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相關失穩 | 外文名 | Overall and Local Interactive Buckling Behavior |
---|
該圖為梁的相關失穩照片。2100433B
施工方的責任啊 按圖施工 你現在改要在他的錯誤上變更嗎 ?自己想好了
需要多少啊。供參考: 1.用疊加法作彎矩圖時,為什么是豎標疊加,而不是圖形的拼合? 2.怎樣根據彎矩圖來作剪力圖? 3.為什么直桿上任一區段的彎矩圖都可以用簡支梁疊加法來作出? 4.拱的受力情況和內力...
平衡分岔的穩定問題。梁在彎矩作用下,當M較小時,梁僅在彎矩作用平面內產生彎曲變形。隨著M的增加,如果梁的側向剛度不是足夠大的話,當M增加到某一數值時,梁將突然產生側向彎曲變形,同時伴隨著產生扭轉變形,...
1、基坑失穩類型
基坑失穩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坡頂變形過大,影響周邊的管道和建筑;
(2)邊坡產生滑移,主要發生在土釘支護類型;
(3)傾覆,主要發生在樁錨支護體系中。
2、 基坑失穩的影響因素
(1)外界因素:水的影響,當連續降水入滲及管道滲漏時,土體自重增大、土體抗剪強度降低進而引起土壓力增加,同時支護結構強度降低;坡頂超載和動荷載影響。
(2)設計因素。
(3)施工因素。基坑失穩的影響因素很多,一般情況下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所致。本文僅考慮施工因素對基坑穩定性的影響。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保護現場作業人員安全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方針,貫徹“常備不懈、統一指揮、高效協調、持續改進”的原則。更好地適應法律和經濟活動的要求;給企業員工的工作和施工場區周圍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環境;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于良好的備戰狀態;指導應急行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防止因應急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無序和混亂而延誤事故的應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幫助實現應急行動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體現應急救援的核心。
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認真的組織對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識別和評價,特制定項目發生緊急情況或事故的應急措施,開展應急知識教育和應急演練,提高現場操作人員應急能力,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和不良環境影響。其應急準備和響應工作程序見圖1。
為確保工程正常施工,預防突發事件以及某些預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發生,事前有充足的技術措施準備、搶險物資的儲備,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和經濟損失,必須進行風險分析和預防。
1、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及風險分析
根據工程特點及地質情況,在辯識、分析評價施工中危險因素和風險的基礎上,確定工程重大危險因素是基坑坍塌、倒塌、滲漏,引起附近建筑物傾斜、管線移位和沉降。
2、突發事件及風險預防措施
從以上風險情況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應有效的預防措施,不僅給將來基礎結構施工造成很大影響,而且對施工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
(1) 深基礎開挖前先采取管井降水,將水位降至開挖最深度以下,防止開挖時出水塌方。
(2)材料準備:開挖前準備足夠優質木樁和腳手板,裝土袋,以備應急,為防止基礎出水,準備2臺抽水泵,隨時應急。
(3)進行基坑土方開挖施工方案的審核,報專家認證。
(4)深基礎開挖,另一種措施是準備整體噴漿護坡,開挖時現場設專人負責按挖土
施工方案挖土,由專業隊做噴漿護坡,確保圍護墻體的整體穩固。
(5) 降雨量過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預防措施:
1)基坑的周邊砌筑30cm高的防淹擋墻,作為通常情況下的擋水設施;配備足夠數量的草包,緊急時對基坑周圍施做圍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內。
2) 配備足夠數量的抽水泵,用于排除坑內積水。
3) 施工現場倉庫配備足夠數量的潛水泵、泥漿泵。
4) 及時獲取天氣信息,預先做好準備工作。
5)在進行現場平面布置時,考慮適當加大明排系統的能力,并加強管理保持其暢通。
3、基坑圍護出現滲漏的預防措施
1)應急情況的預計和分類:
(1) 情況一:圍護樁周圍有明顯的潮濕痕跡;
(2) 情況二:圍護樁周圍有水珠慢滴的現象;
(3) 情況三:圍護樁周圍有水線滲漏現象;
(4) 情況四:圍護樁周圍有高壓小水柱急滲現象。
2)發生情況一、二時,基坑堵漏施工方法:
(1) 在坑壁圍護樁間隙附近確定滲水范圍。
(2) 剔除圍護樁間隙泥土,凹糟深度為10cm左右。
(3) 清洗凹糟,凹糟內先用快干水泥抹涂5cm左右控制滲水,后再用快干水泥拌砂1:1抹涂5cm左右封平凹糟。
(4) 在離滲漏點3米范圍在三軸樁(單排時)的外側每隔500mm距離進行雙液注漿,三軸樁(雙排時)在兩排之間進行雙液注漿,以對該范圍的土體加固及切斷滲水路徑。
3)發生情況三時,基坑堵漏施工方法:
(1) 確定滲水范圍(一般為坑壁圍護樁間隙)。
(2) 對滲水處先用麻片布進行堵塞,控制滲水源頭。
(3) 剔除圍護樁間隙泥土,凹糟深度為20cm左右。
(4) 清洗凹糟,凹糟內先用快干水泥抹涂10cm左右控制滲水,同時置入引流管導水,后再用快干水泥拌砂1:1抹涂10cm左右封平凹糟。
(5) 使用專用注漿泵,將“TZS聚氨酯”從注漿管中緩緩地注入土體中,待漿液注滿后,隨時扎住注漿管(一般壓力控制在0.2~0.3MPa左右)。
(6) 注漿后24h確認無滲漏時割管作封閉處理。在進行坑內封堵時,同時在滲水點后面的止水帷幕側采取雙液雙管注漿,從根本上消除滲漏路徑。
4)發生情況四時,基坑堵漏方法:
(1) 將漏水部位擴縫鑿成“V”型槽,再用水清洗干凈。
(2) 在“V”型槽內預埋導流管后,用干海帶或棉花胎在導流管四周塞緊再用水玻璃配PO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將“V”型槽封閉,待水泥達到一定強度后封閉導流管。如流水量相對比較大時要同時預埋注漿管,采用化學注漿。
(3) 使用專用注漿泵,將“TZS聚氨酯”從注漿管中緩緩地注入土體中,待漿液注滿后,隨時扎住注漿管(一般壓力控制在0.2~ 0.3Mpa左右)。
(4) 注漿后24h確認無滲漏時割管作封閉處理。在進行一般性堵漏時,同時在滲水點后面要采取雙液雙管注漿以防滲水面擴大。
5)當發生情況四,并且漏水較嚴重時的處理:
(1) 立即將漏水部位用P32.5水泥堆包堵漏,采用“222”法雙液注漿法截斷坑外水源頭。
(2) 坑內、外堵漏施工同時進行,坑內堵漏,采用“堵漏王”注入漏水點。
(3) 坑外堵漏:用一臺工程地質鉆機在漏水點正后方2m處開機鉆孔,孔徑100mm,成孔深度比出水點高出2m,成孔后在孔內并排振動插入兩根注漿管,間距2cm,在其中一管中首先泵入水泥漿液,觀察水泥漿液是否從漏水點流出,當發現在漏水點有黑褐色水泥漿液溢出時,此時在另一根管中泵入水玻璃溶液,由于水玻璃的凝結固化作用,5min后滲漏點漏出漿液逐漸變稠,20min后滲漏點閉合,為增強封閉效果同時填補可能存在的裂隙,繼續原地注漿30min,然后停止送入水玻璃溶液,而邊往上拔管、邊注入水泥漿液,用以填補鉆孔形成的孔洞。
(4) 雙管雙液注漿應注意的關鍵幾點:
a)應防止止水帷幕與圍護鉆孔灌注樁之間留有間隙,發生止水帷幕局部失效,在此間隙中形成漏水環形通道,從而導致漏水源的擴大。
b)雙管雙液注漿法具有止水迅速、持效時間長、施工簡便的優點,其成功關鍵在于截斷漏水通路。由于很難直接探明漏水路線和位置,因此具體操作時可按“222”的方法執行,即雙管插入間距2cm,插入深度比出(漏)水點淺2m,插入位置在漏水點后2m,且凝結劑必須在確認水泥漿液從出水點溢出后才能投放,注漿時注漿管壓力可控制在1.0~1.5MPa之間 。
當基坑工程發生安全事故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查明事故的發生原因,對其發展動態進行評價,在正確制定處理方案之后迅速組織力量進行處理,以免因喪失處理時機而導致嚴重后果。通過對以往工程實例的總結,對于基坑工程中的事故應采取以下對策。
1、整體或局部的滑塌、失穩如果條件允許,應盡可能的降低土中水位并進行坡頂的卸載,加強對未出現滑塌地段的監控和保護力度,避免事故的擴大化。同時,在進行整體穩定驗算的基礎上,對尚未固定的軟粘土、淤泥土和容易失穩的泥土進行加固處理,避免失穩的繼續發生。
2、懸臂支護結構或樁墻變位
對于懸臂結構的變位,可以采用坡頂卸載和樁后人工降水和挖土的方法進行處理,并在坑內樁前設置錨結構或堆筑砂石。對于樁墻變位,首先就是要停止坑內的挖土作業,增設錨桿或內撐,并進行坡頂或樁墻后卸載,同時在樁前堆筑砂石,避免錨桿拔出。
3、滲漏造成的下陷、傾斜
首先應停止坑內的施工和降水開挖,在第一時間使用堵漏材料對止水墻的滲漏進行處理,并在坑外設置若干新的回灌井進行高水位回灌,對發生滲漏或斷裂的管線進行搶修,或對止水墻進行重新設置。對于那些已經發生傾斜的建筑物則需進行加固和糾正,避免傾斜的進一步惡化。于此同時,工作人員還應注意對坑周圍建筑物的檢測,如果基坑開挖所在地的水位較高,則應及時進行止水處理。
4、樁入土深度不足導致的樁墻傾斜
首先就是要停止坑內的開挖,對于已經開挖但是尚未出現事故的地段,應在坑底樁前堆筑土料或砂石反壓,并對樁頂進行適當卸載。隨后,根據室溫原因對被動區的土體進行加固處理,或者在原有的擋土樁的內側位置補設短樁。
5、樁間距過大導致的開裂和塌陷
對于此類事故應立即停止坑內的挖土,并通過在樁間設置擋土板或補樁的方法進行處理,利用樁后位置土體所形成的拱狀斷面進行水泥砂漿的抹面或懸掛鐵絲網,如果有條件,還可以配合樁頂降水和卸載等措施。
6、相鄰基坑的相互影響所導致的事故
此類事故發生后,應對施工振動的影響進行限制或立即停止施工,對于已經被破壞的支護樁采用相應的處理辦法,協調不同基坑之間的施工,避免相互間的破壞和干擾。
7、降水導致的基坑失穩事故
如果基坑內外的水位差異較大,并且樁墻的設置深度并未達到不透水層,或是嵌固不足,那么在發生持續降雨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導致基坑失穩。對于此類失穩事故,施工人員首先應該停止基坑內的開挖工作進行降水,必要時可以通過堆料或灌水的方式進行反壓,在流砂和管涌停止后,要立即通過堵漏、補樁、樁后壓漿等措施進行加固處理。
8、因土方挖掘過度導致的失穩事故如果工作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過度挖掘基坑土方,就容易引起支護結構的破壞。在發生此類事故時,應立即暫停施工,通過樁前堆載或回填土方的方式確保支護結構的穩定性,然后在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