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系統的構成:如圖所示
開環測量系統與閉環測量系統:
如圖所示:
1、定類測量
定類測量也被稱為類別測量或定名測量,它是測量層次中最低的一種。
2、定序測量
定序測量也稱為等級測量或順序測量。定序測量的取值可以的按照某種邏輯順序將研究對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確定其等級及次序。
3、定距測量
定距測量也稱為間距測量或區間測量。它不僅能夠將社會現象或是事物區分為為不同的類別、不同的級別,而且可以確定它們相互之間的間隔距離和數量差別。
4、定比測量
定比測量也稱為等比測量或比例測量。定比測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種尺度的全部性質之外,還具有一個絕對的0點(有實際意義的0點)。
四種測量尺度的數學特性總結
定類測量 |
定序測量 |
定距測量 |
定比測量 |
|
類別區分(=、=) |
有 |
有 |
有 |
有 |
次序區分(〉,〈) |
有 |
有 |
有 |
|
距離區分( ,-) |
有 |
有 |
||
比例區分(×,÷) |
有 |
1.測量的客體即測量對象:
主要指幾何量,包括長度、面積、形狀、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誤差等。由于幾何量的特點是種類繁多,形狀又各式各樣,因此對于他們的特性,被測參數的定義,以及標準等都必須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進行測量。
2.計量單位:
我國國務院于1977年5月27日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管理條例(試行)》第三條規定中重申:“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是米制(即公制),逐步采用國際單位制。”1984年2月27日正式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確定米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制度。在長度計量中單位為米(m),其他常用單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在角度測量中以度、分、秒為單位。
3.測量方法:
指在進行測量時所用的按類敘述的一組操作邏輯次序。對幾何量的測量而言,則是根據被測參數的特點,如公差值、大小、輕重、材質、數量等,并分析研究該參數與其他參數的關系,最后確定對該參數如何進行測量的操作方法。
4.測量的準確度:
指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任何測量過程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測量誤差,誤差大說明測量結果離真值遠,準確度低。因此,準確度和誤差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由于存在測量誤差,任何測量結果都是以一近似值來表示。
地形測圖軟件有CASS,還有GPS測量相關的,如果需要可言加QQ聊
常壓、低壓儲罐是石油化工廠中必不可少的設備而常壓、低壓儲罐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由于儲罐內液面的改變、或者外界溫度的變化等原因導致儲罐內氣體膨脹或收縮,使儲罐內氣相的壓力也隨之波動,氣體壓力的波動極易使儲...
理解,當通訊頻道的顯示溫度測量系統方式是不相同的4個頻道。
測量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在機械工程里面,測量指將被測量與具有計量單位的標準量在數值上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二者比值的實驗認識過程。
測量其實是一個比較的過程,即被測量物理量與標準量的一個比較。
測量誤差是測得值減去被測量的真值。
1.誤差的表示方法
(1)絕對誤差
絕對誤差可用下式定義:
Δ=x-L
式中: Δ——絕對誤差;
x——測量值;
L——真值。
采用絕對誤差表示測量誤差, 不能很好說明測量質量的好壞。 例如, 在溫度測量時, 絕對誤差Δ=1 ℃, 對體溫測量來說是不允許的, 而對測量鋼水溫度來說卻是一個極好的測量結果。
(2)相對誤差
相對誤差可用下式定義: 如圖所示
式中: δ——相對誤差, 一般用百分數給出;
Δ——絕對誤差;
L——真值。
標稱相對誤差:如圖所示
誤差的表示方法(3)
(3)引用誤差
引用誤差可用下式定義:如圖所示
引用誤差是儀表中通用的一種誤差表示方法。
(4)基本誤差
儀表在規定的標準條件下所具有的誤差。
(5)附加誤差
儀表的使用條件偏離額定條件下出現的誤差。
2.測量誤差的性質
(1)隨機誤差
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時, 絕對值和符號不可預知地隨機變化, 但就誤差的總體而言, 具有一定的統計 規律性的誤差稱為隨機誤差。引起的原因是測量過程中測量人員和測量設備的隨機因素造成的,在測量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過提高測量實施人員的測量技術技能,改善測量方法或提高測量儀器儀表系統的精度來減少隨機誤差。
(2)系統誤差
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時, 如果誤差按照一定的規律出現, 則把這種誤差稱為系統誤差。例如, 標準 量值的不準確及儀表刻度的不準確而引起的誤差。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測量實施方案或測量儀器儀表系統的 不完善造成的,可以通過改進完善測量方案或改進測量儀器儀表系統來減少系統誤差。
(3)粗大誤差
明顯偏離測量結果的誤差。引起的原因主要是測量環境突然改
變或測量實施過程中的錯誤等不穩定、不可預測的原因造成的,
一般在測量結果分析過程中予以剔除或忽略。
測量誤差的性質(2)如圖所示
在幾何量測量中,按用途和特點可將它分為以下幾種
實物量具它是指在使用時以固定形態復現或提供給定量的一個或多個已知值的量具。如量塊、直角尺、各種曲線樣板及標準量規等。
極限量規它是指一種沒有刻度的專用檢驗工具,用這種工具不能得出被檢驗工件的具體尺寸,但能確定被檢驗工件是否合格,如光滑極限量規、螺紋極限量規等。
顯示測量儀器它是指顯示值的測量儀器。其顯示可以是模擬的(連續或非連續)或數字的,可以是多個量值同時顯示,也可提供記錄。如模擬電壓表、數字頻率計、千分尺等。
測量系統它是指組裝起來進行特定測量的全套測量儀器和其它設備,測量系統可以包含實物量具。固定安裝著的測量系統稱為測量裝備。
幾何量測量儀器根據構造上的特點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游標式測量儀器如游標卡尺。游標高度尺及游標量角器等。
微動螺旋副式測量儀器如外徑千分尺、內徑千分尺及公法線千分尺等。
機械式測量儀器如百分表、千分表、杠桿比較儀、扭簧比較儀及三坐標測量機等。
光學機械式測量儀器如光學計、測長儀、投影儀、接觸干涉儀、干涉顯微鏡、光切顯微鏡、工具顯微鏡及測長機等。
氣動式測量儀器如流量計式、氣壓計式等。
電學式測量儀器如電接觸式、電感式、電容式、磁柵式、電渦流式及感應同步器等。
光電式測量儀器如激光干涉儀、激光準直儀、激光絲桿動態測量、光柵式測量儀以及影像測量儀等。
直接測量:無需對被測量與其他實測量進行一定函數關系的輔助計算而直接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
間接測量:通過直接測量與被測參數有已知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該被測參數量值的測量。
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直接接觸,并有機械作用的測力存在(如接觸式三坐標等)。
非接觸測量:儀器的測量頭與工件的被測表面之間沒有機械的測力存在(如光學投影儀、氣動量儀測量和影像測量儀等)。
組合測量:如果被測量有多個,雖然被測量(未知量)與某種中間量存在一定函數關系,但由于函數式有多個未知量,對中間量的一次測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測量的值。這時可以通過改變測量條件來獲得某些可測量的不同組合,然后測出這些組合的數值,解聯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測量。
比較測量:比較法是指被測量與已知的同類度量器在比較器上進行比較,從而求得被測量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用于高準確度的測量。
零位法:被測量與已知量進行比較,使兩者之間的差值為零,這種方法稱為零位法。例如電橋、天平、桿秤 、檢流計
偏位法 :被測量直接作用于測量機構使指針等偏轉或位移以指示被測量大小。
替代法 :替代發是將被測量與已知量先后接入同一測量儀器,在不改變儀器的工作狀態下,使兩次測量儀器的示值相同,則認為被測量等于已知量。例如曹沖稱象。
累積法:被測量的物體的量值太小,不能夠用測量儀器直接測量單一的物體,則測量相同規格的物體集合再求其平均值的方法,如測量一張紙張的厚度,一根頭發絲的直徑,一顆訂書針的質量等
1.根據測量條件分為
(1)等精度測量:用相同儀表與測量方法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
(2)不等精度測量:用不同精度的儀表或不同的測量方法, 或在環境條件相差很大時對同一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
2.根據被測量變化的快慢分為
(1)靜態測量
(2)動態測量
1.直接測量法:不必測量與被測量有函數關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2.間接測量法:通過測量與被測量有函數關系的其他量來得到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3.定義測量法:根據量的定義來確定該量的測量方法。
4.靜態測量方法:確定可以認為不隨時間變化的量值的測量方法。
5.動態測量方法:確定隨時間變化量值的瞬間量值的測定方法。
6.直接比較測量法:將被測量直接與已知其值的同種量相比較的測量方法。
7.微差測量法:將被測量與只有微小差別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較,通過測量這兩個量值間的差值來確定被測量值的測量方法。
(1)正態分布
隨機誤差具有以下特征:
① 絕對值相等的正誤差與負誤差出現的次數大致相等——對稱性;
② 在一定測量條件下的有限測量值中,其隨機誤差的絕對值不會超過一定的界限——有界性;
③ 絕對值小的誤差出現的次數比絕對值大的誤差出現的次數多——單峰性;
④對同一量值進行多次測量,其誤差的算術平均值隨著測量次數n的增加趨向于零——抵償性。(凡是具有抵償性的誤差原則上可以按隨機誤差來處理);
這種誤差的特征符合正態分布
(2)隨機誤差的數字特征:如圖所示:
(3)用測量的均值代替真值;
(4)有限次測量中,算術平均值不可能等于真值;
(5)正態分布隨機誤差的概率計算
當k=±1時, Pa=0.6827, 即測量結果中隨機誤差出現在-σ~ σ范圍內的概率為68.27%, 而|v|>σ的概率為31.73%。出現在-3σ~ 3σ范圍內的概率是99.73%, 因此可以認為絕對值大于3σ的誤差是不可能出現的, 通常把這個誤差稱為極限誤差。
|
|
例題:見圖所示:
(6)不等精度直接測量的權與誤差
1.在不等精度測量時, 對同一被測量進行m組測量, 得到m組測量列(進行多次測量的一組數據稱為一測量列)的測量結果及其誤差, 它們不能同等看待。精度高的測量列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將這種可靠性的大小稱為“權”。
2.“權”可理解為各組測量結果相對的可信賴程度。 測量次數多, 測量方法完善, 測量儀表精度高, 測量的環境條件好, 測量人員的水平高, 則測量結果可靠, 其權也大。權是相比較而存在的。 權用符號p表示, 有兩種計算方法: "para" label-module="para">
① 用各組測量列的測量次數n的比值表示, 并取測量次數較小的測量列的權為1,則有
p1∶p2∶…∶pm=n1∶n2∶…∶nm
② 用各組測量列的誤差平方的倒數的比值表示, 并取誤差較大的測量列的權為1, 則有
p1∶p2∶…∶pm=(1/σ1)^2:(1/σ2)^2:(1/σ3)^2:……(1/σm)^2
|
|
(1)系統誤差產生的原因
①傳感器、儀表不準確(刻度不準、放大關系不準確)
②測量方法不完善(如儀表內阻未考慮)
③安裝不當
④環境不合
⑤操作不當;
(2)系統誤差的判別
①實驗對比法,例如一臺測量儀表本身存在固定的系統誤差,即使進行多次測量也不能發現,只有用更高一級精度的測量儀表測量時,才能發現這臺測量儀表的系統誤差;
②殘余誤差觀察法(繪出先后次序排列的殘差);
③準則檢驗法
馬利科夫判據是將殘余誤差前后各半分兩組, 若“Σvi前”與“Σvi后”之差明顯不為零, 則可能含有線性系統誤差。
阿貝檢驗法則檢查殘余誤差是否偏離正態分布, 若偏離, 則可能存在變化的系統誤差。將測量值的殘余誤差按測量順序排列,且設A=v12 v22 … vn2, B=(v1-v2)2 (v2-v3)2"para" label-module="para">
若|B/2A-1|>1/n^1/2,則可能含有變化的系統誤差。
(3)系統誤差的消除
在測量結果中進行修正 已知系統誤差, 變值系統誤差, 未知系統誤差
消除系統誤差的根源 根源
在測量系統中采用補償措施
實時反饋修正
剔除壞值的幾條原則:
(1)3σ準則(萊以達準則):如果一組測量數據中某個測量值的殘余誤差的絕對值|vi|>3σ時, 則該測量值為可疑值(壞值), 應剔除。
(2)肖維勒準則:假設多次重復測量所得n個測量值中, 某個測量值的殘余誤差|vi|>Zcσ,則剔除此數據。實用中Zc<3,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3σ準則的不足。
(3)格拉布斯準則:某個測量值的殘余誤差的絕對值|vi|>Gσ, 則判斷此值中含有粗大誤差, 應予剔除。 G值與重復測量次數n和置信概率Pa有關。
解題步驟:如圖所示:
(1)誤差的合成:如圖所示:
絕對誤差的合成(例題):
用手動平衡電橋測量電阻RX。已知R1=100Ω, R2=1000Ω, RN=100Ω,各橋臂電阻的恒值系統誤差分別為ΔR1=0.1Ω, ΔR2=0.5Ω, ΔRN=0.1Ω。求消除恒值系統誤差后的RX.
(2)最小二乘法的應用:
推導過程,如圖冊所示:
最小二乘法應用例子:如圖冊所示:
5.用經驗公式擬合實驗數據——回歸分析
用經驗公式擬合實驗數據,工程上把這種方法稱為回歸分析。回歸分析就是應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得出反映變量間相互關系的經驗公式,也稱回歸方程。
測量單位Unit of measurement
把測量中的標準量定義為“單位”。單位是一個選定的標準量,獨立定義的單位稱“基本單位” (Base unit );由物理關系導出的單位稱“導出單位” (Derived unit )。
國際單位制(SI)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1980年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采納和推薦的一種一貫單位制。注:SI是國際單位制的國際通用符號。
2013年,國際單位制下7個基本單位:
長度:米 m
質量:千克(公斤) kg
時間:秒 s
電流 安[培] A
熱力學溫度:開[爾文] k
物質的量:摩[爾] mol
發光強度:坎[德拉]cd
正確讀出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最小分度值)、測量范圍(量程);
把刻度尺的刻度盡可能與被測物體接近,不能歪斜;
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被測物體與刻度尺;
讀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數字;
記錄的測量數據,包括準確值、估計值以及單位(沒有單位的數值是毫無意義的)
對于精密測量,要注意:
要考慮測量溫度及濕度對測量結果的影響,量具和被測工件應盡可能放在同一環境溫度中,1m以下不少于1.5h,1~3m的為3h,超過3m時應在4h以上。
要減小視力引起的誤差。一般常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辦法減小誤差。
測量周圍環境要求:無震動、無磁場、無粉塵等。
格式:pdf
大小:287KB
頁數: 1頁
評分: 4.4
作為對井下工程參數進行監控的主要途徑,施工人員可以通過參數測量系統對井下的壓力、溫度等參數進行實時的掌控,并且在此基礎上對施工狀況進行分析,本文以井下工程參數測量的現狀為出發點,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對井下工程的參數測量系統設計進行了詳細、科學的研究,供有關人員參考.
噪聲測量包括兩個內容:對噪聲統計特性的測量和利用噪聲作為測試信號的測量。
噪聲統計特性的測量屬于幅度域測量,包括數學期望(平均值),方差(均方值),功率譜密度、概率密度分布以及自相關和互相關函數的測量。通信線路噪聲的測量,就是在規定帶寬內,噪聲均方值(功率)或均方根值(有效值)的測量。隨機信號電壓的測量與確知信號電壓的測量不同:①必須注意電壓表的檢波特性,有效值電壓表是測量噪聲電壓比較理想的儀表,這種電壓表的讀數與被測電壓的均方根值成正比,與被測電壓的波形無關,故若該電壓表以正弦有效值刻度,則可方便地直接讀出噪聲電壓的有效值。否則,需要對讀數進行修正。例如,采用均值電壓表測量高斯白噪聲,必須將讀數乘上修正因數1.13。②帶寬準則。噪聲功率正比于系統的帶寬,選用的電壓表其帶寬應遠大于被測系統的噪聲帶寬,否則,將會損失噪聲功率,使測量結果偏低。一般要求電壓表的3dB帶寬△f3db大于8~10倍的噪聲帶寬。③滿度波峰因數和測量時間的影響。波峰因數是交流電壓的峰值與有效值之比,如正弦波的波峰因數為。以測量確知信號正弦波為例,當有效值電壓表指示滿度時,其寬帶放大器所承受的最大瞬時電壓(峰值)為有效值的倍,若放大器的動態范圍足夠,不會產生測量誤差。所以,對電壓表中使用的放大器,可用其滿度波峰因數間接反映放大器的動態范圍般測量正弦波的電壓表來說,要求電壓表具有的滿度波峰因數就可勝任。由于噪聲電壓的峰值是隨機的,即其波峰因數也是隨機的,所以,只能用統計學方法來定量描述峰值大于有效值的概率,以高斯白噪聲為例,其峰值是波峰因數大于4.4出現的概率為0.001%。所以,若電壓表的滿度波峰因數大于4.4,那么,用來測量高斯白噪聲是足夠的,因為,這時電壓表只對出現概率小于0.001%的那些高峰值不予計及(被放大器削波),分析指出,由此產生的測量誤差為-0.05%。④電話電路的噪聲測量,宜加衡重(加權)網絡,以模擬人耳的接收狀況,衡重網絡對各個頻率的衡重(加權)系數應符合CCITT的有關建議。最后,要考慮測量時間的影響,噪聲電壓測量實質上是求平均值的過程,求平均應在無限的時間內進行,在有限時間內測量噪聲只能得到平均值的估計值,這種誤差本身是一個隨機變量,會使表針產生抖動。在電路上可增大RC電路的時間常數來使抖動平滑掉,故測量時需要一定時間。
噪聲作為測試信號的測量是用噪聲作為測試信號可實現系統的廣譜和動態測量。一般采用高斯白噪聲作為測試信號,其概率密度函數是高斯型的(服從正態分布),其功率密度譜是平直的(在遠寬于所研究的頻帶內)。例如在多路載波復用系統中,進行噪聲負載測試,以估計出系統內由交調失真和因其它信道中通活而引起的寄生背景噪聲。通過在系統中加白噪聲來模擬所有信道中的實際通活,并通過一個帶阻濾波器使被測信道保持在空閑狀態。然后,在接收端用一個帶通濾波器來測量空閑信道的背景噪聲,以模擬系統的實際工作狀態。
海道測量是確保航行安全和海洋發展的基礎性、前期性工作。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HO)定義的 “海道測量(Hydrography)”概念為:海道測量是測量和描述海洋、海、近海區域、湖泊和河流中的物理要素并預測這些要素隨時間變化的應用科學的分支,海道測量主要服務于航行安全,并為所有海洋活動,包括經濟開發、安全和國防、科學研究以及環境保護提供支持。《海道測量學概論》對海道測量定義中指出海道測量是對相關區域進行探測、數據獲取的適用性服務工作,服務于水域交通,經濟發展與軍事活動;同時為地球形狀、海底構造和空間信息研究提供基礎性信息。
海道測量是確保航行安全和海洋發展的基礎性、前期性工作。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HO)定義的 “海道測量(Hydrography)”概念為:海道測量是測量和描述海洋、海、近海區域、湖泊和河流中的物理要素并預測這些要素隨時間變化的應用科學的分支,海道測量主要服務于航行安全,并為所有海洋活動,包括經濟開發、安全和國防、科學研究以及環境保護提供支持。《海道測量學概論》對海道測量定義中指出海道測量是對相關區域進行探測、數據獲取的適用性服務工作,服務于水域交通,經濟發展與軍事活動;同時為地球形狀、海底構造和空間信息研究提供基礎性信息。
任何國家海洋權益的實現都需要海道測量這一基礎性工作提供相關數據。海道測量管理機構通過采集相關數據,發布相關信息,在海上防衛、海洋劃界、航運發展、資源開發、海岸帶管理、環境保護等權益維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海道測量管理工作也是一個國家海洋開發與利用所需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