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彈性地基梁法 | 外文名 | Beam on elastic foundation |
---|---|---|---|
學????科 | 水利工程 | 領????域 | 工程技術 |
彈性地基梁,是指擱置在具有一定彈性地基上,各點與地基緊密相貼的梁。如鐵路枕木、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梁。
初參數法為彈性地基梁的通解,適用于任何梁端邊界條件,任何荷載情況可解訣較為復雜的問題。
根據文克爾假定,彈性地基梁的地基反力與沉降成正比,即P=kY。實際上受荷載的彈性地基梁變形后,除了垂直反力外還有作用在梁和地基接觸面上的水平摩擦力,但因其影響較小,一般不予考慮 。
如《彈性地基梁的受力變形圖》所示,為一受荷載的彈性地基梁的變形情況現取其中一無窮小的單元,其長度為dX。假設該單元位于分布荷載的 b段梁上,則作用在該單元上的諸力如圖《無窮小的梁單元》所示,考慮單元的平衡,垂直力總和應為Q即:
(Q dQ) bky-qdx=O
dQ/dxt=bky-q(1)
橫向荷載作用下樁身內力與位移的計算方法國內外已有不少,中國普遍采用的是將樁作為彈性地基上的梁,按文克爾假定(梁身任一點的土抗力和該點的位移成正比)進行求解,簡稱彈性地基梁法。根據求解的方法不同,通常有半解析法(冪級求解、積分方程解、微分算子解等)、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解等。以文克爾假定為基礎的彈性地基梁解法從土力學的觀點認為不夠嚴密。但其基本概念明確,方法較簡單,所得結果一般較安全,故國內外使用較為普遍。中國鐵路、水利、公路及房屋建筑等領域在樁的設計中常用的“m”法以及“K”法、“常數”法(或稱張有齡法)、“C”法等均屬于此種方法。
關于彈性地基梁的計算,有兩種著名的理論:局部變形理論(即溫克爾假定)和半無限彈性體理論。前者的出發點是假定地基每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壓力與地基沉陷成正比,即 P二一K,(1)根據這...
彈性的不難算,建議參考《基礎工程》、《材料力學》和《彈性力學》 課本學習
它以石膏為主要材料,加入纖維、粘接劑、改性劑,經混煉壓制、干燥而成。具有防火、隔音、隔熱、輕質、高強、收縮率小等特點且穩定性好、不老化、防蟲蛀,可用釘、鋸、刨、粘等方法施工。廣泛用于吊頂、隔墻、內墻、...
柱下條形基礎、筏板基礎的簡化計算方法都假定基礎是無限剛性,且不考慮上部結構剛性的影響。
如條形基礎簡化計算方法的適用條件:地基均勻、上部結構剛度好、基礎梁h>1/6可以假定地基反力按直線分布。若不滿足上述條件應考慮地基梁和地基變形協調條件,以確定地基梁的實際反力分布,使之盡量符合實際情況。
格式:pdf
大?。?span id="c3ekhva" class="single-tag-height">2.0MB
頁數: 17頁
評分: 4.7
1 例題 彈性地基梁分析 MI DAS/ Gen 例題 彈性地基梁分析 2 例題. 彈性地基梁分析 概要 此例題將介紹利用 MIDAS/Gen做彈性地基梁性分析的整個過程,以及查看分析結果的 方法。 此例題的步驟如下 : 1. 簡要 2. 設定操作環境及定義材料和截面 3. 利用建模助手建立梁柱框架 4. 彈性地基模擬 5. 定義邊界條件 6. 輸入梁單元荷載 7. 定義結構類型 8. 運行分析 9. 查看結果 例題 彈性地基梁分析 3 1.簡要 本例題介紹使用 MIDAS/Gen 進行彈性地基梁的建模分析。 (該例題數據僅供參考) 基本數據如下: ? 軸網尺寸:見平面圖 ? 柱: 900x1000 ,800x1000 ? 梁: 500x1000 ,400x1000,1000x1000 ? 混凝土: C30 圖1 彈性地基梁分析模型 例題 彈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 未知
評分: 4.6
該文選用三參數地基模型,對Winkler彈性地基模型進行修正。根據已有的雙參數彈性地基梁的有限差分法,把地基梁的撓曲微分方程轉化為線性差分方程組,推導出三參數彈性地基梁的有限差分方程,得到不考慮廣義剪力自由梁端的解答。利用MATLAB編制相應的程序,通過對算例的比較和分析,表明該方法可行,計算結果準確。
1. 計算原理
平面彈性地基梁法假定擋土結構為平面應變問題,取單位寬度的擋土墻作為豎向放置的彈性地基梁,支撐和錨桿簡化為彈簧支座,基坑內開挖面以下土體采用彈簧模擬,擋土結構外側作用已知的水壓力和土壓力。圖 6-5 為平面彈性地基梁法典型的計算簡圖。
取長度為 b0 的圍護結構作為分析對象,列出彈性地基梁的變形微分方程如下:
考慮土體的分層(m 值不同)及水平支撐的存在等實際情況,需沿著豎向將彈性地基梁劃分成若干單元,立出每個單元的上述微分方程,一般可采用桿系有限元方法求解。劃分單元時,盡考慮土層的分布、地下水位、支撐的位置、基坑的開挖深度等因素。分析多道支撐分層開挖時,根據基坑開挖、支撐情況劃分施工工況,按照工況的順序進行支護結構的變形和內力計算,計算中需考慮各工況下邊界條件、荷載形式等的變化,并取上一工況計算的圍護結構位移作為下一工況的初始值。
彈性支座的反力可由下式計算:
2. 支撐剛度計算
對于采用十字交叉對撐鋼筋混凝土支撐或鋼支撐(如圖 6-6 所示),內支撐剛度的取值如下式所示:
對于復雜桿系結構的水平支撐系統,不能簡單地采用式(6-3)來確定支撐的剛度,但較合理地確定其支撐剛度也很困難。國家規范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建議采用考慮圍護結構、水平支撐體空間作用的協同分析方法確定。
當采用主體結構的梁板作為水平支撐時,水平支撐的剛度可采用下式來確定:
點擊小程序,查看“支撐剛度計算”相關規范
3. 水平彈簧支座剛度計算
基坑開挖面或地面以下,水平彈簧支座的壓縮彈簧剛度KH可按下式計算:
圖 6-7 地基水平向基床系數的不同分布形式
圖 6-7 給出了地基水平基床系數的五種不同分布形式,地基水平向基床系數采用下式表示:
當有土的標準貫入擊數 N 值時可用經驗公式求水平向基床系數 :
若假設水平向基床系數沿深度為常數或在一定深度其值達到不變值時可按表6-1中的經驗值取值。
中國《公路橋涵設計規范》和胡禮人著《橋梁樁基設計》分別給出了各類土和巖石的水平向基床系數經驗參考值 ,如表6-2和表6-3所示。
上海市基坑工程設計規程根據上海地區的工程經驗,對各類土建議了如表6-4 所示的水平向基床系數值范圍。
根據公式(6-6)中指數 的取值不同,將采用圖6-7中(a)、(b)、(d)的地基反力分布形式的計算方法分別稱為張氏法、C 法和 K 法。圖 6-7 (c)中,取 n=1,A 0 =0 則
此式表明地基水平向基床系數隨深度按線性規律增大,由于我國以往應用這種分布模式時,采用m表示比例系數,即kh=mz,故通稱m法。
基坑圍護結構的平面豎向彈性地基梁法實質上是從水平向受荷樁的計算方法演變而來的,因此嚴格地講地基土水平抗力比例系數m的確定應根據單樁的水平荷載實驗結果由下式來確定:
在沒有單樁水平荷載實驗時,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提供了如下的經驗計算方法:
公式(6-10)是通過開挖面處樁的水平位移值與土層參數來確定m值,公式中的Δ取值難以確定,計算得到的m值可能與地區的經驗取值范圍相差較大。而且當φk較大時,計算出的m值偏大,可能導致計算得到的被動側土壓力大于被動土壓力。
楊光華指出采用公式(6-10)計算廣州地區的巖石地層的m值將明顯偏低。湖北省地方標準基坑工程技術規程 [6] 在上式前乘了一個經驗系數,對一般粘性土和砂土經驗系數取1.0,對老粘性土、中密以上礫卵石取1.8~2.0,而對淤泥和淤泥質土則取0.6~0.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根據試樁結果的有關統計分析亦給出了各種土體m值的經驗值,如表6-5所示。
但這里的m值與水平位移的大小相關,當圍護結構的水平位移與表中對應的水平位移不符時,需對m值作調整。
上海市基坑工程設計規程根據上海地區的工程經驗,對各類土建議了如表 6-6 所示的m值范圍,可以作為軟土地區m值的參考。
馮俊福根據杭州地區二十多個基坑m值的反分析,并結合該地區的工程經驗,建議了杭州地區的m值范圍,如表6-7所示。
從上述有關m值的確定方法可以看出,不同的規范或規程得到的m值的范圍可能相差較大,因此m值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于當地的工程經驗。
4. 主動側土壓力的計算
5. 求解方法
基于有限元的平面彈性地基梁法的一般分析過程如下:
(1) 結構理想化,即把擋土結構的各個組成部分根據其結構受力特點理想化為桿系單元,如兩端嵌固的梁單元、彈性地基梁單元、彈性支撐梁單元等。
(2) 結構離散化,把擋土結構沿豎向劃分為若干個單元,一般每隔1~2m劃分一個單元。為計算簡便,盡可能將節點布置在擋土結構的截面、荷載突變處,彈性地基基床系數變化處及支撐或錨桿的作用點處。
(3) 擋土結構的節點應滿足變形協調條件,即結構節點的位移和聯結在同一節點處的每個單元的位移是互相協調的,并取節點的位移為未知量。
(4) 單元所受荷載和單元節點位移之間的關系,以單元的剛度矩陣[K]e來確定,即
作用于結構節點上的荷載和結構節點位移之間的關系以及結構的總體剛度矩陣是由各個單元的剛度矩陣,經矩陣變換得到。
(5) 根據靜力平衡條件,作用在結構節點上的外荷載必須與單元內荷載平衡,單元內荷載是由未知節點位移和單元剛度矩陣求得。外荷載給定,可以求得未知的節點位移,進而求得單元內力。對于彈性地基梁的地基反力,可由結構位移乘以基床系數求得。
2018二建真題及答案下載鏈接(電腦端打開)
可以加
彈性地基梁與普通梁的優勢
1.普通梁超靜定次數有限,而彈性地基梁與基礎連續接觸,有無數個支座,因此彈性地基梁有無數個超靜定次數。
2.普通梁的支座通常看作剛性支座,即略去地基的變形,只考慮梁的變形。彈性地基梁則必須同時考慮地基的變形。實際上,梁與地基是共同變形的。
書建立了一整套彈性地基梁計算的新方法——三角級數法。與傳統的各種方法相比,三角級數法具有適用范圍廣、計算簡便、精度較高的優點。該方法有效地解決了空間問題、有限深地基、鄰近梁、變截面梁、邊荷載作用等彈性地基梁計算的一系列難題。書中附有豐富的例題,并與傳統方法的計算結果進行了比較。
本書可供水利、鐵道、交通、建筑等部門的土建技術人員使用,還可供大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作教學參考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