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研究系統工程優化理論在調度中的應用;②不斷提高洪水預報精度及其在防洪調度運用中的水平;③進一步推廣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④逐步實現調度運用自動化。關鍵提前做好預防洪水的準備,才是唯一道理。
分為三種類型。
分洪區包括有閘控制或臨時扒口兩類。一般以防護區控制點的保證水位或安全泄量作為分洪工程運用的判別指標,當河道實際水位或流量即將超過判別指標時,首先啟用有閘門控制的分洪區。如仍不能控制河道水位,或流量繼續增大時,再使用其他分洪道、分洪區削減超額洪水,以保證重點堤段或防護區的安全。選擇臨時分洪區要以洪災總損失最小為原則,盡先考慮淹沒損失小,靠近防護區上游、分洪效果較好的分洪區,據此安排分洪區的使用順序。當分洪區全部蓄滿后,如洪水仍繼續上漲,需要將分洪區作滯洪區或分洪道使用時,可同時打開下游泄洪閘(或扒口),采取"上吞下吐"的運用方式,或與鄰近分洪區聯合運用的方式,滯蓄超額洪水。
設有閘門控制泄洪的水庫,才能進行防洪調度,否則只能起滯洪作用。為了滿足下游防洪要求的防洪調度,一般利用防洪限制水位至防洪高水位之間的防洪庫容削減洪水(見水庫防洪)。水庫通常有以下幾種防洪調度方式。①固定泄洪調度(見水庫調度)。②防洪補償調度。對于防護區離水庫較遠,兩者區間流量多變的情況,一般采用這種調度方式。水庫防洪補償調度需要控制水庫的泄量,使下游防護區代表站的流量不超過安全泄量,或水位不超過保證水位。當水庫入流量超過保證水位相應的泄量時,超額的水量蓄于水庫中;反之,當水庫入流量小于該泄量時,水庫可騰空部分庫容,但一般不應低于防洪限制水位。制定防洪補償調度方式時,根據區間洪水的變化特點,可以采用考慮洪水傳播時間或考慮區間洪水預報,以及綜合考慮防護區水位、流量、漲落率等因素。③防洪預報調度(見水庫預報調度)。④防洪與興利結合的調度(見綜合利用水庫調度)。⑤水庫群的防洪聯合調度。指同一河流上下游的各水庫或位于干、支流的各水庫為滿足其下游防洪要求進行的調度。對同一河流的上下游水庫,當發生洪水時,一般上游水庫先蓄后放,下游水庫先放后蓄,以盡量有效地控制區間洪水,對位于不同河流(如干、支流)的水庫,由于影響因素很多,應遵循水庫群整體防洪效益最大為原則確定(見水庫群調度)。
防洪系統由堤防、分洪工程、水庫等聯合組成。在防洪調度時,要充分發揮各項工程的優勢,有計劃地統一控制調節洪水。這種調度十分復雜,基本調度原則是:①當洪水發生時,首先充分發揮堤防的作用,盡量利用河道的過水能力宣泄洪水;②當洪水將超過安全泄量時,再運用水庫或分洪區蓄洪;③對于同時存在水庫及分洪區的防洪系統,考慮到水庫蓄洪損失一般比分洪區小,而且運用靈活、容易掌握,宜先使用水庫調蓄洪水。如運用水庫后仍不夠控制洪水時,再啟用分洪工程。具體動用時,要根據防洪系統及河流洪水特點,以洪災總損失最小為原則,確定運用方式及程序。
①將確保工程安全置于首位;②防護區的洪災總損失最小;③妥善處理防洪與興利的矛盾,在汛期興利服從防洪,防洪兼顧興利;④編制防洪調度方案,嚴格按調度方案進行運用;⑤由于基本資料、水情預報、調度決策等可能存在誤差或失誤,運行時需要留有余地,以策安全。
涉河建設方案及防洪評價報告編制資質要求《涉河建設方案與防洪評價報告》由《涉河建設方案》和《防洪評價報告》兩大部分組成。1. 涉河建設方案《涉河建設方案與防洪評價報告》 中的涉河建設方案原文引用項目設計...
防汛 汛期防止洪水成災的各項修守工作。如對堤防、閘、壩、鐵路、橋梁等進行的防守和險情搶修。防汛要本著“以防為主,防重于搶”的原則,把各項防汛工作做好,主要是:汛前檢查,報汛,組織搶險隊伍,物料準備和技...
利用水庫防洪庫容調蓄洪水以減免下游洪災損失的措施。水庫防洪一般用于攔蓄洪峰或錯峰,常與堤防、分洪工程、防洪非工程措施等配合組成防洪系統,通過統一的防洪調度共同承擔其下游的防洪任務。用于防洪的水庫一般可...
格式:pdf
大小:164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5
一、河道工程概況懷洪新河是淮河中游的一項治淮骨干工程,工程西起安徽境內渦河左岸的何巷子,東入江蘇省洪澤湖溧河洼,全長121km。其中安徽境內河道長95km,有堤防約260km,大中型水閘9座,小型穿堤涵閘99座。懷洪新河功能主要是分泄淮河干流洪水,同時擴大漴潼河流域1.2萬km2排澇出路,并兼有灌溉、養殖和通航等綜合功能。
格式:pdf
大小:164KB
頁數: 3頁
評分: 4.8
洪水預報調度系統的應用為防汛指揮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通過準確地預報對水庫進行合理地調度,能充分利用水資源,最終實現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轉變,收到十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文章以涔天河水庫調度為例,進行了闡述。
水庫的防洪調度方式,一般可分為固定泄洪調度、防洪補償調度和防洪預報調度。有防洪和興利作用的綜合利用水庫,在防洪調度中還需要考慮防洪與興利的聯合調度。
對于防洪區緊靠水庫下游、水庫至防洪區的區間面積小、流量不大或者變化平穩的情況,區間流量可以忽略不計或看作常數。對于這種情況,水庫可按固定泄洪方式運用,當洪水不超過防洪標準時,控制下游河道流量不超過河道安全泄量。固定泄洪調度一般分為一級固定泄洪與多級固定泄洪。
(1)一級固定泄洪。對防洪區只有一種安全泄量的情況,水庫按一種固定流量泄洪。入庫流量超過該泄量的部分蓄在庫內,直至庫水位達到防洪高水位。(2)多級固定泄洪。水庫下游有幾種不同防洪標準與安全泄量時,水庫按幾種固定流量泄洪的方式運用。一般多按“大水多泄、小水少泄”的原則分級控制。有的水庫按庫水位控制分級,有的水庫按入庫洪水流量控制分級。
對于防洪區離庫區較遠、區間面積及洪水變化較大的情況,為有效地發揮防洪庫容的作用,一股按補償調度方式運用。這種調度是以防洪區不超過河道安全泄量為原則,根據區間洪水的大小及傳播時間,確定水庫補償泄洪流量。區間流量較大時,水庫少泄;區間流量較小時,水庫多泄,控制兩者匯合后的流量不超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或預先制定的某一流量標準。對于有幾種安全泄量或流量標準的情況,可采取多級防洪補償調度。根據區間洪水和補償條件的不同,又可分為考慮洪水傳播時間的補償調度、考慮區間洪水預報的補償調度和考慮綜合因素的防洪補償調度。
(1)考慮洪水傳播時間的補償調度。當水庫泄量到達防洪區的傳播時間小于或等于區間洪水傳播到防洪區的時間時,水庫泄量比區間洪水提前到達防洪區,故可以利用傳播時間差按已知區間流量確定水庫的防洪補償泄量。(2)考慮區間洪水預報的補償調度。若水庫泄量晚于區間洪水到達防洪區,則需要有一定預見期的區間洪水預報,才能預知區間流量并考慮預報誤差對水庫進行補償泄洪。(3)考慮綜合因素的防洪補償調度。對區間面積很大、洪水遭遇組成比較復雜的情況,可以參照洪水發生的基本規律并根據以往實際洪水資料,分析水庫對防洪區補償調度的蓄泄洪量與防洪區的水位、流量及漲率之間的經驗關系,據此建立以防洪區水位、流量、漲率等綜合因素為參數的防洪補償調度圖,作為指導水庫防洪補償調度的依據。
具備洪水預報技術和設備條件,洪水預報精度及準確率較高,蓄泄運用較靈活的水庫,可以采用防洪預報調度。通常有以下2種方式:
(1)根據洪水預報提前騰出庫容以蓄納即將發生的洪水。對于有興利任務的水庫,其預泄水量一般以該次洪水過后水庫能回蓄到防洪限制水位,不致影響興利效益為原則來確定。預報調度可以與補償調度相結合。預報預見期越長、預報誤差越小,則防洪預報調度效果越好。日前,多采用短期防洪預報調度;中韓u預報精度較差,實際應用尚不多;長期預報尚處于探索階段。隨著水文預報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防洪預報調度將是提高防洪效益的有效途徑。
(2)根據入庫洪水(或防洪控制點以上的洪水)的洪峰或總量的預報進行水庫調度。在考慮分級調度的情況下,若預報洪水(考慮預報誤差)即將超過下游某一級防洪標準的相應安全泄量時,即可提前按高一級標準的安全泄量泄洪。如預報將發生超過工程防洪標準的洪水(考慮預報誤差)時,可提前按確保水庫安全的調度方式運用,以提高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度。
防洪要求汛期預留庫容以滯蓄洪水,興利則希望汛期多蓄水以提高枯水期調節流量。為了解決防洪與興利矛盾,需要通過水庫防洪與興利的聯合調度,使防洪與興利庫容得到最大限度的結合,防洪與興利庫容可以結合利用的部分稱為重疊庫容。重疊庫容在汛期應經常騰空,僅當入庫流量與區間流量匯合后將超過防洪區河道安全泄量時才允許蓄洪,洪水過后迅速放空,以調蓄隨時可能再次發生的洪水:在汛末,則力爭蓄滿重疊庫容。采用防洪與興利聯合調度是有條件的,首先要求洪水發生時間有一定規律、洪枯水期比較穩定,其次要求有較大的滯洪設備及控制閘門。
為確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在水庫遭遇設計洪水時,庫水位應不超過設計洪水位;遭遇校核洪水時,庫水位應不超過校核洪水位。前者稱水庫正常運用,后者稱水庫非常運用。
可以采用庫水位或者入庫流量作為控制運用的判別指標。按照預先制定的運用方式蓄泄洪水(參見水庫設計最大泄洪流量),控制庫水位不高于設計洪水位。
當庫水位己達到設計洪水位并將超過時,對有閘門控制的永久性泄洪設施(包括非常溢洪道等),可打開全部閘門或按規定的泄洪方式泄洪,以控制發生校核洪水時庫水位不超過校核洪水位。如需啟用臨時性泄洪設施,而啟用后會使下游產生嚴重的淹沒損失,或可能沖毀部分水工建筑物,影響水庫效益,造成嚴重后果時,則需要慎重擬定合理的啟用條件(稱啟用判別指標)。通常以庫水位略高于設計洪水位,或以入庫流量略超過設計洪峰流量且有上漲的趨勢作為臨時性泄洪措施的啟用條件。具有較大蓄洪能力的水庫,以庫水位作為啟用條件比較可靠,而且易于掌握。庫容較小,設計洪水位與校核洪水位相差不大的水庫,以入庫流量作為啟用條件比較安全.水庫非常運用時,宜嚴格控制泄量不超過入庫最大流量,以免人為增加下游的洪災損失。
多泥沙河流水庫的防洪調度,還應專門研究采用可減少泥沙淤積數量和改善淤積部位的調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