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較高大,高3-6米,竿中空,小枝具9-13葉,稍下彎,直徑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彎,下部挺直,綠色;節間長30-50厘米,幼時薄被白蠟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節以下部分尤其較為密集,老時則光滑無毛,竿壁稍薄;節處稍隆起,無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節即開始,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較粗長。
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早落;籜鞘呈梯形,背面無毛,先端稍向外緣一側傾斜, 呈不對稱的拱形;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邊緣有少許繸毛;籜舌高1-1.5毫米,邊緣呈不規則的短齒裂;籜片直立,易脫落,狹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脫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漸尖,基部寬度約與籜鞘先端近相等。
末級小枝具5-12葉;葉鞘無毛,縱肋稍隆起,背部具脊;葉耳腎形,邊緣具波曲狀細長繸毛;葉舌圓拱形,高0.5毫米,邊緣微齒裂;葉片線形,葉片長3.3-6.5厘米,寬4-7毫米,上表面無毛,下表面粉綠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漸尖具粗糙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
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枝簇生于花枝各節,并在基部托有鞘狀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6厘米;先出葉長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狹卵形,長4-7.5毫米,無毛,具9-13脈,先端鈍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間小花為兩性;小穗軸節間形扁,長4-4.5毫米,無毛;穎不存在;外稃兩側稍不對稱,長圓狀披針形,長18毫米,無毛,具19-21脈,先端急尖;內稃線形,長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纖毛,脊間6脈,脊外有一邊具4脈,另一邊具3脈,先端兩側各伸出1被毛的細長尖頭,頂端近截平而邊緣被短纖毛;鱗被中兩側的2片呈半卵形,長2.5-3毫米,后方的1片細長披針形,長3-5毫米,邊緣無毛;花絲長8-10毫米,花藥紫色,長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畫筆狀毛;子房卵球形,長約1毫米,頂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長約1毫米的子房柄,柱頭3或其數目有變化,直接從子房頂端伸出,長5毫米,羽毛狀。成熟穎果未見。
原產中國,華東、華南、西南以至臺灣、香港均有栽培。
鳳尾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盆栽的培養土以腐葉土1份、園土0.5份、及少量河沙和礱糠灰等混合配制而成。忌粘重、堿性土壤。
它不能和其它的花卉放一起養,否則葉子會慢慢變黃。 平時用盆將自來水沉淀三天左右,然后倒入花瓶即可,不過,1個月左右要換水哦。很簡單吧,你可以試試。 我家里也養著觀音竹,長得很...
鳳尾竹又名觀音竹,原產中國南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曬,怕漬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溫度不低于0℃。鳳尾竹株叢密集,竹干矮小,枝葉秀麗,常用于盆栽觀賞,點綴小庭院...
①盆栽的鳳尾竹,夏季宜移至室外陰涼處,并注意多澆水,保持盆土濕潤,還要向葉面噴水,地面灑水,以保持空氣濕潤,才能使鳳尾竹枝葉青翠。夏季干燥熱風,會 使鳳尾竹葉片枯焦,必須適當降溫,防止悶熱。冬季需放在...
分株:可在2-3月結合換盆時進行,分株時將生長過密的株叢,從盆中倒出,從根莖處用刀切開,另行上盆。注意不要傷根。切分時至少要讓每個筍芽都帶有一枝老竹,并盡量保留須根,以期保證成活。新分的植株要栽在大小適中的盆內,培以沃土,注意灌水,保持濕潤,置于半陰處養護,筍芽將迅速成長。
扦插:鳳尾竹扦插繁殖在5-6月進行,將一年生枝剪成有2-3節的插穗,去掉一部分葉片,插于沙床中,保持濕潤,當年可生根。
鳳尾竹為常綠叢生灌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曬,怕漬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溫度不低于0度。
鳳尾竹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歡潮濕和溫暖,還喜歡半通風和半陰。冬天應該搬到室內有陽光的地方。鳳尾竹喜向陽高爽之地,有“向陽則茂,宜種高臺”之說;但也能耐陰,可作為室內觀葉賞姿的理想裝飾。春、夏、秋三季只需放置在窗口通風處,入冬放置在向陽處,就可良好生長。地栽的鳳尾竹,春后抽長新葉(這是畏寒之反映),在暖地則四季常青。
鳳尾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4.5至7.0為宜,忌粘重、堿性土壤。北方土壤堿性強,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土壤最好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可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巖作為基質,成活率較高。以保持姿態的優美對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疏松的沙質土就可以了。
鳳尾竹喜濕怕積水,裝盆后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后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卷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鳳尾竹肥料以有機肥為主,經腐熟后的畜糞、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有機肥主要作為基肥,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用量一般為盆土量的10%至15%。鳳尾竹生長期每月施入1-2次稀薄的氮肥即可。
受到真菌等病菌侵害引起的葉斑病,易使葉片局部壞死,出現黃色斑點或斑塊,嚴重時整葉枯黃脫落,受到花葉病毒侵染后葉片上出現黃綠相嵌的斑駁,遭受介殼蟲、紅蜘蛛等為害,葉片也會變成局部黃枯,甚至整葉萎黃脫落。均應及時噴藥防治。
適于在庭院中墻隅、屋角、門旁配植,植株較小的鳳尾竹可栽植于花臺上,也可制作竹類盆景,同時也栽于寺廟庭園中,在南方地區也常作為低矮綠籬的配植材料廣泛應用。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 4頁
評分: 4.5
為了給優良觀賞、材用、筍用竹種紫竹高效培育提供科學依據,以紫竹種苗林為對象,開展了地下鞭系分布特征研究。結果表明,紫竹地下鞭系分布淺,分布于20 cm土層內,0~10 cm和10~20 cm土層的鞭段數和鞭長分布比例均差異極顯著,0~10 cm土層的鞭段數、鞭長分別占總鞭段數、總鞭長的90.30%、92.23%。不同年齡竹鞭平均鞭徑無顯著差異,2年生和3年生竹鞭鞭長差異不顯著,均顯著地高于1年生竹鞭鞭長。1~3年生竹鞭側芽數無顯著差異。不同年齡竹鞭平均鞭段長、平均鞭節長無顯著差異,1~2年生竹鞭鞭段平均側芽數差異不顯著,均顯著地高于3年生竹鞭;0~10 cm、10~20 cm土層1~3年生竹鞭鞭段數、鞭長的分布比例差異顯著,1年生竹鞭100%分布于0~10 cm土層中。2年生竹鞭平均鞭徑、平均鞭段長、平均鞭節長和鞭段平均側芽數均差異不顯著,鞭長、鞭節數和側芽數差異顯著或極顯著。3年生竹鞭平均鞭徑、側芽數、平均鞭段長、平均鞭節長和鞭段平均側芽數差異不顯著,鞭段數、鞭長和鞭節數差異顯著。
鳳尾竹為叢生型竹子,固定在原地生長,不致蔓延成片,適于在庭院中墻隅、屋角、門旁配植,幽雅別致。植株較小的鳳尾竹可栽植于花臺上,也可制作竹類盆景,同時也栽于寺廟庭園中。在南方地區,鳳尾竹也常作為低矮綠籬的配植材料廣泛應用。
禾本科用途
禾本科是種子植物中最有經濟價值的大科。是人類糧食和牲畜飼料的主要來源,也是加工淀粉、制糖、釀酒、造紙、編織和建筑方面的重要原料。
除了蕎麥以外,幾乎所有的糧食都是禾本科植物,如小麥、稻米、玉米、大麥、高粱等。豬、牛、馬、羊等各類家畜也都吃草。竹子在日常生活處處可見,在東南亞還有竹子造的房屋。大自然中的野草不止是動物的食物,還能制造大量氧氣,防止水土流失。
燕麥屬- Avena:燕麥(以麥片粥為名)
大麥屬- Hordeum:大麥
稻屬- Oryza:水稻
黑麥屬- Secale: 黑麥
高粱屬- Sorghum: 高粱
小麥屬- Triticum: 小麥
玉米屬- Zea: 玉米
狗尾草屬-Setaria:小米(粟)
香茅屬- Cymbopogon:檸檬香茅
甘蔗屬- Saccharum:甘蔗
鳳尾竹為常綠叢生灌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曬,怕漬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溫度不低于0度。
鳳尾竹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喜歡潮濕和溫暖,還喜歡半通風和半陰。冬天應該搬到室內有陽光的地方。鳳尾竹喜向陽高爽之地,有“向陽則茂,宜種高臺”之說;但也能耐陰,可作為室內觀葉賞姿的理想裝飾。春、夏、秋三季只需放置在窗口通風處,入冬放置在向陽處,就可良好生長。地栽的鳳尾竹,春后抽長新葉(這是畏寒之反映),在暖地則四季常青。
鳳尾竹喜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以pH4.5至7.0為宜,忌粘重、堿性土壤。北方土壤堿性強,可加入0.2%的硫酸亞鐵。土壤最好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可用農田土拌紅黃壤、腐殖土與細沙。菲白竹如用普通盆土栽植成活率低,可用蛭石或泥炭拌珍珠巖作為基質,成活率較高。以保持姿態的優美對土壤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疏松的沙質土就可以了。
鳳尾竹喜濕怕積水,裝盆后第一次水要澆透,以后保持盆土濕潤,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易爛鞭爛根。從裝盆至成活階段還要經常向葉片噴水。如果盆土缺水,竹葉會卷曲,此時,應及時澆水,則竹葉又會展開。夏天平均1至2天澆水一次,冬天少澆水,但要保證盆土濕潤,以防“干凍”。
鳳尾竹肥料以有機肥為主,經腐熟后的畜糞、垃圾肥及河泥等均可。有機肥主要作為基肥,拌入盆土中混合使用,用量一般為盆土量的10%至15%。鳳尾竹生長期每月施入1-2次稀薄的氮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