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指位于中國城市內部或城市與城郊之間的各種主要以電力驅動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包括了地鐵、輕軌、單軌,有軌電車及磁懸浮等,有時快速公交也被包括在其中。
中文名稱 |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 外文名稱 | Metro |
---|---|---|---|
首條運營 | 北京地鐵1號線 | 第二條運營 | 南京地鐵1號線 |
城市軌道交通種類繁多,按照用途可分為城市鐵路、市郊鐵路、城市有軌電車、獨軌交通、磁懸浮線路、機場聯絡鐵路、新交通系統等。
一、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電路基礎、電機與拖動、傳感器與檢測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技術、供配電與照明技術、電力系統概論、城市軌道交通信號與通信系統、車站行車工作等 二、主要實...
城市軌道交通(RailTransit)包括地鐵、輕軌、磁浮等運輸方式,是城市公共交通模式的一種,具有快速、便捷、舒適、環保等特點。 城市軌道交通控制 一、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 6頁
評分: 4.7
我國擁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制式的種類豐富,其中地鐵系統制式比重較大。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多制式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分析我國多制式發展的線路統計、特色線路、主要優勢等,認為還存在制式分類方法不完善、地鐵占比過大、各種制式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制式選擇欠科學、運營維護復雜等主要問題,提出完善分類方法和標準、因地制宜做好制式選擇、重視不同制式良好銜接、重視技術自主化問題等發展建議。
格式:pdf
大小:2.0MB
頁數: 19頁
評分: 4.4
2017-2023 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現 狀調研及市場前景走勢分析報告 中國市場調研在線 中國市場調研在線 2017-2023 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走勢分析報告 行業市場研究屬于企業戰略研究范疇,作為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咨詢服務,其研究成果以報 告形式呈現,通常包含以下內容: 一份專業的行業研究報告,注重指導企業或投資者了解該行業整體發展態勢及經濟運行狀 況,旨在為企業或投資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參考。 一份有價值的行業研究報告,可以完成對行業系統、完整的調研分析工作,使決策者在閱讀 完行業研究報告后,能夠清楚地了解該行業市場現狀和發展前景趨勢,確保了決策方向的正確性 和科學性。 中國市場調研在線 cninfo360.com 基于多年來對客戶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統地研究了該 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時效性,從而更好地把握市場變化和行業發展趨勢。 中國市場調研在線 2
中國孢子植物志中國苔蘚志
中國苔蘚志· 第一卷 泥炭蘚目 黑蘚目 無軸蘚目 曲尾蘚目
中國科學院中國孢子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高謙主編 1994
中國苔蘚志 第二卷 高謙, 曹同 主編 1996
中國苔蘚志 第三卷 紫萼蘚目 葫蘆蘚目 四齒蘚 黎興江著 2000-9
中國苔蘚志 第四卷 真蘚目 黎興江著 2006-10
中國苔蘚志 第五卷 變齒蘚目 吳鵬程, 賈渝著 2011-6
中國苔蘚志 第六卷 油蘚目 灰蘚目 吳鵬程著 2001-12
中國苔蘚志 第七卷 灰蘚目 胡人亮, 王幼芳著 2005-6
中國苔蘚志 第八卷 灰蘚目 煙桿蘚目 金發蘚目 藻苔目 吳鵬程, 賈渝主編 2004-12
中國苔蘚志 第九卷 藻苔目 美苔目 葉苔目高謙著 2003-5
中國苔蘚志 第十卷 葉苔目(裂葉苔科-新絨苔科) 高謙, 吳玉環主編 2008-9
中國文人與中國園林
關于中國園林,推薦兩部紀錄片給大家,一部是《長城內外是花園》,一部是《蘇園六紀》。
文人與園林的關系,向來為人們所關注。這是因為:有的文人,原本就是園林的主人;有的文人,曾參與過園林的建造;還有的文人,熱愛園林,熟悉園林,并滿含深情地將園林寫進了他們的著述。
尤其是后者,盡管他們不是園林的主人,也未曾參與最初的建造,但因為久居姑蘇,常住吳門,或本身就是蘇州市民中的普通一員,所以,蘇州園林和他們之間,形成了哀樂與共、生死攸關的特殊聯系。
蘇州,向來是江南繁華之地,文人薈萃之邦。這里面既有像文征明這樣的一代名家,也有像沈三白那樣的潦倒文人。
他們寄情江南風光,吟唱吳中風土,并將對園林的感受,細致入微地寫進了自己的作品。可以說,關于蘇州園林的文人詠嘆,就像園林里那些花花草草一樣的繁多。
在這些文人和作品中,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乾嘉時期的沈復沈三白,和他的《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一本近乎自傳的散文,兼談生活的藝術,并生動而真實地刻畫了沈三白妻子陳蕓的形象。
林語堂先生曾稱陳蕓為“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沈三白與蕓娘這對夫婦并沒有什么顯赫的建樹,但他們能夠超脫塵俗的壓迫,善于對待憂患,相信“布衣飯菜,可樂終身”式的淳樸恬淡的生活,是宇宙中最美麗的東西。
其實,生活清貧而夫妻恩愛的情形,在現實中并不少見。陳蕓和沈三白的生活之所以受人推重,是因為在這個普通的家庭之中,文化情趣所起到的支撐作用。這正像許多蘇州人的家庭,淡泊而和諧,富有文化的情趣,并與美麗的蘇州園林是那樣的親近。滄浪亭是沈三白的近鄰,那一片滄浪之水,曾是這一對美滿夫妻的泛舟之處。在《浮生六記》中,沈三白是這樣描寫滄浪亭的——“檐前老樹一株,濃蔭復窗,人面俱綠,隔岸游人往來不絕。”“過石橋,進門,折東曲折而入,疊石成山,林木蔥翠。亭在土山之巔,周望極目可數里,炊煙四起,晚霞燦然。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
所謂傳統意義上的文人,包括作家詩人,也包括一些丹青高手,因此,蘇州園林與文人的特殊聯系,不僅留下了作家與園林的各種美談,而且還衍生過畫家與園林的許多佳話。蘇州園林,是良好的人居環境,也是吟詩作畫的理想場所,向來為畫家所青睞。園林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載體,是最適合琴棋書畫的環境。當今蘇州國畫院所在的聽楓園,便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書齋園林。
著名畫家張大千是四川人,但成名卻是在產生過吳門畫派的江南。在上海初步確立了自己的繪畫地位之后,為了躲避太多的應酬,他選擇了網師園作為自己潛心創作的地方。這一座精致的江南名園,對陶冶畫家的氣質,也的確是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畫境。張大千在文章中曾這樣評價網師園——“庭園、書房、畫室融為一體,淡樸、簡易、雅致。用建筑、山石、池水、花木巧構佳境,多變、巧借、曲折。卷簾一看,窗外藍天白云,山光樹影,尺幅畫,無心畫,每一扇細木窗格處,都是一幅絕妙的畫。人在畫中,畫中有人。……我愛它獨步千古,但要深說,就說不透了。”
蘇州園林作為私家園林,它的榮衰,又總與主人的家世境況分不開。建造園林之初,規規劃劃,苦心經營,費盡了主人的精力與資財。但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
有些園子,因為它人的主人撒手人寰,那園林,也便“一朝勢去”。遇上不肖子孫,園子被轉賣他人而轉瞬易主,也屢見不鮮。不少因家敗而園敗的蘇州園林,久而久之,也就漸漸地只留些頹垣斷井,剩水殘山了。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窗一門,一廊一柱,還凝聚著獨屬于園林的榮衰,將一段段蘇州園林的興衰歷史連綴起來,便是鐫刻在吳中大地上的歲月章回!
關于本刊:盆景微雜志是盆景愛好者的天堂,啟蒙你人生中的第一盆盆景,如需了解點我頭像更多精彩.
2013年1月,Vicor中國區總部在上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