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科技學院構造地質學實驗室始建于2007年,占地面積100平方米,屬于基礎地質實驗室。主要實驗設備有:吳氏網盤、地質圖件、齊全的巖石礦物構造標本等,主要承擔地球物理學、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五個本科專業構造地質學的實驗課程教學任務。
防災科技學院構造地質學實驗室目前主要開設的實驗項目有:
晶體模型認識
主要造礦礦物標本認識鑒定
主要造巖礦物標本認識鑒定
巖漿巖手標本認識鑒定
沉積巖手標本認識鑒定
變質巖手標本認識鑒定 2100433B
巖層產狀(即巖層的產出狀態,由傾角、走向和傾向構成)bed,attitude of巖層在空間產出的狀態和方位的總稱。除水平巖層成水平狀態產出外,一切傾斜巖層的產狀均以其走向、傾向和傾角表示,稱為巖層產...
第一章緒論一、構造地質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二、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意義三、構造地質學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沉積巖層的原生構造及其產狀第一節沉積巖層的原生構造一、層理及其識別二、利用沉積巖層原生構造確定巖層的頂面...
現代地質學把地球作為一次整體來研究,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板塊構造說,就是吸收了地震研究、海洋地質調查和古地碰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科學成果,較好地解釋了全球構造問題。 至20世紀80年代,地質學已發展成為...
防災科技學院地震預測實驗室是立足教學、科研和地震預測實踐,培養地震監測預測專業技術人才,促進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的專業實驗室。
防災科技學院地震預測實驗室建于2014年,由電腦機房和地震會商室組成。機房安裝有地震前兆觀測數據庫和地震預測分析專業軟件;地震會商室由較為高端的多媒體視頻會議系統組成,用于指導學生模擬地震會商過程,開展地震預測實踐活動。
防災科技學院地震預測實驗室由具有雙師背景的實驗教師進行管理和任教,開設有地震預測理論和實驗課程,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包括:(1)地震前兆觀測異常落實基本方法與技能,編寫地震異常落實報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2)學習地震分析預測軟件作圖方法與技能;(3)學習日常震情跟蹤的分析方法及PPT文件制作。(4)模擬地震震情會商,使學生了解真實的地震會商流程;(5)學習地震預測的思路和方法,編寫地震預測研究報告,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論文,培養學生地震科研能力;(6)組織學生與縣市地震局合作開展地震預測和地震應急實踐活動。 2100433B
防災科技學院測繪工程實驗室始建于2011年,目前,實驗室包括工程測量實驗室、精密工程測量實驗室和測繪數據處理實驗室,實驗室總占地面積250余平米,儀器設備289臺套,設備總金額1000余萬元。實驗室擁有充足的常規測量儀器設備,此外還擁有電子水準儀、陀螺全站儀、測量機器人、CORS測量基站、三維激光掃描儀、無人機測量系統、地基SAR測量系統等高精尖測量儀器設備。
防災科技學院測繪工程實驗室承擔全校多個不同專業實驗教學,實驗學生人數近1000人/年,可為專業實踐教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開放實驗、畢業論文及教學教科研項目提供實踐平臺,能夠滿足測繪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和科研需求。 2100433B
防災科技學院強震觀測實驗室累計投入230萬元,主要服務于地質工程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強震觀測、工程物探、工程地震等專業課程相關的實踐教學,并用于教師科研項目、大學生創新項目和地震應急現場流動觀測等工作。
防災科技學院強震觀測實驗室現有實驗室負責教師和實驗教師都具有強震觀測相關專業博士學位,且全都曾在中國地震局國家(北京)強震動觀測中心開展日常工作和相關科研工作經驗;實驗室設備每年服務學生人數達130人次以上;強震觀測實驗室設備價值共計近400萬元,強震觀測實驗室主要專業設備包括:Basalt 4通道數字式強震儀7臺;Granite 12通道、24通道、36通道數字式強震儀各2臺;Etna 三分向數字式強震儀2臺;ES-T 三分向力平衡加速度計9臺;SBEPI 三分向淺井型加速度計2臺;SLJ-100/200三分向加速度計共22臺,主要存(安)放于強震觀測實驗室以及學院南北校區的專用臺陣。
防災科技學院強震觀測實驗室已完成“防災科技學院強震觀測綜合臺陣”的建設,該臺陣由1個場地差動臺陣模塊、1個結構臺陣模塊、1個豎井臺陣模塊和1個地下結構臺陣模塊組成。該綜合臺陣建設完成后能成為國內高校甚至科研院所具有示范意義的綜合性強震觀測臺陣,為首都圈的安全以及工程抗震工作的開展提供和積累研究資料。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