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桿竹適宜于溫熱濕潤、光照多的氣候環境,長在含有機質、礦物質豐富的酸性沙壤土上。性較耐寒,能耐-13℃低溫;喜深厚、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中性沙質土壤,亦能適應土層厚30cm的紅、黃壤。海拔高度150—700米,坳仔、大坑山一帶的土質和氣候最適合茶稈竹的生長,因而竹質最好,單位面積產量也最高。 茶桿竹根少,兩側有2-3對芽,可發育為竹鞭或竹稈,在疏松肥沃的土壤條件下,或經過濫伐,稈基芽大多數萌發抽筍,長出成叢竹稈,表現出叢生竹的特征。
地下莖復軸型,有橫走的竹鞭,局部縮短。竹稈在地面散生或呈小叢,稈堅硬直立,高6-15米,徑可達3cm,節間長30-40cm。稈環平整,籜環似線狀;籜鞘棕綠色,干枯后呈灰褐色,脫落遲,被栗色刺毛;籜耳小,肩毛發達,直立;籜舌圓弧形,褐色;籜葉舟狀直立,上部的籜葉稍長于籜鞘,邊緣內卷,粗糙 。分枝高度中等,枝細小而短。一年生竹的下部節生枝1枚,中上部節生枝3枚,葉4-8片著生枝端,披針型,長13-35cm;葉鞘細長,鞘口有扭曲硬毛。出筍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原產兩廣及湖南三省,多見于丘陵河谷地帶,江浙一帶均有引種栽培。
茶桿竹主要生長在懷集縣東部,南部的山嶺之中,集中產地是東南部綏江沿岸。坳仔鎮有茶桿竹4660多公頃,共占全縣茶桿竹林面積的60%。坳仔區的羅大、坳仔、大同、璃玻、仙溪等鄉,山連山,片連片,正宗的坳仔茶桿竹就出產在這一帶。永固區東部、閘崗區南部和幸福區梅石、大梨、大龍、平南等鄉,也是茶桿竹的主要產地,每鄉都有幾十公頃的茶桿竹林。洽水、甘灑、大崗、鳳崗區和附城區共和鄉也有較成片的茶桿竹林,這些地方生長的茶桿竹一般矮小細株,習慣上稱作籬更竹。其他區、鄉則材林或其他竹林中混生有少量茶桿竹。
喜陰濕的觀賞植物,每3-4天,換一次清水,可放入幾塊小木炭防腐. 換水改加水 生根后不宜換水,水分蒸發后只能及時加水。常換水易造成葉黃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用自來水要先...
大多數箭竹生長在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3~19攝氏度,年降水量約為1000mm,空氣相對濕度較大的環境里,不需要大量水便可以很好的成長;沒有一種竹子能忍受寒冷和干燥的氣候條件,但卻是高山地區抗風沙的有...
1、稈高7-11米,徑達4-6厘米。節間較短而均勻,幼竿密被。出土后的竹筍經25-30天生長,成為幼竹,開始放葉,再經10-20天,幼竿竿形生長即告完成。雷竹有“筍用竹之王”的美稱。2、發筍力強。集約...
茶桿竹直立,葉大,密集而下垂、油綠發光,農村成片綠化,既利生產又有獨特的風趣。作為公園綠地成叢配植,或在亭榭疊石之間屋內窗景點綴,無不相宜。
茶桿竹有竹桿通直、壁厚、枝細、葉疏、節平、環細、光滑、堅韌、彈性強、不易
蟲蛀、耐腐蝕等特點,有 “鋼竹”美謄;沙擦曬干后呈淺黃色。由于茶稈竹竹質優良,外形美觀,被廣泛用于制作臺、椅、書架、屏鳳、鳥籠、釣桿、禽舍等家具、用具以及花藍、竹畫、竹簾、花盆等工藝品,同時也是建筑,園藝、造優質紙張的上等材料。坳仔茶桿竹性能最佳。50年代、蘇聯以坳仔茶桿筆制成“古比雪夫”牌滑雪桿;國際滑雪比賽曾指定使用中國坳仔茶桿竹制作的滑雪桿,據美國哈佛大學馬丁教授(1974年8月曾來坳仔考察茶稈竹)介紹,懷集茶稈竹銷往美國后,價值很高,制成的釣魚桿每支市場售價最低100美元,高的200-300美元。
茶桿竹的竹鞭、鞭蔸隱芽都能成竹,其栽培繁殖方法以移竹為主,兼用鞭蔸。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手指粗細的一二年生竹相連、3根以上為一叢。掘母竹時留來鞭和去鞭各15-20cm長,適當帶土,保留3-4盤枝條,截去竹梢,然后按3-4m行距及時種植。也可在早春未出筍前挖掘二年至四年生健壯、芽飽滿的竹鞭(帶竹蔸或不帶均可)栽植。就近種植母竹無需包扎,若長途遠運,應妥善包裝,防止宿土松落。運輸時要噴水保濕,若經長時間運輸,栽前將竹叢置水中浸8-24小時,使之恢復生機。
格式:pdf
大小:127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8
通過80塊標準地資料,對贛西北石灰巖地區淡竹生長的立地環境作了比較全面的研究。研究指出:淡竹是一個適應性較強的竹種,贛西北石灰巖地區淡竹的生長環境較差且變化復雜;立地因子對淡竹生長的綜合影響非常顯著;在眾多的立地因子中,坡位、坡形、土層厚度、土壤通氣狀況、土壤中水解N和全P含量對淡竹生長的影響比較顯著。
格式:pdf
大小:127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村莊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農村環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 是確保農村環境長治久潔 的關鍵,也是解決農村環境工作治難鞏固更難的關鍵。 根據我村實際 情況創建環境衛生考核標準要求, 現將村莊環境衛生長效保潔制度規 范如下: 一、村莊環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的四項基本原則 1. 以著眼長遠,注重長效為原則。 2. 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切實把村莊環境整治工作抓緊抓好的原 則。 3. 以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建設與管理相結合、專業隊伍與群眾運動 相結合原則。 4. 能有效改善村莊環境面貌和保護生態為原則。 二、環境衛生保潔隊伍制度 1. 道路保潔制度。(1)成立道路保潔小組,增加道路保潔人員,主 要負責本村區域內進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內居民區、公共活 動區及場所的衛生清掃、垃圾收集、清運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無垃圾、無雜草、無堆積物、無積水。村主要道路兩側可視 范圍內道路保潔標準執行。 (3
竿直立,高5-13米,粗2-6厘米;節間長(25)30-40(50)厘米,圓筒形,幼時疏被棕色小刺毛,老則變為光滑無毛,橄欖綠色。
由湖南省林業科學院培育。
移栽;植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