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磁性測量 | 外文名 | magnetic measurement |
---|---|---|---|
分????類 | 動態靜態 | 基本被測量 | 磁通量,磁感應強度等 |
時????間 | 1832年 | 人????物 | 高斯 |
磁規律是空間、物質、材料和物體中各種磁學量之間或磁學量與其它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有些關系是定性的,有些關系是定量的,而其中一些比較基本的關系則往往能用簡單的數學公式準確地表達。
磁規律的范圍隨人們對磁現象的認識擴展而不斷擴大,圍繞不同方面的磁規律展開的。這些磁規律包括基本的宏觀磁規律和磁單位、物質磁性的規律、強磁材料磁化的規律、樣品磁化的規律和物質的磁效應。
磁規律是磁測量得以正確有效進行的物理基礎。首先,基本磁學量磁場強度、磁矩、磁化強度和磁感應強度等都只有在發現了基本宏觀磁規律、同時給出它們的定義和單位之后才能進行測量;對于各種具體的磁領域,也只有掌握了相應的具體磁規律,從而定義出反映其特點的磁學量才能對它們進行測量。這就是說,磁測量的對象及被測磁學量的定義都來自磁規律,后者應該是磁測量的基礎。其次,為了實現被測磁學量的正確測量,所采用的測量方法的原理要正確,而這些原理都是基本的或比較基本的磁規律。例如,兩大類磁測量方法即磁力法和感應法的原理,分別是前面提到的磁庫侖定律、安培作用力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它們都是基本的磁規律。
各種磁測量所用的儀器,必須能按指定的準確度測出由磁規律定義出的磁學量。而實現磁測量的各種操作規程,也受到各種磁規律的制約,必須滿足由磁規律提出的要求。一些基本的磁規律早已確立,但磁測量的水平,即使對于基本磁學量而言,至今仍在不斷提高之中,這是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的綜合結果,其中也包括基本磁規律應用能力的提高。在具體磁測量中基本磁規律所起的作用往往是逐漸被人們認識的,而一些比較具體的磁規律又需要經過實踐才能發現,這種認識和發現對磁測量技術的發展將起重要的作用。
樣品置于單一磁場中會被感應出磁矩。而將樣品置于振動樣品磁強計的拾取線圈中,振動時,由于通過樣品的磁通量的變化,在檢測線圈中便會感應出電壓信號。該信號與磁矩成比例,所以振動樣品磁強計可以用來測量材料的磁特性。磁場可以由電磁鐵或超導磁體產生,所以磁矩和磁化強度可以作為磁場的參數來進行測量。作為溫度的參數,在低于常溫時,可用超導磁體的樣品置于單一磁場中會被感應出磁矩。而將樣品置于振動樣品磁強計的拾取線圈中,振動時,由于通過樣品的磁通量的變化,在檢測線圈中便會感應出電壓信號。該信號與磁矩成比例,所以振動樣品磁強計可以用來測量材料的磁特性。磁場可以由電磁鐵或超導磁體產生,所以磁矩和磁化強度可以作為磁場的參數來進行測量。作為溫度的參數,在低于常溫時,可用超導磁體的VSM系統或帶有低溫杜瓦的電磁鐵的系統或帶有低溫杜瓦的電磁鐵的VSM系統。高于常溫時,可用帶有加熱爐的系統。高于常溫時,可用帶有加熱爐的VSM系統。因為選用鐵磁材料時,主要決定于它們的磁化強度和磁滯回線,所以系統。因為選用鐵磁材料時,主要決定于它們的磁化強度和磁滯回線,所以VSM 系統的常用功能是測量鐵磁材料的磁特性。
磁性測量是指對磁場和磁性材料進行測量,通過磁測量來測量其它物理量。 基本被測量包括磁通量Φ,磁感應強度B,磁場強度H,磁化強度M等。
生產檢驗中,是對鐵芯改變一次線圈中勵磁電流的方式來施加一定的外磁場,然后測量二次線圈兩端的感應電動勢,再由下式(1)來獲得對應當前磁場下的磁感應強度值。Uf=4.44 BSN2 f(1) 其中, U...
買個高斯表最好,一個表大概80 0左右,如果沒必要可以用比較簡單的鐵絲短來測試,你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機子上的配套磁選機?
親,磁性寢具是最近國際上流行的一種磁性床墊,即在預先縫制的床墊內安裝388塊永久性磁鐵,這磁鐵是按照人體各穴位排列,當人們睡或躺在磁性床墊上時,能舒適均勻地接觸人的全身,使床墊內的磁鐵和人體的血液內所...
人類開始接觸磁現象是遠古的事。早在公元前三世紀,我們的祖先就已發現天然磁石可以吸鐵,隨后又成功地把磁體的指向性用于羅盤上。然而對磁學量進行測量的歷史不過二百年。1785年,庫侖發現電荷間和磁極間作用力的庫侖定律和磁庫侖定律,揭開了磁測量歷史的序幕。1819---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以及安培等發現關于電流之間磁相互作用力的安培作用力定律,1831年法拉第發現關于變化磁通感生電動勢的電磁感應定律,使人類對宏觀磁現象有了全面而本質的認識,并導致1832年高斯單位制的開始形成,真正的磁測量才得以實現。
最初使用的測量儀器當然十分簡陋,隨著這些基本磁規律被肯定下來,各種精心設計制作的磁測量儀器便相繼出現了。最早的磁測量儀器是螺線管和電磁鐵,到1846年法拉第用他發明的磁秤感知弱磁物質的極弱磁性( 順磁性和抗磁性) ,1872年斯托列托夫開始用沖擊檢流計測量并研究了鐵的技術磁化行為。以后一百余年,磁測量儀器、磁測量方法及其技術隨著磁學、磁性材料、磁性器件、以及其它與磁有關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并且相互促進。今天,磁測量項目和儀器已十分繁多,測量的靈敏度、準確性已大幅度提高。因此磁測量在科學技木領城里,已成為重要的現代化物理測量技術。
靜態磁性是指磁性材料在穩恒磁場中的磁性,包括基本磁化 曲線、磁滯回線及其所定義的各種參數,如飽和磁化強度M;或飽和磁感強度、剩余磁化強度或剩余磁感強度、各種磁化率或磁導率等。從根本上來說,上述參數都是通過測定在某一磁場下的磁化強度或磁感應強度而確定的。動態磁特性是指磁性材料在交變磁場中的磁性能。
磁性材料在交變磁場中變現出的磁特性稱為交流磁化特性。與靜態磁特性不同。物質的動態磁特性不僅和物質本身的磁性有關,還與勵磁電流的頻率、幅度、波形等因素有關。
靜態磁滯回線的面積是靜態的磁滯損耗,動態磁滯回線的面積是總損耗,包括三部分:磁滯損耗:指鐵磁材料作為磁介質,在一定勵磁磁場下產生的固有損耗(在電能轉換磁能過程中所產生的損耗);渦流損耗:磁通發生交變時,鐵芯產生感應電動勢進而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流呈旋渦狀,感應電流在鐵芯電阻上產生的損耗就是渦流損耗;剩余損耗:除磁滯損耗和渦流損耗以外的損耗,所以動態磁滯回線的面積總是大于靜態磁滯回線的面積。
格式:pdf
大小:554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對于內螺紋中徑的測量,用萬能測長儀及三座標萬能工具顯微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磁性三球法”可利用普通工具顯微鏡簡便而精確地測量內螺紋中徑。
格式:pdf
大小:554KB
頁數: 2頁
評分: 4.4
油田開采步入開發后期,由于受復雜斷層、異常地應力、鹽膏層、高礦化度地層水、增產增注措施等因素的影響,油水井套管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眾多的套損井嚴重地影響著油田的生存和發展。為解決上述矛盾,油田多年來經過深入研究,并進行現場實踐,在采用4”套管完井修復套損井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由于油田有著其復雜的地質特征,在修復套損井方面主要采用了以下小套管二次固井完井工藝,其中以5”套管內全井下4”套管,4”套管懸掛和開窗側鉆懸掛4”套管為主。
測量物質的基本磁性質。主要包括:1. 恒定外場下的變溫磁矩的測量;2. 恒定溫度下變場磁矩的測量;3. 選定頻率下的交流磁矩的測量;4.恒定溫度,不同頻率下的交流磁矩;5.光照條件下的上述各種測量;6.單晶樣品的上述各種測量。
工作溫度范圍:1.9-400 K;磁場變化范圍:±5 T;DC/AC靈敏度10^(-8) emu。備有單晶樣品桿、光照樣品桿和超低場附件。用于小樣品、弱信號的測量,2-300 K各種磁性材料的單晶、多晶等樣品的表征。
本標準規定了軟磁磁性材料在高勵磁下損耗的測量方法和測量技術要求。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