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表層地熱能利用 | 外文名 | use of earth energy |
---|
表層地熱能利用在正常地溫梯度區,用一個淺鉆孔(深30米到幾百米不等)和一臺地熱熱泵相連,組成環流系統,汲取地下高出熱泵環境溫度的表層地熱能熱量供居民住宅采暖和生活用熱水。由于熱泵可逆向作功,環流系統夏季可用作住宅空調。
這種供一家一戶使用的地熱熱泵裝置已經投入商業性生產,裝置壽命可達50年。
地熱能的利用可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而對于不同溫度的地熱流體可能利用的范圍如下: 1、200~400℃直接發電及綜合利用; 2、150~200℃雙循環發電,制冷,工業干燥,工業熱加工; ...
優點:一是熱能利用效率高達50%~70%,比傳統地熱發電5%~20的熱能利用效率高出很多;二是開發時間短得多,且投資也遠比地熱發電少;三是地熱直接利用,既可利用高溫地熱資源也可利用中低溫地熱資源,因之...
地熱采暖俗稱“地熱”,是熱量由地面向上散發的采暖形式。由于地熱采暖節省空間,且經濟實惠,近幾年備受人們青睞。在家庭裝修中,采用地熱取暖方式的業主逐年上升。不過,盡管地熱采暖集萬般優點于一身,但對于這種...
地熱能的利用可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而對于不同溫度的地熱流體可能利用的范圍如下:
1、200~400℃直接發電及綜合利用;
2、150~200℃雙循環發電,制冷,工業干燥,工業熱加工;
3、100~150℃雙循環發電,供暖,制冷,工業干燥,脫水加工,回收鹽類,罐頭食品;
4、50~100℃供暖,溫室,家庭用熱水,工業干燥;
5、20~50℃沐浴,水產養殖,飼養牲畜,土壤加溫,脫水加工。
現在許多國家為了提高地熱利用率,而采用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辦法,如熱電聯產聯供,熱電冷三聯產,先供暖后養殖等。2100433B
地熱能的利用可分為地熱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大類,而對于不同溫度的地熱流體可能利用的范圍如下 :
200~400℃直接發電及綜合利用;
150~200℃雙循環發電,制冷,工業干燥,工業熱加工;
100~150℃雙循環發電,供暖,制冷,工業干燥,脫水加工,回收鹽類,罐頭食品;
50~100℃供暖,溫室,家庭用熱水,工業干燥;
20~50℃沐浴,水產養殖,飼養牲畜,土壤加溫,脫水加工。
許多國家為了提高地熱利用率,而采用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辦法,如熱電聯產聯供,熱電冷三聯產,先供暖后養殖等。
地熱熱泵系統,又稱為地源熱泵(Ground Source heat pump),是以地源能(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低溫地熱水和尾水)作為熱泵夏季制冷的冷卻源、冬季采暖供熱的低溫熱源,同時是實現采暖、制冷和生活用熱水的一種系統。地源熱泵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夏季運行時,熱泵機組的蒸發器吸收建筑物內的熱量,到達制冷空調,同時冷凝器通過與地下水的熱交換,將熱量排到地下;冬季運行時,熱泵機組的蒸發器吸收地下水的熱量作為熱源,通過熱泵循環,由冷凝器提供熱水向建筑室內供暖。
它用來替代傳統的用制冷機和鍋爐進行空調、采暖和供熱的模式,是改善城市大氣環境和節約能源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國內地源能利用的一個新發展方向。
地熱發電是利用地下熱水和蒸汽為動力源的一種新型發電技術。其基本原理與火力發電類似,也是根據能量轉換原理,首先把地熱能轉換為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地熱發電實際上就是把地下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然后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能量轉變過程或稱為地熱發電。
開發潛力較大的地熱田一般出現在偏遠的山區,它的可輸送性比較低。輸送高溫熱水的極限距離約100千米,天然蒸氣的輸送距離大約只有1千米,故一般是使地熱能就地轉變成電能。其次是直接向生產工藝流程供熱,如蒸煮紙漿、蒸發海水制鹽、海水淡化、各類原材料和產品烘干食品和食糖精制、石油精煉、生產重水、制冷和空調等。第三是向生活設施供熱,如地熱采暖以及地熱溫室栽培等。第四是農業用熱,如土壤加溫以及利用某些熱水的肥效等。第五是提取某些地熱流體或熱鹵水中的礦物原料。最后是醫療保健,這是人類最古老也是一直沿用到現在的醫療方法。地熱浴對治療風濕病和皮膚病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