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智能+綠色高性能混凝土 [1]? | 作????者 | 朱效榮 趙志強 [2]? |
---|---|---|---|
類????別 | 建筑建材 | 出版社 |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8年11月 | 頁????數 | 250 頁 |
定????價 | 128 元 | 開????本 | 787*1092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5160-2418-8 |
第1章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計算理論
1.1 水泥的技術指標和技術參數
1.2 摻和料的技術指標和技術參數
1.3 外加劑的技術指標和技術參數
1.4 砂石的技術指標和技術參數
1.5 石子的技術指標和技術參數
1.6 多組分混凝土
1.7 多組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計算
第2章 混凝土的智能試配技術
2.1 設備組成
2.2 混凝土試配需要的參數
2.3 配合比的設計計算與調整計算
2.4 混凝土攪拌試配及試件留檢
2.5 預濕集料設備安裝
第3章 數字量化混凝土配比技術案例總結
3.1 北京建筑大學數字量化混凝土實用技術試驗總結
3.2 中交三公局數字量化混凝土實用技術試驗總結
3.3 臨沂蘭盾混凝土降低成本試驗總結
3.4 高吸附性機制砂配制混凝土試驗總結
3.5 本溪鐵廈混凝土公司石粉利用試驗總結
3.6 沈陽帝陽混凝土公司C50高性能混凝土試驗總結
3.7 安徽毫州混凝土配合比調整試驗總結
3.8 北京城建九混凝土公司混凝土試配調整計算總結
第4章 自密實混凝土的工作原理及檢測方法研究
4.1 自密實混凝土簡介
4.2 自密實混凝土的工作機理
4.3 自密實混凝土工作性評價試驗方法
第5章 減水劑的合成及性能
5.1 常用免加熱聚羧酸減水劑配方及合成工藝
5.2 固體聚羧酸減水劑配方及工藝
第6章 利用磨細鋼渣粉作為混合材料生產水泥和混凝土的研究
6.1 磨細鋼渣粉作為水泥混合材料的研究
6.2 磨細鋼渣粉作為混凝土摻和料的研究
第7章 犉犓新型膠凝材料及其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7.1 簡述
7.2 FK新型膠凝材料及其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報告
7.3 試生產和工程應用技術報告
第8章 黑、白石粉砂和花崗巖、火山巖的試驗
8.1 試驗目的
8.2 原材料分析
8.3 試驗設計
8.4 結論
8.5 建議
第9章 冬期施工混凝土超緩凝原因淺析
9.1 施工項目超長時間緩凝概況
9.2 混凝土超緩凝原因初探
9.3 外加劑廠的生產及質量控制狀況分析
9.4 水泥廠生產及質量控制狀況分析
9.5 對超緩凝混凝土工程的處理建議
9.6 結論
第10章 濱海地區高性能清水混凝土研發與應用
10.1 概述
10.2 濱海地區高性能清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與應用
10.3 濱海地區高性能清水混凝土研制與應用
10.4 高性能清水混凝土施工
第11章 纖維抗裂混凝土的研究及應用
11.1 概述
11.2 聚丙烯纖維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
11.3 纖維的選擇
11.4 聚丙烯纖維抗滲防裂混凝土試驗研究
11.5 工程應用實例 附錄
毛細管微泵開裂機理在混凝土裂縫控制中的應用
《智能 綠色高性能混凝土》一書前3章主要介紹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計算理論、智能試配技術以及現場試驗案例總結,為同行技術人員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配合比設計方法。第4章和第5章介紹了自密實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檢測方法,減水劑的合成與性能。第6章至第11章詳細介紹了磨細鋼渣粉應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術、廢棄石粉應用實例、混凝土開裂原理及預防、混凝土超緩凝事故的原因與處理、混凝土強度預測技術、纖維混凝土技術和清水混凝土技術。 本書可作為混凝土行業企業設計、施工及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也可供從事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施工、檢測等人員參考使用。
格式:pdf
大小:159KB
頁數: 8頁
評分: 4.8
大力發展綠色高性能混凝土 ——紀念我國混凝土科學技術的先驅與奠基人吳中偉先生逝世五周年—— 覃維祖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摘要 ] 我國混凝土科學技術的先驅與奠基人吳中偉先生生前曾大力倡導發展綠色高性能 混凝土( GHPC)近幾年來我國水泥產量繼續猛升,電力與煉鐵工業的副產品——粉煤灰和 高爐礦渣等排放量不斷增大, 而不少新建的混凝土結構開裂和劣化現象仍在加劇, 更顯繼承 先生遺愿,大力發展 GHPC,使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關鍵詞 ] 綠色高性能混凝土( GHPC) GHPC 設計理念 整體論科學思想 一、引 言 高性能混凝土 (HPC)概念的提出, 始自 20世紀 80年代美國和其他一些工業國大量混凝 土結構劣化的加速, 因此認為有必要開發出新一代建筑材料, 包括高性能的鋼材、 塑料、混 凝土等,在 1990年 5月由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和混凝土學會
格式:pdf
大小:159KB
頁數: 4頁
評分: 4.6
作為節能環保的綠色高性能混凝土,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上要遵循政策性、實事求是、概括性、靈活性、層次性的原則.在指標的選取上要遵循代表性、全面性、適宜性、可行性、層次性的原則.評價方法上要注重主觀與客觀結合、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才能構建出更適應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發展的評價體系,為我國城市發展和建設提供幫助.
本書介紹了從高性能混凝土的提出到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技術發展過程;論述了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的理論要點;從水泥、骨料、礦物摻合料、外加劑等方面介紹了綠色高性能混凝土對原材料的要求,詳細分析了目前原材料存在的問題與危害,提出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發展的方向;詳細介紹了當前綠色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思想、設計原則與幾種配合比設計方法;翔實論述了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分析了其微觀結構特征,并介紹了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實例。同時,結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介紹了大摻量礦物摻合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技術號性能、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技術及其性能優化。書的最后分析了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本書總結了作者近年來對綠色高性能混凝土領域的研究成果,并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與資料對綠色高性能混凝土做了系統和全面的論述。全書共分12章,內容包括概論、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論要點、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用水泥、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用化學外加劑、礦物細粉摻合料、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大摻量礦物細粉活性粉末混凝土、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優化技術、綠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典型工程應用、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發展的障礙及對策等。
本書可供混凝土結構設計單位、混凝土原材料供應企業、混凝土攪拌站、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檢測與建筑質量管理機構、政府建設管理部門的科研、技術與管理人員,以及高等學校的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參考,也可作為高等學校碩士研究生課程、本科生選修課程教材使用。
本書是對作者從事綠色高性能混凝土技術研究的總結。首先從綠色高性能混凝土( GHPC)的配制技術人手,介紹了高效外加劑、低品質礦物摻合料、機制砂、再生水在GHPC中的應用技術,之后重點研究了GHPC的收縮開裂性能、脆性、耐火性能、荷載作用下的抗氯離子和抗硫酸鹽侵蝕性能,最后介紹了GHPC的工程應用案例。
本傳可供土木工程、港口水運、水利工程、橋梁市政、建筑材料、工程管理等技術領域的科技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和研究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