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鹽印相是指以鐵的化合物為感光原料的一系列印相工藝,期中有著名的鉑鹽印相和藍曬法。所有的鐵鹽印相工藝都是在光線的作用下把正鐵(三價)還原為亞鐵(二價),而亞鐵又能把某些金屬化合物還原為純金屬狀態,金屬化合物可以是鉑(platinotype)、鈀(palladiotype)、金(chrysotype)、銀(argyrotype、Argentotype、Kallitype、Vandyke)、水銀(amphitype)或鐵(cyanotype)。
最早的鐵鹽印相是一種鐵銀工藝argentotype,在1842年由Herschel發明.鉑鹽印相出現在1873年。其中Kallitype出現在鉑鹽印相之前,其工藝直接來源于argentotype。
20%草酸鐵溶液
10%硝酸銀溶液
使用前把相等份的草酸鐵溶液和硝酸銀溶液,這時會出現乳白色的草酸銀沉淀,不用管它。把混合液涂在紙上,用刷子涂布比較困難,不均勻而且浪費藥液,不過均勻涂布和紙吸水性也有很大關系,這點還有待測試。大部分印相專家都建議用玻璃桿涂布,可以節約40%的藥液,可惜的是在上海買不到這種東西,如果要做鉑鹽的話,還是得想辦法做一些。最后把相紙在暗處晾干。
放在太陽下,估計在上海秋季的11:00-2:00的陽光需要20-40分鐘,不過在曝光的過程中可以直接看到效果。
90克硼砂、60克酒石酸鉀鈉加1升水,或者30克檸檬酸鈉加1升水,理論上鉑鹽印相可以用的顯影液都可以用在鐵銀工藝上。顯影需要2分鐘。
可以用3%檸檬酸或2%EDTA四鈉(乙二胺四乙酸四鈉),檸檬酸比較便宜,清潔2分鐘。然后水洗60秒
50克硫代硫酸鈉和15毫升28%氨水,1000毫升水,2分鐘。
最后水洗30分鐘
這是最簡單的鐵鹽工藝,配方如下:
20%檸檬酸鐵銨溶液
10%鐵氰化鉀溶液
把相等份的這兩種溶液混合,放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使用時直接取出涂在紙上。Cyanotype需要較長的時間曝光,可以透過底片的低密度區看相紙是否足夠藍。曝光完成后把相紙放入流水中沖洗,直到沒有黃色鐵鹽殘留。
鉑鈀印相,一個古老的照片印制工藝。由于后來對鉑金印相配方的改進,在配方中加入了“鈀”,所以又可以叫做“鉑鈀印相”。在國外有很多大師如Joseph T Keiley、Dick Arentz、Ted Rice等在使用這種工藝,他們的作品被各大藝術機構收藏,在國內也有人如林然等開始了對這種工藝進行探討。
鉑鈀印相,以層次豐富、品位高雅著稱于世,被譽為黑白攝影中的陽春白雪。由于鉑鈀印相在影像上的極致表現,一直為黑白攝影家所青睞,但也由于鉑鈀印相工藝復雜,加之化學原料昂貴,在操作上也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很多人對鉑鈀印相有種望而卻步的感覺。2100433B
聯系南京林大活性炭有限公司 “林大”牌活性炭、超級活性炭,脫汞活性炭,特種、專用活性炭,研究、生產. 接受客戶委托,研制、開發專用特種活性炭 ,活性炭適用技術課題進行實驗研究. 地址:南京市高淳漕塘黃...
你說的是工藝禮品吧! 工藝禮品是對一組有一定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藝術品的總稱。它包括的種類很多,有漆器工藝禮品,陶器工藝禮品,瓷器工藝禮品,民間工藝禮品,木雕工藝禮品品,樺樹皮工藝禮品,麥秸工藝禮品,...
你說的是工藝禮品吧! 工藝禮品是對一組有一定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藝術品的總稱。它包括的種類很多,有漆器工藝禮品,陶器工藝禮 品,瓷器工藝禮品,民間工藝禮品,木雕工藝禮品品,樺樹皮工藝禮品,麥秸工藝禮品...
格式:pdf
大小:261KB
頁數: 2頁
評分: 4.3
深基坑 基坑工程簡介: 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護體系設計與施工和土方開挖,是一項綜合 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它要求巖土工程和結構工程技術人員密切配合。基坑 支護體系是臨時結構,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 基坑工程具有以下特點: 1)基坑支護體系是臨時結構,安全儲備較小,具有較大的風險性。基 坑工程施工過程中應進行監測,并應有應急措施。在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 險情,需要及時搶救。 2)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區域性。如軟粘土地基、黃土地基等工程地質 和水文地質條件不同的地基中基坑工程差異性很大。同一城市不同區域也 有差異。基坑工程的支護體系設計與施工和土方開挖都要因地制宜,根據 本地情況進行,外地的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簡單搬用。 3)基坑工程具有很強的個性。基坑工程的支護體系設計與施工和土方 開挖不僅與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有關,還與基坑相鄰建(構)筑物和地 下管線的位置、抵御變形的能力、重要性,以
格式:pdf
大小:261KB
頁數: 2頁
評分: 4.8
圖形的定義 :區別于標記、標志與圖案,他既不是一種單純的符號,更不是單 一以審美為目的的一種裝飾, 而是在特定的思想意識支配下的多某一個或多個視 覺元素組合的一種蓄意的刻畫和表達形式。 它是有別于詞語、 文字、語言的視覺 形式,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大量復制,是傳播信息的視覺形式。 圖形的特征 :圖形設計范圍極為廣泛,它覆蓋著藝術造型、涉及思維、語言符 號、心理研究、大眾傳播、市場經營等方面的知識。 圖形設計的基本特征概括起來大致有幾個方面: 獨特性 文化性 單純性 認同性 象征性 傳達性 圖形的歷史與發展 :圖形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歷史息息相關。 早在原始社會, 人類就開始以圖畫為手段,記錄自己的理想、活動、成就,表達自己的情感,進 行溝通和交流。 當時繪畫的目的并非是為了欣賞美, 而是有表情達意的作用, 被 作為一種溝通交流的媒介,這就成為最原始意義上的圖形。 在人類社會的語言期與文字期中
全書共分七章,從印后加工技術的發展、裁切工藝、模切工藝、折頁與配頁工藝、裝訂工藝、表面整飾工藝和典型包裝印后加工的工藝組織等多角度來論述印后加工的技術方法和工藝流程。
談到絲網印刷工藝,就離不開絲網印刷的變量。一般來說線條色塊的絲網印刷工藝比較簡單,但要經行高精密圖形和四色階調絲網印刷是,尤其是在細線精度(解像力)、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時候就會發現絲網印刷工藝本身比人們意料的要復雜的多。絲網印刷工藝是包括從原稿設計到絲網版的制作完成,選擇特定的油墨,在絲網印刷機上通過刮刀對承印物經行印刷的全過程。
根據絲網印刷工藝的特點,通常把絲網版、油墨、刮刀、承印物和承印裝置統稱為絲網印刷的基本要素。絲網版是現實絲網印刷的關鍵。絲網版的制作涉及到制版用絲網、網框和繃網及制版等一系列變量。
網印油墨是絲網印刷中最重要的材料。由于絲網印刷的對象相當廣泛,絲印油墨的種類也相當繁多,因此正確的掌握網印油墨的性能是順利經行絲網印刷必不可少的條件。
網印刮刀是完成絲網印刷的重要媒介,了解網印刮刀的特性對提高印件質量有著極重要意義。
承印物是絲網印刷要素中的重要要素。承印物對象的多樣化是絲網印刷有別于其他印刷方式的顯著特點。不同的承印物和不用的承印要求決定和制約著其他基本要素。
承印裝置是泛指各種類型的絲網印刷機和印刷裝置,它是現實絲網印刷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影響熱轉印工藝的熱轉印“三要素”!影響熱轉印工藝的最重要的因素大概就屬溫度、時間和轉印時的壓力。在控制溫度、時間和壓印時的壓力條件下,才能使熱轉移燙畫的效果圖案逼真,花紋精細、更準,顏色更鮮艷等。
一、溫度
溫度是熱轉印燙畫的重要參數,溫度越高轉印率也越高,因為溫度對面料有直接影響,轉印溫度應確定在面料溫度之上,也就是說面料的溫度是熱轉移燙畫加工時最低溫度,達到這個溫度面料就開始升華。但不是面料升華的最高溫度,最高溫度應由纖維不受破壞來確定。所以,選擇最佳溫度應根據纖維和染料等因素來綜合考慮,一般選擇在150~160℃之間較佳。
二、時間
轉印時間:熱轉印燙畫時間通常控制在12秒左右。轉印時間這里包含兩個:一個是染料的升華時間;一個是染料在表面凝結的時間。不同顏色的分散染料有不同的擴散系數,適當延長加熱時間會加重染料色澤深度,但過分加長轉印時間并無任何實際意義。反而拖延了生產效率,還會造成承載物質量的下降,因為溫度過高及時間過長會造成纖維手感粗糙,顏色泛黃;反之,溫度過低及時間過短,轉印效果就不理想。
三、壓力
轉印壓力:壓力是保證轉印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壓力越大轉印效果也越好,主要減小織物與轉印膠片之間的距離,氣化了的分散染料在空氣中碰撞逸散也越少,熱轉移燙畫得色也就越高。但壓力也不可無限增。因壓力過大又會使織物產生受壓區與無受壓區之間產生明顯的壓痕,為了保證承載物外觀質量,可采用園弧接觸面的燙畫機。另一種辦法是采用減壓式燙畫機—即所謂抽氣的真空熱轉移燙畫,減壓熱轉移燙畫也可以使一部不而下升華的分散染得到應用,同時也可以增加得色量和熱轉移燙畫速度。
在選擇刻字膜或燙畫等熱轉印材料是,就應該了解這些材料的溫度、時間、壓力。與所轉燙物的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