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喬木,高可達4-6米,樹型直立,樹冠圓形,向上,枝干均為暗紫紅色。葉紫紅色帶金屬般的光亮,葉片橢圓形,漸尖,基部楔形,具鈍鋸齒。花期4月上中旬,花蕾暗黑紅色花暗紅色至深紫紅色,半重瓣,花瓣6-10枚,排成兩輪,花梗直立,花徑約4.5-5厘米。果球形,直徑1.5厘米,黑紅色,表面被霜狀蠟質。
原產于北美地區(qū),中國華北、東北地區(qū)的園林綠化上都有種植,西北地區(qū)特別是新疆干旱地區(qū)城市綠化推廣種植比較少。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輕度鹽堿土,在肥厚的砂質壤土中生長其各方面特性能達到最好。
王族海棠嫁接在生產中多采用“T”字形芽接。可用山子、蘋果、紅花等作砧木。選用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砧木,苗齢為2-3年,于7月中旬將砧木鋸短,地徑粗約0.5厘米為了方便操作,芽接前約10天,應剪去選好的砧木下部距地面7-8厘米的分枝。
接穗可選擇開過花、葉芽飽滿的枝條,選好后立即剪去葉片。用芽刀在選定的葉芽上方0.5厘米處橫切,長約0.8厘米,將1/3以上接穗的皮層完全切斷。在已選好的砧木上切成“T”形,挑開砧木上切口,插入接穗(葉柄朝上)。插入后,使接穗上端同“T”形橫切口對齊,用塑料袋或其他材料從接口上部逐漸往下纏,注意不要纏到葉芽和葉柄。接后3-4天檢查嫁接是否成活。成活10天后,要將綁縛解除,以免阻礙結合部分生長。
供應北美海棠花苗木 王族海棠花樹苗 嫁接紅葉海棠苗 彩葉行道樹 ...
你好,王族海棠的繁殖多采用嫁接法。嫁接法在生產實際中多采用“T”字形芽接。可用作砧木的有:山荊子、海棠果、海棠花、西府海棠、蘋果、花紅等,相比而言,用西府海棠作砧木嫁接的苗子耐旱性最強。砧木的苗齡為2...
高度不同,顏色不同,形態(tài)不同。紫葉矮櫻(學名:Prunus × cistena),薔薇目,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為紫葉李和矮櫻雜交種,在中國廣泛分布。株高1.8米至2.5米,冠幅1.5米至2.8米,...
整地定植
為保持王族海棠根系良好生長,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的實驗地栽植。將地深翻30厘米,將苗木按株行距1米×1米栽植,打水盤,澆透水。進行重剪,以利于緩苗。
澆水
栽植當年,要在緩苗前一周澆2-3次水,當枝條萌發(fā)新葉后視土壤墑情確定澆水次數(shù)。栽植第二年以后,只需在每年的入冬前和開春后各澆一次封凍和解凍水,其他時間如不過于干旱,無需另外澆水。生長季節(jié)做好松土工作,及時鋤草。
施肥
王族海棠生長旺盛,葉茂花多,無論是營養(yǎng)生長還是開花期,都需要定期施入一定的肥料。引種苗在定植前應施入適量底肥,如磷酸二氨、腐熟的動物糞便等。在新梢生長期、開花期、落葉前結合澆水各施一次N、P、K混合的肥料。還可用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以達到枝繁葉茂的效果。
修剪整型
王族海棠屬觀賞海棠,尤以觀葉為主,因此,每年需要進行整型修剪,調節(jié)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其修剪方法與其他果樹有所區(qū)別,需根據(jù)觀賞用途確定。用作觀賞樹時講究整體效果,修剪時在整型的基礎上,盡可能多保留一些枝條,適當進行短截,不可重剪。剪除病蟲枝、干枯枝、下垂枝、內膛枝、并生枝等。保持樹體通風透光良好。如用作花籬或色塊栽培時,應以控制植株高度、多促發(fā)新枝葉為主。
王族海棠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腐爛病、海棠銹病、白粉病等。
黑斑病
發(fā)病特點:葉片上產生黑褐色的橢圓形病斑,并著生深黑色的霉狀分生孢子,嚴重影響葉片的正常生長代謝,危害嚴重時,葉片顏色變淺,干枯死亡,嚴重影響整個植株生長。
防治措施:結合整枝修剪,清除地面上的病枝、病葉并集中燒毀。雨季噴施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 倍液或6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連續(xù)噴施3次,每周噴施1次。
腐爛病
發(fā)病特點:發(fā)病初期,受害部位長出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部皮層腐爛干縮下陷,病部以上枝葉開始干枯死亡,最后病部出現(xiàn)黑色針狀小突起。
防治措施:秋季結合修剪,剪掉病枝集中燒毀,并涂抹防腐劑。4月末5月初噴灑石硫合劑進行防護。發(fā)病初期,在病斑上刻涂橫豎相間的刀痕,間距0.5厘米左右,深度達木質部,隨后迅速噴涂40%的福美砷可濕性粉劑50倍液或40%的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倍液進行防治。
海棠銹病
發(fā)病特點:4-5月份開始發(fā)病,7月份產生銹孢子,8-9月份銹孢子成熟并借風傳播至檜柏嫩梢上越冬。4-5月份,王族海棠葉正面長出黃綠色小斑點,5月中、下旬陸續(xù)逐漸擴大成橘黃色斑點。橘黃色斑點正面呈黑色針眼大小的小點,病斑背面呈堅硬的黃色須狀物;發(fā)病后期,形成棕褐色壞死病斑,并開始脫落成穿孔狀。海棠銹病特別是在王族海棠和柏樹離得比較近的情況下發(fā)病較為嚴重。
防治措施:盡量不要把王族海棠與松柏種在一起。4月中旬,為抑制冬孢子萌發(fā)及擴散,向柏樹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隔7天噴1次,連噴3次。春季在王族海棠剛萌芽時,噴灑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
白粉病
發(fā)病特點:白粉病主要危害花梗及葉片,初期長出白色粉狀物,后變成灰棕色,葉片干枯、卷曲。嚴重時影響王族海棠的開花數(shù)量、大小和色澤。
防治措施:發(fā)現(xiàn)植株染病首先摘除病葉,用75%的百菌清和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分別兌水稀釋成500-600 倍液,輪換或混合噴施,每月噴施4-5次。
王族海棠的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蘋果黃蚜、蘋果小卷葉蛾、蘋果天社蛾、黃刺蛾、大青葉蟬、舞毒蛾、梨星毛蟲、蘋掌舟蛾、黃褐天幕毛蟲、桃蚜等。
紅蜘蛛
發(fā)生規(guī)律:4月中下旬越冬害蟲復蘇開始活動,5月初陸續(xù)轉移為害。5月末第1代幼螨陸續(xù)孵化,6月初陸續(xù)出現(xiàn),參差不齊,6-7月數(shù)量大增,危害嚴重。9月中旬陸續(xù)越冬。紅蜘蛛用口器刺入葉肉內吸食汁液,造成葉綠素嚴重破壞,葉片上出現(xiàn)黃灰色小點或大斑塊,嚴重時葉片陸續(xù)脫落甚至所剩無幾。
防治措施:可于幼蟲越冬前在樹木枝干1米以下綁草繩,入冬后解掉草繩并燒毀。冬季結合刮樹皮殺死越冬幼蟲并集中燒毀。用三氯殺螨醇或氧化樂果1000-1500倍稀釋液噴殺,可達到理想防治效果。
蘋果黃蚜
發(fā)生規(guī)律:4月下旬陸續(xù)孵化為小若蚜,刺吸式口器取食嫩芽、嫩葉,5月初陸續(xù)出現(xiàn)幼蚜,5-6月份幼蚜增殖傳播,8-9月以后種群數(shù)量呈下降趨勢,9月末以卵越冬。蘋果黃蚜為害部位是幼芽及嫩葉,大量危害王族海棠葉片,造成幼枝彎曲、葉片褶皺。
防治措施:保護天敵;結合冬季修剪,剪掉有蟲枝條;4月末埋施鐵滅克,覆土并澆透水。噴施吡蟲啉2000-2 500倍液或0.03%的樸虱蚜溶液,噴霧防治效果很好。
蘋果小卷葉蛾
發(fā)生規(guī)律:蘋果小卷葉蛾1年發(fā)生2代,幼蟲在枝干樹皮縫、傷口等處越冬,春季果樹萌動時出來活動,為害芽苞、嫩葉和花蕾等。9月末以幼蟲集中在枝梢頂芽上為害,越冬后繼續(xù)為害幼芽、嫩葉。
防治措施:結合冬季修剪,剪掉有蟲頂梢,能有效降低蟲口密度。幼蟲期隨時摘掉卷葉頂梢,減少幼蟲數(shù)量。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對糖醋的趨性也很強,可以用黑光燈或糖醋液進行誘殺。幼蟲期噴施75%的辛硫磷1000倍液進行防治。
蘋果天社蛾
發(fā)生規(guī)律:蘋果天社蛾1年發(fā)生1代。以蛹在寄主根部或附近土層中越冬。6月下旬始見成蟲陸續(xù)外出危害;7月中、下旬成蟲數(shù)量達到高峰,8月中旬逐漸減少,具強趨光性。9月中、下旬老熟幼蟲沿樹干向下移動,入土化蛹。
防治措施:針對越冬蛹集中的特點,可結合挖樹盤翻出越冬蟲蛹;幼齡幼蟲未分散前,人工巡查,摘除包裹群居幼蟲的枝葉;振動有蟲樹枝,人工收集消滅落地小幼蟲;利用成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誘殺。選擇在幼齡幼蟲期防治,用45%的丙溴辛硫磷800-1000倍液或20%的氰戊菊酯1000-1500倍液加5.7%的甲維鹽1500-2000倍液混合噴霧防治,可連續(xù)噴霧2-3次,每次間隔5-7天。
黃刺蛾
發(fā)生規(guī)律:黃刺蛾以幼蟲為害寄主葉片,可將葉片吃成千瘡百孔或僅留葉柄、葉脈,嚴重影響樹勢。黃刺蛾在扎蘭屯1年發(fā)生1代,幼蟲在夏、秋之交為害,成蟲多在傍晚羽化,夜間活動,不同種類的黃刺蛾其趨光性強弱不同。
防治措施:對趨光性強的黃刺蛾品種,用燈光誘殺。冬季摘除蟲繭。幼蟲期及時噴施55%的殺螟硫磷乳劑600-900倍液或35%的可濕性甲萘威粉劑400-600倍液防治。
大青葉蟬
發(fā)生規(guī)律:成蟲、若蟲均喜彈跳,若蟲喜群居;成蟲趨光性強。成蟲和若蟲均以刺吸式口器吸吮寄主汁液,可傳播多種植物病毒。
防治措施:利用成蟲趨光性用燈光誘殺成蟲。使用50%的啶蟲咪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或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均可針對性防治。
舞毒蛾
發(fā)生規(guī)律:舞毒蛾1年發(fā)生1代,以卵塊在樹干、石塊及瓦縫等處越冬。春季寄主長出葉芽時越冬卵陸續(xù)孵化,初齡小幼蟲白天多群居活動,夜間出來取食,受驚擾時吐絲下垂并借風力遠距離傳播;2齡以后陸續(xù)分散危害,白天隱蔽在樹枝叉、樹皮裂縫或樹下土石瓦縫中,夜間成群上樹取食。幼蟲期55-62天。7月初開始結絲繭化蛹,蛹期半個月左右。7月下旬成蟲大量羽化。成蟲有強趨光性,羽化后在絲繭附近產卵。
防治措施:注意修剪老枝、殘枝,減少蟲口密度;利用幼蟲晝伏夜出習性在樹干基部堆集磚石瓦塊,誘集2齡以上幼蟲,白天組織人員人工捕殺;夜間利用成蟲強趨光性,可設置黑光燈誘殺。選擇在3齡幼蟲期以前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用45%的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噴霧防治。
梨星毛蟲
發(fā)生規(guī)律:梨星毛蟲1年發(fā)生1代,以幼齡小幼蟲在樹干或主干的粗皮裂縫中結繭越冬,少數(shù)幼齡小幼蟲鉆入芽苞越冬。次年寄主發(fā)芽時,越冬幼蟲陸續(xù)外出活動,向樹冠上爬行,喜取食嫩葉;7月初初孵幼蟲陸續(xù)危害。
防治措施:越冬期刮除老樹皮,特別是根莖處的粗皮,集中清理,消滅越冬幼齡幼蟲,減少越冬蟲口密度積累。越冬前在樹干基部綁1米草把誘集并殺滅小幼蟲。人工摘除幼蟲及蛹,清晨用振落法振落成蟲并捕殺。7月初是防治初孵幼蟲的好時機,可用2.5%的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發(fā)生嚴重的地塊,可在落花后再噴1次。
蘋掌舟蛾
發(fā)生規(guī)律:蘋掌舟蛾1年發(fā)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成蟲羽化,在葉背產卵幾十粒,呈塊狀,卵期7天左右,幼蟲有假死性和葉絲下垂習性,8-9月為幼蟲危害期,9月下旬老熟幼蟲入土化蜥越冬。
防治措施:燈光誘殺成蟲;初野幼蟲擴散前摘除帶蟲葉片,集中燒毀。幼蟲大發(fā)生時噴酒2%苦·煙乳油1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1000-1200倍液。
黃褐天幕毛蟲
發(fā)生規(guī)律:黃褐天幕毛蟲1年發(fā)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末至5月初幼蟲孵化,群食嫩葉,并在樹權處葉絲結同,白天在網(wǎng)內群悟。大齡幼蟲分散危害,暴食成災,6月末成蟲羽化。
防治措施:冬季摘除枝上卵塊,集中燒毀;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低齡幼蟲期噴酒1.2%苦·煙乳油1000倍液或2000倍液殺滅菊酯毒殺幼蟲。
桃蚜
發(fā)生規(guī)律:桃蚜1年發(fā)生約10余代,以卵在海棠的枝梢、樹皮裂縫等處越冬。4月越冬卵孵化,群集在芽上危害,展葉后聚集在葉背取食,并不斷進行繁殖。5月危害最為嚴重,有翅蚜飛遷擴散到其他花卉等夏寄主植物上繁殖危害,晚秋又遷回海棠,產生性好產卵越冬。冬季溫暖、早春雨水均勻的年份易發(fā)生,高溫高濕條件不利于其發(fā)育。
防治措施:蟲量較少時,可以清水沖洗,或摘除受害葉片;利用黃色板誘粘有翅蚜蟲。春季越冬卵孵化后,秋季產卵前,可用10%蚍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國光蚧必治750-1000倍液噴施。
王族海棠樹姿優(yōu)美,集觀葉、觀花、觀果于一體,特別是其花朵,色澤獨特,高貴典雅。特別適宜中國北方園林綠地栽植應用,可作行道樹,可植于庭院、草地、林緣,也可植于建筑物前。種植形式既可孤植、列植,片植、林植,景觀效果好。王族海棠花艷葉美,可在綠化中用做花籬栽培樹種。王族海棠的葉色紫紅,故可密植組成色塊,也可與金葉女貞、珍珠繡線菊、小葉黃楊、金葉風箱果等配植成模紋花壇。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4
為給更好地種植和培育垂絲海棠提供科學參考。探究不同溫度對垂絲海棠花的生態(tài)特征的影響,主要從花大小、花密度、含水量及花壽命等方面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高溫環(huán)境下的花密度顯著高于低溫環(huán)境下的花密度;溫度對花瓣大小無顯著影響;高溫環(huán)境下的花壽命顯著低于低溫環(huán)境下的花壽命;高溫環(huán)境下的花含水量顯著低于低溫環(huán)境下的花含水量。有無雌蕊對花朵壽命的影響表現(xiàn)為有雌蕊花朵壽命短,人工去除雌蕊花朵壽命長。
黑龍江。
海拔680.0m,土壤類型:沙壤土,生態(tài)環(huán)境:森林草原地帶,年均溫度1.5℃,年均降雨量400.0mm。 2100433B
高產、抗逆、優(yōu)質;落葉小喬木;樹型緊密;株高4.5~6m;冠幅2~3m;小枝暗紫;新葉紅色;老葉綠色;花深粉色;開花繁密而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