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人:郭晉龍
主要完成單位:呼和浩特鐵路局焊軌段
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100433B
應配置CS-1-5、CSK-1A標準試塊和GHT-1、GHT-5對比試塊。
當然要測,這是基本的。
無縫線路焊接工藝 一、鋼軌鋁熱焊接工藝: (一)法國QPCJ鋼軌鋁熱焊接工藝: 1.法國QPCJ鋼軌鋁熱焊接技術在中國: 法國RAILTECH公司的鋼軌鋁熱焊接技術暨快速預熱(QP)+...
格式:pdf
大小:386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鋼軌焊縫是無縫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鋼軌連續性、平順性的關鍵環節。由于受自身技術條件限制,焊縫成為鋼軌軌條的薄弱處所,是鋼軌傷損頻發的重災區和斷軌的高發區。通過對焊縫斷軌情況及既有焊縫探傷技術的分析,探討將渦流檢測技術應用于焊縫探傷中的可行性,并對試塊檢驗和現場實際應用進行論述。
NCC系統設備主要包括高位水箱、水量分配器、霧冷卻區冷卻噴頭、快冷區、主冷區、精調區的高密度集管、供氣管路、側噴裝置、前后氣吹掃裝置、鋼結構支架等。系統的部分構成:冷卻水由高位水箱及其管路( 或增壓裝置)供應到NCC 裝置中高密度集管和噴霧冷卻器, 對鋼板冷卻后, 冷卻水匯集至回水地溝內, 再回流到水處理系統。水處理系統進行過濾冷卻處理后, 供給高位水箱, 形成回 路。
在車間廠房外設置高位水箱, 通過管路與車間內水量分配器相連接, 向車間內提供冷卻用水。高位水箱底面距地面的高度為13m, 容積約為260m3, 高位水箱上表面設有通氣孔, 保證了高位水箱向水量分配器供水的穩壓、穩流、穩量、排氣。設置高位水箱, 可以在保證冷卻系統大用水需求的同時, 減少水處理系統的供水能力, 節省投資和降低生產能耗。
高位水箱管路系統設來水(供水) 管、出水(給控冷設備供水)管、溢流管和排污管。溢流管, 保證來水的多余水溢流后, 回到水處理系統,保證系統安全運行; 高位水箱出水管給車間內水量分配器供水, 管路上配制手動蝶閥用于調試及檢修; 高位水箱底部排污管路并配制2 個排污閥, 為排污和檢修使用。
水量分配器的主要作用是將高位水箱的冷卻用水均勻分配到各組冷卻集管。水量分配器布置于高密度集管對應的正火爐出口輥道旁。
水量分配器有多根入水管, 以穩定供水壓力和減少水壓不均。該裝置主要由鋼結構支撐立柱和公稱通徑DN2000 的螺旋管加焊端部封頭組成; 設置人孔、排污孔、排氣孔,用于水量分配器清污和檢修。水量分配器有多根出水管分別給各冷卻器供水, 管路上設置有水流量的計量儀表, 各冷卻器的流量可以單獨調節, 并由計算機進行設定控制, 確保鋼板冷卻均勻, 防止鋼板發生翹曲。
高密度層流集管用于中厚規格正火鋼板出爐時的控制冷卻。集管采用U 形管層流形式, 其構造簡單, 易于形成穩定的水流狀態。上集管位于出爐輥道的上方的鋼結構支架上, 下集管位于出爐輥道兩兩輥道之間的下方的鋼結構支架上。
1) 上高密度集管由水箱、入水管和U 形管組成。該高密度集管通過入水管上開孔的合理設計, 可使集管橫向上水壓均勻, 從而保證U 形管的水流均勻。改變U 形管噴管的橫向間距或噴管直徑可以得到曲線型的橫向水量分布, 通過U 形管橫向位置上的交叉配置, 保證鋼板橫向冷卻均勻性。
2)下高密度集管布置在2個輥子之間, 由水箱、入口水管和圓管噴管組成, 4或5排管采用交叉布置, 提高鋼板橫向冷卻的均勻性; 噴管有一定傾角, 擴大鋼板下表面的冷卻水沖擊區, 提高了對鋼板下表面的冷卻能力。
噴霧冷卻器主要用于對正火后的薄鋼板進行冷卻。噴霧冷卻器由入水管、外箱體、進氣管、內箱體和專用霧化噴嘴組成, 采取鋼板上、下表面對稱冷卻方式, 上噴霧冷卻器位于出爐輥道的上方的升降臺架上, 可跟隨壓緊防水輥一起升降, 根據鋼板厚度不同調整上冷卻器與鋼板的距離, 以保證合理的水量分布; 下噴霧冷卻器位于出爐輥道兩兩輥道之間下方的鋼結構支架上。
通過霧化噴嘴的合理布置, 噴嘴霧化顆粒細小、彌散, 面分布均勻。通過霧化噴嘴的橫向間距分布設計、以及合理交叉配置, 保證鋼板橫向的均勻冷卻。
在冷卻區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別安裝1 組氣吹掃裝置, 目的是限定冷卻區, 防止鋼板表面殘留水對鋼板的不均勻冷卻, 保證冷卻區入口測溫儀的測溫精度, 前氣吹掃還防止冷卻水回流影響爐子壽命。
在冷卻區內設置若干組中壓水側吹噴嘴, 根據冷卻區的長度分散布置。主要作用是清掃鋼板表面熱水, 提高水的冷卻效果, 同時防止鋼板表面殘留水對鋼板的不均勻冷卻, 控制冷卻板形。
給氣霧冷卻器供氣, 并對氣壓和氣體流量進行調節。上設手動蝶閥、調節閥、減壓閥和過濾器等, 保證供氣壓力和流量達到工藝設定值。
鋼結構框架包括固定框架和移動框架。固定框架固定在設備基礎上, 由H 型鋼結構支撐立柱、H型鋼平臺、斜梯、可拆卸走臺、安全攔桿等組成, 用于承載高密度上集管和高密度下集管、下氣霧噴頭、上部控制閥組和檢修平臺。移動框架通過升降調節機構與固定框架連接, 用于對噴霧冷卻上噴頭和前吹掃裝置的提升 。
NCC控制冷卻系統的工作流程如下, 鋼板加熱出爐后, NCC 系統模型計算機根據鋼種、鋼板的規格(厚度、寬度、長度)及鋼板溫度, 自動設定冷卻工藝參數(水量、輥道速度、集管開啟組數等)。鋼板將進入NCC 系統時, 開啟前氣吹掃,防止冷卻水回流入爐, 隨鋼板前進依次開啟集管; 鋼板出NCC系統時, 開啟后氣吹掃, 清理鋼板表面的殘留冷卻水, 并逐漸關閉冷卻器, 直到鋼板完全離開NCC 冷卻區。鋼板冷卻可以采用連續通過式, 當鋼板較厚時也可以在NCC系統控冷區域內進行往復擺動冷卻。
當鋼板頭部通過安裝在入口位置的測溫儀時, 控制冷卻系統過程計算機根據所測得的鋼板開冷溫度以及正火爐二級服務器傳來的實測數據進行動態設定計算, 鋼板出控冷系統后經過安裝在出口位置以及稍后位置的測溫儀后, 過程計算機將記錄下該鋼板的冷卻水量、鋼板速度、開啟模式、終冷溫度、返紅溫度等實測值, 并根據這些實測值進行模型自學習; 自學習后的模型系數將用于同規格、同鋼種的下一塊鋼的設定計算 。
原始的石灰生產工藝是將石灰石與燃料(木材)分層鋪放,引火煅燒一周即得。現代則采用機械化、半機械化立窯以及回轉窯、沸騰爐等設備進行生產。煅燒時間也相應地縮短,用回轉窯生產石灰僅需2~4小時,比用立窯生產可提高生產效率5倍以上。近年來,又出現了橫流式、雙斜坡式及燒油環行立窯和帶預熱器的短回轉窯等節能效果顯著的工藝和設備,燃料也擴大為煤、焦炭、重油或液化氣等。