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播種法,春、秋季為適期。
國內(nèi)分布:臺灣(蘭嶼)。
國外分布:菲律賓也有。
生于低海拔林中。
常用扦插繁殖,以梅雨季節(jié)扦插生根快。選擇半木質(zhì)化成熟枝條,12-15厘米長,插入沙、土各半的苗床,插后20-25天生根。 扦插于春、夏進行均可,以6月梅雨季節(jié)扦插半成熟嫩枝發(fā)根較快,生長亦較好。插后...
繁殖: 1。扦插時期 &nbs...
水肥管理 楓楊在幼齡期長勢較慢,充足的肥料可以加速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栽植時可施用經(jīng)烘干的雞糞或經(jīng)腐熟發(fā)酵的牛馬糞作基肥,基肥需與栽植土充分拌勻,種植當年的六七月份追施一次三要素復合肥,可促使植株長枝...
灌木至小喬木,高1-3米,各部均無毛。葉紙質(zhì),盾狀著生,葉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6-16厘米,寬5.5-15厘米,頂端短尖至短漸尖,基部截平或具一淺凹缺,腹面亮綠色,背面帶蒼白色;中脈于背面強壯凸起,側(cè)脈7-9對,斜上舉,基部2-3對于中上部有2-3分枝,網(wǎng)狀脈明顯;葉柄纖細,淡紅色,長5-9厘米,頂端具2圓形的腺體;托葉早落,形成長圓形的托葉痕。花單性,雌雄同株并同序,密集成長12-20厘米的總狀花序,雌花生于花序軸下部,雄花生于花序軸上部。雄花:苞片內(nèi)通常有花3朵,基部兩側(cè)各具1圓形,直徑約1.2毫米的腺體;花梗纖細,不等長,長者長達4毫米,短者長僅1.5毫米;萼片2,腎形,頂端圓,寬1.5-2毫米;雄蕊9枚,花絲短。雌花:花梗長4-5毫米;腺體與雄花的相似;花萼2裂,裂片卵狀,直徑約1毫米;子房橢圓形,2室;花柱2,分離;柱頭近頭狀,長達2毫米。蒴果扁壓,長4-6毫米,寬 6-8毫米?;ㄆ诓辉?。
栽培土質(zhì)宜選石灰質(zhì)的壤土或礫土。排水、光照需良好。幼株春至秋季施肥2~3次,成年樹甚粗放。每年春季做修剪整枝,常修剪主干下部刪枝,能促進長高。性喜高溫,生長適溫約為22~30℃。
應用價值:適作園景樹,尤其適用于濱海地區(qū)。
命名來源:(海南植物志)[balnco, fl. Fillip. Ed 3: 196. 1880]
中國植物志:44(3):003
格式:pdf
大?。?span id="kp99ftq" class="single-tag-height">404KB
頁數(shù): 7頁
評分: 4.4
大葉黃楊整形修剪方法與技術(shù)
格式:pdf
大?。?span id="wdibyml" class="single-tag-height">404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8
1 大葉黃楊瘡痂病防治 一、癥狀 大葉黃楊瘡痂病主要危害葉片、 枝 條。葉面最初出現(xiàn)直徑 1 毫米至 2 毫 米的圓形或近橢圓形斑點,后期病組 織干枯脫落形成穿孔。 新梢被侵染時, 表面出現(xiàn)深褐色圓形或橢圓形稍隆起 的病斑,如瘡痂狀,中央灰白色。后期在病斑中央產(chǎn)生 1個至 2 個小 黑點,即分生孢子盤。嚴重時造成葉片脫落,最終導致枝條枯死。 2 北門橋綠化中央隔離帶大葉黃楊發(fā)病區(qū)域及采集樣本 二、發(fā)病原因及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通常在土壤中越冬, 遇適宜條件即傳播侵染。 螻蛄、叩頭蟲、 線蟲等均可傳帶病菌擴大為害。 此外,流水、養(yǎng)護操作也可傳播病害。 植株過密、生長不良、管理粗放以及風、雨等有利于病害發(fā)生和傳染。 溫度高、雨水多、濕度大的條件易造成感病加重。 三、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增強苗木生長勢,減少發(fā)病條件。 2、結(jié)合修剪,剪除部分病葉并燒毀。 3、改善栽植環(huán)境,控制植株密度,促進通風
烏桕族下級分類
屬 | 種 |
---|---|
海漆屬Excoecaria | 云南土沉香E. acerifolia 海漆E. agallocha 紅背桂花E. cochinchinensis 綠背桂花E. formosana 蘭嶼土沉香E. kawakamii 雞尾木E. venenata |
澳楊屬Homalanthus | 高山澳楊H. alpinus 圓葉澳楊H. fastuosus |
響盒子屬Hura | 響盒子H. crepitans |
烏桕屬Sapium | 斑子烏桕S. atrobadiomaculatum 漿果烏桕S. baccatum 桂林烏桕S. chihsinianum 山烏桕S. discolor 異序烏桕S. insigne 白木烏桕S. japonicum 多果烏桕S. pleiocarpum 圓葉烏桕S. rotundifolium 烏桕S. sebiferum |
地楊桃屬Sebastiania | 地楊桃S. chamael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