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
《鐵道科學技術名詞》第一版。
招標人在收到評標報告之日起三日內公布評標結果。比較大的項目可能時間會稍長一些。一般標書中有說明。
1.投標截止時間前五個工作日或之前的時間; ?2.公布內容: (1)招標控制價總價 (2)分部分項合計價; (3)措施項目合計價; (4)規費計取基數(按專業)。 ?這是2012標準招標文件的規定。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 2頁
評分: 4.7
經濟數據名稱公布時間公布大致日期公布部門排位 國內生產總值( GDP)21 點 30分一季度的月底商務部 1 失業率 21點 30分每月第 1 個周五勞工部 2 黃金投資 , 零售銷售 21點 30 分月中, 13、14、15日等商務部 消費者信心指數 23點 00分月底咨詢商會 商業和批發、零售庫存 21.30/23 點月中商務部 采購和非采購經理人指數 23 點 00 分月初, 1、2、 3日等 NAPM6 工業生產 21.15/22.15 分每月 15日美聯儲 工業訂單和耐用品訂單 23 點 /21.30 分月底或月初商務部 8 領先指標 23點 00 分月中或靠近月底咨詢商會 貿易數據 21點 30 分月中或靠近月底商務部 10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21 點 30 分每月 20-25 日勞工部 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21 點 30 分每月第 2周五勞工部 預算報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近日,澳大利亞相關部門發布文件,提醒制造商和進口商關注額定制冷能力不超過65kW的空調器最低能效標準,同時公布了新能效等級計算方法以及標識的陸續實施時間。根據新規定,從2010年4月起,澳大利亞對大部分空調冷卻裝置制定更加嚴格的最低能效標準,首次對產品的加熱裝置設定最低能效標準,引入降低待機能耗和曲軸箱加熱器
在激振器大梁和橫梁與側板的連接部位,為消除過度的應力集中,采用特別加強結構對側板進行加強。連接采用虎克鉚釘鉚固。位于篩板以下的側板無突出結構,不會產生液體積聚,不會因此導致腐蝕。 側板內側下部防護層非常連續、光滑,極大地減少因沖刷造成結構腐蝕的可能性。側板和橫梁間無隙、無突出。
振動篩是冶煉設備中的關鍵設備之一, 該設備由于是在高作業率、高溫、高粉塵的惡劣條件下運轉的關鍵設備,在所有的燒結設備中篩子維修的工作量占比例較大,其故障以側板振裂、斷裂、篩框扭曲變形較為突出,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動力學分析,從而為設計提供參考。
對振動篩的動力學改進的主要目的是使結構的固有頻率遠離其工作頻率,防止共振, 減少噪聲。側板的幾何參數、物理參數可采用三維實體CAD軟件Pro /E 計算得 到。根據已有的二維零件和總成圖紙,在Pro /E 中建立振動篩側板的三維模型,輸入材料特性參數后,即可獲得側板的零部件質量、質心位置、轉動慣量等原始模型數據。通過正確的ANSYS和Pro /E接口的配置方法,實現了數據的無縫連接。
完成了振動篩側板的模態分析之后,來討論振動篩篩框的動力學改進的問題。篩框是由板和梁鉚接而成的具有對稱結構的彈性體,盡管篩框的結構具有對稱性,但仍必須按整體進行分析,因為在動態分析中求得的各階振型并非完全以結構對稱面而對稱,如按對稱結構取其一半進行分析就會丟掉偶數階振型,使計算結果失真。
由于振動篩在工作時其故障以側板振裂、斷裂、篩框扭曲變形較為突出, 所以以上主要針對振動篩側板及篩框的動態特性進行了研究,求出固有頻率和固有振型,找出側板及篩框結構上不合理的地方并進行了動力學改進,使其固有頻率遠離工作頻率10% 以上,有效地提高了振動篩性能。計算分析對研制同類型系列化環保、節能自同步香蕉形振動篩提供了計算分析依據,并可推廣應用 到其它大型篩的模態選型、參數化設計。
為了考察側板構型對高超側壓進氣道起動性能的影響,對相同收縮比下側板分別為前掠和后掠構型的進氣道開展了 Ma = 4 來流下的風洞實驗及相應的數值模擬研究。實驗結果表明,側板后掠進氣道的起動性能優于側板前掠構型,實驗中側板后掠進氣道能夠在 2°攻角時實現起動,而側板前掠進氣道僅能在 - 2°攻角時起動。對流場進行的數值模擬結果表明,側板后掠進氣道不但比側板前掠進氣道具有更高的內收縮段入口馬赫數,而且交匯后的側板激波與底板邊界層干擾的強度較弱,使得邊界層不易分離,兩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側板后掠進氣道的起動性能顯著優于側板前掠構型。
1 進氣道構型:
設計了側板分別為前掠和后掠構型的兩個高超側壓進氣道模型,側板的前掠角為 55°,后掠角為 30°。除了側板構型存在差異外,兩模型的其余的結構參數均保持一致。進氣道底板采用三級楔角壓縮,總壓縮角為 14°,進氣道的總收縮比為 6.0,內收縮比( 唇口橫截面與出口橫截面面積之比) 為 1.45,側向收縮比為 1.67,入口迎風面的高度 H = 99mm。
2 實驗方法:
實驗研究在國防科技大學 STS 重點實驗室(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Scramjet Laboratory) 的Φ440mm 高焓自由射流試驗系統中進行,實驗中主要考察模型進氣道在低馬赫數來流下的起動情況。實驗中對進氣道底板壁面中心線上的沿程靜壓分布進行測量,除此之外,還在進氣道模型出口的后方連接一段駐室和喉道,并測量駐室和喉道內相應位置的壁面靜壓,以考察進氣道的流量捕獲性能。實驗中所有壓力的測量均采用 9116 型壓力掃描閥進行。
3 數值模擬方法:
數值模擬所采用的控制方程為理想氣體可壓 N-S 方程,采用有限體積法離散,使用三維定常隱式求解器求解,流動方程的無粘項采用二階 Roe 格式離散,粘性項采用二階中心差分格式離散,氣體比熱比為 1.38,氣體分子粘性采用 Sutherland 公式計算,湍流模型為 k-ω SST 模型。
由于數值模擬難以準確地獲取進氣道的起動性能,采用風洞實驗的方法來考察進氣道的起動性能,實驗中通過測量進氣道底板壁面中心線上的沿程靜壓分布來判斷進氣道的起動情況。進氣道起動與否與其內收縮段入口處的馬赫數大小有關,對具有前體壓縮的高超側壓進氣道來說,通過改變進氣道本身的攻角可以相應地改變進氣道內收縮段入口馬赫數的大小。由于風洞噴管出口的馬赫數恒定,所以采用改變進氣道攻角的方式來對比側板前掠與后掠構型進氣道的起動性能。
1 側板后掠進氣道起動性能:
對側板后掠進氣道分別進行了 Ma = 4.0 來流條件下攻角為 0°和 2°的風洞實驗, 2°攻角實驗中駐室和喉道的壓力顯著高于 0°攻角實驗,由于喉道面積相等,所以流量與氣流的總壓成正比,而氣流總壓越高則駐室壓力越高,說明攻角增加的情況下,進氣道的捕獲流量獲得了大幅提升。
2 側板前掠進氣道起動性能:
對側板前掠進氣道進行了 Ma = 4.0 來流條件下攻角分別為 0°,- 1°和 - 2°的三次風洞實驗,對比側板后掠和前掠構型進氣道的實驗結果可以發現,側板后掠進氣道的起動性能優于側板前掠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