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世界最大規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橋 | 地理位置 | 上海市寶山區蕰川路6號智慧灣科創園內 |
---|---|---|---|
規????模 | 全長26.3米、寬度3.6米、拱腳間距14.4米 |
橋體運用了徐衛國教授團隊自主開發的混凝土3D打印系統技術。該系統由數字建筑設計、打印路徑生成、操作控制系統、打印機前端、混凝土材料等創新技術集成,具有工作穩定性好、打印效率快、成型精度高、可連續工作等特點。橋欄板采用了形似飄帶的造形與橋拱一起構筑出輕盈優雅的體態,橋面板采用腦紋珊瑚形態,珊瑚紋之間的空隙填充細石子,形成園林化的路面。
該步行橋橋體由橋拱結構、橋欄板、橋面板三部分組成,橋體結構由44塊0.9*0.9*1.6米的混凝土3D打印單元組成 ,橋欄板分為68塊單元進行打印,橋面板共64塊也通過打印制成。這些構件的打印材料均為聚乙烯纖維混凝土添加多種外加劑組成的復合材料,經過多次配比試驗及打印實驗,已具有可控的流變性滿足打印需求;該新型混凝土材料的抗壓強度達到65mpa,抗折強度達到15mpa。該橋預埋有實時監測系統,包括振弦式應力監控和高精度應變監控系統,可以即時收集橋梁受力及變形狀態數據,對于跟蹤研究新型混凝土材料性能以及打印構件的結構力學性能具有實際作用。
此橋有三方面的創新性:第一為機器臂前端打印頭,具有不堵頭、且打印出的材料在層疊過程中不塌落的特點;第二為打印路徑生成及操作系統,它將形體設計、打印路徑生成、材料泵送、前端運動、機器臂移動等各系統連接為一體協同工作;第三為獨有的打印材料配方,它具有合理的材性及穩定的流變性。
工程打印用了兩臺機器臂3D打印系統,耗時450小時打印完成全部混凝土構件;與同等規模的橋梁相比,它的造價只有普通橋梁造價的三分之二;該橋梁主體的打印及施工未用模板及鋼筋,大大節省了工程花費。在打印施工之前,進行了1:4縮尺實材橋梁破壞試驗,其強度可滿足站滿行人的荷載要求。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建設工程對于勞動力需求日趨緊張,3D打印作為智能建造的重要方式,將對中國工程建設的智能化發展及推動建筑工業的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
盡管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的科研機構及建造公司致力于3D混凝土打印建造的技術攻關,但還沒有真正將這一技術用于實際工程。上海3D打印步行橋的建成,標志著該技術從研發到實際工程應用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也標志著中國3D混凝土打印建造技術已跨入世界先進水平。
該3D打印混凝土步行橋全長26.3米、寬度3.6米,借取了中國古代趙州橋的結構方式,采用單拱結構承受荷載,拱腳間距14.4米。
不通汽車的橋
gaokeji
格式:pdf
大小:845KB
頁數: 1頁
評分: 4.4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現如今的建筑行業,用量最大并且最經濟的建筑材料要屬混凝土了.但是隨著工程建設發展的不斷加快,混凝土在生產應用方面的高污染、高浪費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并且嚴重阻礙了混凝土的發展.因此,為了滿足綠色生產發展的要求,基于混凝土的3D打印技術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混凝土3D打印機也應運而生.本文將以3D打印技術為出發點,從打印機的工作特點、結構、硬件、軟件等方面全面介紹一款自主研發的初級混凝土3D打印機.
2010年11月,金華燕尾洲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景觀步行橋便是規劃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
2011年12月,八詠橋(金華燕尾洲景觀步行橋)初步設計完成。
2013年01月,八詠橋(金華燕尾洲景觀步行橋)動工開始建造。
2013年06月,八詠橋(金華燕尾洲景觀步行橋)鋼結構主體完工。
2014年05月,歷經兩年的八詠橋(金華燕尾洲景觀步行橋)全線建成并正式開放。
金華燕尾洲景觀步行橋建筑特色
八詠橋(金華燕尾洲景觀步行橋)由南往北,從金龍灣公園橫跨武義江至燕尾洲,穿越燕尾洲,再橫跨義烏江至婺州公園,一氣呵成,南北跨度為764米。景觀步行橋將金龍灣公園、燕尾洲公園、婺州公園相連接,為市民游園大大增加了便利。
八詠橋(金華燕尾洲景觀步行橋)設計靈感來自于金華民俗文化中的板凳龍,體現了金華鄉土文化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如果從高空往下看,整條景觀步行橋是一條龍的形象。金龍灣公園的橋端是龍頭,婺州公園一端則是龍尾,燕尾洲公園上的景觀棧道則是活靈活現的龍爪。
此外,八詠橋(金華燕尾洲景觀步行橋)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橋面采用竹木地板的環保材料,這在金華非常少見。竹木材料由竹纖維壓制而成,不易腐爛、高溫耐壓,而且很有親和力,冬暖夏涼,可以讓人們席地而坐。
3D打印城堡
3D打印城堡
3D打印城堡
3D打印城堡
3D打印城堡
據外媒9月15日報道,日前,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名工程師安德烈·盧金科(Andrey Rudenko)及其團隊用3D打印機在自家的后院打印出一座中世紀城堡。據稱該城堡是迄今為止最大的3D打印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首個3D打印的混凝土城堡。
據報道,該城堡采用混凝土材料,占地面積為15平方米,盧金科及其團隊用了一年有余的時間專門研制了混凝土打印材料,盧金科稱這種材料可以建造比較堅固的住宅。
報道稱,首先盧金科和其團體對城堡進行了平面圖設計,然后將城堡分成些許部分進行打印。
然而事情并不是一帆風順,盧金科遇到了很多問題,首先面對的就是打印原材料。經過為期一年的時間,盧金科和團隊研究出混凝土的材料,后又碰到打印機的設計問題,他們經過反復努力,最終設計出一個獨特的驅動器,當中50cm高的部分就花了8個小時打印。
雖然城堡大小只能容人站在里邊,但這無疑是3D打印技術的一個分水嶺。盧金科認為自己的作品仍有不足之處,但已經預見了利用3D打印技術房屋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