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軸按熱處理硬度分硬軸和軟軸。硬軸是經過表面高頻淬火的,表面硬度一般為HRC60左右。硬軸適合與直線軸承配合使用。軟軸是沒有經過高頻淬火的,硬度一般為HB200~300,相當于HRC25左右。軟軸不適...
對照圖紙看軸距。XY兩方向就知道了。
格式:pdf
大小:227KB
頁數: 12頁
評分: 4.7
1 六 .中間軸(Ⅱ軸) 1.中間軸上的功率 2 22.682 , n 665.74 / minP kw r轉速 轉矩 2 38473T N mm 2.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 高速大齒輪 : 2 2 2 2 2 2 2 2 2 38473 422.8 182 tan tan20422.8 159.6 cos cos15.36 tan 422.8 tan15.36 116.1 t o n r t o o a t TF N d aF F N F F N 低速小齒輪 : 2 3 1 3 3 2 2 38473 1165.8 66 tan 1165.8 tan20 424.3 t o r t n TF N d F F a N 3.初定軸的最小直徑 選軸的材料為 45鋼,調質處理。 根據表 15-3,取 110oA ,于是由式 15-2初步估算軸的最小直徑 33 min 2 2/ 110 2.68
格式:pdf
大小:227KB
頁數: 1頁
評分: 4.6
軸、殼體與軸承的配合 發表時間: 2007-11-17 17:07:00 瀏覽次數: 585 〖返回列表〗 1.軸與殼體的要求 軸、外殼精度不好的情況下,軸承受其影響,不能發揮所需性能。比如,安裝部分擋肩如果精度不好,會 產生內、外圈相對傾斜。在軸承負荷之外增加了應力集中,使軸承疲勞壽命下降,更嚴重的會導致保持架 破損,燒結。 2.軸、殼體與軸承的配合 電機用軸承與軸的公差配合一般采用 k5 或 k6。軸承與外殼的公差配合一般采用 K7。對 6309 軸承所配合的 軸與外殼的精度如下: 軸的圓度公差: 4~7μm、圓柱度公差: 4~7μm、擋肩的跳動公差: 4μm 外殼圓度公差: 7~11μm、圓柱度公差: 7~11μm、擋肩跳動公差: 4~7μm 軸及外殼倒角不得與軸承的倒角相干涉,其倒角的半徑值不能超過軸承倒角尺寸的最小值。
齒輪減速馬達結構分解圖
1 |
A臥式/B立式 |
2 |
電機前蓋 |
3 |
O形圈 |
4 |
輸出軸油封 |
5 |
輸出軸承 |
6 |
輸出軸鍵 |
7 |
輸出軸 |
8 |
三級小齒軸鍵 |
9 |
三級大齒輪 |
10 |
C擋圈 |
11 |
輸出軸自潤軸承 |
12 |
二級齒軸承 |
13 |
三級小齒軸 |
14 |
三級小齒軸鍵 |
15 |
二級大齒輪 |
16 |
C擋圈 |
17 |
三級齒軸承 |
18 |
二級齒軸承 |
19 |
二級小齒軸 |
20 |
二級小齒軸鍵 |
21 |
一級大齒輪 |
22 |
C擋圈 |
23 |
二級齒軸承 |
24 |
輸入側油封 |
25 |
定位銷 |
26 |
O型圈 |
27 |
內六角螺釘 |
28 |
波形墊圈 |
29 |
電機軸承 |
30 |
電機齒軸 |
31 |
轉子 |
32 |
電機軸承 |
33 |
定子總成 |
34 |
鋁接線盒 |
35 |
電機后蓋 |
36 |
風罩螺釘 |
37 |
后蓋油封 |
38 |
電機螺桿 |
39 |
風葉 |
40 |
風罩 |
齒輪減速電機結構分解圖
1 |
A臥式/B立式 |
2 |
電機前蓋 |
3 |
O形圈 |
4 |
輸出軸油封 |
5 |
輸出軸承 |
6 |
輸出軸鍵 |
7 |
輸出軸 |
8 |
三級小齒軸鍵 |
9 |
三級大齒輪 |
10 |
C擋圈 |
11 |
輸出軸自潤軸承 |
12 |
二級齒軸承 |
13 |
三級小齒軸 |
14 |
三級小齒軸鍵 |
15 |
二級大齒輪 |
16 |
C擋圈 |
17 |
三級齒軸承 |
18 |
二級齒軸承 |
19 |
二級小齒軸 |
20 |
二級小齒軸鍵 |
21 |
一級大齒輪 |
22 |
C擋圈 |
23 |
二級齒軸承 |
24 |
輸入側油封 |
25 |
定位銷 |
26 |
O型圈 |
27 |
內六角螺釘 |
28 |
波形墊圈 |
29 |
電機軸承 |
30 |
電機齒軸 |
31 |
轉子 |
32 |
電機軸承 |
33 |
定子總成 |
34 |
鋁接線盒 |
35 |
電機后蓋 |
36 |
風罩螺釘 |
37 |
后蓋油封 |
38 |
電機螺桿 |
39 |
風葉 |
40 |
風罩 |
3.1 聯軸器安裝前,應檢查聯接的配合表面,并清洗掉防銹油脂,去除毛刺,擦盡油污等。
3.2 本聯軸器一般均為過盈配合,應以解體加熱套裝。解體后,應將全部零件集中放置,以免丟失和損壞。
3.3 安裝時,先將外蓋和密封圈套在外齒軸套的減速器側,然后將外齒軸套加熱后套裝在減速器的輸出軸上。注意,加熱溫度可按其過盈量的大小及環境溫度加以計算確定。
3.4 外套(內齒法蘭)與內端蓋放入密封圈組合后做好外表的涂裝防銹套入卷筒上并定位緊固。
3.5 移動套筒對準外齒軸套緩慢套入,此時應注意對準套入的位置即鋼碼。
3.6 安裝時,必須保證定位磨損指針的位置正確并校正L1值。
3.7 聯軸器與卷筒的聯接以及端蓋緊固應采用強度性能等級大于或等于8.8級的螺栓組。
3.8 安裝時,在卷筒直徑D0處,每隔900測量減速器端面與卷筒端面之間的距離E。
3.9 本聯軸器不能承受軸向載荷。卷筒工作時產生的附加軸向載荷必須始終由卷筒固定支承座承受,因此,聯軸器安裝時必須保證軸向定位正確。否則卷筒工作時產生的彈性水平位移可能會破壞聯軸器的軸向限位,造成聯接失效,甚至釀成嚴重事故。
3.10 聯軸器安裝時,應使用規格為PT1/4的平頭油嘴,通過接頭連接。至此聯軸器安裝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