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超越時空 | 出版社 | 天津大學出版社 |
---|---|---|---|
頁????數 | 120頁 | 開????本 | 24 |
品????牌 | 天津大學出版社 | 作????者 | 陳學文 王艷婷 |
出版日期 | 2010年1月1日 | 語????種 | 簡體中文 |
ISBN | 7561832338, 9787561832332 |
1 中國古典家具發展簡史
1.1 史前、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家具
1.2 秦漢時期家具
1.3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的家具
1.4 五代十國時期家具
1.5 宋元時期家具
1.6 明清時期的家具
2 明清家具特色
2.1 精美的造型
2.2 材料考究
2.3 優質的工藝
3 現代室內環境的復古情結
3.1 現代建筑室內及家居的關系
3.2 傳統家具現代化,現代環境民族化是大勢所趨
3.3 古典家具的現代化審美意義
3.4 中國古典家具在現代化室內環境中的角色
4 中國傳統家具與現代室內環境的互動語言
5 圖片分析
中國傳統家具是世界家具領域的一朵奇葩,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家具更是中國傳統家具的精華。在幾百年的流變中明清家具吸取了歷代家具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無論是做工、用材、結構及形式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對后世影響很大,其典型設計及制作理念,我們現在仍在沿襲。
時代的變遷導致了人們世界觀及審美觀念的改變。現代建筑思潮的演進導致追求簡潔劃一的風格,這一現象影響到家具設計。也許是巧合,中國明式家具正是以凝練和簡約著稱于世。將明式家具放在現代環境中非常協調,這或許證明了“殊途同歸”的道理,說明了當時的思維觀念及生活方式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祖先深厚的文明根基,是我們現在取之不盡的源泉。
鑒于中國傳統家具的文化價值,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從理論與實踐上梳理出清晰的線索,使中國傳統家具的精神得以沿著正確的軌道傳承與弘揚。本書從中國家具發展史講起,重點介紹了明清家具的有關特征,并論述了中國傳統家具在現代室內環境中的價值、角色及作用等問題,還以大量篇幅介紹了中國傳統家具與現代室內環境布置及處理手法,結合實例加以說明,力圖有理、有據,論證明確。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江蘇《室內》雜志等刊物的大力支持,采用了很多其刊登的圖片,由于圖片作者無從考證,故沒有登錄作者姓名,在此向雜志社和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本書還得到了王賢哲先生的大力協助,在此一并感謝。
由于編寫時間倉促,難免出現缺憾,敬請讀者指正。
《超越時空:中國傳統家具與現代室內環境》是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傳統家具主要分為明代和清代兩種,明代家具主要是以淳樸、簡練為基本特征。清代家具則講究精雕細刻,以表現一種雍容華貴的祥和之氣。那么中國傳統家具主要特點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要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中國傳統家...
中國傳統家具設計特點如下: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nb...
1、懷舊與情調:其特點主要是從人類心理學的角度表現,因為人越是遠離的一個時代,便越是對那個時代懷滿好奇的神秘感,也就越發向往那個時代的時代性。 2、天然與淳樸:我國古代家具在裝飾手法上,其用材方面都是...
格式:pdf
大小:1.2MB
頁數: 5頁
評分: 4.4
本文對中國傳統家具五金配件的分類、工藝、材料進行了分析,并指出對傳統家具五金配件的研究于發揚傳統文化、展示中華家具藝術具有重要意義。
內容簡介
《超越時空:中國傳統家具與現代室內環境》從理論上概述了中國傳統家具發展史,重點介紹了明清家具的演進歷程,從其造型、材料和工藝三方面闡述了中國古典家具發展高峰期的特征。同時提出了現代生活環境對中國古典家具元素復蘇的期待,并從傳統、繼承和創新的大背景及古典家具與現代審美思潮的關系角度,論證了中國傳統家具在現代室內環境中的使用和精神價值。在此基礎上,《超越時空:中國傳統家具與現代室內環境》以較大篇幅討論了中國傳統家具在現代室內環境實踐中所扮演的角色,從空間組織、環境聯系、表情處理、氣氛渲染及空間功能等五方面結合實例進行了較系統的分析。 《超越時空:中國傳統家具與現代室內環境》論述明確、觀念鮮明,并佐以大量的現實形象資料,可讀性強。適于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師生及環藝愛好者閱讀。
《現代室內環境設計》一書,主要是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編寫的一本融理論、知識性、科學性、前瞻性為一體的專業理論書籍。該書重點闡述了現代室內環境設計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結合國內外最新的室內設計案例加以引導、剖析,在解析現代室內環境設計要點的同時,以新理念、新思維、新觀念,新工藝、新材料、新作品等展示了寬廣的思維空間。
藤本壯介
在第六屆全球建筑大師論壇上,藤本壯介先生的演講猶如一枚石子投入湖心,湖面漣漪泛起,由他而引發的思考一波接著一波。
在外人看來很小的一個項目,在藤本看來,卻是自我實現的機會。
在housen中,所有的界限都模糊化了。
終極小木屋:家具與建筑似乎永遠都處于一種未分化的狀態。
盡管從事著經濟指向的產業,但藤本壯介選擇的路卻似乎始終與主流的商業價值觀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以他的才華,假使選擇與市場需求更靠近,理應能有更多案源及豐厚收入。然而藤本就像“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釣”,只選擇能夠了解他的業主,而且堅持于自己的設計理念。這是需要勇氣的!唯有這種阿甘精神,才能讓他走出自己的路。也因此,我稱他做“建筑的行者”。因為建筑不僅是他賴以維生的職業,更是他自我實現的修行方式。
試想,假使你是一個已完成了多個備受注目的住宅及公共建筑、屢獲國際殊榮的建筑師,這時有人委托你去設計一個廁所,你會如何反應?是否有種被大材小用的感覺,又或者對經費有所懷疑?可是,對日本新世代建筑師──藤本壯介(soufujimoto)來說,這些似乎都不是問題,反而是自我實現的大好機會。
2012年,藤本壯介在日本千葉縣市原市建造了一所公共廁所,試圖探索空間里公共與私密的關系,思考所謂“公共中的私密”與“私密中的公共”。廁所破天荒地以一個玻璃盒構成,開放的空間乍看之下會令使用者春光外泄,也顛覆過往私領域的定位。不過,藤本先生還在廁所四周植栽花園,并用一面兩米高的木墻包圍起來,既提供遮蔽作用,也令使用者在如廁時,能享受花園景觀。這種外閉內開的建筑形式,令人不禁想到古代的竹林七賢劉伶。
原始的未來
以現象學的方法論去剖析,便不難理解藤本的設計論述:透過對瞬息萬變的表面現象進行質疑/剝離/拆解,猶如剝去一層層洋蔥外皮,直指核心地探究。到底“核心的本質”是什么?他的許多設計想法,都來自“建筑誕生的時刻”,思索那該是什么狀態?
我以“超越時空”形容,便是指藤本對所謂“原始的未來”(primitivefuture)的憧憬,向往回到一種事物發生初始的混沌狀態,探索事物“未社會化”之前的本質狀態。而這種回溯確是無關乎時間的,并非歷史考古。這種反思的目的在于前進,在為未來找方向。
戶外與室內之間的建筑
其中一個極為鮮明的特征是,藤本壯介的空間常常存在曖昧性。像他于2008年完成的housen,探討的是“戶外與室內之間”的建筑。他一直覺得,從街上穿過一面墻壁,沒有過渡空間,就突然進到家里是件非常奇怪的事,因此他建造了三個大小不一的箱子,像俄羅斯娃娃般一個套著一個。最外側的箱子是個帶有許多開口的巨大外殼,雨水、陽光,還有一棵樹,似乎都變成家具的一部分,很難分清那到底算不算是庭院。它就像是都市與家的之間、都市與家融合在一起的場所。
沒有意圖的空間
同年他也創作了終極小木屋finalwoodenhouse,把曖昧性玩到極致,以小時候愛玩的積木堆積層迭而成,空間被35cm的模矩所微分,35cm是一個座椅的高度,一半(17.5cm)是一個階梯的高度,兩個組合(70cm)便成了一張桌子的高度,再往上攀升70cm(140cm),剛好是睡覺的空間,相等于半身坐著的高度,而在下面35cm,又能夠成為收納書本的棚架。家具與建筑似乎永遠都處于一種未分化的狀態,沒有現代建筑在機能上的強制導向,而是一個寬容的場所,賦予居住者一種全新探索的原始可能性。正如藤本提出的“沒有意圖的空間”(spaceofnointention),沒有意圖,同時也意味著能夠衍生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