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床尾座自動進給鉆鏜軸孔,在軸類零件中,有大量的軸中間有孔需加工。軸孔最常見的加工方法為:在車床尾座上裝夾鉆頭。
手搖鉆孔,然后在刀架上裝鏜刀,進行車鏜加工。這種方法對較淺的油孔加工非常方便,加工精度也能保證。但對那些較深的軸孔,加工起來就很困難了。一方面,手搖尾座鉆孔時,尾座套筒行程很短,當手搖進給達到套筒行程極限時,必須再搖回,將整個尾座前推,然后再手搖加工。如此反復進行,勞動強度極大,效率很低。另一方面,當鉆完后需精加工時,由于受到刀架尺寸的限制,鏜刀刀桿很細,若孔較深,則鏜刀的剛度很差,加工精度就很差,甚至根本無法加工。
在車床上加工深孔,通常對刀桿剛度不足問題的解決方法是,特制一刀桿,裝入尾座孔內,手搖尾座進行鏜削,其加工過程與鉆孔一樣,需反復進行。這樣,勞動強度仍然很大,更重要的是,由于需要反復間歇性進給,且手搖進給速度也不可能很均勻,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較差,達不到較高的質量要求。 因此,對一般的小型工廠而言,加工軸類深孔的最佳解決辦法是將車床稍加改裝,使尾座能夠自動進給。
要使車床尾座能夠自動進給,可以設計多種改進方案,其中最簡單的一種辦法是將尾座與大拖板之間加裝接板進行剛性聯接,這樣,當大拖板進行縱向進給時,尾座隨之前進,實現了尾座的機動進給。
利用該方法應注意下面的問題:平時,當尾座鎖緊手柄處于放松位置時,尾座下面的鎖緊壓塊與車床導軌之間有間隙。而當手柄處于鎖緊位置時,壓塊被壓緊在導軌上,摩擦力很大。所以,必須調節壓塊上的調節螺母,使尾座鎖緊手柄在鎖緊位時,壓塊與導軌之間既無間隙,又無鎖緊力。
利用這種方法,能夠實現車床機動進給加工深孔,既提高了加工質量和生產率,同時又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機床本身幾乎未做任何改動,不需改進成本,不破壞車床原來的任何零部件。若要機床恢復原來的車削功能,只需拆下接板,再調節尾座下面壓塊的調節螺母回到原來位置即可,非常方便。
如果你說的是6140,主軸孔直徑是38,主軸錐孔是5號莫氏,尾架是4號莫氏。
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方法及主要技術措施(一)、測定樁位按照《樁基礎平面布置圖》將樁位精確定位到實地,定測方法使用軸線交匯,放線誤差控制在10mm以內。鉆孔前,沿軸線預埋十字定位龍門樁,將樁位沿軸線方向引...
格式:pdf
大?。?span id="i9ftqe6" class="single-tag-height">386KB
頁數: 2頁
評分: 4.5
沈陽第一機床廠CA6140型臥式車床尾座進給自動化改造,改造參數:減速機輸出轉速2.4~12r/min,輸出轉矩139N·m,電機功率0.18kW。改造后,對批量零件進行加工時使用自動進給功能,對非批量零件進行加工時使用手動進給(搖動手輪實現)。將尾座進給改為電機加減速機驅動,電機驅動減速機將動力通過離合器傳遞給頂尖進給絲杠實現進給。不需要自動進給時,斷開離合器,操作人員可通過手輪轉動絲杠實現頂尖進給。(1)機械部分(圖1)。摘除原尾座端蓋,更換絲杠軸及加
格式:pdf
大小:386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對于實心軸類零件,如果利用車床尾座對工件進行鉆孔時,存在過載、誤操作等原因會使鉆頭折斷,從而造成工件和機床損傷、損壞等問題。本文所介紹的車床尾座防鉆頭折斷鉆孔裝置,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可以避免機床和工件受到損害。1.結構分析裝置的結構如附圖所示。以我廠C61125A系列機床為例,錐柄2尾部帶與車床尾座主軸頂尖相同錐度,錐柄2對錐柄大端80 mm跳動要求0.02 mm,
作者: 陳雪芳 尚連峰 崔宏楓
單位: 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設計院
來源:《金屬加工(冷加工)》雜志
現狀分析
目前,已知的重型臥式車床尾座頂緊力靠壓力表目測,測量的頂緊力大小由機床操作者根據工件的質量計算得出,而且不同質量的工件在加工過程需要的頂緊力的大小變化是不同的,需要操作工人隨時觀察壓力表的頂緊力示值變化,這樣不僅麻煩,而且一旦頂緊力觀察不及時,出現示值偏差會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特別是重型、超重型臥車尾座頂緊力的準確觀測對機床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智能測量裝置的設計原理
(1)尾座結構(見附圖)設計說明:套筒裝在尾座體內上部,心軸結構裝在套筒內前部,套筒測力油缸和套筒移動機構裝在套筒后部,套筒夾緊、放松機構裝在套筒上部,心軸結構裝在套筒內前部,套筒液壓測力裝置裝在套筒后上部,套筒移動機構裝在套筒后部,套筒夾緊、放松機構裝在套筒上部,尾座夾緊、放松機構裝在尾座體內下部兩側,尾座移動機構裝在尾座體內下部,適于重型、超重型臥式車床使用。
尾座結構圖
1.頂尖 2.尾座箱體 3.前軸承 4.套筒剎緊棒
5.套筒 6.心軸 7.推力軸承 8.后軸承 9.螺母
10.絲杠 11.熱變形補償碟形彈簧組 12.軸承
13.測力油缸 14、16.蝸輪 15、17.蝸桿 18.轉矩限制器
19.套筒移動電動機 20.電接點壓力表 21.計算機智能檢測存儲器
套筒內的心軸結構選用高精度的進口軸承支承,動、靜剛度好,套筒內設有工件熱變形補償裝置,保證加工過程中工件熱變形后心軸不起變化,可以有效地抵抗加工過程中的切削力和振動,套筒頂緊測力油缸、電接點壓力表、智能存儲器和套筒移動機構實現重型臥式車床尾座頂緊力的智能檢測。
(2)工作原理說明。智能檢測機構的特征在于:心軸裝在套筒內,頂尖裝在心軸內,套筒裝有前軸承和后軸承,頂尖頂緊工件,頂緊力通過心軸壓緊在套筒后部傳到螺母、絲杠,由絲杠轉動帶動螺母軸向移動,套筒驅動電動機通過轉矩限制器帶動蝸桿17驅動蝸輪16旋轉,再由蝸桿15帶動蝸輪14旋轉。產生的工件軸向頂緊力作用在測力油缸上,使測力油缸內壓力發生變化,變化的壓力經電接點壓力表儲存到計算機智能檢測存儲器芯片中。通過計算機智能檢測存儲器可以預先設定各種規格質量的工件所需要的頂緊力值,包括頂緊力最大、最小極限值的預先設定編入程序,以便一旦頂緊力出現異常,釋放一個報警信號,系統及時自動發出信號切斷套筒驅動電動機,從而實現臥式車床尾座頂緊力智能控制。
結語
此類尾座結構系統采用油缸測量頂緊力,通過與油缸連接的電接點壓力表顯示頂緊力數值,再與智能存儲器相連,實現了重型臥式車床尾座頂緊力智能讀取和測量的功能。
這種重型臥式車床尾座頂緊力的智能檢測,對機床加工工件精度和安全的提高有了可靠保證,實現了臥式車床尾座頂緊力智能控制,結構簡單、安全可靠,特別是重型、超重型臥車尾座頂緊力的智能檢測,對機床安全運行更加重要。
用特制的深孔鉆頭鉆削深孔時,刀具工作進給一段后快速退出,工件進行排屑,然后快速趨近加工部位再繼續工作進給,如此多次往復,直至加工出所要求孔深的進給,稱為分級進給 。
床身導軌采用適宜深孔加工機床的雙矩形導軌,承載能力大,導向精度好;導軌經過了淬火處理,耐磨性較高。適用于機床制造、機車、船舶、煤機、液壓、動力機械、風動機械等行業的鏜削、滾壓加工,使工件粗糙度達0.4-0.8μm。本系列深孔鏜床根據工件情況,可選擇下列幾種工作形式:1、工件旋轉、刀具旋轉和往復進給運動;2、工件旋轉、刀具不旋轉只作往復進給運動;3、工件不旋轉、刀具旋轉和往復進給運動。深孔鉆鏜床加工工藝要求
為了滿足深孔加工的工藝要求,深孔鉆鏜床應具備下列條件:
1)保證鉆桿支架(其上有鉆桿支承套)、刀具導向套與床頭箱主軸和鉆桿箱主軸的同軸度。
2)無級調節進給運動速度。
3)足夠壓力、流量和潔凈的切削液系統。
4)具有安全控制指示裝置,如主軸載荷(轉矩)表、進給速度表、切削液壓力表、切削液流量控制表、過濾控制器及切削液溫度監測等。
5)刀具導向系統。深孔鉆頭在鉆入工件前靠刀具導向保證刀頭準確位置,導向套緊靠在工件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