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數 |
符號 |
數值 |
長半軸 |
A |
6 378 137.0m |
扁率 |
1/f |
298. 257 223 563 |
地球自轉角速度 |
w |
7 292 115. 0 × 10-11rad/s |
衛星應用角速度 |
w |
7 292 115. 146 7 ×10-11rad/s |
歲差參考架速度 |
w. |
7 292 115. 855 3 ×10-11rad/s |
地球重力位常數 |
GM |
3 986 004. 418 × 108 m3 /s2 |
精化后的WGS84與lTRF兩種參考框架就定位來說具有基本相同的精度(就站坐標內部的協調性而言),但從定義參考框架的本意來說,WGS84比較偏重于點的絕對位置和適用于相對靜態的在地測量。當需要顧及地殼的運動而可能引起的站坐標變化時,它需借助于板塊運動模型給出運動參數來施加改正。而ITRF參考框架的確定則以某種方式顧及了地殼運動(顧及的方式ITRF(年)隨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每一次新確定的ITRF參考框架,不僅是不斷的精化,而且隨著對地殼運動的認識的深入,嚴格來說其定義也有變化,似乎更適合于用來作為研究全球地殼運動的參考框架。 2100433B
建立WGS84的參考框架的測站坐標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NSWC92 -2中的多普勒觀測站的觀測結果,在建立WGS84時達1500多個。
(2)直接由NSWC92 -2進行坐標轉換。
(3)由WGS72參考點的坐標轉換。
(4)美國國防部(DOD)的永久性GPS監測站,其最初的點位精度為米級。
WGS84的橢球參數及有關常數均采用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1UGG/IAG第17屆大會推薦的GRS80值。
WGS84的重力場模型(EGM)是重力位的球諧函數展開式,到180階次,共包含32 755個位系數。
為了改善和提高WGS84系統的精度,1994年6月由美國國防制圖局(DMA)將其WGS84中參考架的測站數擴大,即將美國空軍在全球布設的GPS跟蹤站的數據及部分1GS站的數據進行聯合處理,并以IGS站在1TRF91框架下的坐標作為固定值,重新計算了WGS84參考架的全球跟蹤站在1 94.0歷元的站坐標,得到了一個更加精確的WGS84(G730),其起點為1 994年1月2日。
1996年WGS84參考架再次進行了更新,得到了被稱為WGS84 (G873)的新系統,使用起點為1996年5月29日,坐標參考歷元為19 97.0。1996年對WGS84坐標系重新作數據處理時,采用了1 3個IGS站作為控制,采用的坐標框架為1TRF94,從而使新系統的坐標參考架精度有了進一步提高,點位精度標稱5cm。它與ITRF94框架的坐標差小于2cm。
2001年又對WGS84進行再次精化,其成果記為WGS84 (G1150)。此次精化由美國國家影像與制圖局( NIMA)完成。利用選定的26個GPS永久性跟蹤站并利用轉換到ITRF2000框架內的49個IGS樞紐站作為控制,采用NIMA精密星歷進行數據平差處理和計算獲得精化后的WGS84 (g1150),其歷元為2001。利用其中18個站進行了檢驗,坐標精度優于1cm。
WGS84坐標系是1984世界大地坐標系(World Geodetic System)的簡稱。它是美國國防制圖局于1984年建立的,是GPS衛星星歷的參考基準,也是協議地球參考系的一種。該系列先后有WGS60、WGS72以及WGS84,其后的發展演變為WGS84(G730)、WGS84(G873)和2001年完成的最新的WGS84(G1150)。
WGS84的基礎是美國海軍導航定位系統(NNSS)的NSWC9Z一2的參考坐標系。將此坐標系的原點、比例尺因子加以修正,即將NSWC92 -2的原點沿Z軸降低4.5m,將其尺度因子乘上-0.6×10 q,并將NSWC92 -2的零子午線向西旋轉0.181 4弧秒以使其與BIH定義的1984年零子午線一致。
很麻煩的,先有三個以上的已知點,再可轉換,有轉換軟件,最好讓專業測量人員幫助轉換。
1、材類:鋅合金、鋼、 尼龍、鐵、不銹鋼2、表面處理:噴粉、鍍鋅合金、鍍鋅鋼、噴砂、鍍鉻鋅合金、鍍鎳鋼、拉絲和拋光等處理
恒溫搖床種類很多,有氣浴、水浴、臺式、臥式和立式。不知您要的是什么類型的恒溫搖床,在此我舉例三款:ZD-85雙功能氣浴恒溫搖床型號:(1)CHA-S型、恒溫氣浴搖床:屬于-往復式(2)SHZ-82型、...
格式:pdf
大小:163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本文主要闡述了RTK在機場WGS-84坐標測量的應用,介紹了RTK系統及原理,并結合測量數據對RTK測量誤差進行了分析,提出RTK測量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格式:pdf
大小:163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在規劃設計等工程應用中經常使用GPS衛星定位系統來確定現狀及規劃線路,得到的是以大地坐標系為基礎的WGS84坐標系數據,而目前規劃設計項目中普遍使用的又是以1954年北京坐標系為基礎的坐標數據,因此必須給出WGS84坐標轉換到BJ54坐標系的轉換方法,本文對這兩種坐標系轉換模型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在AutoCAD工程設計中的一個實用LSP描點程序,通過工程實踐,得到了很好的工程效果。
本書是對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建立理論及方法的總結與研究。介紹了傳統技術方法所建立的參心坐標系1954年北京坐標系和1980西安坐標系的理論和技術,重點介紹了我國第一代地心坐標系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定義與框架實現方法,包括:將連續運行基準站納入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方法;2000國家GPS大地控制網的平差方法及國家天文大地網統一到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理論方法;不同坐標系或框架的相互轉換方法、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及國際地球參考框架的動態維持方法、測繪成果轉換到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