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橫走,直徑2-3毫米,節間長1-2厘米,有多條須根。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長4-11厘米,寬4.5-13.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兩側裂片長1.5-4厘米,寬2-5.5厘米,頂端圓形,葉面疏生短毛,脈上較密,葉背僅脈上被毛;葉柄長8-18厘米,光滑無毛;芽苞葉腎圓形,長與寬各約13毫米,邊緣疏被柔毛。花紫黑色;花梗長2-4厘米;花被管鐘狀,直徑1-1.5厘米,內壁有疏離縱行脊皺;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7毫米,寬約10毫米,直立或近平展;雄蕊著生子房中部,花絲與花藥近等長或稍長,藥隔突出,短錐形;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球狀,花柱6,較短,頂端2裂,柱頭側生。果近球狀,直徑約1.5厘米,棕黃色。花期4-5月。
生長于海拔1200-2100米林下陰濕腐植土中。
產于山東、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陜西、四川。日本和朝鮮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葉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互生,革質,...
落葉灌木,高1.5-3米;當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黃色或黃綠色開展的小剛毛狀粗毛及簇狀短毛,老時毛可彎伏,毛基有小瘤狀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幾無毛,有凸起的墊狀物。葉紙質,寬倒卵...
平枝栒子屬落葉或半常綠匍匐灌木,高不超過0.5米,枝水平開張成整齊兩列狀;小枝圓柱形,幼時外被糙伏毛,老時脫落,黑褐色。葉片近圓形或寬橢圓形,稀倒卵形,長5-14毫米,寬4-9毫米,先端多數急尖,基部...
本種全草入藥。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種:齒葉冬青Ilex crenata Thunb.
原變型:齒葉冬青(原變型)Ilex crenata Thunb. form. crenata
變型:長梗齒葉冬青Ilex crenata Thunb. form. longipedunculata S. Y. Hu
變型:多齒鈍齒冬青Ilex crenata Thunb. form. multicrenata (C. J. Tseng) S. K. Chen
黑殼楠(原變型)
常綠喬木,高3-15(25)米,胸徑達35厘米以上,樹皮灰黑色。枝條圓柱形,粗壯,紫黑色,無毛,散布有木栓質凸起的近圓形縱裂皮孔。頂芽大,卵形,長1.5厘米,芽鱗外面被白色微柔毛。葉互生,倒披針形至倒卵狀長圓形,有時長卵形,長10-2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革質,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蒼白色,兩面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15-21條;葉柄長1.5-3厘米,無毛。傘形花序多花,雄的多達16朵,雌的12朵,通常著生于葉腋長3.5毫米具頂芽的短枝上,兩側各1,具總梗;雄花序總梗長1-1.5厘米,雌花序總梗長6毫米,兩者均密被黃褐色或有時近銹色微柔毛,內面無毛。雄花黃綠色,具梗;花梗長約6毫米,密被黃褐色柔毛;花被片6,橢圓形,外輪長4.5毫米,寬2.8毫米,外面僅下部或背部略被黃褐色小柔毛,內輪略短;花絲被疏柔毛,第三輪的基部有二個長達2毫米具柄的三角漏斗形腺體;退化雌蕊長約2.5毫米,無毛;子房卵形,花柱纖細,柱頭不明顯。雌花黃綠色,花梗長1.5-3毫米,密被黃褐色柔毛;花被片6,線狀匙形,長2.5毫米,寬僅1毫米,外面僅下部或略沿脊部被黃褐色柔毛,內面無毛;退化雄蕊9,線形或棍棒形,基部具髯毛,第三輪的中部有二個具柄三角漏斗形腺體;子房卵形,長1.5毫米,無毛,花柱極纖細,長4.5毫米,柱頭盾形,具乳突。果橢圓形至卵形,長約1.8厘米,寬約1.3厘米,成熟時紫黑色,無毛,果梗長1.5厘米,向上漸粗壯,粗糙,散布有明顯栓皮質皮孔;宿存果托杯狀,長約8毫米,直徑達1.5厘米,全緣,略成微波狀。花期2-4月,果期9-12月。
產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貴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生于山坡、谷地濕潤常綠闊葉林或灌叢中,海拔1600-2000米處。
種仁含油近50%,油為不干性油,為制皂原料;果皮、葉含芳香油,油可作調香原料;木材黃褐色,紋理直,結構細,可作裝飾薄木、家具及建筑用材。
植株高25-50厘米。根莖直立,密被棕色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2-26厘米,基部直徑2-3毫米,禾稈色,腹面有淺縱溝,密生卵形及披針形棕色有時中間為深棕色鱗片,鱗片邊緣有齒,有時向上部禿凈;葉片矩圓披針形,長20-42厘米,寬8-14厘米,先端鈍,基部不變狹或略變狹,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7-16對,互生,近平伸,柄極短,披針形,多少上彎成鐮狀,中部的長5-8厘米,寬1.2-2厘米,先端漸尖少數成尾狀,基部偏斜、上側近截形有時略有鈍的耳狀凸、下側楔形,邊緣全緣有時有前傾的小齒;具羽狀脈,小脈聯結成2-3行網眼,腹面不明顯,背面微凸起;頂生羽片狹卵形,下部有時有1或2個淺裂片,長3-6厘米,寬1.5-3厘米。葉為紙質,兩面光滑;葉軸腹面有淺縱溝,疏生披針形及線形棕色鱗片。孢子囊群遍布羽片背面;囊群蓋圓形,盾狀,全緣。
產河北(南五臺)、山西南部(晉城)、陜西、甘肅南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生空曠地石灰巖縫或林下,海拔2400米以下。也分布于日本、朝鮮南部、越南北部、泰國。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