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蘭形態特征
植株叢生。莖懸垂,長達50厘米,節間長1.5-2厘米。葉二列,著生于莖的全長,稍肉質,狹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2-1.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很短,沿莖上的各個節上對葉而生,具3-6朵花,花序柄長約3-6毫米;花苞片寬三角形,長約2毫米。
花梗和子房長約5.5毫米;花白色,伸展;中萼片長圓形,長7毫米,寬2.5毫米,先端急尖;側萼片斜卵形,長6毫米,寬4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狹;花瓣鐮刀狀倒披針形,長7毫米,寬2毫米,先端稍急尖;唇瓣厚肉質,3裂;側裂片紫色,直立,三角形,很小,先端鈍;中裂片白色帶紫色先端,寬卵形,彎曲向上,長約1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鈍,基部(在兩側裂片之間的前方)具1個舌形帶毛茸的肉突;距圓錐形,長約2.5毫米,內面背壁具1個舌狀附屬物。夏秋從葉基部抽出粗壯的花莖,高1米多,圓錐花序,每個花序著花200至400 朵,從下至上逐漸開放,乳白色,杯狀,下垂。
鳳尾蘭葉濃綠,表面有蠟質層,堅硬似劍;地栽植株葉長40至70厘米,寬3至6厘米,密集叢生螺旋狀排列于短莖上,呈放射狀展開。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性強健,耐瘠薄,耐寒,耐陰,耐旱也較耐濕,對土壤要求不 嚴,對肥料要求不高。喜排水好的沙質壤土,瘠薄多石礫的堆土廢地亦能適應。對酸堿度的適應范圍較廣,除鹽堿地外均能生長。喜光照??刮廴?,萌芽力強,適應性強,花后頂端停止生長,旁邊自葉痕發生側芽。生長強健,有粗壯的肉質根,莖易產生不定芽,很容易生長萌蘗,擴展植株,更新能力很強。鳳尾蘭對肥料的種類和多少也不苛求。盆栽時,春秋兩季各施一兩次氮磷鉀復合肥即可,冬夏季節不施肥。
原產北美東部及東南部。溫暖地區廣泛露地栽培。
鳳尾蘭在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可露地栽植。
鳳尾絲蘭,又名鳳尾蘭,龍舌蘭科絲蘭屬,常綠灌木。株高50~150cm,具莖,有時分枝,葉密集,螺旋排列莖端,質堅硬,有,劍形,長40 - 70cm,頂端硬尖,邊緣光滑,老葉有時具疏絲。圓錐花序高1m多...
管理扦插及分株育成的植株,掘起后帶宿土栽植,只要澆水幾次,即可成活。日常管理要注意適當培土施肥,以促進花序的抽放;發現枯葉殘梗,應及時修剪,保持整潔美觀。絲蘭的害蟲有蓑蛾類危害葉片,應注意防治。 常發...
鳳尾蘭怎么養,鳳尾蘭的養殖方法: 鳳尾蘭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耐寒,耐陰,耐旱也較耐濕,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為佳。瘠薄多石礫的堆土廢地亦能適應。對酸堿度的適應范圍較廣,除鹽堿地外均能...
種子繁殖和扦插
鳳尾蘭栽培技術
在春季2—3月根蘗芽露出地面時可進行分栽。分栽時,每個芽上最好能帶一些肉根。先挖坑施肥,再將分開的蘗芽埋人其中,埋土不要太深,稍蓋頂部即可。也可截取莖端簇生葉的部分,帶9-12cm長的一段莖,把葉子摘掉一部分,留7片葉左右,埋人12—15cm深的坑中,埋后澆水。由于鳳尾蘭葉片密生廣展,頂端尖銳,起苗時行捆扎,裸根帶宿土均可。
扦插
扦插,在春季或初夏,挖取莖干,剝去葉片,剪成10厘米長,莖干粗可縱切成2-4塊,開溝平放,縱切面朝下,蓋下5厘米,保持濕度,插后20-30天發芽。分株,每年春、春秋挖取帶葉莖干直接栽植。
種子繁殖需經人工授粉才可實現。人工授粉以5月份為好,授粉后約70天種子成熟,當年9月下旬播種,經一個月出苗,出苗率約40%以上。亦可將種子干藏至春季播種。扦插容易 成活。在春季或初夏,取莖干去葉片,按每段10厘米鋸斷,粗的能縱切成2塊或4塊,開溝平放,縱切面朝下,蓋土5——10厘米厚,插后注意土壤不能太濕,防止莖塊腐爛。取肉質根作扦插材料更好。鳳尾蘭在黃河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可露地越冬。由于鳳尾蘭葉片密生廣展,頂端尖銳,起掘時應先行捆扎,裸根或帶宿土均可。定植前施足基肥,定植后澆透水,解除捆扎物,放開葉子。養護管理極為簡便,只需修剪枯枝殘葉,花后及時剪除花梗。生長多年后,莖干過高或傾斜地面,可截干更新。秋季在植株周圍挖掘環狀溝,施入一些有機肥料。
由于鳳尾蘭葉片密生廣展、頂端尖銳,起掘時先捆扎,裸根或帶宿土均可。定植前施足基肥,定植后澆透水,解除捆扎物,放開葉子。養護管理極為簡便,只需修剪枯枝殘葉,花后及時剪除花梗。
扦插及分株育成的植株,掘起后帶宿土栽植,只要澆水幾次,即可成活。日常管理要注意適當培土施肥,以促進花序的抽放;發現枯葉殘梗,應及時修剪,保持整潔美觀。絲蘭的害蟲有蓑蛾類危害葉片,應注意防治。
鳳尾蘭是鳳尾蘭的一種多發病,傳播速度非???,發病后如防治不及時,不僅影響觀賞效果,重癥者還會導致植株死亡。現將其發病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發病癥狀:首先發生于葉尖,初期為褐色斑點,此后呈圓形或不規則向外擴展,病斑內灰褐色,周圍有黃色暈圈,表面散生有黑色粒狀物,整個葉片受到侵染后呈黑色。
發病規律:此病由龍舌蘭刺盤孢侵染而發生,5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發病的高峰期。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及菌核狀態在病葉上越冬,借風雨傳播。高溫、高濕及密不通風的條件下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初期種植時要注意選擇種植環境,栽培地要有良好的通風環境。
3、及時將病葉清除,集中燒毀,減少侵染源。
4、發病時用50%炭疽福美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每周噴施一次,連續噴3~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鳳尾蘭常年濃綠,花、葉皆美,樹態奇特,數株成叢,高低不一,葉形如劍,開 花時花莖高聳挺立,花色潔白,繁多的白花下垂如鈴,姿態優美,花期持久,幽香宜人,是良好的庭園觀賞樹木,也是良好的鮮切花材料。常植于花壇中央、建筑前、草坪中、池畔、臺坡、建筑物、路旁及綠籬等栽植用。
葉纖維潔白、強韌、耐水濕,稱“白麻棕”,可作纜繩。葉片還可提取菑體激素。絲蘭吸收氟化氫的能力也較強,據測定,1公斤干葉能吸收氟266毫克。對有害氣體如SO2、HCl、HF等都有很強的抗性和吸收能力。試驗表明,在二氧化硫日平均濃度為0.15毫升∕立方米的環境下,許多樹木如松柏、石楠、迎春、泡桐等都出現嚴重的受害癥狀,而絲蘭仍然挺拔鍵壯。
鳳尾蘭喜陽、耐陰,可置于散射光充足的門廳內觀賞。葉色常年濃綠,數株成叢,高低不一,劍形葉射狀排列整齊,可種植于花壇中心、巖石或臺坡旁邊,以及新式建筑物附近。也可利用其葉端尖刺作圍籬,或種于圍墻、棚欄之下。鳳尾蘭對有害氣體抗性強,可在工礦作美化綠化材料。
性味: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主支氣管哮喘;咳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ü?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span id="usp6sgu"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以豫南地區的區域特征和建筑文化為背景,結合古鎮、古村落鄉土建筑的具體實例,對豫南鄉土建筑的類型與形態特征進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該地區鄉土建筑的特點,為進一步保護與發展新農村鄉土建筑提供借鑒.
鳳尾蘭,又名菠蘿蘭,葉較堅硬,圓錐花序狹長,花小,乳白色
序
前言
總論
專性鹽生植物
白剌
枸杞
鹽角草
鹽地堿蓬
堿蓬
地膚
堿地膚
東亞市藜
朝鮮堿茅
檉柳
單葉蔓荊
二色補血草
互花米草
大米草
狐米草
獐毛
中亞濱藜
藜
堿地蒲公英
紫花山萵苣
沙棗
火炬樹
氈毛棒
臭椿
杜梨
羅布麻
紫穗槐
砂引草
虎尾草
白茅
田菁
蜀葵
堿菀
絲蘭
鳳尾蘭
白車軸草
蘆葦
蘆竹
狹葉香蒲
水蔥
蓮
荇萊
兼性鹽生植物
棗
合歡
日本皂莢
剌槐
毛刺槐
槐樹
龍爪槐
黑松
旱柳
絳柳
新疆楊
加拿大楊
毛白楊
楝樹
榆
龍柏
偃柏
無花果
金葉女貞
側柏
千頭柏
白杜衛矛
冬青衛矛
紅花錦雞兒
曼陀羅
蓖麻
馬藺
田旋花
打碗花
向日葵
野西瓜苗
苘麻
大花馬齒莧
費菜
五葉地錦
紫花苜蓿
葡萄
地黃
圓柏
紫荊
紫藤
構樹
桑
龍爪桑
饅頭柳
毛泡桐
海棠花
海棠果
紅葉李
桃
玫瑰
黃刺玫
月季花
石榴
紫薇
千屈菜
日本小檗
紫葉日本小檗
木槿
連翹
海州常山
金銀忍冬
黃楊
菊芋
一串紅
雞冠花
菊花
爬山虎
臭牡丹
裂葉牽牛
芙蓉葵
金盞花
大麗菊
大花牽牛
圓葉牽牛
牽牛
高羊茅
紫茉莉
參考文獻
中文名索引
拉丁學名索引
英文名索引
前言
八角金盤 02
變葉木 04
杜鵑 06
鳳尾蘭 08
扶桑 10
含笑 12
紅花檵木 14
紅桑 16
火棘 18
夾竹桃 20
錦帶花 22
蠟梅 24
凌霄 26
龍船花 28
曼陀羅 30
牡丹 32
木槿 34
南天竹 36
爬山虎 38
葡萄 40
山茶花 42
石榴 44
小葉黃楊 46
葉子花 48
一品紅 50
月季 52
梔子 54
朱蕉 56
紫丁香 58
紫荊 60
紫穗槐 62
紫藤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