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鶴村尾石閘門位于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古鶴下街49號與清泉街3號之間,始建于清代,據村民介紹,建筑年代比村頭閘門要早。閘門坐東北向西南,以花崗石砌筑,長約5.5米,寬0.8米,通高5.2米。門洞以三條花崗巖圍砌,高3米,寬1.7米。門額嵌石匾,正面陰刻"祥迎紫氣",背面陽刻"步接青云"。"步接青云"上方飾有花卉灰塑。門洞兩側的石壁為花崗巖一順一丁逐層砌筑。閘門頂部蓋灰筒瓦,上施博古脊。古鶴村尾石閘門與村頭石閘門相呼應,是中山市現存較完整的清代閘門組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
一般的拉閘門選用優質不銹鋼管,精工制作而成。優點:(1)可伸縮,節約空間位置。(2)圖案美觀,在防盜的同時,不影響美觀的效果。
一般都是鑄鐵閘門或鋼制閘門,混凝土閘門,用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采用小幅度開啟閘門平壓的方式,閘門啟閉力計算實際上還是應該按動水啟閉來進行計算。由于閘門開啟幅度小,動水啟閉行程及時間都短,平壓后開啟對閘門及啟閉設備均較有利。 對于深孔放水閘門,采用小開度平壓實...
當地村民稱其為"青龍口",緊接該村主街角頭街。該閘門坐東北向西南,包括門洞和兩側的石壁圍墻,均以花崗巖砌筑,長約26米,寬0.8米,通高5.6米。門洞以三條花崗巖圍砌,高3.16米,寬1.76米。門額嵌石匾,正面陽刻"古道循行",背面陰刻"鶴聲高迥"。閘門頂部蓋灰筒瓦,上施博古脊。門洞兩側的石壁圍墻以花崗巖一順一丁逐層砌筑,現總長約24.3米。圍墻頂砌有兩層青磚,表面覆蓋灰砂。古鶴村頭石閘門是中山保存較好的清代閘門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
編 號 5209
拉丁綱名 Fungi Imperficti
中文綱名 半知菌綱
拉丁目名 Moniliales
中文目名 鏈孢霉目
拉丁科名 Dematiaceae
中文科名 黑霉科
拉 丁 名 Cercospora asparagi
中 文 名 石刁柏尾孢
定 名 人 Sacc
采 集 地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石刁柏):遼寧 ( 501 ).吉林 ( 282 ).陜西 ( 356 ).
Asparagus sp. (天冬屬):江蘇 ( 176 ). 2100433B
(1)按制作材料劃分。主要有木質閘門、木面板鋼構架閘門、鑄鐵閘門、鋼筋混凝土閘門以及鋼閘門。(2)按閘門門頂與水平面相對位置劃分。主要有露頂式閘門和潛沒式閘門。(3)按工作性質劃分。主要有工作閘門、事故閘門和檢修閘門。(4)按閘門啟閉方法劃分。主要有用機械操作啟閉的閘門和利用水位漲落時閘門所受水壓力的變化控制啟閉的水力自動閘門。(5)按門葉不同的支承形式劃分。主要由定輪支承閘門、鉸支承閘門、滑道支承的閘門、鏈輪閘門、串輥閘門、圓輥閘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