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系統工程學概論
第一節 系統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系統科學
第三節 系統工程
第二章 城市系統與系統工程
第一節 城市的系統性
第二節 城市系統工程
第三節 城市系統規劃
第四節 城市系統建模
第三章 概念模型與方法
第一節 概念形成與方法
第二節 專家會議法
第三節 德爾菲法
第四章 結構模型與ISM 法
第一節 結構模型概述
第二節 解釋結構模型法
第三節 結構模型應用案例
第五章 城市空間系統建模
第一節 空間分布測度
第二節 勞瑞模型
第三節 單約束引力模型
第四節 雙約束引力模型
第六章 運籌學建模
第一節 線性規劃模型及其應用
第二節 運輸問題模型及其應用
第三節 整數規劃模型
第四節0―1型整數規劃模型
第七章 概率統計建模
第一節 回歸分析
第二節 主成份分析
第三節 時間序列分析
第八章 層次分析法
第一節 AHHP法基本原理
第二節 層次分析模型
第三節 層次分析法的改進及其應用
第九章 灰色系統建模
第一節 灰色關聯分析
第二節 灰色系統建模(GM)
第三節 灰色局勢決策
第十章 模糊數學建模
第一節 模糊集合論
第二節 模糊關系和聚類分析
第三節 模糊變換和模糊綜合評判
第十一章 系統動態學
第一節 系統動態學概述
第二節 系統動態學基本概念
第三節 系統動態學建模
第十二章 城市系統分析
第一節 城市系統目標分析
第二節 城市系統環境分析
第三節 城市系統結構分析
第四節 城市系統預測分析
第五節 城市系統評價
第六節 系統決策與模擬仿真
第七節 決策支持系統介紹
參考文獻
附 錄
本書是根據新技術應用類城市規劃專業城市系統工程的課程要求而編寫的教材。主要內容包括城市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針對各種城市現象的建模方法及其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等方面。
重點介紹建模方法的原理與應用。
本教材內容豐富,敘述嚴謹流暢,邏輯性強,理論與實踐并重,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可作為城市規劃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城市研究者與工作者參考使用。
本書的出版得到荷蘭政府DSO 教育授助項目及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教材出版基金的資助。
《便衣警察》 《死于青春》 《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海巖文集》 《永不瞑目》 《海巖散文》 《玉觀音》 《海巖中篇選》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海巖長篇經典全集》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 《煽》 ...
徐韋華,在臺灣很有影響力的著名拼布作家,從事 拼布材料包 設計多年,經驗非常豐富。《一縫就成的拼布小物》是一本實用的拼布書,以面紙套、手機袋、卡片夾、零錢包、筆袋、相機包等非常實用的拼布小物的制作講解...
前言第1章 概述1.1 傳統的圖解展開法1.2 程編計算公式法展開放樣1.3 計算器的程編計算應用第2章 圓柱面構件的展開2.1 被平面斜截后的圓柱管構件2.2 被圓柱面截切后的圓柱管構件2.3 被橢...
格式:pdf
大小:2.1MB
頁數: 4頁
評分: 4.4
柳鋼產品品種齊全,有中厚板、中小型材、線材、熱軋寬帶鋼、棒材、薄板等五大系列數百 種規格產品。 柳鋼大力推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創名牌工作, 1998 年通過 GB/T19002:1994 質量體系認證, 2001年通過 2000版 GB/T19001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04 年通過 GB/T28001: 2001 標準建立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此外,柳鋼船用鋼板還獲得中國、英國、挪 威、法國、美國、日本、德國七國船級社的工廠認證。目前,柳鋼執行國際一般水平標準和 國際先進水平標準的鋼材產品產量占鋼材總量的 80%以上,獲全國冶金行業產品實物質量 “金杯獎 ”的鋼材產品產量占鋼材產量的 60%以上,大部分產品獲得廣西區名牌產品、 區優質 產品榮譽稱號,其中熱軋帶肋鋼筋為國家免檢產品。 中厚板系列 柳鋼船板通過 ----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挪威、日本等國家船級社質量認證。
《廣義城市學:城鄉規劃系統工程》是遵照杰出科學家錢學森的建議和指導思想,并在其相關學說的基礎上構建的關于宏觀建筑學(城市科學)的技術科學層次的理論性著作。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篇“城市系統綜述”,對城市系統(包括城鄉一體化發展)從整體上進行分析;第二篇“城鄉規劃系統工程方法論”,探討了處理城鄉與社會系統(開放的特殊復雜巨系統)的系統科學方法;第三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下的城鄉發展”,遵照錢學森的相關科學理論結合我國社會體制的特點,論述了我國城鄉的發展及其優化途徑。
導言 認識城市,理解發展
第1章 城市與區域
1.1 生產要素的空間流動
1.2 城市與周邊區域經濟一體化
1.3 “點一軸系統”理論指導下的區域空間關系定位
1.4 西安地區空間結構協調度綜合評價
1.5 城市信息空間的架構
第2章 統籌與整合
2.1 生態經濟系統理論方法與可持續發展
2.2 城市生態足跡動態分析
2.3 基于現代時空理念的區域協調發展質量
2.4 城市轄區(縣)經濟發展空間協調
2.5 基于區域發展的項目選擇
第3章 基礎與產業
3.1 城市交通的現代化
內容簡介 面對我國水環境污染與水資源短缺的危機情勢,張杰院士提出了社會用水健康循環與水環境恢復的理念。意在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切斷點、面源污染,解決水污染與水短缺,實現水的社會循環與自然循環相協調。
本書在此理念的框架下,綜合了張杰院士及其學術梯隊多年來在城市水系統工程上的研究成果,以此來闡述水健康循環理念的形成過程、實施方略與城市水系統工程技術。
全書共分7章。第1章水環境恢復與城市水系統健康循環理論與方略;第2章生活飲用水中鐵、錳離子的生物去除技術;第3章好氣濾池與污水深度處理;第4章生物脫氮除磷機制與污水再生全流程優化;第5章給水排水管網優化;第6章制藥廢水處理技術;第7章工程設計與運行。全書層次清晰,內容渾然一體,各章中不乏原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