達的數據解釋技術
7.5.1 地質雷達地質超前預報適宜性評價
7.5.2 地質雷達解譯圖件
7.5.3 后期解譯方法及其規范化
7.5.4 提高解譯精度的途徑與方式
7.5.5 解譯標志的初步建立
7.6 工程實例
7.6.1 工程概況
7.6.2 探測依據及方法
7.6.3 現場探測
7.6.4 數據處理
7.6.5 探測結果
參考文獻
第8章 TRT地質超前預報法
8.1 TRT技術原理與儀器應用方法
8.1.1 TRT方法原理
8.1.2 TRT技術原理
8.2 TRT工作流程
8.3 數據處理
8.3.1 TRT數據處理流程
8.3.2 具體操作
8.4 TRT技術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
8.5 工程實例
8.5.1 地質概況
8.5.2 探測方法及結論
8.5.3 建議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