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輪作倒茬,選用抗病蟲害品種,采用小水灌溉,嚴防大水漫灌后積水,清潔田園,拔除田間地頭雜草,收獲后及時將殘枝敗葉清理出田園,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田間清潔。
做好種子檢疫,防止種子帶病;充分利用秋翻冬灌,或在夏季高溫季節將田塊休耕,深耕后曝曬15-30天,消滅有害生物,防治土傳病害。
①荊芥莖枯病。荊芥莖枯病主要危害葉、莖、花穗。荊芥葉片染病后,呈開水燙傷狀,葉柄出現水漬狀病斑;莖部染病后,出現水浸狀褐色病斑,后造成上部莖葉萎蔫;花穗染病后,呈黃色,不能開花。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1次,連噴3次。
②荊芥黑斑病。一般葉片先發病,發病初期葉片出現不規則褐色小斑點,后斑點逐漸擴大,葉片變黑,導致植株枯死;莖部發病后,先呈褐色變細,后下垂折倒。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 2100433B
荊芥播種比較密,生長期不利于施肥,因此,宜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塊種植,地塊選定后應多施基肥,667米2施堆肥、廄肥或有機肥2000千克左右,重茬要多施底肥,禁用硝態氮肥。將基肥均勻撒施于地表后深翻25厘米左右,平整土地,整地達到土壤細碎。地整好后做成寬1.2米、高約10厘米的畦,畦做好后,為提高種子發芽率,可進行澆灌保墑。播種前再進行淺翻,此次翻地不宜過深,5-6厘米即可,整平后待播。由于荊芥種子幼小,需細致平整土地,使土壤細碎,便于播種。
種植荊芥多采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在本地一般選用直播。尉犁縣一般4月播種,播前對種子進行篩選,剔除雜質和已損傷的種子,用水浸泡12-24小時,撈出后在通風干燥處晾曬,以提高發芽率。由于種子細小,為使播種均勻,待種子表面無水時摻拌適量細沙或細土,種子與沙土比例為3∶1,拌均后即可播種。順畦開溝,溝距為20厘米,溝深5厘米,將種子撒入溝內,通常667米2用種量1千克左右。
播后覆土1-2厘米,踏實,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播后灌水,有條件可采用噴施,保持畦面濕潤,有利于出苗。播后保持土壤濕潤,地溫在16-18℃時需10-15天出苗,地溫在25℃左右,若濕度適宜,約7天可出苗。
幼苗長至高5-6厘米時間苗,間去長勢不好的幼苗,保留長勢旺盛的幼苗。當苗高10-15厘米時,按株距15厘米左右、每穴留苗2-3株定苗,缺苗處將間出的壯苗移栽補苗。
荊芥幼苗期需氮肥較多,為使莖稈粗壯,應適量追施磷鉀肥。當荊芥長至高15-20厘米時,順行撒施化肥,可667米2施尿素10千克、餅肥25-40千克。苗高20-25厘米時,667米2施鉀肥10千克,開溝施肥后覆土。苗高30厘米以上時,667米2撒施腐熟餅肥60千克左右,也可配合施入少量磷鉀肥,為荊芥生長提供充足的養料。7月進入生長后期,此時可不進行田間管理,任植株自然生長。
幼苗期應經常灌水,土壤見干灌水,7-10天灌水1次,以利生長。成株后抗旱能力增強,可減少澆灌。生長期間經常松土,根據本地氣候環境條件灌水,氣溫高時,7天左右灌水1次。荊芥生育期注意田間不能積水,如果灌水過多、排水不暢,易發生病害。
荊芥喜歡溫暖濕潤環境,適宜生長溫度一般在25℃左右,夏季溫度過高、陽光毒辣時,可找遮蓋物適當遮陽或及時通風。
齒葉荊芥產西藏米林、加查、林芝、波密、工布江達、札囊、察隅等地。
1.刺吸式害蟲 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粉虱、介殼蟲、薊馬、椿象等.這類害蟲用針狀口器刺吸花卉組織汁液,引起卷葉、蟲癭,或是葉片上出現灰色、黃色小斑點,或出現葉片、枝條枯黃等癥狀....
方法如下:一、合理使用化學防治,控制病蟲害蔓延化學防治是用化學藥劑的毒性來防治病蟲害,以保持園林花木的政黨生長,許多重要病蟲害如能及時合理地用藥,常可得到有效控制。化學防治還有收效快的特點。當一些病蟲...
不同月份蟲不同 一、冬季徹底清園;消滅越冬病蟲,減少病蟲源基數。揀拾落果,摘除樹上僵果、剪除病枝,清除園內的枯枝落葉,刮老樹皮,集中深埋或燒毀, 二、早...
于海拔2100-3500米的山坡闊葉林下、草叢中、灌叢下、礫石階地等。
草本,莖分枝,四棱形,被疏微柔毛。葉卵狀長圓形,長5.8-10.5厘米,寬2.5-6.5厘米,側枝上的小許多,先端急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或深心形,上面橄欖綠色,被極疏短硬毛,下面色淡,滿布金色凹陷腺點,疏被短硬毛,膜質,邊緣具粗大圓齒狀牙齒,齒端具小胼胝尖;葉柄長0.4-2.6厘米,腹面被微柔毛,背面被極疏短硬毛。
聚傘花序3-7花,具長5-11毫米的纖細的梗,生于主莖及側枝頂部;苞葉葉狀,披針形,苞片及小苞片線形,長1.5-3.5毫米,被腺微柔毛及睫毛。花萼管狀,長8.5毫米,寬2.1毫米,外疏被具節小硬毛,并混生腺微柔毛及深褐色腺點,喉部偏斜,萼齒披針形,后3齒長3-3.2毫米,前2齒長約2毫米,內面在萼齒的基部有疏生長硬毛。花冠紫色,長2.1-2.3厘米,外被疏微柔毛,冠筒基部寬1.6毫米,至1厘米處增寬成長6毫米、寬5毫米的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長約2.5毫米,2圓裂,下唇斜平展,長約8毫米,3裂,中裂片心形,長約6毫米,寬約5毫米,邊緣內折,波狀,側裂片近半圓形,長1.5毫米,寬2毫米。雄蕊4,后對雄蕊微露出于上唇外。花柱先端2裂,微露出于上唇外。成熟小堅果未見。花期8月。
格式:pdf
大小:19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棕竹的病蟲害有哪些,棕竹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棕竹株叢挺拔,葉青竿直,相聚成叢,扶疏有致,四季常綠, 富有熱帶風韻, 很適合家庭陽臺盆栽觀賞, 但是總會有些有關棕竹病 蟲害來影響棕竹的觀賞價值, 那么棕竹的病蟲害有哪些呢, 下面就為 大家介紹一下棕竹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吧。 棕竹的病蟲害有哪些 棕竹的病蟲害有哪些呢?也許大家都會這樣問,其實棕竹的病蟲害 常見的有腐芽病,斑葉病,炭疽病,介殼蟲其實棕竹的病蟲害較少, 但是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下, 因為所有事都是勿以物小而不為, 棕竹的 病蟲害也是同樣的道理。 棕竹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棕竹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之腐芽病 棕竹腐芽病:主要危害幼芽和嫩,在開始發病時,未展開的葉片先 行枯萎,呈褐色,后下垂。病菌從嫩葉基部擴大到芽的幼嫩組織,造 成幼芽枯死腐爛,植株停止生長,嚴重時全株死亡。中央未展開的嫩 葉基部變褐腐爛,散發出臭味。該病還危害散尾葵、魚尾葵、大王椰 子
格式:pdf
大小:19KB
頁數: 24頁
評分: 4.3
1 第一章 園林植物病害基礎知識 第一節 園林植物病害 (一)名詞解釋 1.園林植物病害 2. 病原 3. 非侵染性病原 4. 癥狀 5. 病狀 6. 病征 答案: 1.園林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環境條件的持續干擾,強度超過了植物能夠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在生理上和外觀上表現出異常,并造成經濟損失的現象,稱為園林植物病害。 2.引起園林植物發生病害的原因稱病原。 3.是稱不適宜于園林植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稱為非侵染性病原。 4.園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態上所表現出來的不正常變化,稱為癥狀。 5.是受病植物本身所表現出來的不正常狀態。 6.是病原物在受病植物上所表現出來的特征。 (二)填空題 1.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園林植物為寄生對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 )、( )、( )、植 原體、寄生性種子植物、線蟲、螨類等
鼠尾草葉荊芥相關種類
白綿毛荊芥Nepeta leucolaena Benth. ex Hook.f.
康藏荊芥Nepeta prattii H. Lév.
川西荊芥Nepeta veitchii Duthie
圓齒荊芥Nepeta wilsonii Duthie
全株含芳香油,油透明淡黃色,味清香,適于制香皂用。
多裂葉荊芥為唇形科植物荊芥和多裂葉荊芥的地上部分或全草。
秋播者次年5月下旬至6朋上鏡收獲;春番者當年8至9月收獲;夏番者當年10月收獲 。當果穗上部種子變褐色,頂端的花尚未落盡時,于晴天露水干后,割下全株,攤曬,曬至7至8成干時,放通風處,莖基著地,相互搭架,陰干;如遇陰雨可烘干,溫度控制在40℃以下。
氣芳香,味微澀而辛涼。以色淡黃綠,穗密而長,香氣濃者為佳。
多裂葉荊芥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由其上發出多數萌株。莖高可達40厘米,半木質化,上部四棱形,基部帶圓柱形,被白色長柔毛,側枝通常極短,極似數枚葉片叢生,有時上部的側枝發育,并有花序。
葉卵形,羽狀深裂或分裂,有時淺裂至近全緣,長2.1-3.4厘米,寬1.5-2.1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截形至心形,裂片線狀披針形至卵形,全緣或具疏齒,堅紙質,上面橄欖綠色,被微柔毛,下面白黃色,被白色短硬毛,脈上及邊緣被睫毛,有腺點;葉柄通常長約1.5厘米。
花序為由多數輪傘花序組成的頂生穗狀花序,長6-12厘米,連續,很少間斷;苞片葉狀,深裂或全緣,下部的較大,長約10毫米,上部的漸變小,卵形,先端驟尖,變紫色,較花長,長約5毫米,小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帶紫色,與花等長或略長。花萼紫色,基部帶黃色,長約5毫米,徑2毫米,具15脈,外被稀疏的短柔毛,內面無毛,齒5,三角形,長約1毫米,先端急尖。花冠藍紫色,干后變淡黃色,長約8毫米,外被交錯的柔毛,內面在喉部被極少柔毛,冠筒向喉部漸寬,冠檐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雄蕊4,前對較上唇短,后對略超出上唇;花藥淺紫色。花柱與前對雄蕊等長,先端近相等的2裂,柱頭略粗,帶紫色。
小堅果扁長圓形,腹部略具棱,長約1.6毫米,寬0.6毫米,褐色,平滑,基部漸狹。
花期7-9月,果期在9月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