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勁松,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非標準建筑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師,對建筑設計及建筑文化、建筑的非標準化有深入研究,出版有《英雄主義建筑》《非標準建筑筆記》等著作。
甄明揚,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學碩士,天津市建筑設計院設計師。
當代建筑作品中存在一種特殊的連續系統變化的空間類型。本書將這種符合群化組合法則的空間定義為“群化空間”。本書從視知覺的角度剖析群化空間的組織規律和其對人的心理行為的獨特影響。全書包括三個部分。*部分探討群化空間的構成要素,描述了群化空間中的生成機制。第二部分通過視知覺理論深入分析群化空間的組織原則,以及設計中的空間導引的策略。第三部分研究群化空間的視知覺感知特性,并闡述了隱藏于“群化空間”形式背后的復雜系統關系。
● 當代建筑中的非常規、非標準設計手法,締造了奇妙的體驗空間和建筑新經典。
● 本書以輕松文字,點透設計精彩,破解設計神奇的密碼。
● 掃書后二維碼,在線看視頻,可聆聽建筑師和設計達人的學術觀點,觀覽斑斕建筑,探討設計的未來……
錢覺時(JueshiQian),安徽桐城人,1962年生,現為重慶大學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生導師,霍英東教育基金獲得者。先后在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同濟大學和美國賓州大學學習。1992...
徐韋華,在臺灣很有影響力的著名拼布作家,從事拼布材料包設計多年,經驗非常豐富。
將光標置于論文作者名字后,在“插入/引用/腳注和尾注/自定義標記”中,輸入“作者簡介”四字,點“插入”,在頁尾輸入介紹內容即可。
● 當代建筑中的非常規、非標準設計手法,締造了奇妙的體驗空間和建筑新經典。
● 本書以輕松文字,點透設計精彩,破解設計神奇的密碼。
● 掃書后二維碼,在線看視頻,可聆聽建筑師和設計達人的學術觀點,觀覽斑斕建筑,探討設計的未來……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115K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筑設計師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設計理念,以推動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文章對于當代建筑外部空間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對我國建筑空間設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格式:pdf
大小:115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隨著竹材在當代建筑中的不斷應用,其具體的應用形式有了非常大的創新,使人們獲得更加新奇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極大推動了建筑物、人、自然環境這三方面因素的和諧發展。論文首先對竹材在當代建筑空間中簡潔、科技、人文的三種應用特征做了介紹,隨后分析了竹材在當代建筑空間中應用的新觀念。
序關于《非標準建筑筆記》
前言
01 集中的N種形式
街道式集中
堆疊式集中
廣場式集中
嵌入式集中
包裹式集中
螺旋式集中
立體嵌入式集中
02 效率空間的基本類型及空間訴求
景觀性訴求
可參與性訴求 2100433B
當代城市建筑隨著社會的發展,日益立體化、復雜化、綜合化。越來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發展成為承載多種城市功能的集中復合式建筑。這種“擁擠”的組織方式給建筑設計理念帶來了全新的變革。如何獲得一個更具高效性、復雜性、邏輯性的“效率空間”成為這類大型公共建筑設計和建設關注的焦點。本書針對當代城市建筑這種新特點,探討集中式公共建筑的“效率空間”及其設計的理念與方法。本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由于建筑與城市的關系轉變所帶來的建筑城市化的新趨向。第二個部分重點歸納了多功能復合建筑的設計前提,以及針對不同功能要素形成不同復合空間的開機構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