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光學元件,用光學纖維為材料制成的傳光元件。它具有數(shù)值孔徑、透過率、鑒別率和傳遞函數(shù)等基本特性指標。 2100433B
什么叫光學幕,在投影機領域中,經(jīng)常聽見光學幕,背投光學幕 光學背投幕 光學是什么意思?》
光學屏幕就是包含一個或多個光學鏡頭系統(tǒng)的屏幕,在鏡頭里面,光線被折射,方向發(fā)生了改變,只有背投屏幕能控制光線的方向,故只有背投屏幕才是光學屏幕; 光線的方向取決于:屏幕材料的折射系數(shù)及鏡頭的...
光學纖維由玻璃、石英或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核芯,外面有低折射率的透明包皮。直徑通常在幾微米到幾十微米之間。入射光從光學纖維一端射入時,那些入射角較小的光線進入纖維后,在纖維的核芯-包皮界面上的入射角大于...
現(xiàn)在大光學變焦有很多,現(xiàn)在市面上都是20倍的光學變焦相機,50倍光學變焦相機求推薦幾款?
現(xiàn)在大光學變焦有很多,現(xiàn)在市面上都是20倍的光學變焦相機,我建議你購買索尼HX30相機,這款相機具有20倍光學變焦和1890萬像素鏡頭,鏡頭的焦距為25-500毫米的長焦鏡頭。對于喜歡拍攝風景特寫的朋...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shù): 7頁
評分: 4.7
離軸照明作為一種重要的分辨率增強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投影光刻系統(tǒng)。使用衍射光學元件(DOE)作為光刻照明系統(tǒng)的光束整形器件,能夠在保持較高照明效率的基礎上精確控制離軸照明光束的形狀及光強分布。本文利用基于傅里葉變換的分步迭代方法,優(yōu)化設計了該類衍射光學元件(DOE)。DOE采用了多臺階位相結構,設計所得8臺階DOE設計結果分別實現(xiàn)了偶極、四極、環(huán)形及Bulls-Eye等照明方式,其照明效率都達到了80%以上,與目標光強分布的均方根偏差均<7%。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3
構建了一臺數(shù)字化刀口儀,利用該數(shù)字刀口儀對二次非球面光學元件進行實際檢驗,獲得了非球面光學元件表面面形的均方根(RMS)值和峰谷(PV)值。將數(shù)字刀口儀測量結果與干涉儀測量結果進行比較,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在0.001μm以內(nèi),驗證了數(shù)字刀口儀定量檢測非球面光學元件的可行性以及所研究的數(shù)字刀口儀的準確性。最后對測量結果進行了討論。
纖維光學元件開發(fā)的重要課題是 接續(xù)、連接器和開關。
開發(fā)出多種纖維光學開關。設計用于單模光纖和PANDA 光纖 。 這些高精度纖維光學開關在許多纖 維光學系統(tǒng)中都非常有用。
連接和接續(xù)技術也很重要。 這些技術和精致的熔接接續(xù)設備業(yè)已建立,另外還實現(xiàn)了 GSET (產(chǎn)品名稱 )套筒的新接續(xù)。系統(tǒng)中光纖在微交界面機械連接,平均接續(xù)損耗約為 0.05dB,提供一種非常便利且廉價的接壤設備。
為便于產(chǎn)生和分析各種橢圓偏振光,還需要有其他種產(chǎn)生橢圓偏振光的光學元件,巴俾涅補償器和索累補償器是其中最常見的兩種。
如圖3所示,是由光軸相互垂直的兩塊石英楔形板組成的復合棱鏡,其中楔形板的折射角α 很小。當線偏振光垂直地射入補償器時,在上楔板內(nèi),與圖1所示的情況一樣,線偏振光分解為o光和e光兩部分,它們沿著同一方向傳播,o、e兩光的位相差δ1取決于它們在上楔板中所穿過的晶體厚度d1,但是在下楔板內(nèi),由于上、下兩楔板的晶體光軸相互垂直,所以在上楔板內(nèi)的o光和e光進入下楔板內(nèi)就分別變成了e光和o光,它們間的位相差 δ2取決于它們在下楔板內(nèi)穿過的晶體厚度d2,于是,透過巴俾涅補償器的o光和e光的位相差為
在巴俾涅補償器內(nèi),當偏振光在兩楔的中央穿過,d1=d2,則自補償器出射的o光和e光之間位相差為零。當偏振光在上楔板中穿過的晶體厚度d1與在下楔板中穿過的晶體厚度d2不同時,則兩光間產(chǎn)生一定的位相差。所以隨著光通過楔板的不同水平位置,就能得到不同的位相差,也就是得到不同的橢圓偏振光。顯然,為了使光束截面上各點的位相差相同,這種補償器必須使用極細的光束,這是它的缺點。為了克服這一缺點,可以采用索累補償器。
如圖4所示,是由兩個光軸平行的石英楔板和一個光軸垂直于兩楔板光軸的石英平行平面板組成的復合棱鏡。上楔板可由微動螺旋使其本身作平行的移動。當上楔板這樣移動時,兩楔板的總厚度可連續(xù)改變。當兩楔板的總厚度等于下面石英平行平面板的厚度時,穿過補償器的o光和e光之間位相差為零。由改變兩楔板總厚度與石英平行平面板厚度之差即可得到較寬截面上有相同位相差的光束。
指自然界生長或形成的纖維,包括植物纖維(天然纖維素纖維)、動物纖維(天然蛋白質纖維)和礦物纖維。植物纖維包括:種子纖維、韌皮纖維、葉纖維、果實纖維。種子纖維是指一些植物種子表皮細胞生長成的單細胞纖維。如棉、木棉。韌皮纖維是從一些植物韌皮部取得的單纖維或工藝纖維。如:亞麻、苧麻、黃麻。葉纖維是從一些植物的葉子或葉鞘取得的工藝纖維。如:劍麻、蕉麻。果實纖維是從一些植物的果實取得的纖維。如:椰子纖維。動物纖維(天然蛋白質纖維)包括:毛發(fā)纖維和腺體纖維。毛發(fā)纖維:動物毛囊生長具有多細胞結構由角蛋白組成的纖維。如:綿羊毛、山羊絨、駱駝毛、兔毛、馬海毛。絲纖維:由一些昆蟲絲腺所分泌的,特別是由鱗翅目幼蟲所分泌的物質形成的纖維,此外還有由一些軟體動物的分泌物形成的纖維。如:蠶絲。
人造纖維是利用自然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纖維素或蛋白質作原料(如木材、棉籽絨、稻草、甘蔗渣等纖維或牛奶、大豆、花生等蛋白質),經(jīng)過一系列的化學處理與機械加工而制成類似棉花、羊毛、蠶絲一樣能夠用來紡織的纖維。如人造棉、人造絲等。
合成纖維的化學組成和天然纖維完全不同,是從一些本身并不含有纖維素或蛋白質的物質如石油、煤、天然氣、石灰石或農(nóng)副產(chǎn)品,加工提煉出來的有機物質,再用化學合成與機械加工的方法制成纖維。如滌綸、錦綸、腈綸、丙綸、氯綸等。
纖維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細絲狀物質.在現(xiàn)代生活中,纖維的應用無處不在,而且其中蘊含的高科技還不少呢。導彈需要防高溫,江堤需要防垮塌,水泥需要防開裂,血管和神經(jīng)需要修補,這些都離不開纖維這個小身材的"神奇小子"。
穿得舒服,御寒防曬,是我們對衣服的最初要求,如今這個要求已很容易達到。海藻碳纖維做成衣服后,穿著時能長期使人體分子摩擦產(chǎn)生熱反應,促進身體血液循環(huán),因此能蓄熱保溫,而防紫外線輻射的纖維制成衣服便可減少我們夏日撐傘的麻煩。
不過現(xiàn)在人們不僅要求穿得暖和,還增加了許多新要求,纖維都能一一滿足:過去的年代曾經(jīng)流行過"滌蓋棉"、"丙蓋棉",面料外滌里棉,是因為棉和肌膚的親和性好,而滌與丙綸結實耐磨,方便洗滌。現(xiàn)在的新材料有了顛覆性的轉變,可以"棉蓋滌"、"棉蓋丙",新型的抗菌導濕纖維,比通常的纖維直徑?穴10μm一100μm?雪要小,織成的面料可以使汗液透過,卻不附著,這樣汗液便被排到外層的棉布層,衣服貼身面便可隨時保持干爽……千變?nèi)f化,只為了幫我們穿著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