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非傳統水資源利用技術及應用 | 出版社 | 黃河水利出版社 |
---|---|---|---|
頁????數 | 292 頁 | 開????本 | 16 開 |
作????者 | 閆大鵬 侯曉明 | 出版日期 | 2013年11月1日 |
語????種 | 簡體中文 | ISBN | 7550906238 [1]? |
前言
第一篇 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第1章 全球水資源利用現狀
1.1 全球水資源總量及其分布
1.2 全球水資源利用面臨的嚴峻形勢
第2章 中國水資源利用現狀
2.1 中國水資源概況
2.2 中國水資源開發利用
2.3 中國水資源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第3章 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3.2 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分析
第4章 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的現狀、必要性及可行性
4.1 非傳統水資源的分類
4.2 國內外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
4.3 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的必要性
4.4 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的可行性
4.5 本書的技術分析重點
第二篇 再生水利用篇
第5章 概述
5.1 污水再生利用概況
5.2 污水利用的途徑與水質要求
第6章 再生水回用系統的組成
6.1 系統論原理
6.2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統
6.3 子系統構成
6.4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統特點
第7章 污水再生利用技術
7.1 概述
7.2 混凝沉淀法
7.3 微絮凝—過濾法
7.4 氣浮
7.5 石灰處理
7.6 過濾
7.7 膜分離
7.8 膜生物反應器
7.9 人工濕地處理
7.10 活性炭吸附
7.11 其他新工藝
第8章 再生水的利用方式與典型流程
8.1 生活雜用
8.2 工業回用
8.3 農業回用
8.4 市政雜用
8.5 景觀水體回用
8.6 地下水回灌
8.7 其他回用
第9章 再生水利用系統的規劃與設計
9.1 再生水利用系統規劃
9.2 再生水利用系統設計
第10章 再生水利用系統的運行管理
10.1 再生水利用系統存在的問題
10.2 污水再生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
10.3 再生水回用配套設施的維護管理
第11章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統的評價與對策
11.1 市場評價
11.2 經濟評價
11.3 安全評價
11.4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對策
第12章 國內外再生水利用工程實例、經驗總結與發展趨勢
12.1 國外再生水利用工程實例
12.2 國內再生水利用工程實例
12.3 再生水利用工程經驗總結與發展趨勢
第三篇 城市雨水利用篇
第13章 概述
13.1 城市雨水的特點
13.2 城市雨水開發利用現狀及發展方向
第14章 雨水匯集方式與配套技術
14.1 不同下墊面材料的產流特征
14.2 雨水匯集工程基本參數及其確定
14.3 集流場地表處理技術研究
14.4 城市地表產流特性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15章 雨水調蓄與凈化技術
15.1 雨水調蓄
15.2 雨水凈化技術
第16章 城市雨水利用規劃
16.1 雨水利用規劃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任務
16.2 基本資料的收集
16.3 雨水利用規劃
第17章 城市雨水利用系統設計
17.1 雨水集蓄利用系統設計
17.2 雨水滲透利用系統設計
17.3 雨水屋頂花園利用系統設計
17.4 生態小區雨水綜合利用系統設計
第18章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管理
18.1 運行管理
18.2 水質管理
18.3 用水管理
第19章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評價
19.1 技術評價
19.2 經濟評價
19.3 環境評價和社會影響評價
19.4 發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政策措施
第20章 雨水利用工程實例、經驗總結及前景展望
20.1 國外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實例
20.2 國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實例
20.3 雨水集蓄利用技術經驗總結及前景展望
第四篇 海水及其他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篇
第21章 海水淡化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
21.1 海水淡化工程的發展狀況
21.2 海水淡化的主要技術及比較
21.3 工程實例
第22章 苦咸水淡化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
22.1 淡化方法與技術狀況
22.2 淡化方法適應性分析
22.3 工程實例
第23章 空中水利用技術及工程實例
23.1 空中水資源總量及特性
23.2 空中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原理和主要途徑
23.3 我國空中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23.4 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前景
23.5 吉林省開發空中水資源工程實踐
參考文獻2100433B
《非傳統水資源利用技術及應用》可供水資源、水環境、給排水、城市水系等領域的研究、規劃、設計、管理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師生參考。
世界水資源現狀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蓋,但淡水資源僅占所有水資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層中,其余多為土壤水分或深層地下水,不能被人類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約0....
1 城市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基本概念 水資源承載能力可以簡單定義為:一定區域,一定時段,維持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水資源系統支撐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規模。水資源承載能力不僅是資源承載能力的一個...
關于水資源監測、水生態監測及城市水文工作的專題報告 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長 林祚頂 (2010年3月27日) 在去年的全國水文工作會議上,陳雷部長明確了"大水文"發展理念,強調...
格式:pdf
大?。?span id="ty6q6vj" class="single-tag-height">1.4MB
頁數: 56頁
評分: 4.5
- 1 - 第一章 基本任務 本次課程設計有四項基本任務: 任務 1:利用給出的該縣年、汛期降雨量統計表,進行 P-Ⅲ適線,選出不同保證 率的代表年。根據選出的代表年, 進行當地地表徑流量的計算。 為減少計算工作 量,本設計中該縣各片不同代表年當地地表徑流量可直接采用附表 2 的計算結 果。這樣便可算出當地地表水資源量, 在根據給出的過境水總量, 按當地地表徑 流量的在各月中的比例分配到各月中。這樣將過境水與當地地表水資源量相加, 即得地表水資源量。利用給出各代表年的降雨量以及地下水降雨入滲補給關系, 可算得地下水資源量,把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相加,即得水資源總量。 任務 2:利用選出的不同保證率的代表年,進行需水預測。需水分四個方面來統 計,分別為:生活用水(包括牲畜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灌溉用水(再分為水 稻田用水,旱作物用水)。將四方面算出來相加, 即可得不同代表年的需水情況
格式:pdf
大小:1.4MB
頁數: 56頁
評分: 4.8
- 1 - 第一章 基本任務 本次課程設計有四項基本任務: 任務 1:利用給出的該縣年、汛期降雨量統計表,進行 P-Ⅲ適線,選出不同保證 率的代表年。根據選出的代表年, 進行當地地表徑流量的計算。 為減少計算工作 量,本設計中該縣各片不同代表年當地地表徑流量可直接采用附表 2 的計算結 果。這樣便可算出當地地表水資源量, 在根據給出的過境水總量, 按當地地表徑 流量的在各月中的比例分配到各月中。這樣將過境水與當地地表水資源量相加, 即得地表水資源量。利用給出各代表年的降雨量以及地下水降雨入滲補給關系, 可算得地下水資源量,把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相加,即得水資源總量。 任務 2:利用選出的不同保證率的代表年,進行需水預測。需水分四個方面來統 計,分別為:生活用水(包括牲畜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灌溉用水(再分為水 稻田用水,旱作物用水)。將四方面算出來相加, 即可得不同代表年的需水情況
“十二五”規劃對我國水資源利用進一步提出了發展的目標:使我國水資源利用產業化,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現代化水資源利用與節水/節能產業。本書共分為六章,較系統地介紹了水資源概論、水資源價值與資源評價、水資源利用與開發、水資源系統開發與保護、水源保護與污染防控技術、水資源保護與工程設計技術等內容。本書可作為水資源環境、灌溉工程節水以及水利類、環境與安全類、化工材料學類等專業本科生、??粕滩模部晒┥鲜鰧I的研究生和教師以及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和科技工作者使用和參考。 2100433B
本書共分為六章,系統地介紹了水資源概論、水資源價值與評價、水資源利用與開發、水資源系統開發與保護、水源保護與污染防控技術、水資源保護與工程設計技術等內容??勺鳛樗Y源環境、灌溉工程節水以及水利類、環境與安全類、化工材料學類等專業本科生、專科生教材。
對進入服役中后期的海洋平臺實施動力檢測及評估是確保其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而基于剛度信息的損傷指標對損傷位置不夠敏感,對損傷程度評估不夠準確,限制了該類方法的應用。鑒于阻尼在結構出現損傷時較剛度變化還要明顯的特點,本項目旨在發展能夠敏感反映海洋平臺結構損傷位置及其程度的阻尼評估指標體系,形成系統的基于海洋平臺非傳統阻尼特性的動力檢測方法。因所研究的阻尼評估指標是以相對準確的實測模態為數據基礎,并以事先掌握實測平臺的阻尼分布為模型基礎的,故需發展適用于海洋平臺的空間不完備處理方法及實測信號噪聲分離方法,用于提高實測模態精度;發展海洋平臺結構的阻尼特性識別方法,用于獲取平臺測試時刻的實際阻尼分布情況。所研究的空間不完備處理方法、實測信號噪聲分離方法以及阻尼特性識別方法,可為基于剛度信息的動力檢測技術提供精度更高的實測數據與基準模型;將所發展的阻尼評估指標與現有指標相互補充,有望推進工程應用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