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防災減災措施研究 | 作????者 | 劉弘濤、王汝恒、姚勇 |
---|---|---|---|
出版社 |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4年10月1日 |
頁????數 | 254 頁 | 開????本 | 16 開 |
裝????幀 | 平裝 | ISBN | 9787517019886 |
印刷時間:2014-10-01
字 數:395.00千字
語 種:中文
版 次:1
印 次:1
前言
第一章防災減災概述
第一節災害概述
第二節防災減災的發展
第二章地質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一節泥石流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二節地面塌陷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三節滑坡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四節地面沉降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三章地震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一節地震災害概述
第二節抗震工程設計
第三節地震災害防災減災的其他措施
第四章洪水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一節洪水災害概述
第二節堤防工程設計
第三節洪水災害防災減災的其他措施
第五章火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一節火災害概述
第二節建筑防火與抗火設計
第三節火災害防災減災的其他措施
第六章風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一節風災害概述
第二節風災害的防災減災措施
第七章火山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一節火山災害概述
第二節火山災害的防災減災措施
第八章生物污染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一節生物污染災害概述
第二節生物污染災害的防災減災措施
第九章爆炸災害與防災減災措施
第一節爆炸災害概述
第二節爆炸災害的防災減災措施
第十章城市的防災減災
第一節城市災害概述
第二節城市綜合防災的總體規劃
第三節城市的防災減災應急
第十一章村莊的防災減災
第一節村莊災害概述
第二節村莊災害的整治
參考文獻 2100433B
本書從常見災害出發,對地質災害、地震災害、洪水災害、火災害、風災害、火山災害、生物污染災害和爆炸災害進行了闡述,并針對各類災害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防災減災措施。此外,本書還對城市和村莊易發生的災害和相應的防災減災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地震出版社的《防震減災四字經》
雷電是一種自然災害天氣,它發生在因強對流天氣而形成的雷雨云之間或雷雨云與大地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自然界的雷擊主要有直擊雷和感應雷兩種,在雷暴活動區域內,直擊雷是指雷云直接通過人體,建筑物或設備等對地放...
《守護生命十大黃金法則》 人生命,要守護,十條法則要記住,一旦災害發生時,及時應用心有數。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墻角曲身體,抓住機會逃出去,遠離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開闊地。 ...
格式:pdf
大?。?span id="az1hman" class="single-tag-height">23KB
頁數: 15頁
評分: 4.7
--------------------------------------------------------------- 范文最新推薦 ------------------------------------------------------ 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措施 一、著力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水平 (一)加強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系統建設。 進一步完善全市綜合氣象監測 網絡。氣象、農業、水利、林業、國土、環保、旅游、電力、交通運 輸等部門要加強合作。構建地面、高空、空間相結合的氣象災害立體 監測體系,著力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能力。 (二)加強氣象災害預報預警。 進一步完善市縣兩級氣象災害預報預警 體系。完善新一代可視化、 人機交互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平臺。大力推 廣運用先進的預報預警技術,重點加強暴雨、大霧、雷電、大風、冰 雹等氣象災害的短時臨近預報, 全面提高預報的精細化水平。 加強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 8頁
評分: 4.7
題目:淺談建筑結構火災與防火 專業:結構工程 姓名: 班級: 2012級 6班 學號: 淺談建筑結構火災與防火 摘要:火災作為一種多發的災害 , 對人們的生命及財產造成慘重的損 失。建筑火災對混凝土結構造成一定的損傷甚至整體的破壞。 研究混 凝土結構的抗火性能 , 建立混凝土結構的抗火設計方法 , 建立過火 混凝土結構的損傷評估及修復加固方法 , 理應成為混凝土結構研究 的一項重要任務。建立我國的混凝土結構抗火設計規范和損傷評估及 修復加固規程 , 應是混凝土結構抗火研究的中期目標。 關鍵詞:建筑結構 防火設計 火災 鋼筋混凝土 正文: 火災作為一種多發的災害 , 對人們的生命及財產造成慘重的損失。 建 筑火災對混凝土結構造成一定的損傷甚至整體的破壞。 研究混凝土結 構的抗火性能 , 建立混凝土結構的抗火設計方法 , 建立過火混凝土 結構的損傷評估及修復加固方法 , 理應成為混凝土結構研究
一是加強城鄉建設防災減災管理和專家隊伍的建設。落實防災減災行政首長負責制;完善住房城鄉建設系統防災減災工作制度,保障人員、經費、設備等工作條件;建立有效的專家參與防災減災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類防災減災專家委員會輔助決策作用。
二是做好搶險搶修和應急鑒定隊伍建設及物資準備。整合設計、施工和科研等單位的技術力量,建立平災結合的房屋建筑應急鑒定隊伍;建立機動靈活、裝備精良的市政公用設施搶險搶修專業隊伍;通過培訓、演練,提高搶險搶修和應急鑒定隊伍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技術水平。
三是積極探索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城鄉建設防災減災投入機制。建立應急評估和工程搶險的激勵政策和投入補償機制;研究應用隔震減震等抗災新技術的激勵政策,提高行業采用新技術的積極性;配合相關部門推行災害保險機制,提高社會對災害的承受能力。
一是加大城鄉建設防災減災科學研究的投入。依托現有科研力量分區、分級設立城鄉建設防災減災研究中心,建立科研基地支撐體系;針對不同區域的地理、經濟條件,開展城鎮群災害綜合防御體系試點研究;加強對學校、醫院和體育館等大型公共建筑防災技術的研究;加強對應急保障基礎設施預警保護、應急搶修及安全恢復等技術的研究。
二是強化城鄉防災減災科技創新和技術集成應用。鼓勵各地開展多種形式的防災減災技術應用試點;支持實用抗震、抗風、防火等各類防災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研究,并積極、穩妥地推廣應用;制定、完善技術配套措施,提高設計施工企業應用新技術的能力。
三是指導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有條件的城市開展抗震能力普查。按照平震結合的原則,結合數字化城市建設,充分利用抗震防災規劃編制資料建立、健全城市抗震防災信息數據系統,并隨著城市建設、改造同步更新相關數據,保障災害發生時盡快掌握相關基礎資料。
一是推動城鄉建設防災減災普及教育。積極開展對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各級領導干部防災和應急管理培訓;加強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從業人員防災減災知識培訓,定期組織各種防災演習、演練;加強注冊城市規劃師、注冊建造師、注冊建筑師等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的防災減災內容。
二是積極開展防災減災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持相關人員對國際減災管理及技術方面的調研,學習國外先進的防災減災技術及管理經驗;積極支持中外學術研討,共享減災信息與技術;通過試點建設,加強對國際防災減災先進經驗技術的利用和再創新。
《地下結構抗震分析及防災減災措施》以作者濱田政則的開創性研究工作為基礎,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砂土地震液化及地基液化大變形的現象、規律、機理以及工程對策,核電站結構物抗震安全性評價,隧道、地下發電站、地下油罐的現場地震響應監測和分析,煤氣地下管道等生命線工程的防液化對策與抗震設計等系列成果。
研究方向
防災減災規劃及戰略目標研究;防災減災對策研究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