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類型 | 有限責任公司 | 登記機關 | 肇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端州分局 |
---|---|---|---|
成立時間 | 2001年11月22日 | 發照時間 | 2016年03月15日 |
格式:pdf
大小:8K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復合石材干掛的施工工藝 摘要:干掛石材幕墻作為一種新型安裝工藝,在大型民用建筑 外墻面裝飾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本文就復合石材干掛的施工工 藝進行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復合石材石材干掛工藝 復合石材是一種面層為觀感效果好的薄面純天然高檔石材(一 般為 6-8mm),底層為其他普通石材,經技術處理復合成的一種石材。 現代裝飾工程中大量采用石材,石材的檔次也是體現一項裝飾工程 等級的重要部分,因此對石材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干掛石材幕 墻作為一種新型安裝工藝,在美觀、耐久、不易變色及平整度上都 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它克服了石材傳統濕貼方法的缺陷,在大型 民用建筑外墻面裝飾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一、復合石材干掛工 藝由于復合石材是兩種石材的合成,因此,特別要注意合成石材的 質量;然后在施工時還特別要注意掛件的切口。工藝如下: 1、吊 垂直、套方找規矩:⑴、在建筑物的四大角和門窗洞口邊用經緯儀
格式:pdf
大小:8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興企"為核心理念而快速發展起來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建有市級的技術中心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資產75億元,員工5200余人,是云南云天化控股的一家大型中外合資企業。作為中國三大玻璃纖維基地之一,公司經濟效益指標列同行業第一,產能居國內第二、全球第三,是國內最大的風電用紗、
2021年10月,肇慶市水利局河湖管理科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先進集體”稱號。 2100433B
封面
《肇慶市端州區水利志》編纂委員會
《肇慶市端州區水利志》編寫組
前言
凡例
圖片
水利工程分體圖
肇慶市水利電力局,地方志編纂委員頒發給本志編委的獎狀、錦旗。
國家防汛指揮部負責人(左)在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陪同下檢查景福園的防汛準備工作。1986年3月31日
中共端州區委、常農委、區政府、三防指揮部等負責人到躍龍寶擴建工程工地檢查防汛安全準備工作
市人大、農委、三防指揮部等負責人在臺風暴雨后檢查北嶺環山渠出口排水情況。
市領導同志和農委、三防等負責人檢查堤園清障工作。
景福園羚山堤段遠眺
景福園城區馬路堤段鳥瞰
江濱堤路首期工程竣工堤段(西江路至人民南路)堤路面寬28米,堤頂標高14.5米
上圖:堤段施工工地
擴建后的羚山水間。
擴建后的躍龍寶管理室及碑記。
星湖
目錄
概述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地理環境
第二節 行政建制
第三節 地質土壤
一、地質
二、土壤
第四節 氣象特征
第五節 社會經濟
第二章 河流和水資源
第一節 河流
第二節 水資源
一、地表水
二、地下水
三、水質
四、水資源利用
第三節 水文
一、肇慶市水文測驗歷史
二、肇慶市歷年洪水情況
三、歷史洪水痕跡調查測量
第三章 水旱災害
第一節 洪澇災害
第二節 干旱災害
第三節 臺風災害
第四章 防洪
第一節 堤圍修筑和養護
一、景福圍
二、江濱堤
三、盆塘圍
四、小湘圍
五、地區化肥廠石堤
六、睦崗河灘堤
七、棠下河灘堤
八、下黃崗河灘堤
九、烏榕圍
第二節 防汛工作
一、防汛組織
二、防汛器材
三、水情預報
四、設防規定
五、汛期車船管理
第三節 特大洪水抗洪搶險紀實
一、民國38年(1949年)抗洪搶險簡記
二、1968年抗洪紀實
第五章 排澇工程
第一節 排澇涵閘工程
一、水基竇
二、躍龍竇
三、羚山水閘
四、小湘圍排水閘
第二節 排水渠道工程
一、躍龍排水渠系
二、羚山排水渠系
三、其他排水渠道
第三節 機械排澇工程
第四節 電動排灌工程
一、躍龍電動排灌站
二、羚山電動排灌站
三、其他電動排水站
第五節 截洪工程
一、北嶺環山渠
二、小湘南截洪渠
三、小湘北截洪渠
四、鼎湖截洪渠
第六章 灌溉工程
第一節 蓄水工程
一、星湖
二、二桂水庫
三、下灣水庫
四、山塘
第二節 抗旱節制閘
一、二竇
二、芹田節制閘
三、二桂干渠節制閘
四、羚山抗旱閘
五、景藍干渠節制閘
第三節 提水工程
一、提水機具的發展
二、機械提水工程
三、電動提水工程
第四節 噴灌工程
第五節 大旱年抗旱紀實
一、民國32年(1943年)旱災追記
二、1955年抗旱紀實
三、1963年抗旱紀實
第七章 水力發電工程
第一節 地方電網
第二節 水力發電站
第八章 工程施工
第一節 施工組織
第二節 工程質量檢查
一、土方工程
二、砌石工程
三、混凝土工程
第三節 施工安全
第四節 工程使用土地及房屋拆遷處置
一、使用土地
二、房屋拆遷處置
第九章 工程管理
第一節 工程管理機構
一、堤圍管理機構
二、星湖水庫管理機構
三、電動排灌管理機構
四、水力發電管理機構
五、區級水利會
第二節 水利經費
一、明、清時期的水利經費
二、民國時期的水利經費
三、建國后的水利經費
第三節 工程管理的規章條例
一、建國前景福圍管理章程
二、建國后水利工程管理
第十章 機構與人物
第一節 水利行政機構
第二節 治水人物
一、歷史治水人物
二、當代治水人物
附錄
一、詩詞對聯民謠農諺
二、文存
(一)《中南區土地改革中水利工程留用土地辦法》
(二)論景福圍與廣州水患之關系
(三)乙卯年水災記
(四)宋城與防洪關系
大事記
修志始末
肇慶市端州區水利電力局文件
肇慶市端州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函 2100433B
肇慶,是一座包容性十分強的城市,其獨特的山水美景和豐富的人文環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扎根肇慶,為肇慶的經濟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自肇慶決定參加中央電視臺
《魅力中國城》第二季競演以來,
即引起了市民群眾廣泛關注。
圖源:肇慶發布
近日
幾位扎根肇慶多年的外來務工人員,
主動為肇慶“代言”
他們均對這座城市的包容性贊不絕口。
認為肇慶山好水好人更好,
是一座和諧美麗又充滿魅力的城市。
聽聽他們怎么說?
Ta
為肇慶代言
徐萬喜
來自山東聊城,目前是昌大昌集團總部企劃經理,來肇慶已有15年了。從一開始的公司保安,到從事辦公室工作,再到目前集團總部企劃經理,他一直在成長。徐萬喜說,讓他感受最深的是這座城市的包容性。
肇慶是一座充滿人情味的城市,不但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在這里生活的人民十分淳樸善良。我們一家人都愛上了這座城市,扎根在這里不愿意離開。
來肇慶15年,每年過年我和家人都是在這里過的,這里冬天的天氣也不算太冷,我和家人都很喜歡在這座城市工作、學習和生活。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座城市的包容性,2003年我剛來到肇慶時,就覺得這里的治安環境很好,而且本地人很熱心。那時,公司像我這樣的外來人員很少,但公司的本地員工都主動幫助我,讓我盡快融入這座城市。
2012年,我的女兒參加了當年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積分入學,很感謝政府對我們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關心,讓我們的子女也能免費入讀公辦學校。
孫女士
來自內蒙古,現為肇慶市某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孫女士很喜歡肇慶這座城市的包容性,喜歡本地人的熱情好客。
14年前,我大學畢業來到肇慶工作。那時初來乍到,外地人相對較少。不過,在本地同事和朋友的幫助下,僅用半年時間,我就能基本聽懂粵語了。那時候,我去菜市場買菜,很多檔主看我說普通話,他們都會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回答我,由此可見肇慶人的包容性。
近年來,肇慶的發展越來越好,城市地位得到提升,城市建設也日新月異,吸引了更多高層次人才到肇慶發展。我發現身邊多了很多說普通話的人,有些本地人也主動說起普通話,本地人和外地人和諧融洽相處。
普通話的普及,讓我覺得這個城市越來越包容,吸引著不同地區的人來這里工作和生活。因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適宜人居,民風淳樸,我在這個城市工作和生活了十多年,一直感到幸福感滿滿,心有所安。
柴銳
高要區人民醫院介入科護士長,20多年前從千里之外的河南來到肇慶。她認為肇慶這座城市的開放度和包容性越來越強了。
現在走上肇慶街頭,掛著外省車牌的小轎車隨處可見,操著南腔北調的外地人越來越多。就拿我居住的小區來說,現在也常常能聽到河南鄉音。我工作的單位也來了不少外地人,過年了,本地的同事會拿出他們家里做的裹蒸送給我們這些外地同事品嘗,我每次回鄉也會帶回一些家鄉特產與本地同事分享,大家相處十分和諧融洽。
這些年,我親眼目睹了肇慶加快發展后的華麗巨變,更加熱愛這座充滿魅力的美麗城市,覺得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已經和這座城市融為一體。
包容性
是一個城市人文和管理文明的重要尺度
肇慶,以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包容性
使外來人不僅獲得經濟物質條件的滿足感
還能迅速融入本地文化
融入本地生活圈子,安居立業
獲得深層次滿足感
在這里,
只要你有夢,踏實肯干,
你這顆金子總會發光。
你最喜歡肇慶的什么方面?
如果讓你為它“代言”
你會說些什么呢?
素材摘自網絡,不代表本號觀點。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